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車載破窗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包括殼體、破窗機構、照明機構、車載充電機構、安全帶切割機構以及電路板,破窗機構包括腔體、設置于腔體內的滑筒以及設置于滑筒內的撞桿、第一彈性件以及第二彈性件,撞桿的頂部設置有撞擊部和第一滑塊,腔體的底板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第一通孔,滑筒的頂面偏心設置有第二通孔,撞桿的底部呈可伸出的穿過第一通孔,第一彈性件設置于滑筒與腔體的底板之間,第二彈性件設置于第一滑塊與腔體的底板之間,滑筒的側壁設置有U型缺口,腔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楔形驅動部,U型缺口抵觸楔形驅動部時楔形驅動部驅使滑筒偏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多功能車載破窗器體積小、功能多,且使用時更為省力、方便。
【專利說明】多功能車載破窗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破窗器【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多功能車載破窗器。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安全錘是緊急事故發(fā)生時駕車人員逃生的必要工具之一,但是現有的安全錘大多數功能較為單一,雖然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集成了常用的功能的多功能安全錘,比如集成了安全帶割刀、應急指示燈等,但對于行車人員的需求來說,這些功能還是遠遠不夠的;且當前汽車安全錘的結構多為普通的金屬頭,使用時需要用戶用力將金屬頭撞擊玻璃才能實現破窗,較為費力。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車載破窗器,以實現破窗器與安全帶切割、照明、車載充電等功能的結合,并減小破窗器的體積以及使破窗器在使用時更為省力。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包括殼體、破窗機構、照明機構、車載充電機構、安全帶切割機構以及電路板,所述車載充電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的一端,所述照明機構以及所述破窗機構并排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另一端,所述安全帶切割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外側且與所述殼體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電路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破窗機構包括腔體、設置于所述腔體內的滑筒以及設置于所述滑筒內的撞桿、第一彈性件以及第二彈性件,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容所述滑筒伸出所述殼體的第一開口,所述撞桿的頂部設置有撞擊部和第一滑塊,所述腔體的底板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滑筒的頂面偏心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撞桿的底部呈可伸出的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彈性件設置于所述滑筒與所述腔體的底板之間,所述第二彈性件設置于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腔體的底板之間,所述滑筒的側壁設置有[型缺口,所述腔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楔形驅動部,所述滑筒在所述腔體內移動至所述[型缺口抵觸所述楔形驅動部時,所述楔形驅動部驅使所述滑筒偏移而使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正向相對。
[000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多功能車載破窗器除設置有破窗機構外,還設置有車載充電機構、照明機構、安全帶切割機構,實現了多功能于一體的結合,且照明機構與破窗機構在殼體內并排設置,能夠減小占用空間,使得多功能車載破窗器更加小巧;此外,破窗機構包括腔體、設置于腔體內的滑筒以及設置于滑筒內的撞桿、第一彈性件以及第二彈性件,撞桿的頂部設置有撞擊部和第一滑塊,腔體的底板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第一通孔,滑筒的頂面偏心設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彈性件設置于滑筒與腔體的底板之間,第二彈性件設置于第一滑塊與腔體的底板之間,滑筒的側壁設置有[型缺口,腔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楔形驅動部,滑筒在腔體內移動至[型缺口抵觸楔形驅動部時,楔形驅動部驅使滑筒偏移而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正向相對;工作時,用戶用力將滑筒抵觸于玻璃上,擠壓滑筒,滑筒向腔體內移動,由于滑筒上的第二通孔呈偏心設置,故此時撞桿非正對著第二通孔,撞桿受滑筒施加的壓力而隨之一起向腔體內移動,同時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被壓縮,當滑筒在腔體內移動至V型缺口抵觸楔形驅動部時,楔形驅動部驅使滑筒偏移而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正向相對,此時撞桿脫離與滑筒的抵觸,在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的作用下沖出殼體,給玻璃一個較大的沖擊力,相比現有的破窗器,本發(fā)明破窗機構通過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得到一個較大的沖擊力,使用時更為省力、方便。
[0006]較佳地,所述腔體的內側壁上還設置有限位槽和沿所述腔體的中心軸線方向設置的導向凸棱,所述滑筒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導向凸棱相應的導向凹槽以及與所述限位槽相應的限位部,所述限位槽設置于任一所述導向凸棱位置處而斷開所述導向凸棱,所述限位部設置于與所述導向凸棱相配合的導向凹槽內,所述滑筒沿所述腔體移動時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槽內移動。
[0007]較佳地,所述腔體的內側壁上還設置有抵觸凸棱,所述第一彈性件設置于所述滑筒與所述抵觸凸棱之間。
[0008]較佳地,所述車載充電機構包括觸頭、正極彈簧和負極彈簧,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容置所述正極彈簧的中空柱體,所述正極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觸頭的一端連接,所述正極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電路板固定連接,所述觸頭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殼體,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兩對稱的第二開口,所述負極彈簧包括彈簧底板和對稱的兩側臂,所述兩側臂分別設置于所述中空柱體與所述殼體之間且分別由兩所述第二開口凸出所述殼體,所述彈簧底板與所述電路板固定連接。
[0009]較佳地,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正極彈簧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一突起,所述彈簧底板上設置有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伸入所述第一卡合部實現所述正極彈簧與所述電路板的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突起伸入所述第二卡合部實現所述負極彈簧與所述電路板的固定連接。
[0010]較佳地,所述殼體包括上殼體、下殼體以及左蓋體,所述上殼體和所述下殼體固定連接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左蓋體與所述上殼體及所述下殼體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左蓋體上設置有允許所述觸頭伸出所述殼體的第三通孔。
[0011〕 較佳地,所述安全帶切割機構包括刀片以及遮蔽蓋,所述下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夾持部,所述遮蔽蓋在與所述下殼體靠近的一側上設置有第二夾持部,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之間,所述遮蔽蓋與所述下殼體通過螺紋固定連接。
[0012]較佳地,所述照明機構包括兩個[£0燈,兩所述1^0燈與所述電路板連接,且兩所述120燈對稱設置于所述腔體的兩側。
[0013]較佳地,所述多功能車載破窗器還包括舊8接口和開關接口,所述上殼體以及所述下殼體在連接位置處對應設置有舊8開口以及開關開口。
[0014]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fā)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多功能車載破窗器的立體圖。
[0016]圖2為圖1中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0017]圖3為圖2中多功能破窗器的局部分解圖
[0018]圖4為圖1中多功能車載破窗器的分解圖。
[0019]圖5為圖1中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圖。
[0020]圖6為圖4中破窗機構的立體圖。
[0021]圖7為圖6中破窗機構的分解圖。
[0022]圖8為圖6中破窗機構的正視圖圖。
[0023]圖9為圖8中破窗機構沿八-八方向的剖面圖。
[0024]圖10為圖4中腔體的剖面圖。
[0025]圖11為圖4中滑筒一角度的立體圖。
[0026]圖12為圖4中滑筒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0028]請參考圖1至圖5,本發(fā)明多功能車載破窗器100包括殼體10、破窗機構11、車載充電機構12、照明機構13、安全帶切割機構14以及電路板15,其中車載充電機構12設置于殼體10的一端,破窗機構11與照明機構13并排設置于殼體10的另一端,且破窗機構可伸出殼體10,電路板15設置于殼體10內,安全帶切割機構14設置于殼體10外且與殼體10固定連接。具體的,如圖4所示,電路板15為設置有一開口的結構,而破窗機構11可以伸入電路板15的開口內,從而可以節(jié)省破窗結構的占用空間。
[0029]如圖4至圖5所示,殼體10包括上殼體101、下殼體102以及左蓋體103,上殼體101和下殼體102固定連接形成一中空的容置空間,上殼體101以及下殼體102上設置有第一開口 104。
[0030]如圖6至圖12所示,破窗機構11包括腔體110、設置于腔體110內的滑筒112以及設置于滑筒112內的撞桿114、第一彈性件116以及第二彈性件118,滑筒112通過第一開口 104伸出殼體10,腔體110固定設置于殼體10內,撞桿114的頂部設置有撞擊部1141和第一滑塊1142,腔體110的底板1101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第一通孔1102,滑筒112的頂面偏心設置有第二通孔1121,撞桿114的底部呈可伸出的穿過第一通孔1102,第一彈性件116設置于滑筒112與腔體110的底板1101之間,第二彈性件118設置于第一滑塊1142與腔體110的底板1101之間,滑筒112的側壁上設置有I型缺口 1123,腔體110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楔形驅動部1104,滑筒112在腔體110內移動至[型缺口 1123抵觸楔形驅動部1104時,楔形驅動部1104驅使滑筒112偏移而使第二通孔1121與第一通孔1102正向相對,而撞桿114由于在運動過程中伸出第一通孔1102,因此受到第一通孔1102的限制而定位,從而在滑筒112偏移時撞桿114不會隨之偏移,故此時撞擊部1141會脫尚與滑筒112的抵觸而受第一彈性件116和第二彈性件118的作用沖出殼體10。
[0031]優(yōu)選的,腔體110的內側壁上還設置有限位槽1105(限位槽1105為長方形的通槽)、沿腔體110的中心軸線方向設置的導向凸棱1103以及抵觸凸棱1106,滑筒112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與導向凸棱1103相應的導向凹槽1122以及與限位槽1105相應的限位部1124,限位部1124伸入限位槽1105內且在限位槽1105內上下移動,限位槽1105設置于任一導向凸棱1103上,限位部1124設置于與該導向凸棱1103相配合的導向凹槽1122內,滑筒112向腔體110內移動時限位部1124在限位槽1105內移動,第一彈性件116設置于滑筒112與抵觸凸棱1106之間,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中導向凸棱1103與導向凹槽1122之間有一定的縫隙,從而可以允許滑筒112在腔體110內偏移。具體的,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腔體110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多個導向凸棱1103,而導向凸棱1103的長度為腔體110的高度,楔形驅動部1104的高度小于導向凸棱1103的高度,且抵觸凸棱1106的高度小于楔形驅動部1104的高度,其中楔形驅動部1104與滑筒112相接觸的一面為向下傾斜的坡面,從而當滑筒112在腔體110內移動至V型缺口 1123抵觸楔形驅動部1104時,楔形驅動部1104會施加一個偏移力至滑筒112,進而驅使滑筒112偏移而使撞擊部1141脫離與滑筒112的抵觸,此時第二通孔1121與第一通孔1102正向相對,撞擊部1141在第一彈性件116和第二彈性件118的彈力的作用下沖出殼體10。
[0032]請參考圖1至圖9,破窗機構11在不使用時,滑筒112的頂部伸出殼體10 —段距離,撞桿114位于滑筒112的內部,撞桿114的底部位于第一通孔1102處且未伸出腔體10,而限位部1124位于限位槽1105的頂部;當使用時,用戶將滑筒112抵觸于玻璃上,用力擠壓滑筒112,滑筒112向腔體110內移動,由于滑筒112上的第二通孔1121呈偏心設置,故此時撞桿114的撞擊部1141非正對著第二通孔1121,從而滑筒112會驅使撞桿114隨之一起向腔體110內移動,此時限位部1124由限位槽1105的頂端向底端移動,第一彈性件116和第二彈性件118被壓縮而儲蓄了彈性勢能,當滑筒112在腔體110內移動至[型缺口 1123抵觸楔形驅動部1104時(此時限位部1124移動至限位槽1105的底端),楔形驅動部1104會驅使滑筒112偏移而使撞擊部1141脫離與滑筒112的抵觸,且滑筒112偏移導致第二通孔1121與第一通孔1102正向相對,從而撞桿114的撞擊部在1141脫離與滑筒112的抵觸后,會在第一彈性件116和第二彈性件118的作用下沖出殼體10,給玻璃一個較大的沖擊力,相比現有的破窗器,本發(fā)明破窗機構11通過第一彈性件116和第二彈性件118得到一個較大的沖擊力,使用時更為省力、方便。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16和第二彈性件118均為彈簧。
[0033]再請參考圖4至圖5,車載充電機構12包括觸頭121、正極彈簧122和負極彈簧123,殼體10內設置有容置正極彈簧的中空柱體105,正極彈簧122的一端與觸頭121的一端連接,正極彈簧122的另一端與電路板15固定連接,觸頭的121另一端伸出殼體10,殼體10上還設置有兩對稱的第二開口 106,負極彈簧123包括彈簧底板1231和對稱的兩側臂1232,兩側臂1232分別設置于中空柱體105與殼體10之間且分別由兩第二開口 106凸出殼體10,彈簧底板1231與電路板15固定連接。
[0034]具體的,左蓋體103與上殼體101及下殼體102的一端螺紋連接,左蓋體103上設置有允許觸頭121伸出殼體10的第三通孔107,電路板15上設置有第一^^合部151和第二卡合部152,正極彈簧122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一突起1221,負極彈簧123的彈簧底板1231上設置有第二突起1233,第一突起1221伸入第一卡合部151實現正極彈簧122與電路板15的固定連接,第二突起1233伸入第二卡合部152實現負極彈簧123與電路板15的固定連接。工作時,將車載充電機構12插入汽車點煙口中,可以實現充電。
[0035]其中,安全帶切割機構14包括刀片141以及遮蔽蓋142,下殼體102上設置有第一夾持部1021,遮蔽蓋142在與下殼體102靠近的一側上設置有第二夾持部1421,刀片141固定于第一夾持部1021和第二夾持部1421之間,遮蔽蓋142與下殼體102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具體的,下殼體102上設置有一凹槽,凹槽內設置有兩通孔,遮蔽蓋142與下殼體102靠近的一側上設置有螺紋,在殼體10的容置空間內有兩螺釘,兩螺釘穿過兩通孔分別與兩螺紋連接,從而使得遮蔽蓋142與下殼體102固定連接。而刀片141設置于遮蔽蓋142以及下殼體102之間,可以避免刀片141暴露在外時造成的誤傷,使用時,可以將安全帶伸入遮蔽蓋142下側,通過刀片141將其割斷。
[0036]再請參考圖3至圖5,照明機構13包括多個120燈,本實施例中設置有兩個120燈131,120燈131與電路板15連接,且對稱設置于腔體110的兩側,通過將[£0燈131與破窗機構11并排設置,可以減少占用空間,使得多功能破窗器100更加小巧。
[0037]此外,如圖4至圖5所示,本發(fā)明多功能車載破窗器100還包括舊8接口 16和開關接口 17,…8接口 16和開關接口 17與電路板15連接,且殼體10上設置有相應的…8開口以及開關開口,具體的,…8開口以及開關開口設置于上殼體101和下殼體102的連接位置處,將移動終端(如手機、電腦等)通過…8接口 16與多功能車載破窗器100連接,可以實現對移動終端的充電。
[0038]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發(fā)明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破窗機構、照明機構、車載充電機構、安全帶切割機構以及電路板,所述車載充電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的一端,所述照明機構以及所述破窗機構并排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另一端,所述安全帶切割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外側且與所述殼體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電路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破窗機構包括腔體、設置于所述腔體內的滑筒以及設置于所述滑筒內的撞桿、第一彈性件以及第二彈性件,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容所述滑筒伸出所述殼體的第一開口,所述撞桿的頂部設置有撞擊部和第一滑塊,所述腔體的底板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滑筒的頂面偏心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撞桿的底部呈可伸出的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彈性件設置于所述滑筒與所述腔體的底板之間,所述第二彈性件設置于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腔體的底板之間,所述滑筒的側壁設置有U型缺口,所述腔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楔形驅動部,所述滑筒在所述腔體內移動至所述U型缺口抵觸所述楔形驅動部時,所述楔形驅動部驅使所述滑筒偏移而使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正向相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的內側壁上還設置有限位槽和沿所述腔體的中心軸線方向設置的導向凸棱,所述滑筒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導向凸棱相應的導向凹槽以及與所述限位槽相應的限位部,所述限位槽設置于任一所述導向凸棱位置處而斷開所述導向凸棱,所述限位部設置于與所述導向凸棱相配合的導向凹槽內,所述滑筒沿所述腔體移動時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槽內移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的內側壁上還設置有抵觸凸棱,所述第一彈性件設置于所述滑筒與所述抵觸凸棱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載充電機構包括觸頭、正極彈簧和負極彈簧,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容置所述正極彈簧的中空柱體,所述正極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觸頭的一端連接,所述正極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電路板固定連接,所述觸頭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殼體,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兩對稱的第二開口,所述負極彈簧包括彈簧底板和對稱的兩側臂,所述兩側臂分別設置于所述中空柱體與所述殼體之間且分別由兩所述第二開口凸出所述殼體,所述彈簧底板與所述電路板固定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正極彈簧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一突起,所述彈簧底板上設置有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伸入所述第一卡合部實現所述正極彈簧與所述電路板的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突起伸入所述第二卡合部實現所述負極彈簧與所述電路板的固定連接。
6.如權利要5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上殼體、下殼體以及左蓋體,所述上殼體和所述下殼體固定連接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左蓋體與所述上殼體及所述下殼體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左蓋體上設置有允許所述觸頭伸出所述殼體的第三通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帶切割機構包括刀片以及遮蔽蓋,所述下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夾持部,所述遮蔽蓋在與所述下殼體靠近的一側上設置有第二夾持部,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之間,所述遮蔽蓋與所述下殼體通過螺紋固定連接。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機構包括兩個LED燈,兩所述LED燈與所述電路板連接,且兩所述LED燈對稱設置于所述腔體的兩側。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車載破窗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USB接口和開關接口,所述上殼體以及所述下殼體在連接位置處對應設置有USB開口以及開關開口。
【文檔編號】B60R21/02GK104309567SQ201410652393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7日
【發(fā)明者】唐光世, 余少明 申請人:東莞市潔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