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氣輪胎以及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由非導電膠層構成的充氣輪胎和該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為了降低與實現(xiàn)車輛低耗油量化具有密切關系的輪胎轉動阻力,已知對胎面的橡膠進行硅石(silica)高填充混合的充氣輪胎。這是一種減少導致滯后損失(hysteresisloss)的碳黑的混合量而代之以混入硅石的輪胎。由此,能夠降低轉動阻力來實現(xiàn)車輛低耗油量化,并能夠提高在潮濕路面上的制動力來提高濕地性能。但是,上述胎面膠與僅混入了碳黑的胎面膠相比,電阻大,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如果靜電或者在橡膠變形時因內(nèi)部摩擦而產(chǎn)生的電蓄積在車體內(nèi),則存在向人體放電或者引起收音機噪音等不良情況。因此,開發(fā)了這樣一種充氣輪胎在混入了硅石等的非導電胎面膠中提供一個混入了碳黑等的導電層,從而將車體內(nèi)產(chǎn)生的電釋放至道路。例如,在下述專利文獻l中,記載了在非導電胎面膠中設置有從其底面向輪胎徑向外側延伸至胎面表面的導電層的充氣輪胎。但是,這種輪胎存在導電層的形成位置受圖案設計影響的問題,因此除了在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的條形圖案之外的圖案設計中,有時發(fā)生導電性不足的情況。此外,將上述導電層形成多層時,存在制造工序變復雜的問題。另一方面,考慮到從胎面表面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經(jīng)由側面至底面的區(qū)域,涂敷混入了導電膠的橡膠膠水(rubberpaste)等液狀物,由此形成導電層來賦予導電功能。但是,這種輪胎有時候由于只有胎肩早期磨損等胎面膠的磨損狀態(tài),發(fā)生不能充分發(fā)揮導電性能的情況。在下述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導電層從胎面表面以撇蘭(lottery)形狀或者網(wǎng)狀延伸至底面的充氣輪胎。這種胎面膠是將非導電膠條的表面部分或者全部用導電層覆蓋,將其沿著輪胎周向巻繞并層疊而形成的。但是,由于這種輪胎導電膠的比率超過所需比率,同時,導電膠層與磨損狀態(tài)相應地在胎面的表面上連續(xù)露出,因此會有作為原來目的的低耗油量性能或者濕地性能不能充分發(fā)揮的時候。在下述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在非導電胎面膠設置有導電層的充氣輪胎,該導電層沿著輪胎的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其一端露出在胎面表面,另一端接觸于胎側膠。這種胎面膠是將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巻繞,形成具有肩部的規(guī)定斷面形狀的橡膠層之后,在該橡膠層上巻繞導電膠條,進而在其上面巻繞非導電膠條而形成的。但是,這種輪胎有時候由于胎面膠的磨損狀態(tài),發(fā)生露出在胎面表面上的導電膠特別少的情況,因此有可能不能充分地確保導電性能。此外,由于制造工序復雜,有生產(chǎn)率下降的趨勢。專利文獻l:日本專利第2944908號說明書專利文獻2: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o.Hll-227415專利文獻3: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o.2004-136808
發(fā)明內(nèi)容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不損害由非導電膠層構成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所帶來的改善效果的情況下,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的充氣輪胎,和該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上述目的可以通過如下的本發(fā)明實現(xiàn)。也就是說,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包括非導電膠層和導電層,所述非導電膠層至少構成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由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巻繞并層疊而構成;所述導電層設置于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所述導電層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在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中,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由非導電膠層構成,該非導電膠層是將非導電膠條巻繞并層疊而構成的。在非導電膠層中埋設有導電層,該導電層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于是,該導電層從非導電膠層的底面朝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輪胎表面上,因此車體所產(chǎn)生的電通過導電層向路面釋放。導電層設置于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并與被巻繞的非導電膠條相應地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非導電膠條以適當改變端部的重疊寬度等巻繞方式而層疊,以獲得非導電膠層的剖面形狀。此外,非導電膠層由于設置在圓筒狀的簾布層片的輪胎外周側上,在輪胎成形時以輪胎子午線剖面呈慢彎的弓形的方式變形。因此,非導電膠條在不同的巻繞位置呈現(xiàn)各種剖面形狀,設置在其一部分中的導電層在非導電膠層的內(nèi)部分散在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其結果是,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導電層磨損,緊接著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發(fā)生偏磨損的情況,由于恰當?shù)卮_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因此也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在本發(fā)明中,由于導電層分散于非導電膠層的內(nèi)部,因此,在不受花紋設計影響的情況下,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此外,導電層以適于發(fā)揮導電性能的程度設置即可,由于其體積容易調整,因此不會發(fā)生如上述專利文獻中記載的輪胎那樣的導電部分的比率超過所需比率的情況。從而,在不損害由非導電膠層構成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所帶來的改善效果的情況下,在對非導電膠層進行硅石高填充混合時,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節(jié)油性能以及濕地性能。非導電膠層可以單獨構成胎面膠,也可以構成所謂封口和基礎結構中的封口膠,所述結構中設置有在輪胎內(nèi)周側表現(xiàn)導電特性的基礎膠。作為非導電膠的例子,可以舉出以高比率混入作為加強劑的硅石的橡膠組合物。此外,導電層優(yōu)選表現(xiàn)出108Ocm以下體積電阻率的導電特性,由此能夠充分地將車體所產(chǎn)生的電向路面釋放。在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中,所述導電層由涂敷在所述非導電膠條外周面的導電液狀物,或者設置于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的導電膠形成。作為導電液狀物,只要與橡膠的粘接性優(yōu)異,經(jīng)過加硫工序其導電特性也不受損害,就可以使用,而不做特別的限定,可例舉混合了以高比率混入碳黑的橡膠組合物的橡膠膠水或者膠漿(rubbercement)。此外,作為導電膠,可例舉以高比率混入作為加強劑的碳黑的橡膠組合物。導電層所需要的導電特性,除了通過碳黑,還可以通過混入規(guī)定量的碳化纖維、石墨等碳系的或者金屬粉、金屬氧化物、金屬薄片、金屬纖維等金屬系的公知的能賦予導電特性的材料而獲得。在以上所述中,所述導電層以使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多個,優(yōu)選其中的至少一個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在上述結構中,在形成的多個導電層當中,至少一個從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延伸并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因此,能夠通過該導電層將車體的電向路面釋放。于是,通過將多個導電層以使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有效地提高上述導電層的分散程度,從而能夠使導電層設置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其結果是,能確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頻率,因此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可以例舉如下輪胎所述非導電膠層是分別將第一膠條和第二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而形成的,該第一膠條在非導電膠條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一部分設置中所述導電層,該第二膠條在非導電膠條的與所述第一膠條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由此,能夠高效率地形成非導電膠層,并能夠提高生產(chǎn)率。在以上所述中,優(yōu)選地,所述導電層變更相對于所述非導電膠條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由于導電層變更相對于非導電膠條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延伸,能夠更有效地提高上述導電層分散程度,并在非導電膠層的內(nèi)部能夠使導電層設置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其結果是,確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的露出頻率,即使導電層磨損,緊接著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發(fā)生偏磨損的情況,由于恰當?shù)卮_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因此也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此外,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層的工序;通過將所述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形成至少構成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非導電膠層,使所述導電層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使其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輪胎表面的工序。在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中,通過將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巻繞并層疊,形成構成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非導電膠層。在該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有導電層,與巻繞的非導電膠條相對應,能夠使導電層在非導電層的內(nèi)部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于是,使該導電層從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胎面表面上,由此形成用于將車體所產(chǎn)生的電向路面釋放的導電路徑。非導電膠條適當變更端部重疊寬度等巻繞方式而層疊,以獲得非導電膠的剖面形狀。此外,非導電膠層由于設置于圓筒狀的簾布層片的輪胎外周側上,在輪胎成形時,以輪胎子午線剖面呈慢彎的弓形的方式變形。因此,非導電膠條在不同巻繞位置呈現(xiàn)各種剖面形狀,設置于其外周上的導電層在非導電膠層的內(nèi)部分散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其結果是,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導電層磨損,緊接著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發(fā)生偏磨損的情況,由于恰當?shù)卮_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因此能夠制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的充氣輪胎。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中,由于導電層分散在非導電膠層的內(nèi)部,在不受花紋設計影響的情況下,能夠制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的充氣輪胎。此外,導電層以適于發(fā)揮導電性能的程度設置即可,由于其體積容易調整,因此不會發(fā)生如上述專利文獻中記載的輪胎那樣的導電部分比率超過所需比率的情況。在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制造方法中,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的工序,能夠通過在所述非導電膠條外周面涂敷導電液狀物,或者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膠來進行。導電液狀物以及導電膠如上所述。涂敷導電液狀物的方法,除了采用毛刷或者滾筒涂敷的方法之外,可以例舉使導電液狀物流在非導電膠條的外周面上的方法。此外,作為設置導電膠的方法,可以例舉將單獨形成的條狀的導電膠接合于非導電膠條的方法,或者利用雙式擠壓機同時擠出非導電膠條和導電膠的方法。在上述方法中,優(yōu)選包括將在非導電膠條的輪胎外周側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的第一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使所述導電層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延伸使其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工序;將在非導電膠條的與所述第一膠條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設置有導電層的第二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使該導電層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延伸的同時,使得與第一膠條的導電層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工序。在上述方法中,使用包括第一膠條和第二膠條的多個膠條形成非導電膠層。第一膠條和第二膠條分別在非導電膠條中設置導電層,相對于在第一膠條中導電層設置于輪胎外周側部分,在第二膠條中導電層設置于與第一膠條不同的位置(例如,輪胎內(nèi)周側部分)。第一膠條以及第二膠條分別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至少第一膠條的導電層從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延伸而露出于胎面表面上。由此,形成將車體所產(chǎn)生的電向路面釋放的導電路徑。另外,通過將第二膠條的導電層以與第一膠條的導電層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延伸,有效地提高上述導電層的分散程度,從而能夠使導電層設置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其結果是,能確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頻率,因此能夠制造發(fā)揮優(yōu)異導電性能的充氣輪胎。另外,與第一膠條以及第二膠條一起,可以使用與這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其他膠條,若從生產(chǎn)率的角度考慮,使用的膠條的數(shù)目優(yōu)選為2-4才艮。在以上所述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膠條是在非導電膠條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膠來形成的,所述第二膠條是在非導電膠條的與所述第一膠條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膠而形成的。由于所述第一膠條和第二膠條分別是由導電膠條形成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的多層結構的膠條,所以能夠有效地形成埋設有導電層的非導電膠層。在以上所述中,優(yōu)選地,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的工序是,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外周,變更相對于該非導電膠條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長度方向連續(xù)設置所述導電層的工序。根據(jù)上述方法,變更導電層相對于非導電膠條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長度方向設置導電層,由此使導電層在非導電膠層的內(nèi)部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同時有效地提高上述導電層的分散程度,從而能夠使導電層設置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其結果是,能確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頻率,因此能夠制造發(fā)揮優(yōu)異導電性能的充氣輪胎。在以上所述中,優(yōu)選地,所述導電層是由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外周面上涂敷的導電液狀物形成的。由此,能夠簡單地設置變更相對于非導電膠條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導電層。圖l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中充氣輪胎的輪胎子午線半剖面圖。圖2是表示進行膠條巻繞的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側面圖。圖3是表示進行膠條巻繞的裝置的概略結構的俯視圖。圖4是表示剛剛擠出的非導電膠條的剖面立體圖。圖5是形成的胎面膠的剖面圖。圖6是示例說明設置導電層的部位的非導電膠條剖面圖。圖7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中充氣輪胎的輪胎子午線部分剖面圖。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中充氣輪胎的胎面膠的輪胎子午線剖面圖。圖9是膠條的剖面圖。圖IO是示意性地表示膠條的巻繞狀態(tài)的一例的立體圖。圖ll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中充氣輪胎的胎面膠的輪胎子午線剖面圖。圖12是膠條的剖面圖。圖13是表示剛剛擠出的非導電膠條的剖面立體圖。圖14是表示涂敷了導電液狀物的非導電膠條的俯視圖以及剖面圖。圖15是表示巻繞非導電膠條的情景的剖面圖。圖16是表示巻繞非導電膠條的情景的俯視圖。圖17是表示巻繞非導電膠條的始端附近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3胎面部10胎面膠11基礎膠12封口膠(caprubber)(非導電膠層)12a封口膠的底面13導電層14導電層15成形鼓17膠條供給裝置19液狀物供給裝置20導電液狀物23膠條(第一膠條)24膠條(第二膠條)EW導電層寬度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第^施方式圖l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的一個實例的輪胎子午線半剖面圖。該充氣輪胎包括一對胎唇部1;從胎唇部1分別向輪胎徑向外側延伸的胎側部2;在胎側部2之間i殳置的胎面部3。在胎唇部l設置有將鋼絲等束體用橡膠包覆而成的環(huán)狀胎唇la;由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的硬質橡膠形成的胎邊芯(beadfiller)lb。此外,在胎側部2設置有胎側膠9,在胎面部3設置有胎面膠10。在胎面膠10的表面上設置有沿著輪胎周向延伸的主溝以及與主溝交叉延伸的橫溝,并形成預定的胎面花紋。胎唇la之間由胎體簾布層(carcasslayer)4加強,該胎體簾布層4至少由l層(在本實施方式中為2層)簾布層片(carcassply)構成。在胎體簾布層4的內(nèi)周上設置有用于保持空氣壓力的內(nèi)襯層5,在胎體簾布層4的胎面部3的輪胎外周上設置有通過箍(hoop)作用來進行加強的帶束層(beltlayer)6,帶束層6由內(nèi)外層疊兩層帶束層片(beltply)構成。胎面膠10由基礎膠11以及封口膠12形成兩層結構,該基礎膠ll設置于帶束層6的輪胎外周,封口膠12(相當于上述非導電膠層)設置于基礎膠11的輪胎外周,并構成胎面部3的輪胎外周部分?;A膠ll以高比率混入作為加強劑的碳黑,并由具有108Q,cm以下的體積電阻率的導電特性的導電膠形成。另一方面,封口膠12由以高比率混入了作為加強劑的硅石的非導電膠形成,同時,在其內(nèi)部設置有導電層13。如以下所詳細說明,封口膠12是將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巻繞并層疊而成的。導電層13設置于非導電膠條的外周面上,以介于膠條界面中的狀態(tài)埋設于封口膠12中。此外,導電層13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并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向輪胎外周側露出在胎面表面上。因此,車體所產(chǎn)生的電通過導電層13向路面釋放,從而能夠防止向人體放電或者收音機噪音等各種不良情況。如圖1所示,在輪胎子午線剖面中,導電層13分散在封口膠12的內(nèi)部,并被設置在各種輪胎寬度方向的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在圖1中的垂直方向的各個位置)。因此,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導電層13被磨損,緊接著容易新露出導電層13的其他部分,假如發(fā)生偏磨損的情況,由于能確保導電層13露出在胎面表面上,因此也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上述充氣輪胎除了胎面膠10的形成工序之外,能以與現(xiàn)有方式相同的方式制造。以下說明胎面膠10的形成工序。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如圖2、3所示的裝置。成型鼓8是以軸16為中心可旋轉地構成的圓筒形構件。膠條供給裝置17具有通過規(guī)定形狀的噴嘴擠出非導電膠條R并向成型鼓8供給的功能。膠條供給裝置17通過未圖示的移動機構可在成型鼓軸向水平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如圖4所示的非導電膠條R的例子,該非導電膠條R的剖面為扁平的半圓形狀。液狀物供給裝置19設置于膠條供給裝置17吐出口的附近,具有定量地流出導電液狀物20,并將其涂敷在非導電膠條R的外周面上的功能。另外,根據(jù)需要,也可使用毛刷或者滾筒(roller)涂開導電液狀物。液狀物供給裝置19裝載于所述移動機構上,并以與膠條供給裝置17—起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的方式構成,其與膠條供給裝置17的相對位置關系是恒定的。控制裝置18控制膠條供給裝置17的動作以及氷平移動、成型鼓8的旋轉,并控制液狀物供給裝置19的動作。胎面膠IO使用上述裝置以如下方式形成。首先,在成型鼓8外周面上層疊兩層帶束層片而形成圓筒狀,在該輪胎的外周上形成基礎膠11。基礎膠11可通過將導電膠沿著輪胎周向巻繞而形成,該導電膠是以條狀擠出并成形的。另外,也可將導電膠以規(guī)定剖面形狀擠出,將得到的擠出物連接為環(huán)狀,由此形成基礎膠ll。接著,在基礎膠ll的輪胎外周上形成封口膠12。封口膠12是通過將非導電膠條R沿著輪胎周向巻繞并層疊而形成的。具體而言,在基礎膠11的外周面上固定非導電膠條R的巻繞始端,從該狀態(tài)轉動成型鼓8,與此同時,通過使膠條供給裝置17進行水平移動,能夠將非導電膠條R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成型鼓8的旋轉速度以及膠條供給裝置17的水平速度由控制裝置18來恰當?shù)卣{節(jié),由此形成具有規(guī)定剖面形狀的封口膠12。在上述中,在巻繞在成型鼓8上的非導電膠條R的外周面上,由液狀物供給裝置19涂敷導電液狀物20,形成導電層13,導電層13與非導電膠條R的巻繞相對應地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并如圖1所示埋設在封口膠12中。非導電膠條R以涂敷有導電液狀物20的部分連接于基礎膠11外周面的方式巻繞,由此能夠形成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向輪胎外周側延伸的導電層13。例如,從非導電膠條R的巻繞始端的端面露出導電性液狀物20,由此使導電層13連接于基礎膠11的外周面上。圖5是形成的基礎膠11和封口膠12的輪胎子午線剖面圖,以兩者分開的狀態(tài)表示。非導電膠條R以輪胎寬度方向的中央為起點巻繞至圖5中右端,從該處折回并巻繞至圖5中左端,再次折回并巻繞至中央而成為終端。非導電膠條R的端部重疊寬度等巻繞方式,在巻繞過程中可適當變化以獲得封口膠12的剖面形狀,非導電膠條R在不同巻繞位置具有各種剖面形狀。此外,形成的胎面膠IO設置于圓筒狀的簾布層片的輪胎外周側,因此,在輪胎成形時,從圖5所示狀態(tài)緩慢地彎曲,并以使輪胎子午線剖面呈弓形的方式變形。因此,設置于非導電膠條R—部分中并介于膠條界面間的導電層13(在圖5中未圖示),在封口膠12的內(nèi)部分散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其結果是,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導電層13被磨損,緊接著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發(fā)生偏磨損的情況,由于能確保導電層13恰當?shù)芈冻鲈谔ッ姹砻嫔?,因此也能夠制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的充氣輪。該充氣輪胎,由于導電層13分散于封口膠12的內(nèi)部,因此在不受花紋設計影響的情況下,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此外,由于導電層13的體積容易調節(jié),因此,在使導電部分的比率不超過所需比率的情況下,并在不損害由對封口膠12進行硅石高填充混合所帶來的改善效果的情況下,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節(jié)油性能以及濕地性能。導電層13的體積或者出現(xiàn)在胎面表面上的寬度尺寸,只要是適于獲得所需導電性能的即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非導電膠條R的剖面為半圓形的例子,但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此。在本發(fā)明中,能夠采用具有如后述的第二-第四實施例所示矩形或梯形、如圖6所示的三角形等各種且優(yōu)選形狀的非導電膠條。此外,只要能連續(xù)巻繞,非導電膠條R的剖面形狀在中途也可發(fā)生變化。狀物20形成,例如,由設置于非導電膠條R—部分上的導電膠形成也可。此時,可以使用將以條狀擠出成形的導電膠接合于非導電膠條R的外周的方法,或者利用雙式擠壓機同時擠出非導電膠條和導電膠的方法。只要能使該導電層13從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延伸而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就不用特別限定導電層13的設置部位。例如,能夠導電層13設置在如圖6(a)~(c)所示的非導電膠條R的外周的一部分上,或者如圖6(d)、(e)所示的非導電膠條R內(nèi)部的一部分中。此外,導電層13的剖面形狀也不是限定的,能夠采用涂敷導電液狀物而獲得的薄矩形,或者如圖6所示的三角形等各種且優(yōu)選的形狀。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胎面膠而言,作為封口和基礎結構,示出了將封口膠由埋設有導電層的非導電膠層構成,并將基礎膠由導電膠構成的例子,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圖7所示的胎面膠10,可以將基礎膠ll由埋設有導電層13'的非導電膠層構成。此外,在本發(fā)明中,胎面膠的結構并不僅限定于封口和基礎結構,由埋設有導電層的非導電膠層單獨構成胎面膠也可。此時,通過在生胎體(greencarcass)上而不是在成型鼓上巻繞膠條并層疊,也可形成非導電膠層。第二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除了胎面膠由以下方式構成之外,其結構和作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共同點,主要說明不同點。另外,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件和部位相同的構件和部位,賦予相同的符號,省略重復的說明。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中充氣輪胎的胎面膠的輪胎子午線剖面圖。胎面膠10是具有基礎膠11和封口膠12(相當于上述非導電膠層)的封口和基礎結構?;A膠ll由以高比率混入作為加強劑的碳黑的導電膠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以規(guī)定剖面形狀擠出的導電膠連為環(huán)狀而形成。封口膠12由以高比率混入作為加強劑的硅石的非導電膠形成,通過將條狀的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巻繞成螺旋狀并層疊而形成。圖8是示意圖,與胎面膠10剖面相對的膠條的大小實際上更細,剖面形狀也復雜。在封口膠12中埋設有成條狀的兩個導電層13、14。各導電層13、14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向輪胎外周側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胎面膠10的圖8中的左側一半?yún)^(qū)域設置導電層13,同樣地,在右側一半?yún)^(qū)域設置導電層14。此外,與導電層13露出于胎面表面上相對的是,導電層14并沒有露出于胎面表面上,以與導電層13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設置。通過上述結構,在磨損的初期階段,能夠通過導電層13向路面放電,因此能夠抑制電在車體中的蓄積,來防止發(fā)生各種不良情況。此外,如上所述,導電層13、14分散于封口膠12的內(nèi)部,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多個導電層13、14以在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有效地提高其分散程度,能夠使導電層13、14設置在各種寬度方向的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其結果是,若露出在胎面表面的導電層13磨損,緊接著導電層13的其他部分或者導電層14露出,即使其發(fā)生磨損,因為導電層其他部分新露出,能確保導電層在胎面表面的露出頻率,從而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非導電膠條使用了如圖9所示的兩根膠條23、24。如圖9(a)所示的膠條23(相當于上述第一膠條)通過在非導電膠條23a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一部分上設置導電膠23b來形成,該導電膠條23b作為導電層13。此外,如圖9(b)所示的膠條24(相當于上述第二膠條)通過在非導電膠條24a的一部分上設置導電膠24b來形成,該導電膠24b作為導電層14。在膠條23中,導電膠23b設置于非導電膠條23a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一部分,與此相對,在膠條24中,導電膠24b設置于非導電膠條24a的與膠條23的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在本實施方式中為輪胎內(nèi)周側部分的一部分)。具有這種結構的膠條是通過接合分別擠出的非導電膠和導電膠,或者同時擠出非導電膠和導電膠來形成的。導電層13、14的寬度EW優(yōu)選滿足0.lmm<EW<5mm的關系。由此,通過抑制由胎面膠IO的偏磨損等引發(fā)的導電層在中途斷裂的現(xiàn)象,能夠確保導電性能,并在不損害由以非導電膠構成封口膠12所帶來的改善效果的情況下,在對非導電膠進行硅石高填充混合的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很好地確保節(jié)油性能以及濕地性能。膠條23、24的寬度(最大寬度)OW與上述EW和接地寬度CW的關系優(yōu)選滿足0.5CW^OW〉EW。作為膠條23、24的厚度(最大厚度)舉出0.5-5.Omm的例子,形成該膠條一部分的導電膠的厚度舉出0.1-5.Omm的例子。以下說明胎面膠10的形成工序。首先,在作為基礎膠ll的輪胎外周側面的圖8的左端固定膠條23的巻繞始端。接著,朝向右側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之后,在中央附近折回向左側巻繞并層疊。然后,在左端再次折回向右側巻繞并層疊,將巻繞終端固定于中央附近。由此,形成胎面膠10的圖8的左側一半部分。膠條24以與膠條23左右相對稱的方式大致相同地巻繞,由此形成胎面膠10的圖8的右側一半部分。膠條24的巻繞可以在結束膠條23的巻繞之后進行,但優(yōu)選地將兩者同時巻繞,因為這樣效率更高。各膠條23、24以導電膠23b、24b連接于基礎膠11的輪胎外周側面的方式巻繞,由此,能夠使導電層13、14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向輪胎外周側延伸。具體而言,如圖10中所示的膠條23,巻繞始端的端面23c貼在基礎膠的輪胎外周側面上。或者,以端面23c的導電膠23b和基礎膠的輪胎外周側面相連接的方式涂敷導電液狀物也可。另外,如膠條24,將輪胎內(nèi)周側部分的一部分由導電膠24b形成時,只進行巻繞就可。就各膠條23、24的巻繞而言,可使用如圖2、3所示的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非導電膠條23a、24a的外周配置導電膠23b、24b來設置導電層13、14,因此不必使用液狀供給裝置。導電層13在巻繞有膠條23的狀態(tài)中,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并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另一方面,導電層14在巻繞有膠條24的狀態(tài)中,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雖然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朝向輪胎外周側,但并不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在本實施方式中,膠條23和膠條24在巻繞之前的剖面面積和剖面形狀相同,導電膠24b形成在與導電膠23b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部位上。因此,通過使兩根膠條23、24的巻繞條件相同,能夠高精度地形成封口膠12,而且能夠使導電層13和導電層14的輪胎剖面高度適當?shù)夭煌F浣Y果是,如上所述,通過恰當?shù)卮_保導電層13、14露出于胎面表面的頻率,能夠制造出發(fā)揮優(yōu)異導電性能的充氣輪胎。另外,兩根膠條23、24在巻繞之前的剖面面積和剖面形狀互相不同也可。此外,導電層13、14也可由導電液狀物形成。例如,在輪胎外周側部分使用涂數(shù)有導電液狀物的非導電膠條,在輪胎內(nèi)周側部分使用涂敷有導電液狀物的非導電膠條,如此,通過使用兩根膠條,并巻繞這些膠條,能夠形成如上所述的封口膠12。實施例以下,針對具體表明本發(fā)明的結構和效果的實施例等進行說明。另外,輪胎的各性能評價如下進行。(1)導電性能對內(nèi)壓為200kPa、按照ETRTO/JATMA/TRA所規(guī)定的測量輪輞寬度準備的輪胎,施加適于上述規(guī)格的最大負荷xO.88x0.8的負荷,從支撐輪輞的軸向輪胎接地的金屬板施加電壓(100V)并測定了電阻值。該測定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未發(fā)生磨損的新品時;和胎面膠上形成的主溝深度的60%被磨損即60%磨損時,評價結果是電阻為1.00E+08Q以下時沒有問題。(2)濕地性能在實際車輛(2000cc、4門轎車、兩名乘客)的全部輪上安裝輪胎,測定了在潮濕路面上從運行速度90km/h到車輛停止所用的制動距離。將比較例1-l作為IOO進行指數(shù)評價,指數(shù)越大制動距離越短,表示具有優(yōu)異的濕地性能。(3)轉動阻力對內(nèi)壓為200kPa、按照ETRTO/JATMA/TRA所規(guī)定的測量輪輞寬度準備的輪胎進行試驗,測定了運行速度為80km/h時的轉動阻力(RR:RollingResistance)。將比較例1-1作為100進行指數(shù)評價,指數(shù)越大轉動阻力越小,表示耗油量越少。比較例1-1將胎面膠采用由導電膠形成的基礎膠和由非導電膠形成的封口膠的兩層結構、在封口膠上沒設置導電層的充氣輪胎(輪胎尺寸205/65R1594H,接地寬度CW:170mm)作為比較例1-1。上述非導電膠使用了作為加強劑含有30%重量比的硅石、7%重量比的碳黑的膠(在其他例中也相同)。比較例2-2除了在從封口膠表面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經(jīng)由側面到達底面的區(qū)域涂敷了導電液狀物(混入了導電膠的橡膠膠水),與比較例l-l相同的充氣輪胎作為比較例1-2。上述導電膠使用了作為加強劑含有0%重量比的碳黑、31%重量比的碳黑的膠(在其他例中也相同)。實施例1-1~1-4將胎面膠采用由導電膠形成的基礎膠和由非導電膠形成的封口膠的兩層結構,如第二實施方式中所示,在封口膠中埋設了兩個導電層的充氣輪胎作為實施例1-1~1-4。在形成封口膠時,使用了一部分(厚度為0.5mm)由導電膠形成、剖面為長方形、厚度為2mm的膠條,并安照第二實施方式中所示的順序進行了巻繞。結果表示在表l中。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如表l所示,在比較例1-1中并沒有產(chǎn)生導電效果。此時,電蓄積在車體中,有可能發(fā)生向人體放電或者收音機噪音等不良情況。在比較例l-2中,雖然在磨損的初期階段產(chǎn)生了導電效果,但在60%磨損時導電性能惡化,該導電性能的惡化和輪胎的轉動方向無關,是恒定的。與此相對,在實施例l-l中,通過在封口膠中設置導電層,能夠良好地確保濕地性能和節(jié)油性能,同時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另外,在實施例l-2中,由于導電層的寬度窄,在中途容易斷裂,因此在出現(xiàn)60%磨損時,有時候導電性能下降,不過大體上能夠確保導電性能。在實施例l-3中,雖然濕地性能和節(jié)油性能少許降低了,但確保了導電性能。在實施例1-4中,由于膠條寬度較寬,巻繞次數(shù)少,所以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導電層的數(shù)目少,因此,在出現(xiàn)60%磨損時,有時候導電性能下降,不過大體上能夠確保導電性能。第三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除了胎面膠的結構為如下之外,具有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和作用,因此省略共同點,主要說明不同點。另外,對于與第一、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件和部位相同的構件和部位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說明。圖ll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中充氣輪胎的胎面膠的輪胎子午線剖面圖。在該胎面膠10中,在基礎膠11上的封口膠12(相當于上述非導電膠層)中設置三個導電層13、14、15,這些導電層以互相具有不同輪胎剖面高度的方式設置。各導電層13、14、15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向輪胎外周側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其中的導電層13露出于胎面表面。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二實施方式相比,使導電層的輪胎剖面高度階段性地不同,因此通過更有效地提高導電層的分散程度,使導電層13、14、15設置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其結果是,通過提高導電層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頻率,能夠發(fā)揮更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胎面膠10是采用三根膠條形成的,該三根膠條是上述膠條23、24加上如圖12所示的膠條25。膠條25是在非導電膠條25a的一部分上設置導電膠25b而形成的,該導電膠25b作為導電層15。導電膠25b設置于非導電膠條25a的與膠條23、24的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在本實施方式中,非導電膠條25a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在本實施方式中,膠條23的巻繞以如下的方式進行。首先,在作為基礎膠11的輪胎外周側面的圖11的左端固定膠條23的巻繞始端。接著,朝向右側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在右端折回向左側層疊。然后,在左端再次折回向右側巻繞并層疊,巻繞終端固定于右端。膠條25以在寬度方向鄰接于膠條23的狀態(tài),膠條24以在寬度方向鄰接于膠條25的狀態(tài),分別與膠條23同時且以相同的方式巻繞。這樣巻繞的膠條23、24、25分別設置于胎面膠10的寬度方向的整個區(qū)域,即使胎面膠IO發(fā)生偏磨損的情況,由于導電層13、14、15中之一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因此能確保導電性能。第四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除了胎面膠的結構為如下之外,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和作用,因此省略共同點,主要說明不同點。另外,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件和部位相同的構件和部位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胎面膠10具有包括基礎膠11和封口膠12(相當于上述非導電膠層)的封口和基礎結構,其輪胎子午線剖面如圖1中所例舉。此外,封口膠12使用如圖2、3所示的裝置,將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巻繞并層疊而形成的。圖13是表示剛剛擠出的非導電膠條R的剖面立體圖。圖14是示意性地表示涂敷了導電液狀物的非導電膠條R的平面和各位置上的剖面的圖。導電液狀物20在非導電膠條R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變更相對于該非導電膠條R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長度方向連續(xù)涂敷,在俯視方向上以波形延伸。由此,通過巻繞非導電膠條R,導電層13變更相對于非導電膠條R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而且,如圖15所示,導電液狀物20的涂敷位置的高度不恒定,導電層13設置于各種輪胎剖面高度上。由此,通過有效地提高導電層13的分散程度,能夠使導電層13設置于各種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以及輪胎剖面高度上,并通過確保導電層13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頻率,能夠優(yōu)異地發(fā)揮導電性能。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5所示,優(yōu)選將非導電膠條R的端部疊蓋的同時巻繞,由此,通過使非導電膠條R外周面傾斜,能夠更可靠地使導電層13具有不同的輪胎剖面高度。圖16是表示巻繞非導電膠條R的情景的俯視圖。如上所述,膠條供給裝置17和液狀物供給裝置19的相對位置關系為恒定,但通過采取使膠條供給裝置17的水平移動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更大等措施,調整膠條供給裝置17和成型鼓8的相對位置關系,由此使由膠條供給裝置17架設在成型鼓8上的非導電膠條R傾斜,從而能夠變更涂敷導電液狀物20的位置。另外,也可設置單獨移動液狀物供給裝置19的其他的移動機構。非導電膠條R以涂敷有導電液狀物20的部分連接于基礎膠11的外周面的方式巻繞,由此能夠形成從封口膠12的底面12a向輪胎外周側延伸的導電層13。具體而言,如圖17所示,也可通過在非導電膠條R的巻繞始端的端面Re上涂敷導電液狀物20,或者從非導電膠條R的側面露出導電液狀物20,而連接于基礎膠11的外周面上。在胎面表面?zhèn)鹊姆菍щ娔z條R的外周面上涂敷的導電液狀物20作為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導電層13。由此,車體所產(chǎn)生的電能夠通過導電層13向路面釋放。另外,在內(nèi)外層疊的非導電膠條R之間,涂敷有導電液狀物20的位置互相接觸的地方部分存在,此時,導電層13短路,導電路徑變短,因此在發(fā)揮導電性能的方面是優(yōu)選結構。實施例以下,針對具體表明本發(fā)明的結構和效果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另外,關于輪胎的各性能評價,由于以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相同的方法進行,所以省略說明。另外,關于濕地性能以及節(jié)油性能(轉動阻力)的評價,以比較例2-l作為IOO進行指數(shù)評價。比較例2-1胎面膠采用由導電膠形成的基礎膠和由非導電膠形成的封口膠的兩層結構,在封口膠中不設置導電層的充氣輪胎(輪胎尺寸205/65R1594H)作為比較例2-1。上述非導電膠使用了作為加強劑含有30%重量比的硅石、7%重量比的碳黑的膠。(其他例中也相同)。比較例2-2除了在從封口膠表面的寬度方向兩側經(jīng)由側面到達底面的區(qū)域涂敷了混入導電膠的橡膠膠水之外,與比較例2-l相同的充氣輪胎作為比較例2-2。上述導電膠使用了作為加強劑含有0%重量比的硅石、31%重量比的碳黑的膠。(其他例中也相同)。實施例2-1胎面膠采用由導電膠形成的基礎膠和由非導電膠形成的封口膠的兩層結構,如上述實施方式所示在封口膠中埋設導電層的充氣輪胎作為實施例2-l。另外,導電液狀物使用了混入導電膠的橡膠膠水。結果表示在表2中。表2電阻(Q)濕地節(jié)油新品時60%磨損時性能性能比較例2-1OOoo100100比較例2-21.00E+031.00E+10100100實施例2-11.00E+031.00E+03100100如圖2所示,在比較例2-1中并沒有產(chǎn)生導電效果。此時,電蓄積在車體中,有可能發(fā)生向人體放電或者收音機噪音等不良情況。在比較例2-2中,雖然在磨損的初期階段產(chǎn)生了導電效果,但在出現(xiàn)60%磨損時導電性能惡化。與此相對,在實施例2-1中,通過在封口膠中設置導電層,不僅是在新品時,在出現(xiàn)60%磨損時也能夠在良好地確保濕地性能和節(jié)油性能的同時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輪胎,包括:非導電膠層,該非導電膠層至少構成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由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卷繞并層疊而構成;導電層,該導電層設置于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所述導電層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胎面表面上。2.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導電層由涂敷在所述非導電膠條外周面的導電液狀物,或者設置于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的導電膠形成。3.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導電層以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多個,其中的至少一個露出于胎面表面上。4.權利要求3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非導電膠層是分別將第一膠條和第二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而形成的,該第一膠條在非導電膠條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一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該第二膠條在非導電膠條的、與所述第一膠條不同部位的一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5.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導電層變更相對于所述非導電膠條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6.—種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層的工序;通過將所述非導電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形成至少構成胎面部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非導電膠層,使所述導電層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使其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輪胎表面的工序。7.權利要求6所述的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的工序,通過在所述非導電膠條外周面涂敷導電液狀物或者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膠來進行。8.權利要求6所述的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將在非導電膠條的輪胎外周側部分設置所述導電層的第一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使所述導電層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延伸從而使其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工序;將在非導電膠條的與所述第一膠條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設置有導電層的第二膠條,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巻繞并層疊,使該導電層從所述非導電膠層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延伸的同時,使得與第一膠條的導電層輪胎剖面高度不同的工序。9.權利要求8所述的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膠條是在非導電膠條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膠來形成的,所述第二膠條是在非導電膠條的與所述第一膠條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設置導電膠而形成的。10.權利要求6所述的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一部分中設置所述導電層的工序是,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外周,變更相對于該非導電膠條的寬度方向位置的同時沿著長度方向連續(xù)設置所述導電層。11.權利要求IO所述的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導電層是由在所述非導電膠條的外周面上涂敷的導電液狀物形成的。全文摘要一種充氣輪胎,其中至少胎面部(3)的輪胎外周側部分由非導電膠層(12)構成。非導電膠層(12)是將非導電膠條(R)沿著輪胎周向卷繞并層疊而形成的。在非導電膠條(R)的外周設置有導電層(13),該導電層(13)沿著輪胎周向連續(xù)且以螺旋狀延伸,并從非導電膠層(12)的底面向輪胎外周側露出于胎面表面,因此車體所產(chǎn)生的電通過導電層(13)向路面釋放。導電層(13)分散在非導電膠層(12)內(nèi),由于恰當?shù)卮_保在胎面表面露出,因此能夠發(fā)揮優(yōu)異的導電性能。文檔編號B60C19/08GK101374680SQ20068005301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0日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20日發(fā)明者東英司,朝山佳則申請人:東洋橡膠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