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及其模具和注塑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包括孔側壁,相對兩側的所述孔側壁上設有阻止料流通過孔側壁的結構。公開了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的模具,包括深孔結構型腔,深孔結構型腔的側壁兩側分別設置一個用于形成阻流孔的阻流孔形成塊。還公開了該模具的注塑方法,將料流方向調整為使兩個阻流孔形成塊分別位于料流方向的兩側,使①、②兩股料先行匯合,再向下流動——形成料流③、④——在深孔結構型腔底部匯合,使空氣從深孔結構型腔底部的排氣機構排出。本發(fā)明解決了深孔結構附近的產品表面的氣紋以及其他外觀缺陷,得到了外觀良好的產品,使得顧客滿意,并成功轉入了批量生產。并且深孔結構及其模具結構簡單,實現(xiàn)容易,只增加很少的成本。
【專利說明】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及其模具和注塑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側壁為開放型結構的深孔結構,及其模具和注塑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消費者對汽車外觀、功能要求的增高,汽車內飾件所需承擔的作用越來越多, 尤其在后柱裝飾板等較大的內飾塑料件中,不僅要滿足其本身的裝飾作用,可能還需要為 其他產品提供定位和支持等作用,因此結構變得復雜,出現(xiàn)了許多深孔的結構;通常深孔結 構的作用主要包括:內飾件本身定位所需的螺釘孔;裝飾部品如拉手盒、煙灰缸、杯托等結 構;以及其他產品所需的定位孔等。為了滿足其功能,這些結構往往面積小,深度深。通常 在深孔結構注塑時,由于其改變了料流的方向,使得料流形成了包圍,導致氣體包覆而產生 氣紋、熔接線鼓包等缺陷,在較小的注塑件中,可以通過改善進膠方向,調整注射速度來解 決以上缺陷,但對于大型注塑件,由于其澆口多,面積大,注塑成型時本身存在的缺陷種類 較多,同時受到澆口大小、位置、方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調試參數(shù)所受限制較多,故而在大 型內飾件出現(xiàn)深孔結構時,調試包含深孔結構的大型內飾件是一個復雜和困難的過程。
[0003]例如,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汽車的后柱上裝飾板1和其背面左上角的的深孔結 構2。該后柱上裝飾板1為大型薄壁結構件。該深孔結構2基本為空心的圓錐臺結構,根部 與后柱上裝飾板1相連,頂部中心開有螺釘定位孔21,頂部邊緣均勻的開有四個安裝螺釘 瞭望孔22,根部兩側開有一個立柱飾蓋掛鉤孔23。
[0004] 參考圖8所示,汽車的后柱上裝飾板1上端寬度700mm,下端720mm,高400mm,料厚 2. 5mm〇
[0005] 如圖2所示,安裝螺釘瞭望孔22寬約6. 70mm,高約10. 90mm。頂端貫穿深孔結構 2頂端面,方便脫模。立柱飾蓋掛鉤孔23與安裝螺釘瞭望孔22同寬,下端貫穿深孔結構2 根部,上邊沿至下邊沿距離約5. 00mm。安裝螺釘瞭望孔22下邊沿至立柱飾蓋掛鉤孔23上 邊沿距離約14. 00mm。
[0006] 參考圖1、圖8所示,該后柱上裝飾板1的模具澆口有三口,均勻的分布在該后柱 上裝飾板1的下邊沿,從背面看,從左至右分別為澆口三J3、澆口二J2、和澆口一J1。澆口 三J3與深孔結構2的距離有420mm,其他澆口距離更遠。后柱上裝飾板注塑時,按照澆口一 J1、澆口二J2、澆口三J3、的順序開放順序閥進行注塑,由于①號和③號澆口距離產品遠端 都較遠,注射壓力使得注射壓力很大:壓力120MPa,速度40%,熔體溫度220°C。
[0007]經試模發(fā)現(xiàn),在深孔結構2的上側的后柱上裝飾板1出現(xiàn)由困氣造成的氣紋缺陷。 因后柱上澆口較少,通過通常解決困氣的調試方法,改善注塑壓力、射膠速度、熔體溫度等 方法,皆無法解決困氣現(xiàn)象。
[0008] 如圖3所示,通過增加模流分析后發(fā)現(xiàn),在填充過程中,料流首先經由表面的深孔 結構2根部兩側的兩條路徑填充一一料流分別流過深孔結構2根部兩側,形成料流①、②; 然后匯合于圓圈處,而同時一小部分料形成料流③從深孔中流過,稍延遲后到達,此時氣體 困在圓圈位置,隨著料流向箭頭④方向繼續(xù)前進,將氣體沖向表面,造成外觀缺陷。而深孔 結構動模3的排氣結構位置一一在深孔結構2頂部,也就是深孔結構型腔31的底部一一相 比困氣位置,處于填充方向的后方,因此對氣紋無明顯的改善作用。
[0009]注:模具中,深孔結構型腔31底部朝下一一朝向大地,但料流③也是稍延遲后就 到達困氣位置。
[0010] 參考圖7,改進前的深孔結構2的模具,該模具包括深孔結構動模3,深孔結構動 模3上設置有用于形成深孔結構2的深孔結構型腔31,在深孔結構型腔31的底部一一對應 深孔結構2的頂部一一設置有前述排氣結構。
【發(fā)明內容】
[0011]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及其模具和注塑方法,以解決傳統(tǒng) (改進前)深孔結構造及其模具和注塑方法在通過通常解決困氣的調試方法,改善注塑壓 力、射膠速度、熔體溫度等方法,皆無法解決深孔結構附近的產品表面困氣現(xiàn)象,造成氣紋 以及其他外觀缺陷的問題。
[0012] 為達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包括孔側壁,其特征在 于:相對兩側的所述孔側壁上設有阻止料流通過孔側壁的結構。
[0013]所述相對兩側的所述孔側壁上分別設有阻止料流通過孔側壁的結構為兩個在深 孔結構高度方向上貫通的孔側壁的阻流孔。
[0014]所述兩個阻流孔分別設置在料流方向的兩側。
[0015]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的模具,包括深孔結構動模,深孔結構 動模上設置有用于形成深孔結構的深孔結構型腔,深孔結構型腔的底部設置有排氣機構, 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孔結構型腔的側壁兩側分別設置一個用于形成阻流孔的阻流孔形成 塊。
[0016] 兩個所述阻流孔形成塊分別設置在料流方向的兩側。
[0017]深孔結構型腔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排氣鑲件。
[0018] 所述排氣鑲件設置在深孔結構型腔的料流去向對應一側的側壁上。
[0019]所述深孔結構型腔底部朝下。
[0020]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的模具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 所述模具注塑所述深孔結構時,需要將料流方向調整為使兩個阻流孔形成塊分別位于料流 方向的兩側,使①、②兩股料先行匯合,再向下流動一一形成料流③、④一一在深孔結構型 腔底部匯合,使空氣從深孔結構型腔底部的排氣機構排出,避免出現(xiàn)困氣。
[0021]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及其模具和注塑方法解決了深孔 結構附近的產品表面的氣紋以及其他外觀缺陷,得到了外觀良好的產品,使得顧客滿意,并 成功轉入了批量生產。并且深孔結構及其模具結構簡單,實現(xiàn)容易,只增加很少的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 圖1、汽車的后柱上裝飾板1的結構示意圖;
[0023] 圖2、(改進前)深孔結構2的結構示意圖;
[0024] 圖3、(改進前)深孔結構2的料流匯合圖解、困氣原因及困氣位置圖解;
[0025] 圖4、(改進后)深孔結構2的結構示意圖;
[0026] 圖5、(改進后)深孔結構2的料流匯合圖解和排氣位置圖解;
[0027] 圖6、(改進后)汽車的后柱上裝飾板1的結構示意圖;
[0028] 圖7、(改進后)深孔結構動模3的結構示意圖;
[0029] 圖8、(改進后)汽車的后柱上裝飾板1料流方向圖解;
[0030] 圖9、(改進后)汽車的后柱上裝飾板1的動模4的結構示意圖,模具的產品型腔 對稱設置有兩個,為清楚顯示,略去下面一個。
[0031] 其中,后柱上裝飾板(1)、保險帶出口(11)、
[0032]深孔結構(2)、螺釘定位孔(21)、安裝螺釘瞭望孔(22)、立柱飾蓋掛鉤孔(23)、阻 流孔(24)、
[0033] 澆口一(J1)、澆口二(J2)、澆口三(J3)、
[0034]深孔結構動模(3)、深孔結構型腔(31)、排氣鑲件(33)、阻流孔形成塊(34)
[0035] (后柱上裝飾板1的)動模(4)、動模頂桿(31)。
【具體實施方式】
[0036]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0037] 如圖4所示,該后柱上裝飾板1改進了深孔結構2,巧妙的將原來的兩個立柱飾蓋 掛鉤孔23分別于各自位置對應的兩個安裝螺釘瞭望孔22連通,從而形成了用于阻斷料流 ③從深孔中流過的阻流孔24。
[0038] 如圖5所示,改進后的深孔結構2改變料的填充順序,使①、②兩股料先行匯合,再 向下流動一一形成料流③、④一一在深孔結構型腔31的底部匯合,此處正是深孔結構動模 3的排氣位置,解決了困氣缺陷。經改模后試模驗證,產品外觀良好,獲得客戶認可。
[0039] 注:模具中,深孔結構2的頂端朝下。
[0040] 阻流孔24只要在深孔結構2高度方向上貫通深孔結構2的孔側壁就能非常有效 的起到作用,不受阻流孔24本身的寬度,深孔結構2的高度、直徑、壁厚、物料流速、壓力影 響。
[0041] 但在模具和注塑工藝上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0042] 1、兩個阻流孔24 -般布置在深孔結構2的相對的兩側,可在對稱或對稱位置附 近;
[0043] 2、兩個阻流孔24不能布置在朝向料流的一側,避免料流③繞過阻流孔24提前與 料流①、②匯合造成困氣;
[0044] 3、兩個阻流孔24 -般的是布置在料流方向的兩側,也就是兩個阻流孔24的連線 最好與料流方向垂直,這樣可在保證深孔結構2強度的基礎上提供設計靈活度。
[0045] 如圖7所示,在后柱上裝飾板1的動模4上具有注塑深孔結構2的深孔結構動模 3。該深孔結構動模3包括深孔結構型腔31。
[0046]在動模4的深孔結構動模3附近設置有動模頂桿41,用于頂出產品,并非為深孔結 構專門設計。
[0047] 深孔結構型腔31較原型腔做了修改,將用于形成兩個對應位置的安裝螺釘瞭望 孔22和立柱飾蓋掛鉤孔23的結構修改為了兩個用于形成阻流孔24的阻流孔形成塊34。 并且,除了保留原有的深孔結構2頂部排氣的排氣結構外,在深孔結構型腔31的與料流去 向對應的側壁上增加了多個排氣鑲件33--本實施例中為三個,即便料流改善不完全消除 困氣,也可以使得深孔結構2側壁上的困氣通過該排氣鑲件33順利排出,徹底解決困氣缺 陷。
[0048]阻流孔24只要在深孔結構2高度方向上貫通深孔結構2就能非常有效的起到作 用,不受阻流孔24本身的寬度,深孔結構2的高度、直徑、壁厚、物料流速、壓力影響。
[0049] 同時,阻流孔24的位置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0050] 1、兩個阻流孔24 -般布置在深孔結構2的相對的兩側,可在對稱或對稱位置附 近;
[0051] 2、兩個阻流孔24不能布置在朝向料流的一側,避免料流③繞過阻流孔24提前與 料流①、②匯合造成困氣,因此需要要考慮注塑工藝中的料流方向,或在需要時調整料流方 向,如模具中兩個阻流孔24的位置不能調整到需要位置,就需要通過調整澆口位置、料流 速度等調整料流方向;
[0052] 3、兩個阻流孔24 -般的是布置在料流方向的兩側,也就是兩個阻流孔24的連線 最好與料流方向垂直,這樣可在保證深孔結構2強度的基礎上提供設計靈活度。
[0053] 根據(jù)以上關于阻流孔24位置的要求,相應的,在模具和注塑工藝上也需要注意 的是:
[0054] -、關于模具:
[0055] 1、阻流孔形成塊34的數(shù)量、位置、形狀、結構和大小根據(jù)深孔結構2的阻流孔24 的數(shù)量、位置、形狀、結構和大小來確定;
[0056] 2、排氣鑲件33較佳的位置在與料流去向--與來向相反--對應一側的深孔結 構型腔31的側壁上。
[0057]3、深孔結構型腔31底部朝下
[0058] 二、關于注塑工藝:
[0059] 1、一般通過調整阻流孔24位置避免困氣缺陷,但如模具中兩個阻流孔24的位置 不能調整到需要位置,就需要通過調整澆口位置、料流速度等調整料流方向,避免阻流孔形 成塊34任一一個朝向料流來向。
[0060] 參考圖8、9,后柱上裝飾板注塑時,按照澆口一J1、澆口二J2、澆口三J3的順序開 放順序閥進行注塑。料流經過澆口三J3注入后向周圍蔓延,并通過保險帶出口 11旁的通 道流向深孔結構動模3。因此,在設置阻流孔形成塊34時,就應該將兩個阻流孔形成塊34 時設置在與來自保險帶出口 11旁的通道的料流的來向的兩側;也就是說,兩個阻流孔形成 塊34的連線應該盡量與該料流的來向垂直。
[0061] 本實施例中:
[0062] 1、改進后的后柱上裝飾板1基本尺寸不變。
[0063] 2、深孔結構2壁厚2. 5mm,高約28. 89mm。。兩個安裝螺釘瞭望孔22的尺寸不變。 阻流孔24寬度同安裝螺釘瞭望孔22,高度同深孔結構2高度或略小于其高度一一減去其頂 端料厚2. 5mm,不貫穿其頂端。
[0064] 3、改進后的后柱上裝飾板1的注塑工藝見表1 :
[0065] 表1、改進后的后柱上裝飾板1的注塑工藝
[0066]
【權利要求】
1. 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包括孔側壁,其特征在于:相對兩側的所述孔側壁上設有阻 止料流通過孔側壁的結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對兩側的所述孔側 壁上分別設有阻止料流通過孔側壁的結構為兩個在深孔結構(2)高度方向上貫通的孔側 壁的阻流孔(24)。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阻流孔(24)分別 設置在料流方向的兩側。
4. 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的模具,包括深孔結構動模(3),深孔 結構動模(3)上設置有用于形成深孔結構(2)的深孔結構型腔(31),深孔結構型腔(31)的 底部設置有排氣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孔結構型腔(31)的側壁兩側分別設置一個用于 形成阻流孔(24)的阻流孔形成塊(34)。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阻流孔形成塊(34)分別設置在料 流方向的兩側。
6. 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深孔結構型腔(31)的側壁上設置有多 個排氣鑲件(33)。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鑲件(33)設置在深孔結構型腔 (311)的料流去向對應一側的側壁上。
8. 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孔結構型腔(31)底部朝下。
9. 如權利要求4至7所述的側壁開放型深孔結構的模具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通 過所述模具注塑所述深孔結構(2)時,將料流方向調整為使兩個阻流孔形成塊(34)分別 位于料流方向的兩側,使①、②兩股料先行匯合,再向下流動 形成料流③、④ 在株 孔結構型腔(31)底部匯合,使空氣從深孔結構型腔(31)底部的排氣機構排出,避免出現(xiàn)困 氣。
【文檔編號】B60R13/02GK104494530SQ201410745457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蔡淑瓊, 劉尚進, 李芬, 李新 申請人: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