換熱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換熱裝置,該換熱裝置能夠減少零件個數(shù)從而減輕重量,抑制成本,另外降低加工工作量,并且穩(wěn)定地安裝冷凝器和散熱器。該換熱裝置將第1換熱器和第2換熱器沿空氣的流動方向并列配置,第1換熱器的側(cè)板、和第2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一體形成。
【專利說明】換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熱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JP11-223486A中公開有一種將散熱器的貯水箱和冷凝器的側(cè)板硬釬焊而接合的換熱裝置。
[0003]在將散熱器和冷凝器單獨地安裝于車身等時,必須在散熱器和冷凝器上分別設置安裝部,而使零件個數(shù)增多,重量增大,成本升高。而且,加工工作量增加,作業(yè)效率劣化。
[0004]相對于此,在使用上述技術時,將散熱器和冷凝器接合而安裝于車身等,因此能夠減少零件個數(shù),從而能夠消除上述問題。
[0005]但是,在上述技術中,在將散熱器和冷凝器分別組裝完成后,通過硬釬焊將散熱器與冷凝器接合,有可能會由接合時的熱變形產(chǎn)生的應變導致產(chǎn)生接合不良,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安裝于車身等時,會使散熱器或冷凝器在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安裝于車身。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即是鑒于這樣的問題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減少零件個數(shù)從而減輕重量,抑制成本,另外降低加工工作量,并且穩(wěn)定地安裝冷凝器和散熱器。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一技術方案的換熱裝置為將第I換熱器和第2換熱器沿空氣的流動方向并列配置的換熱裝置,第I換熱器的側(cè)板、和第2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一體形成。
[0008]根據(jù)該技術方案,將貯水箱和側(cè)板一體形成,由此,能夠抑制第I換熱器與第2換熱器之間的接合不良,能夠減少零件個數(shù),減輕重量,抑制成本,降低加工工作量,并且能夠穩(wěn)定地安裝第I換熱器和第2換熱器。
[0009]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技術方案的換熱裝置的特征在于,第I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和第2換熱器的側(cè)板一體形成。
[0010]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技術方案的換熱裝置的特征在于,第I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和第2換熱器的貯水箱中的至少一個貯水箱通過對金屬制的板進行彎曲加工而形成,且包括用于防止彎曲加工而成的金屬制的板回彈的卡合部。
[0011]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技術方案的換熱裝置的特征在于,第I換熱器的供流體流動的管與第2換熱器的管接合。
[0012]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技術方案的換熱裝置的特征在于,第I換熱器的相鄰的管彼此之間、和第2換熱器的相鄰的管彼此之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散熱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換熱裝置的立體圖。
[0014]圖2是換熱裝置的上端側(cè)的放大立體圖。
[0015]圖3是第I側(cè)板和上下貯水箱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
[0016]圖4是比較例的換熱裝置的立體圖。
[0017]圖5是比較例的換熱裝置的立體圖。
[0018]圖6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換熱裝置的立體圖。
[0019]圖7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換熱裝置的立體圖。
[0020]圖8A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第I側(cè)板和上下貯水箱的立體圖。
[0021]圖8B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第I側(cè)板和上下貯水箱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
[0022]圖9A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第I側(cè)板和上下貯水箱的立體圖。
[0023]圖9B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第I側(cè)板和上下貯水箱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
[0024]圖1OA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第I側(cè)板和上下貯水箱的立體圖。
[0025]圖1OB是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第I側(cè)板和上下貯水箱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使用【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的換熱裝置I。
[0027]圖1是車輛用換熱裝置I的立體圖。圖2是換熱裝置I的上端側(cè)的放大立體圖。
[0028]換熱裝置I包括散熱器2和冷凝器3。散熱器2和冷凝器3沿行進風的流動方向并列配置。在此,說明在車輛上搭載的換熱裝置1,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將散熱器2、冷凝器3等多個換熱器沿空氣的流動方向并列配置而成的換熱裝置即可。
[0029]散熱器2包括散熱器貯水箱20、第I芯部21、以及第I側(cè)板22。
[0030]散熱器貯水箱20包括金屬制的板23、樹脂制的貯水箱主體24、以及用于將散熱器2和冷凝器3安裝于車身的安裝部25。通過將板23的一部分與貯水箱主體24鉚接,從而貯水箱主體24和板23被一體化。
[0031]第I芯部21包括第I管26和第I散熱片27。第I管26沿鉛垂方向延伸設置,第I管26的端部與散熱器貯水箱20的板23連通。第I管26沿水平方向配置有多個,在相鄰的第I管26彼此之間設有第I散熱片27。在第I芯部21中,對例如發(fā)動機等進行冷卻而溫度升高的第I冷卻水(流體)在第I管26中流動,且與在第I管26外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從而冷卻第I冷卻水。通過設置第I散熱片27,能夠提高第I芯部21的冷卻性能。
[0032]第I側(cè)板22沿第I管26的長度方向、即鉛垂方向延伸設置,且配置于第I芯部21的兩端側(cè)。第I側(cè)板22接合于散熱器貯水箱20,用于加強第I芯部21。第I側(cè)板22為金屬制,與后述的上下貯水箱(日文:?y ” O )30—體形成。
[0033]冷凝器3包括上下貯水箱30、第2芯部31、以及第2側(cè)板32。
[0034]上下貯水箱30為金屬制,與散熱器2的第I側(cè)板22 —體形成。
[0035]第2芯部31包括第2管33、和第2散熱片34。第2管33沿水平方向延伸設置,第2管33的端部與上下貯水箱30連通。第2管33沿鉛垂方向配置有多個,在相鄰的第2管33彼此之間設有第2散熱片34。在第2芯部31中,利用未圖示的壓縮機等加壓后的冷媒(流體)在第2管33中流動,且與在外部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從而冷卻冷媒,且使其液化。通過設置第2散熱片34,能夠提高第2芯部31的冷卻性能。另外,第I管26的長度方向與第2管33的長度方向呈90度不同,在第I管26和第2管33之間的接觸的部位進行硬釬焊而將第I管26和第2管33接合。由此,能夠?qū)⑸崞?的第I芯部21和冷凝器3的第2芯部31接合,且能夠?qū)⑸崞?和冷凝器3接合。
[0036]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第I管26和第2管33之間的接觸的部位進行硬釬焊而將第I管26和第2管33接合來提高芯整體的強度的應用例,但并不一定要利用硬釬焊將第I管26和第2管33接合。而且,第I管26和第2管33并不一定要接觸,也可以是使第I管26和第2管33以彼此空開間隔的非接觸狀態(tài)正交配置。
[0037]第2側(cè)板32沿第2管33的長度方向、即水平方向延伸設置,且配置于第2芯部31的兩端側(cè)配置。第2側(cè)板32接合于上下貯水箱30,用于加強第2芯部31。
[0038]圖3中表示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一塊金屬板彎曲加工,對彎曲成筒狀的板的端部進行硬釬焊,從而一體形成圖3所示的筒狀的上下貯水箱30和第I側(cè)板22。
[0039]在本實施方式中,對金屬制的第I側(cè)板22、上下貯水箱30、第I芯部21、第2芯部31、以及第2側(cè)板32等配置硬釬料并進行組裝,然后,放入加熱爐中加熱,使硬釬料熔化從而將各零件硬釬焊。由此,將散熱器2和冷凝器3 —體化。
[0040]在不使用本實施方式而不將散熱器40和冷凝器41 一體化的情況下,將散熱器40和冷凝器41分別安裝于車身的情況下,如圖4所示,分別需要散熱器40的安裝部42、和冷凝器41的安裝部43,而使零件個數(shù)增多,重量增大。另外,由于是在單獨構成散熱器40和冷凝器41之后將散熱器40和冷凝器41安裝于車身,因此,使加工工作量增多,作業(yè)效率劣化。而且,需要用于設置各安裝部42、43的空間,而無法使換熱裝置45小型化。
[0041]另外,如圖5所示,也能夠?qū)为殬嫵傻纳崞?0和冷凝器51借助連接構件52一體化,但在該情況下,需要連接構件52,而使零件個數(shù)增多,重量增大。而且,使加工工作量增多,作業(yè)效率劣化。另外,需要用于設置連接構件52的空間,而無法使換熱裝置53小型化。
[0042]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 —體形成,能夠減少安裝部的個數(shù),而且能夠不使用連接構件52而將散熱器2和冷凝器3 —體化,從而能夠減少零件個數(shù),減輕重量。另外,能夠減少加工工作量,提高作業(yè)效率。另外,能夠?qū)Q熱裝置I小型化。
[0043]而且,通過將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 —體形成,能夠抑制散熱器2與冷凝器3之間的接合不良,而能夠?qū)⑸崞?和冷凝器3穩(wěn)定地安裝于車身。
[0044]另外,對一塊的金屬板進行加工而形成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但也可以利用多個零件形成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
[0045]另外,應用了使用樹脂制的貯水箱主體24的散熱器貯水箱20,但如圖6所示,還可以使用金屬制的散熱器貯水箱20。另外,如圖7所示,還可以將金屬制的散熱器貯水箱20和冷凝器3的第2側(cè)板32 —體形成。由此,也能夠獲得與本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46]另外,也可以是,將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 —體形成,而且將散熱器貯水箱20和第2側(cè)板32 —體形成。由此,能夠?qū)⑸崞?和冷凝器3進一步穩(wěn)定地安裝于車身。
[0047]另外,還可以如圖8A、圖8B所示那樣地形成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圖8A是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的立體圖,圖8B是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在此,將彎曲成筒狀的板的端部向外側(cè)彎曲且進行接合,從而形成上下貯水箱30。
[0048]而且,也可以是,如圖9A、圖9B所示,在端部形成突部60,將突部60插入孔61內(nèi)。圖9A是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的立體圖,圖9B是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而且,也可以是,如圖10A、圖1OB所示,將構成第I側(cè)板22的部位的一部分向上下貯水箱30側(cè)彎折,且利用彎折部62自外側(cè)按壓彎曲成筒狀的板的端部。圖1OA是第I側(cè)板22和上下貯水箱30的立體圖,圖1OB是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由此,能夠防止成為筒狀的板的回彈,能夠抑制進行硬釬焊時的接合不良。
[0049]以上,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上述實施方式只不過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將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的具體結(jié)構。
[0050]本申請基于2013年7月10日向日本特許廳申請的特愿2013-144765主張優(yōu)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nèi)容通過參照編入到本說明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換熱裝置,其將第I換熱器和第2換熱器沿空氣的流動方向并列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換熱器的側(cè)板、和上述第2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一體形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和上述第2換熱器的側(cè)板一體形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和上述第2換熱器的貯水箱中的至少一個貯水箱通過對金屬制的板進行彎曲加工而形成,且包括用于防止彎曲加工而成的上述金屬制的板回彈的卡合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換熱器的與供流體流動的管連通的貯水箱和上述第2換熱器的貯水箱中的至少一個貯水箱通過對金屬制的板進行彎曲加工而形成,且包括用于防止彎曲加工而成的上述金屬制的板回彈的卡合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換熱器的供流體流動的管與上述第2換熱器的管接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換熱器的相鄰的管彼此之間、和上述第2換熱器的相鄰的管彼此之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散熱片。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換熱器的相鄰的管彼此之間、和上述第2換熱器的相鄰的管彼此之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散熱片。
【文檔編號】B60H1/32GK204077300SQ201420375676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加藤雅宏 申請人:康奈可關精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