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金屬表面防護處理液的配制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金屬表面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金屬表面防護處理液的配制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金屬制品在工業(yè)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相應的金屬腐蝕也日趨嚴重,因此各種防腐技術也在金屬加工方面被廣泛應用,其中金屬表面涂層防護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最有效。金屬表面的涂層防護方法很多,如在金屬表面涂覆有機涂料或施加鍍層,鈍化、磷化處理,傳統(tǒng)的工藝方法生產的金屬表面防護劑,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膜層和金屬體的附著力弱,容易脫離,膜層結構不夠致密,對金屬的防護效率大大降低,有的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廢水,污染環(huán)境。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金屬表面防護處理液的配制工藝,用此工藝配制出的金屬表面防護處理劑處理金屬工件,在工件表面形成多酸膜層,該膜層具有附著力強,無空洞、裂陷,致密均勻,極化電流密度小的特點,且生產、使用過程環(huán)保,無污染。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金屬表面防護處理液的配制工藝,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用去離子水稀釋無水乙醇至濃度為10-15%,然后將硅烷偶聯(lián)劑KBM403加入其中, 用冰乙酸、碳酸氫鈉調節(jié)溶液的PH值到8-10,攪拌水解至溶液澄清、透明,得到溶液A ;
2)、將植酸與三乙醇胺按比例混合,于40-50°C條件下恒溫反應30-40min,得到溶液B, 其中三乙醇胺與植酸的質量比為(1.5-9):( 1-3);
3)、將硅酸鈉與鉬酸鈉按比例混合,在酸性條件下80-90°C恒溫反應20-30min,得到溶液C,其中,硅酸鈉與鉬酸鈉的混合質量比為(3-8) (0. 2-0.4);
4)將上述配制好的A、B、C三種溶液混合,調節(jié)溶液的PH值至8-10,恒溫50-60°C反應,即得到金屬表面防護處理劑,要求每升混合液中,各組分的重量為硅烷偶聯(lián)劑KBM403 13-50克、植酸1-3克、三乙醇胺1.5-9克、鉬酸鈉0. 2-0. 4克、硅酸鈉3_8克、乙醇100 克、余量為水。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用本發(fā)明的處理劑處金屬工件,在金屬表面形成的膜層具有以下性質
(1)膜層的附著力強通過在金屬工件表面形成植酸與三乙醇胺縮合反應生成的醇胺植酸酯與鉬酸鹽和硅酸鹽反應生成的硅鉬雜多酸形成醇胺植酸酯-硅鉬雜多酸膜層,以及植酸對金屬基體的螯合作用,增強了膜層的附著力;
(2)克服了傳統(tǒng)硅烷化處理膜層存在的孔洞、裂隙等缺陷,該膜層能夠有效的封閉傳統(tǒng)的硅烷化處理膜層曾在的孔洞、裂隙等缺陷;
(3)該膜層致密均勻,極化電流密度較小,膜層顏色為彩色到深褐色;(4)該膜層對于后期涂裝漆膜與金屬機體的附著力好;
(5)生產和處理過程中無任何廢水產生,工藝環(huán)保。因此該產品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現(xiàn)有金屬表面預處理的不足,從而能夠更好的應用金屬表面預處理,替代磷化、發(fā)黑技術。本發(fā)明工藝制備的產品的各項性能指標如下表。
權利要求
1. 一種金屬表面防護處理液的配制工藝,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用去離子水稀釋無水乙醇至濃度為10-15%,然后將硅烷偶聯(lián)劑KBM403加入其中, 用冰乙酸、碳酸氫鈉調節(jié)溶液的PH值到8-10,攪拌水解至溶液澄清、透明,得到溶液A ;2)、將植酸與三乙醇胺按比例混合,于40-50°C條件下恒溫反應30-40min,得到溶液B, 其中三乙醇胺與植酸的質量比為(1.5-9):( 1-3);3)、將硅酸鈉與鉬酸鈉按比例混合,在酸性條件下80-90°C恒溫反應,20-30min,得到溶液C,其中,硅酸鈉與鉬酸鈉的混合質量比為(3-8) (0. 2-0.4);4)將上述配制好的A、B、C三種溶液混合,調節(jié)溶液的PH值至8-10,恒溫50_60°C反應, 即得到金屬表面防護處理劑,要求每升混合液中,各組分的重量為硅烷偶聯(lián)劑KBM403 13-50克、植酸1-3克、三乙醇胺1.5-9克、鉬酸鈉0. 2-0. 4克、硅酸鈉3_8克、乙醇100 克、余量為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金屬表面防護處理液的配制工藝,首先分別配制主劑溶液、兩種添加劑溶液,然后再將主劑溶液和兩種添加劑溶液充分混合攪拌均勻后,完成金屬表面防護處理劑的配制工藝,其中配制1升金屬表面防護處理劑,需要的組分及重量份為硅烷偶聯(lián)劑KBM40313-50g、植酸1-3g、三乙醇胺1.5-9g、鉬酸鈉0.2-0.4g、硅酸鈉3-8g、乙醇95-105g,余量為水。用本發(fā)明方法配制的金屬表面防護處理液處理劑處金屬工件,在金屬表面形成的膜層具有附著力強,致密均勻,極化電流密度小的特點,改善了現(xiàn)有金屬表面預處理的不足,從而能夠更好的應用金屬表面預處理,替代磷化、發(fā)黑技術。同時生產、使用過程中環(huán)保無污染。
文檔編號C23C22/40GK102534595SQ20111044578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丁寧, 丁旬, 劉傳讓, 龐志成, 徐大力, 朱澤光, 陳云幫 申請人:蚌埠市鈺誠五金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