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少駕駛員受到前端直接沖擊的客車底盤框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客車底盤框架結構。
背景技術:
底盤框架是客車上極為重要的部件,在車輛底盤框架的下面裝有前軸、后軸及車輪,在車輛底盤框架的上面裝有司乘人員及汽車發(fā)動機車廂等,因此現(xiàn)有的汽車底盤框架是一種承上啟下的部件,然而,在發(fā)生交通事故車輛受到正面碰撞時,汽車底盤框架及車身覆蓋件受到高強度、短歷時沖擊載荷的作用,產生的應力波在框架和覆蓋件中傳播并相互作用,最重導致變形、破壞,這些變形和破壞將影響到駕駛員的生存空間,從而威脅駕駛員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一種改進的底盤框架結構,以客服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達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客車底盤框架結構,以緩沖車輛外部沖擊。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客車底盤框架結構,其中所述底盤框架結構包括駕駛區(qū)骨架,所述駕駛區(qū)骨架包括前端防護機構、能量吸收機構及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所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設置于所述能量吸收機構的上方并與所述前端防護機構隔開一定距離。所述前端防護機構的設置可以直接承受來自外部的沖擊,所述能量吸收機構的設置可緩沖前端防護機構向后傳遞的的外部沖擊,從而減少對座艙支撐機構的沖擊。所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與所述前端防護機構隔開一定距離的設置,可以避免車輛收到前端外部沖擊時第一時間沖擊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從而減少對駕駛員的傷害。
圖I為本實用新型客車底盤框架結構的駕駛區(qū)骨架的示意圖。圖中前端防護機構1,能量吸收機構2,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主護欄11,側護欄12,縱向桿21,橫向桿22,座艙連接部23,連接部31,支撐部32。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客車底盤框架結構包括駕駛區(qū)骨架10、主乘客區(qū)骨架20及設備安裝區(qū)骨架30。所述駕駛區(qū)骨架10包括前端防護機構I、能量吸收機構2及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前端防護機構I的設置可以直接承受來自外部的沖擊,能量吸收機構2的設置可緩沖前端防護機構I向后傳遞的的外部沖擊,從而減少對座艙支撐機構3的沖擊。所述前端防護機構1,包括橫向設置的主護欄11及位于主護欄兩側的側護欄12,所述主護欄11與兩側的側護欄12分別呈鈍角設置并大致遵循客車外立面的造型。主護欄11與側護欄12如此設置可使得前端防護機構I能夠改變傳輸到車輛后方的外部沖擊力的方向,使得沖擊力分散化,從而減少對車外路人及車內駕乘人員的傷害。所述主護欄11與側護欄12通過焊接連接或者一體設置。為進一步降低外部沖擊力,主護欄11與側護欄12可選用具有極好的屈服強度、延伸率及沖擊韌性的新型鋼材。所述能量吸收機構2位于所述前端防護機構I的后方,包括兩縱向桿21及位于縱向桿21后方的座艙連接部23,在實際制造中,也可以使用若干個縱向桿21??v向桿21之間通過橫向桿22連接,縱向桿21與橫向桿22間通過焊接連接或通過其他機械方式鉚合。所述縱向桿21與座艙連接部23之間通過焊接連接,縱向桿21與座艙連接部23也可以為
一體設置。所述能量吸收機構2的縱向桿21與前端防護機構I焊接連接,其焊接置對應于所述前端防護機構I的主護欄11與側護欄12的交接處或者位于所述前端防護機構I的主護
欄11靠近兩端處,如此設置可令所述能量吸收機構2吸收客車收到碰撞時產生的能量,使車輛前部的物理變形量降低。在更優(yōu)選的方式中,可以在所述縱向桿21與所述前端防護機構I間增設阻尼彈簧,如此可更好的緩和車輛前端收到的沖擊,降低對駕乘人員的傷害。所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設置于所述能量吸收機構2的上方并與所述前端防護機構I隔開一定距離,如此設置,可以避免車輛收到前端外部沖擊時第一時間沖擊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從而減少對駕駛員的傷害。所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包括連接部31及與連接部31相連的支撐部32。支撐部32與連接部31之間通過焊接連接。連接部31與能量吸收機構2的座艙連接部23之間通過焊接連接或者其他機械方式鉚接,此種方式下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與能量吸收機構2為固定連接。在更優(yōu)選的方式中,可將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與能量吸收機構2設置為活動連接,如此可以進一步減少外部沖擊力對駕駛員帶來的硬傷害。所述活動鏈接的方式可為一,在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與能量吸收機構2之間采用滑道與滑軌的滑動連接,當發(fā)生事故受到外部沖擊時,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可往后移動,使駕駛員離開最危險的地帶;二,在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3與能量吸收機構2之間增加一個或者若干個性能良好的阻尼彈簧,由于彈簧的緩沖可以降低事故發(fā)生時對駕駛員的沖擊力。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客車底盤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框架結構包括駕駛區(qū)骨架,所述駕駛區(qū)骨架包括前端防護機構、能量吸收機構及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所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設置于所述能量吸收機構的上方并與所述前端防護機構隔開一定距離。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客車底盤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包括連接部及與連接部相連的支撐部,支撐部與連接部之間通過焊接連接,連接部與所述能量吸收機構的座艙連接部之間通過焊接連接或者其他機械方式鉚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少駕駛員受到前端直接沖擊的客車底盤框架結構,其中所述底盤框架結構包括駕駛區(qū)骨架,所述駕駛區(qū)骨架包括前端防護機構、能量吸收機構及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所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設置于所述能量吸收機構的上方并與所述前端防護機構隔開一定距離,可以避免車輛收到前端外部沖擊時第一時間沖擊到駕駛員座艙支撐機構,從而減少對駕駛員的傷害。
文檔編號B60R19/02GK202608888SQ20122022093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fā)明者蔣洪, 張中帆, 申萍 申請人:江蘇常隆客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