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效篩選魏斯氏菌的標記物及其應用,屬于微生物發(fā)酵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魏斯氏菌是革蘭氏陽性菌,屬兼性厭氧、在有氧條件下生長迅速。不具備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陰性??赏ㄟ^磷酸戊糖和磷酸轉酮酶途徑異型發(fā)酵葡萄糖產D-和/或L-乳酸所,異型發(fā)酵葡萄糖還產CO2、乙醇和(或)乙酸。魏斯氏菌在15℃能生長,一般最適生長溫度在30-37℃,有些菌株在42~45℃能生長。大部分魏斯氏菌來源于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食品來源的魏斯氏菌發(fā)酵產乳酸、乙酸、乙醇可增加發(fā)酵食品的風味及營養(yǎng),其中產細菌素的W.cibaria應用于食物,可起到防腐的作用;W.confusa合成葡聚糖、果聚糖,能有效地促進體內有益菌生長,抑制腐敗菌生長;泡菜中W.koreensis菌株通過合成纖維素,具有抗肥胖效果。
目前分離鑒定魏斯氏菌的技術有通過菌落形態(tài)特征觀察、革蘭氏染色鏡鑒、接觸酶試驗、甲基紅試驗、V-P試驗、明膠液化試驗、吲哚試驗、淀粉水解試驗等生理生化試驗對菌株進行分離鑒定;通過糖發(fā)酵試驗、菌株在4%NaCl、6.5%NaCl下是否生長,菌株在溫度為10、40、45℃下是否生長的試驗,初步進行魏斯氏菌種間鑒定。但是篩選周期通常需要一周左右,且需測定的參數(shù)多、步驟繁瑣、工作量大。利用生理生化指標分離篩選鑒定魏斯氏菌,準確性不高,需進一步的擴增菌株的16S rDNA序列進行驗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魏斯氏菌的標記物,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篩選魏斯氏菌的方法,根據SEQ ID NO.1所示序列設計引物,對待篩選的微生物進行菌落PCR,再將PCR產物進行凝膠核酸電泳分析和/或測序驗證,擴增獲得與SEQ ID NO,1所示序列存在≥75bp連續(xù)相同的核苷酸序列的菌株,或能夠擴增出片段大小為120~180bp的菌株即為魏斯氏屬的菌株。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引物序列包括(1)~(5)任一對,其中,
(1)上游引物:GCTCTGAAGTGATTTTATCTGACA,下游引物:AACCATGCGGTTGTTGGTA;
(2)上游引物:GGCGGATTGGTCTCTTTTTG,下游引物:CACGCTCAGTAACCGTGTGC;
(3)上游引物:GCATCCGTCAGTTCATCAC;下游引物:GATTACGCACTTACCACAGG;
(4)上游引物:CGCAAACACAACAAGCCTAT;下游引物:TGTTGAGCAAGTTCCAAAGC;
(5)上游引物:GCTCTGAAGTGATTTTATCTGAC;下游引物:AACCATGCGGTTGTTGGTA。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PCR是按照以下程序進行的:94℃30s,94℃3min,55℃30s,72℃1min,72℃10min,12℃保持,循環(huán)數(shù)32。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采用上游引物:GCTCTGAAGTGATTTTATCTGACA,下游引物:AACCATGCGGTTGTTGGTA擴增獲得片段大小為120~180bp的菌株即為魏斯氏屬(Weissella)的微生物。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采用上游引物:GGCGGATTGGTCTCTTTTTG,下游引物:CACGCTCAGTAACCGTGTGC擴增獲得片段大小為120~180bp的菌株即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采用上游引物:GCATCCGTCAGTTCATCAC;下游引物:GATTACGCACTTACCACAGG擴增獲得片段大小為120~180bp的菌株即為竇氏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采用上游引物:CGCAAACACAACAAGCCTAT;下游引物:TGTTGAGCAAGTTCCAAAGC擴增獲得片段大小為120~180bp的菌株即為綠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采用上游引物:GCTCTGAAGTGATTTTATCTGAC;下游引物:AACCATGCGGTTGTTGGTA擴增獲得片段大小為120~180bp的菌株即為類腸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是將待分離的混合菌在含萬古霉素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獲得單菌落,再進行菌落PCR。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萬古霉素的含量為2.0~3.0g/L。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選擇性培養(yǎng)基含有:蛋白胨8.0~12.0g/L、牛肉粉4.0~6.0g/L、酵母粉3.0~5.0g/L、葡萄糖20.0~30.0g/L、吐溫80 1.0~2.0mL/L、磷酸氫二鉀2.0~3.0g/L、乙酸鈉4.0~6.0g/L、檸檬酸三銨2.0~3.0g/L、硫酸鎂0.2~0.5g/L、硫酸錳0.05~0.1g/L,L-半胱氨酸0.5~1g/L,那他霉素1.0~1.5g/L,萬古霉素2.0~3.0g/L,初始pH為7.0~7.2。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選擇性培養(yǎng)基含有:蛋白胨10.0g/L、牛肉粉5.0g/L、酵母粉4.0g/L、葡萄糖20.0g/L、吐溫80 1.0mL/L、磷酸氫二鉀2.0g/L、乙酸鈉5.0g/L、檸檬酸三銨2.0g/L、硫酸鎂0.2g/L、硫酸錳0.05g/L,L-半胱氨酸0.5g/L,那他霉素1.0g/L,萬古霉素2.0g/L,初始pH為7.0~7.2。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魏斯氏菌是魏斯氏屬的菌株,包括但不限于類腸膜魏斯氏菌、融合魏斯氏菌、竇氏魏斯氏菌、綠色魏斯氏菌、微小魏斯氏菌、赫倫魏斯氏菌、坎氏魏斯氏菌、土壤魏斯氏菌。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培養(yǎng)是按下述操作進行:將待分離的樣品接種至選擇性培養(yǎng)基,在37℃靜置富集培養(yǎng)12~24h,將上述培養(yǎng)液稀釋涂布至固體選擇性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24~36h。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樣品接種于選擇性培養(yǎng)基,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得培養(yǎng)液,所述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配方如下:蛋白胨10.0g/L、牛肉粉5.0g/L、酵母粉4.0g/L、葡萄糖20.0g/L、吐溫80 1.0mL/L、磷酸氫二鉀2.0g/L、乙酸鈉5.0g/L、檸檬酸三銨2.0g/L、硫酸鎂0.2g/L、硫酸錳0.05g/L,L-半胱氨酸0.5g/L,那他霉素1.0g/L,萬古霉素20g/L,調節(jié)初始pH為7.0,;
2)將上述培養(yǎng)液稀釋涂布至固體選擇性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36h;所述的固體選擇性培養(yǎng)基是含20g/L瓊脂的步驟(1)所述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
3)根據SEQ ID NO.1設計引物,挑選步驟2)獲得的單菌落進行特異性引物菌落PCR,PCR產物用2%濃度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成像,能夠得到大小為100~200bp的條帶的菌株為魏斯氏菌。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魏斯氏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所述培養(yǎng)基配方如下:蛋白胨10.0g/L、牛肉粉5.0g/L、酵母粉4.0g/L、葡萄糖20.0g/L、吐溫80 1.0mL/L、磷酸氫二鉀2.0g/L、乙酸鈉5.0g/L、檸檬酸三銨2.0g/L、硫酸鎂0.2g/L、硫酸錳0.05g/L,L-半胱氨酸0.5g/L,那他霉素1.0g/L,萬古霉素2g/L,瓊脂20g/L調節(jié)初始pH為7.0。
本發(fā)明還提供所述標記物在食品、生物、醫(yī)藥領域鑒定魏斯氏菌方面的應用。
本發(fā)明還提供所述篩選方法在高通量領域的應用。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特異性標記物進行菌落PCR,來達到高效準確篩選魏斯氏菌的目的,相比于傳統(tǒng)的菌落形態(tài)和生理特性篩選、選擇性培養(yǎng)基篩選、16S rDNA擴增、更加高效準確,篩選過程的周期小于36h,分離、鑒定準確性接近100%,該方法無需鏡檢、提取基因組等繁瑣的步驟,快速且高效,可實現(xiàn)高通量批量處理,極大減少了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標記物特異性驗證的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A,融合魏斯氏菌(W.confusa)擴增后的標記物條帶;B,竇氏魏斯氏菌(W.cibaria)擴增后的標記物條帶;C,綠色魏斯氏菌(W.viridescens)擴增后的標記物條帶;D,類腸膜魏斯氏菌(W.paramesenteroides)擴增后的標記物條帶;1,陽性對照;空白,陰性對照。
圖2為混菌體系中標記物特異性驗證的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
圖3為菌株用序號1的引物擴增所得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
圖4為菌株用序號2的引物擴增所得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
圖5為菌株用序號3的引物擴增所得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
圖6為菌株用標記物4引物擴增所得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
圖7為醬醪中魏斯氏菌的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
圖8為酒醅中魏斯氏菌的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空白,為陰性對照;
圖9為土壤中魏斯氏菌的凝膠電泳圖;M:500bp DNA maker;數(shù)字為菌株編號;空白,為陰性對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的實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選擇性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0g/L、牛肉粉5.0g/L、酵母粉4.0g/L、葡萄糖20.0g/L、吐溫80 1.0mL/L、磷酸氫二鉀2.0g/L、乙酸鈉5.0g/L、檸檬酸三銨2.0g/L、硫酸鎂0.2g/L、硫酸錳0.05g/L,L-半胱氨酸0.5g/L,萬古霉素20g/L,調節(jié)初始pH為7.0(萬古霉素添加時間為滅菌后培養(yǎng)基溫度冷卻至60~70℃時)。
固體選擇性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0g/L、牛肉粉5.0g/L、酵母粉4.0g/L、葡萄糖20.0g/L、吐溫80 1.0mL/L、磷酸氫二鉀2.0g/L、乙酸鈉5.0g/L、檸檬酸三銨2.0g/L、硫酸鎂0.2g/L、硫酸錳0.05g/L,L-半胱氨酸0.5g/L,那他霉素1.0g/L,萬古霉素2g/L,瓊脂20g/L調節(jié)初始pH為7.0(萬古霉素添加時間為滅菌后培養(yǎng)基溫度冷卻至60~70℃時)。
實施例1
(1)將融合魏斯氏菌(W.confusa)、竇氏魏斯氏菌(W.cibaria)、綠色魏斯氏菌(W.viridescens)、類腸膜魏斯氏菌(W.paramesenteroides)分別接種于MRS培養(yǎng)基,在37℃靜置培養(yǎng)24h得到菌液,利用試劑盒提取上述菌株的基因組(依次編號為A、B、C、D)。
(2)根據SEQ ID NO.1所示序列進行引物設計,上游引物GCTCTGAAGTGATTTTATCTGACA,下游引物AACCATGCGGTTGTTGGTA,采用以標記物設計的引物進行PCR擴增(94℃30s,94℃3min,55℃30s,72℃1min,72℃10min,12℃保持,循環(huán)數(shù)32),以無菌水為陰性對照,以酒醅宏基因組作為陽性對照,結果如圖1所示。均擴增出大小約140bp的目的片段。
(3)采用步驟(1)培養(yǎng)后的菌液直接進行PCR,引物與步驟(2)相同。結果顯示,能夠擴增出與基因組擴增出的相同大小的目的片段。
實施例2
(1)將解淀粉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嗜鹽四聯(lián)球菌、羅伊斯乳桿菌分別接種于MRS培養(yǎng)基,在37℃靜置培養(yǎng)24h得到菌液,利用試劑盒提取上述菌株的基因組(依次編號為E、F、G、H)。采用實施例4相同的引物和擴增條件分別對培養(yǎng)后的菌液及E、F、G、H進行PCR擴增,結果顯示,均未擴增出目的片段。
實施例3
(1)將融合魏斯氏菌(W.confusa)、竇氏魏斯氏菌(W.cibaria)、綠色魏斯氏菌(W.viridescens)、類腸膜魏斯氏菌(W.paramesenteroides)、解淀粉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嗜鹽四聯(lián)球菌、羅伊斯乳桿菌分別接種于MRS培養(yǎng)基,在37℃靜置培養(yǎng)24h得到菌液。將上述菌液混合,梯度稀釋并涂布于固體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根據SEQ ID NO.1所示序列設計引物,引物序列為GCTCTGAAGTGATTTTATCTGACA/AACCATGCGGTTGTTGGTA。采用該引物進行菌落PCR,共72個菌落,PCR結果見圖2。
(2)采用表1所示的引物對步驟(1)獲得的菌體分別用引物1~4進行菌落PCR擴增。用序號1的引物擴增后的電泳圖如圖3所示。將圖3中未擴增出條帶的菌株,采用序號2的引物進行PCR擴增,結果如圖3所示。將圖3中未擴增出目的條帶的菌株用序號3的引物進行擴增,結果如圖5所示。將圖5中未擴增出條帶的菌株用序號4的引物進行擴增,結果如圖6所示。
(3)對步驟2擴增成功的條帶進行測序,結果顯示,僅通過序號1的引物擴增獲得目的片段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與SEQ ID NO,1相比從第16到第100位核苷酸序列相同,對應的菌株為融合魏斯氏菌;僅通過序號2的引物擴增獲得目的片段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與SEQ ID NO,1相比從第24到第102位核苷酸序列相同,對應的菌株為竇氏魏斯氏菌;僅通過序號3的引物擴增獲得目的片段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與SEQ ID NO,1相比從第18到第102位核苷酸序列相同,對應的菌株為綠色魏斯氏菌;僅通過序號4的引物擴增獲得目的片段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與SEQ ID NO,1相比從第34到第110位核苷酸序列相同,對應的菌株為類腸膜魏斯氏菌。
表1 魏斯氏菌特異性引物序列
(4)隨機選取20株步驟3鑒定獲得的不同種的菌株的基因組序列,以及編號為1~8、21、46、47這幾株未擴增出目的片段的菌株,采用通用引物1492R和27F進行16S rDNA擴增,將擴增后的序列與Genbank數(shù)據庫進行比對,驗證步驟(2)的鑒定結果。結果顯示,16SrDNA的鑒定結果與步驟3的鑒定結果一致,編號為1~8、21、46、47的菌株均不是魏斯氏屬的菌株。說明引物GCTCTGAAGTGATTTTATCTGACA/AACCATGCGGTTGTTGGTA能夠成功區(qū)分魏斯氏屬的微生物,表1的特異性引物能夠進一步地對魏斯氏屬的菌株進行準確分類。
實施例4醬醪中魏斯氏菌的篩選
1.菌株的富集培養(yǎng)
配制稱取10~20g醬醪樣品接種于200mL選擇性培養(yǎng)基,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獲得培養(yǎng)液。
2.菌株的篩選
將步驟1獲得的培養(yǎng)液稀釋涂布至固體選擇性培養(yǎng)基,37℃培36h。挑取培養(yǎng)基上100個單菌落分別編號為1~72,對這72個菌株進行特異性引物菌落PCR,PCR程序為:94℃30s,94℃3min,55℃30s,72℃1min,72℃10min,12℃保持,循環(huán)數(shù)32(以無菌水為陰性對照)。PCR產物用2%濃度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成像,能夠得到大小為120~160bp的特異性條帶的菌株為所需菌株。擴增結果顯示,共得到63株與條帶相符的菌株。如圖7所示,獲得片段大小約140bp的條帶,與SEQ ID NO.1所示標記物片段大小一致。
3.魏斯氏菌的鑒定
將步驟2中獲得的目的片段一致的73個菌株接種于選擇性培養(yǎng)基,在37℃靜置培養(yǎng)24h得到菌液,利用試劑盒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組后進行16S rRNA擴增,測序鑒定菌株。結果顯示,均為魏斯氏菌,其中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菌株24個,Weissella confusa菌株21個,Weissella cibaria菌株17個,Weissella viridescens菌株11個。
實施例5酒醅中魏斯氏菌的篩選
1.酒醅樣品中菌株的富集培養(yǎng)
稱取10~20g酒培樣品接種于200mL選擇性培養(yǎng)基,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獲得培養(yǎng)液。
2.酒醅樣品中菌株的篩選
將上述培養(yǎng)液稀釋涂布至固體選擇性培養(yǎng)基,37℃培36h。挑取培養(yǎng)基上100個單菌落分別編號為1~100,對這100個菌株進行特異性引物菌落PCR。PCR產物用2%濃度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成像,共得到65株與條帶相符的菌株,部分電泳圖如圖8所示。
3.酒醅樣品中魏斯氏菌的鑒定
將步驟2中獲得的目的片段一致的65個菌株接種于選擇性培養(yǎng)基,在37℃靜置培養(yǎng)24h得到菌液,利用試劑盒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組后進行16S rRNA擴增,測序鑒定菌株。結果顯示,均為魏斯氏菌,其中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菌株16個,Weissella confusa菌株19個,Weissella cibaria菌株20個,Weissella viridescens菌株10個。
實施例6土壤中魏斯氏菌的篩選
1.土壤樣品中菌株的富集培養(yǎng)
稱取10~20g土壤樣品接種于200mL選擇性培養(yǎng)基,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獲得培養(yǎng)液。
2.土壤樣品中菌株的篩選
將上述培養(yǎng)液稀釋涂布至固體選擇性培養(yǎng)基,37℃培36h。挑取培養(yǎng)基上100個單菌落分別編號為1~100,對這100個菌株進行特異性引物菌落PCR。PCR產物用2%濃度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成像,共得到69株與條帶相符的菌株,部分電泳圖如圖9所示。
3.土壤樣品中魏斯氏菌的鑒定
將步驟2中獲得的目的片段一致的69個菌株接種于選擇性培養(yǎng)基,在37℃靜置培養(yǎng)24h得到菌液,利用試劑盒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組后進行16S rRNA擴增,測序鑒定菌株。結果顯示,均為魏斯氏菌,其中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菌株18個,Weissella confusa菌株15個,Weissella cibaria菌株20個,Weissella viridescens菌株16個。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做各種的改動與修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
SEQUENCE LISTING
<110> 江南大學
<120> 一種高效篩選魏斯氏菌的標記物及其應用
<160> 15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1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
atcgtgagct gcatcggaat ggacgaaatg ttatccggat taatgggact ttgctcaacg 60
caacagcgtt aaaagaagtg ggcaatcatt tggttgatat tcatgggcaa aatgagcacc 120
aagcgttaat gcaggttgat 140
<210> 2
<211> 14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
ggcggattgg tctctttttg ggaatggacg aaatgttatc cggattaatg ggactttgct 60
caacgcaaca gcgttaaaag aagtgggcaa tcatttggtt gatattcatg ggcaaaatga 120
gcacgctcag taaccgtgtg c 141
<210> 3
<211> 1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
gcatccgtca gttcatcaca tggacgaaat gttatccgga ttaatgggac tttgctcaac 60
gcaacagcgt taaaagaagt gggcaatcat ttggttgaga ttacgcactt accacagg 118
<210> 4
<211> 1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
cgcaaacaca acaagcctat tcggaatgga cgaaatgtta tccggattaa tgggactttg 60
ctcaacgcaa cagcgttaaa agaagtgggc aatcatttgt gttgagcaag ttccaaagc 119
<210> 5
<211> 11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
gctctgaagt gattttatct gactccggat taatgggact ttgctcaacg caacagcgtt 60
aaaagaagtg ggcaatcatt tggttgatat tcatgggcaa ccatgcggtt gttggta 117
<210> 6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
gctctgaagt gattttatct gaca 24
<210> 7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7
aaccatgcgg ttgttggta 19
<210> 8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8
ggcggattgg tctctttttg 20
<210> 9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9
cacgctcagt aaccgtgtgc 20
<210> 10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0
gcatccgtca gttcatcac 19
<210> 1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1
gattacgcac ttaccacagg 20
<210> 1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2
cgcaaacaca acaagcctat 20
<210> 13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3
tgttgagcaa gttccaaagc 20
<210> 14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4
gctctgaagt gattttatct gac 23
<210> 15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5
aaccatgcgg ttgttggta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