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瓷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鐵尾礦特點是礦物成分復雜,伴生元素多。除含有豐富的有色金屬,還含有一定量的稀有金屬、貴金屬及稀土元素。如大冶型鐵尾礦(大冶、金山店、程潮、張家洼、金嶺等鐵礦選礦廠)中除含有較高的鐵外,還含有cu、co、s、ni、au、ag、se等元素;攀鋼型鐵尾礦中除含有數(shù)量可觀的v、ti外,還含有值得回收的co、ni、s、等元素;白云鄂博型鐵尾礦中含有22.9%的鐵礦物、8.6%的稀土礦物以及15.0%的螢石等。
如何利用鐵尾礦用于鈞瓷的生產(chǎn)變廢為寶顯得尤為重要,另外普通的鈞瓷瓷釉容易脫落,施釉工藝較為復雜,陶瓷表面容易產(chǎn)生凹凸顆粒和氣泡,鈞瓷的耐熱性不高,在陶瓷表面無法產(chǎn)生手感光滑,不具有美觀大方的視覺效果,阻礙了鈞瓷的生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簡單,燒制效果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包括坯體,坯體上施加釉料,所述坯體由坯料組成,所述坯料包括高嶺土25-30份,鐵尾礦10-20份,膨潤土1-1.5份,鋰輝石2-4份,黏土5-10份,長石8-13份,石英8-13份,伊利石2-5份,所述釉料包括鉀長石15-25份,高嶺石5-12份,滑石5-12份,石英15-20份,氧化鋅10-15份,氧化銅4-8份,氧化鈷2-4份。
所述的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包括坯體,坯體上施加釉料,所述坯體由坯料組成,所述坯料包括高嶺土28份,鐵尾礦15份,膨潤土1.2份,鋰輝石3份,黏土8份,長石10份,石英10份,伊利石3份,長石作為溶劑釉料是成瓷的基礎組分,石英在該配方中不僅溶解度顯著增大,而且有較明顯的低共熔作用,鋰輝石提高產(chǎn)品的耐熱性,所述釉料包括鉀長石20份,高嶺石8份,滑石10份,石英18份,氧化鋅13份,氧化銅5份,氧化鈷3份。
上述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過170-200目篩;盡量細磨,防止形成斑點;
2)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與水按100:30-40混合,將上述釉料中加入0.04-0.06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后碾磨至260-300目;
3)將碾磨后的釉料與水按100:200-300混合后加0.3-0.5份的聚乙烯醇入和0.05份辛醇,提高了釉漿的施釉粘結作用,將釉料放入真空罐中進行抽真空處理,制得釉漿;抽真空過程可以將氣泡進一步除去,方便后期施釉;
4)按常規(guī)方法將高嶺土25-30份,鐵尾礦10-20份,膨潤土1-1.5份,鋰輝石2-4份,黏土5-10份,長石8-13份,石英8-13份,伊利石2-5份的坯料制成坯體;
5)將上述步驟3)中的釉漿施加于步驟4)制成的坯體上,將施加釉漿后的該坯體放入窯內(nèi),進行燒成作業(yè):升溫到850℃,該過程耗時3.5小時,從850℃升溫到1350℃,該過程耗時2.5小時,在1350℃時保溫1.5小時,從1350℃降溫到1210℃該過程耗時1小時,在1210℃保溫1.5小時后自然冷卻。
本發(fā)明采用鐵尾礦作為原料提高了廢物的利用價值,節(jié)約,降低了成本,制備方法簡單,易于操作實現(xiàn),推動鐵尾礦的綜合利用,另外本發(fā)明由于伊利石等的作用使得質(zhì)地細膩,本發(fā)明的瓷釉不易脫落,結晶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發(fā)明,并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1: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包括坯體,坯體上施加釉料,所述坯體由坯料組成,所述坯料包括高嶺土25份,鐵尾礦10份,膨潤土1份,鋰輝石2份,黏土5份,長石8份,石英8份,伊利石2份,所述釉料包括鉀長石15份,高嶺石5份,滑石5份,石英15份,氧化鋅10份,氧化銅4份,氧化鈷2份。
上述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過200目篩;
2)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與水按100:30混合,將上述釉料中加入0.04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后碾磨至260目;
3)將碾磨后的釉料與水按100:200混合后加0.3份的聚乙烯醇入和0.05份辛醇,將釉料放入真空罐中進行抽真空處理,制得釉漿;
4)按常規(guī)方法將高嶺土25份,鐵尾礦10份,膨潤土1份,鋰輝石2份,黏土5份,長石8份,石英8份,伊利石2份的坯料制成坯體;
5)將上述步驟3)中的釉漿施加于步驟4)制成的坯體上,將施加釉漿后的該坯體放入窯內(nèi),進行燒成作業(yè):升溫到850℃,該過程耗時3.5小時,從850℃升溫到1350℃,該過程耗時2.5小時,在1350℃時保溫1.5小時,從1350℃降溫到1210℃該過程耗時1小時,在1210℃保溫1.5小時后自然冷卻。
實施例2: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包括坯體,坯體上施加釉料,所述坯體由坯料組成,所述坯料包括高嶺土28份,鐵尾礦15份,膨潤土1.2份,鋰輝石3份,黏土8份,長石10份,石英10份,伊利石3份,所述釉料包括鉀長石20份,高嶺石8份,滑石10份,石英18份,氧化鋅13份,氧化銅5份,氧化鈷3份。
上述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過180目篩;
2)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與水按100:35混合,將上述釉料中加入0.05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后碾磨至280目;
3)將碾磨后的釉料與水按100:250混合后加0.4份的聚乙烯醇入和0.05份辛醇,將釉料放入真空罐中進行抽真空處理,制得釉漿;
4)按常規(guī)方法將高嶺土28份,鐵尾礦15份,膨潤土1.2份,鋰輝石3份,黏土8份,長石10份,石英10份,伊利石3份的坯料制成坯體;
5)將上述步驟3)中的釉漿施加于步驟4)制成的坯體上,將施加釉漿后的該坯體放入窯內(nèi),進行燒成作業(yè):升溫到850℃,該過程耗時3.5小時,從850℃升溫到1350℃,該過程耗時2.5小時,在1350℃時保溫1.5小時,從1350℃降溫到1210℃該過程耗時1小時,在1210℃保溫1.5小時后自然冷卻。
實施例3: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包括坯體,坯體上施加釉料,所述坯體由坯料組成,所述坯料包括高嶺土30份,鐵尾礦20份,膨潤土1.5份,鋰輝石4份,黏土10份,長石13份,石英13份,伊利石5份,所述釉料包括鉀長石25份,高嶺石12份,滑石12份,石英20份,氧化鋅15份,氧化銅8份,氧化鈷4份。
上述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過200目篩;
2)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與水按100:40混合,將上述釉料中加入0.06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后碾磨至300目;
3)將碾磨后的釉料與水按100:300混合后加0.5份的聚乙烯醇入和0.05份辛醇,將釉料放入真空罐中進行抽真空處理,制得釉漿;
4)按常規(guī)方法將高嶺土30份,鐵尾礦20份,膨潤土1.5份,鋰輝石4份,黏土10份,長石13份,石英13份,伊利石5份的坯料制成坯體;
5)將上述步驟3)中的釉漿施加于步驟4)制成的坯體上,將施加釉漿后的該坯體放入窯內(nèi),進行燒成作業(yè):升溫到850℃,該過程耗時3.5小時,從850℃升溫到1350℃,該過程耗時2.5小時,在1350℃時保溫1.5小時,從1350℃降溫到1210℃該過程耗時1小時,在1210℃保溫1.5小時后自然冷卻。
實施例4: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包括坯體,坯體上施加釉料,所述坯體由坯料組成,所述坯料包括高嶺土25份,鐵尾礦10份,膨潤土1份,鋰輝石2份,黏土5份,長石8份,石英8份,伊利石2份,所述釉料包括鉀長石25份,高嶺石12份,滑石12份,石英20份,氧化鋅15份,氧化銅8份,氧化鈷4份。
上述的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過200目篩;
2)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與水按100:40混合,將上述釉料中加入0.06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后碾磨至300目;
3)將碾磨后的釉料與水按100:300混合后加0.5份的聚乙烯醇入和0.05份辛醇,將釉料放入真空罐中進行抽真空處理,制得釉漿;
4)按常規(guī)方法將高嶺土30份,鐵尾礦20份,膨潤土1.5份,鋰輝石4份,黏土10份,長石13份,石英13份,伊利石5份的坯料制成坯體;
5)將上述步驟3)中的釉漿施加于步驟4)制成的坯體上,將施加釉漿后的該坯體放入窯內(nèi),進行燒成作業(yè):升溫到850℃,該過程耗時3.5小時,從850℃升溫到1350℃,該過程耗時2.5小時,在1350℃時保溫1.5小時,從1350℃降溫到1210℃該過程耗時1小時,在1210℃保溫1.5小時后自然冷卻。
實施例5:一種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包括坯體,坯體上施加釉料,所述坯體由坯料組成,所述坯料包括高嶺土30份,鐵尾礦20份,膨潤土1.5份,鋰輝石4份,黏土10份,長石13份,石英13份,伊利石5份,所述釉料包括鉀長石15份,高嶺石5份,滑石5份,石英15份,氧化鋅10份,氧化銅4份,氧化鈷2份。
上述的利用尾礦生產(chǎn)的鈞瓷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過200目篩;
2)將上述重量份的釉料與水按100:40混合,將上述釉料中加入0.06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后碾磨至300目;
3)將碾磨后的釉料與水按100:300混合后加0.5份的聚乙烯醇入和0.05份辛醇,將釉料放入真空罐中進行抽真空處理,制得釉漿;
4)按常規(guī)方法將高嶺土30份,鐵尾礦20份,膨潤土1.5份,鋰輝石4份,黏土10份,長石13份,石英13份,伊利石5份的坯料制成坯體;
5)將上述步驟3)中的釉漿施加于步驟4)制成的坯體上,將施加釉漿后的該坯體放入窯內(nèi),進行燒成作業(yè):升溫到850℃,該過程耗時3.5小時,從850℃升溫到1350℃,該過程耗時2.5小時,在1350℃時保溫1.5小時,從1350℃降溫到1210℃該過程耗時1小時,在1210℃保溫1.5小時后自然冷卻。
本發(fā)明鐵尾礦屬于鐵礦選后的廢棄物,是一種復合礦物原料,除了含少量金屬組分外,主要礦物組分是脈石礦物,如石英,輝石,長石等,其化學成分主要以鐵,硅,鎂,鈣和鋁的氧化物為主,并伴有少量的磷和硫,本發(fā)明的鐵尾礦為粉末狀,伊利石的外觀白色、灰白色,含雜質(zhì)較多的呈灰色,質(zhì)地細膩、光滑,硬度小,久置水中不膨脹,松散有混濁現(xiàn)象。伊利石在使用前經(jīng)過碾磨至合適的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