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高頻感應加熱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
支承裝置。
背景技術:
在利用高頻感應加熱對被加熱物淬火的情況下,首先,使最初通過高頻電流的導體接近被加熱物。其結果,在被加熱物上高頻的感應電流被激勵。被加熱物利用焦耳熱升溫,達到淬火溫度。然后,高溫的被加熱物按照規(guī)定的條件被冷卻,淬火結束。無論被加熱物的形狀如何,該淬火必須正確地實施加熱和冷卻。即,在沿著全長 對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進行淬火的情況下,必須沿著被加熱物的全長均一地實施加熱和冷卻。因此,發(fā)明了一種對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進行淬火的移動淬火的方法。移動淬火一般是如下的淬火。實施移動淬火的高頻加熱裝置具有被供給高頻電流的導體、和噴射冷卻液的冷卻裝置。導體和冷卻裝置能夠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移動。使該導體和冷卻裝置與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對置。被加熱物以其兩端能夠旋轉驅動的方式被支承。導體部分地與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相對,冷卻裝置與導體鄰接。如果在此狀態(tài)下向導體供給高頻電流,那么,被加熱物就被局部地感應加熱。接著,使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朝著配置有冷卻裝置的ー側的相反一側移動,進而感應加熱被加熱物的其他部位。冷卻裝置隨導體而移動,冷卻被加熱物的感應加熱完畢的部位。沿著被加熱物的全長依次實施上述操作,這樣,被加熱物就沿著全長被淬火。所謂移動淬火便是按照這種方法對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進行淬火。例如在日本國特開2005-272881號公報公布了這種移動淬火的發(fā)明。在日本國特開2005-272881號公報中公布了ー種通過移動淬火對垂直地支承的被加熱物的外周面淬火的發(fā)明。即,實施日本國特開2005-272881號公報的發(fā)明,能夠沿著其全長均一地對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淬火。另外,根據(jù)被加熱物的長度形成導體的長度,這樣就能沿著被加熱物的全長同時感應加熱。這種熱處理裝置例如在日本國特開2004-18985號公報中公布。在該公報中,公布了一種能夠沿著全長同時感應加熱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和能夠沿著全長同時冷卻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冷卻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
但是,如日本國特開2005-272881號公報的發(fā)明,在以垂直姿勢支承被加熱物的情況下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以水平姿勢支承被加熱物的兩端,那么,被加熱物的長度越長,因自重被加熱物的中央部分越容易彎曲。于是,盡管被加熱物發(fā)生撓曲,如果使通過高頻電流的導體沿著水平方向呈直線狀移動,那么,被加熱物至導體的距離在被加熱物的兩端附近較短,在被加熱物的中央部分附近較長。其結果,無法沿著全長均一地感應加熱被加熱物。因此,為了消除因被加熱物的自重所引起的彎曲,有ー種方法是用支承部件支承被加熱物的中央部分。此處,通過移動淬火從被加熱物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實施淬火,被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也被感應加熱。其結果,被加熱物的感應加熱過程中的部位熱膨脹,所以,被加熱物以過大的外力按壓支承輥,支承輥有可能磨損,被加熱物有可能損傷。另外,在日本國特開2004-18985號公報中所公布的結構中,用卡盤握持被加熱物的兩端,所以,無法對卡盤所握持的部位淬火。因此,如果采用用支承輥支承被加熱物的下部,用支承輥旋轉驅動被加熱物的結 構,那么,即使不用卡盤握持被加熱物的端部也可,與支承兩端的方式相比,支承間隔變窄。其結果,被加熱物難以因自重彎曲,也包括兩端部分,能夠沿著全長均一地對被加熱物進行淬火。在此情況下,必須用支承輥支承至少被加熱物的兩處。在采用用支承輥支承被加熱物的下部的結構的高頻加熱裝置中,如果實施多個被加熱物的淬火作業(yè),那么,支承輥很快就會磨損。配置于兩處的支承輥的磨損程度根據(jù)被加熱物的重心位置等各種條件而各異。于是,兩處支承輥中的磨損快的一側的支承輥的直徑相對變小,不能水平地支承被加熱物。其結果,被加熱物至導體的距離在各個部位各異,有可能不能沿著全長均一地感應加熱被加熱物。如果感應加熱時的被加熱物或者導體的設置方法不得當,那么,被加熱物和導體有時就會接觸。如果在被加熱物和導體接觸的狀態(tài)下使被加熱物旋轉,那么,就有可能使被加熱物和導體受到損壞。因此,本發(fā)明鑒于上述情況,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種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在以水平姿勢支承其兩端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情況下,用支承部件支承被加熱物的下部,能夠抑制被加熱物因自重發(fā)生彎曲,并且能夠沿著全長均一地感應加熱被加熱物。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ー種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在支承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下部的情況下,導體被恰當?shù)叵鄬τ诒患訜嵛锱渲茫瑥亩軌蜓刂L均一地感應加熱被加熱物。解決上述課題的第I方面是ー種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該高頻加熱裝置具有支承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兩端并使其旋轉的旋轉驅動裝置、被供給高頻電流的導體、和噴射冷卻液的冷卻液噴射裝置,使導體接近所述被加熱物,使所述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相對移動并沿著縱長方向依次感應加熱被加熱物,并且,使冷卻液噴射裝置與導體隨動向被加熱物的所述感應加熱的部位噴射冷卻液,在該高頻加熱裝置中,用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被加熱物的中途部位,所述支承部件配備有與被加熱物接觸來支承被加熱物的支承輥、操縱所述支承輥的上下移動的驅動單元、控制所述驅動単元的控制単元、檢測出所述導體的位置的位置檢測單元,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驅動単元,在導體與被加熱物的被該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相對時,使支承被加熱物的該部位的支承輥下降,如果被加熱物的該部位的感應加熱以及冷卻結束,那么,使下降的所述支承輥上升并支承被加熱物的該部位,至少兩個所述支承部件在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按照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在第I方面中,當導體與被加熱物中的被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相對時,控制單元控制驅動單元,使支承被加熱物的該部位的支承輥下降,解除支承。因此,能夠防止支承輥被膨脹的被加熱物的該部位過度按壓,并且能夠抑制支承輥的磨損和被加熱物的損傷。
如果被加熱物的該部位的感應加熱及冷卻結束,那么,控制單元控制驅動單元,使下降的支承輥上升,支承被加熱物的該部位。這樣,被加熱物中的淬火完畢的部位被其支承。使支承被加熱物的尚未淬火的其他部位的支承部件的支承輥下降,淬火完畢的部位也被支承,所以,被加熱物的彎曲得到抑制。即,各個支承部件的支承輥僅在被加熱物中的所分別支承的部分被淬火時才下降以解除支承,其余時在上升位置支承被加熱物。其結果,被加熱物總是被某個支承部件的支承輥所支承,因自重導致的彎曲得到抑制。驅動單元能夠采用氣壓缸或液壓缸(第2方面)。第3方面,如果導體從被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進入規(guī)定范圍內(nèi),那么,控制單元使支承輥下降。
如果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相對移動,那么,導體就與被任意一個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相對。在第3方面中,如果導體從被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進入規(guī)定范圍內(nèi),那么,控制單元使支承輥下降,所以,在導體最接近被加熱物的該部位之前,支承輥下降。這樣,在導體最接近該部位,該部位被感應加熱時,支承輥確實下降。這樣就能避免被加熱膨脹的被加熱物和支承輥的過度按壓。另外,在直至導體進入規(guī)定范圍內(nèi)為止,支承輥支承被加熱物。因此,被加熱物的彎曲得到很好的抑制。第4方面是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該高頻加熱裝置具有支承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兩端并使其旋轉的旋轉驅動裝置、被供給高頻電流的導體、以及噴射冷卻液的冷卻液噴射裝置,使所述被加熱物接近導體,使所述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相對移動然后沿著縱長方向依次感應加熱被加熱物,并且,使冷卻液噴射裝置與導體隨動向被加熱物的所述被感應加熱的部位噴射冷卻液,在該高頻加熱裝置中,用支承部件來支承所述被加熱物的中途部位,所述支承部件配備有與被加熱物接觸來支承被加熱物的支承輥、和切換阻止和允許支承輥向下方移動的切換單元,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隔來配置至少兩個所述支承部件。在第4方面中,至少兩個支承部件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因此,即使解除任意一個支承部件對被加熱物的支承,用其他的支承部件來支承被加熱物也能夠抑制被加熱物的彎曲。這樣,當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移動時,被加熱物至導體的距離被大體保持恒定。這樣就能順利地繼續(xù)被加熱物的感應加熱。即,在被加熱物中的被某個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被感應加熱時,如果允許與該部位接觸的支承輥向下方移動,那么,支承輥就被膨脹的該部位按壓而向下方移動。這樣,不僅能夠防止支承輥被膨脹的該部位過度按壓,并且能夠抑制支承輥的磨損和被加熱物的損傷。另外,此時,被加熱物被其他的支承部件的支承輥所支承,抑制被加熱物的彎曲。這樣就能均一地對被加熱物進行淬火。第5方面,所述支承部件配備有基臺、被支承在基臺上的承受部件、和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置于承受部件上的支承輥,所述支承輥與被加熱物接觸來支承被加熱物,在承受部件和基臺之間配置有加力部件,在被加力部件加力的承受部件和基臺之間形成縫隙,設置進入以及脫離所述縫隙的下降阻止部件、和切換下降阻止部件侵入和脫離所述縫隙的切換單元,至少兩個所述支承部件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在第5方面中,如果下降阻止部件進入在承受部件和基臺之間所形成的縫隙,那么,支承輥的下降就會受到阻止,所以,支承部件能夠確實地支承被加熱物。另外,如果下降阻止部件從縫隙中脫離,那么,支承輥就能下降。即,在被加熱物中的該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被即刻感應加熱之前,使下降阻止部件從縫隙中脫離。其結果,如果該部位膨脹,過度的外力從被加熱物作用在支承輥上,那么,支承輥就能抵抗加力部件的加カ而下降。這樣就能防止支承輥和被加熱物損傷。而且,如果被加熱物的膨脹的該部位收縮,那么,支承輥因加力部件的加力返回原來的位置,在承受部件和基臺之間形成縫隙。這樣就能使下降阻止部件進入縫隙中從而能夠防止支承輥向下方移動。因此,不僅能夠用支承輥牢固地支承被加熱物,并且能夠抑制被加熱物的彎曲。至少兩個支承部件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所以,能夠用其他的支承部件來支承并非正在淬火中的部位。這樣,不僅能夠抑制被加熱物因自重發(fā)生的彎曲,并且能夠將相對移動的導體至被加熱物的距離保持在一定范圍內(nèi)。這樣,就能沿著全長均一地對被加熱物進行淬火。切換單元能夠切換下降阻止部件進入縫隙中和從縫隙中脫離。因此,如果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相對移動,那么,使下降阻止部件進入支承淬火結束的部位的支承部件的縫隙中,能夠確實地支承被加熱物。其結果,即便使下降阻止部件從支承被加熱物中的尚未被淬火的部位的支承部件的縫隙中脫離,也能抑制被加熱物的彎曲。第6方面,支承部件按照ニ個ー組的方式在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配置,所述ー組支承部件彼此之間的間隔比導體至冷卻液噴射裝置的距離大,所述切換単元使下降阻止部件有選擇地進入ー組的其中一個支承部件的所述縫隙與另ー個支承部件的所述縫隙。
在第6方面中,一組支承部件彼此之間的間隔比導體至冷卻液噴射裝置的距離大。因此,在被加熱物中的被其中一個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在感應加熱后且冷卻結束后,導體最接近被另ー個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即,被加熱物中的被其中ー個支持部件所支承的部位的冷卻結束之前,不會開始被另一個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的感應加熱。這樣,一組內(nèi)的兩個支承部件的支承輥不會同時解除被加熱物的支承。這樣就能用支承ー組內(nèi)的任意一個支承部件來支承被加熱物。這樣,不僅能夠抑制被加熱物的彎曲,并且能夠沿著被加熱物的全長均一地進行被加熱物的感應加熱。第7方面,支承部件彼此之間的所述規(guī)定間隔按照比導體至冷卻液噴射裝置的距離大的方式設定。在第7方面中,支承部件彼此的間隔比導體至冷卻液噴射裝置的距離大。因此,被加熱物中的某個被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的感應加熱結束,冷卻液噴射裝置的冷卻結束之前,不會開始被其他的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的感應加熱。這樣,就能至少用ー個支承輥支承被加熱物,并且能夠抑制被加熱物因自重發(fā)生彎曲。這樣就能將被加熱物至導體的距離大體保持恒定,并且,能夠沿著全長均一地對被加熱物淬火。第8方面,當所述導體與被加熱物中的被任意一個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相對時,允許該支承部件的支承輥向下方移動。在第8方面中,當被加熱物被感應加熱而膨脹時,允許支承該部位的支承輥向下方移動,所以,能夠防止被加熱物以及支承輥損傷。第9方面是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在使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接近導體,向所述導體供給高頻電流的高頻加熱裝置中,用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被加熱物的下部的縱長方向的兩處,所述支承部件具有與被加熱物接觸的ー對支承輥、將ー對支承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固定的軸、和阻止被加熱物的落下的輔助部件,其中ー個支承輥的周面被實施司太立合金(stellite)堆焊加工,另ー個支承棍采用具有耐磨性的絕緣材料構成,并且具有旋轉驅動所述軸的驅動單元。在第9方面中,一對支承輥和軸被固定,所以,如果利用驅動單元旋轉驅動軸,那么,一對支承輥也會旋轉。這樣就能用一對支承輥使被加熱物穩(wěn)定地旋轉。另外,其中ー個支承輥采用具有耐磨性的絕緣材料構成,并且,對與另ー個支承輥的被加熱物接觸的周面實施司太立合金堆焊加工,所以,各個支承輥的耐磨性提高。于是,各個支承輥的磨損得到抑制,兩個支承輥的磨損程度不容易出現(xiàn)差別。這樣就能保持被加熱物的水平姿勢,對被加熱物均一地感應加熱。另外,并沒有使用卡盤來握持被加熱物的端部,所以,能夠沿著全長很好地感應加 熱被加熱物。第10方面,其中一個支承輥和所述軸能夠通電,在所述導體ー側設置供給與高頻電流不同的微弱電流的微弱電流供給單元,在所述其中ー個支承輥ー側設置電流檢測傳感器。在第10方面中,假如導體和被加熱物接觸,那么,利用供電單元流向導體ー側的電流通過被加熱物流向另ー個支承輥。其結果,該電流被設置于另ー個支承輥ー側的電流檢測傳感器檢測出來,能夠檢測出導體和被加熱物接觸。如果檢測出兩者接觸,則停止感應加熱,能夠抑制被加熱物以及導體的損傷。本發(fā)明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能夠防止因被加熱物被感應加熱而發(fā)生膨脹導致支承輥和被加熱物損傷。
圖I是高頻加熱裝置中的本發(fā)明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和被加熱物的立體圖。圖2是圖I的被加熱支承裝置的支承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圖I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動作系統(tǒng)圖。圖4是不同于圖I的本發(fā)明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和被加熱物的立體圖。圖5是從圖4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支承單元的斜下方觀察時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在中途組裝圖5的支承單元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7是從圖4的支承單元的斜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圖8是在中途組裝圖7的支承單元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9是從圖4所示的狀態(tài)對切換裝置進行切換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立體圖。圖10是不同于圖I、圖4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11是圖10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高頻加熱裝置10具有卡盤5、中心銷6、加熱導體7、冷卻裝置8、以及被加熱物支承裝置I。高頻加熱裝置10是熱處理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20的裝置??ūP5把持被加熱物20的一端,并且被未圖示的驅動裝置旋轉驅動。中心銷6按壓被加熱物20的另一端(卡盤5所握持的ー側的相反一側的端部)的軸心。即,被加熱物20以水平姿勢其兩端被卡盤5和中心銷6所支承,被加熱物20能夠旋轉驅動。在圖I中簡化表示了加熱導體7,它是由電氣的良導體構成的一根中空導體。加熱導體7具有與被加熱物20的上半部分相対的相對部7a。相對部7a彎曲,呈現(xiàn)所謂的半開放鞍形的形態(tài)。即,相對部7a能夠沿著被加熱物20的半徑方向接近和遠離被加熱物20。在加熱導體7上通過未圖示的變壓器連接有高頻電源。從而向加熱導體7供給高頻電流。冷卻液流經(jīng)加熱導體7的內(nèi)部,控制加熱導體7本身的升溫。利用未圖示的移動單元,具有以上結構的加熱導體7能夠在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移動。冷卻裝置8與加熱導體7鄰接而設。冷卻裝置8從未圖示的冷卻液供給源通過具有可撓性的配管供給冷卻液。冷卻裝置8與加熱導體7的相對部7a同樣呈彎曲的形狀。 在冷卻裝置8的與被加熱物20相対的部分(內(nèi)周部)上設有多個噴射冷卻液的孔。利用未圖示的移動單元,冷卻裝置8能夠與加熱導體7隨動在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移動。另夕卜,如圖I所示,鄰接的加熱導體7和冷卻裝置8整體占據(jù)了距離LI的長度。S卩,從被加熱物20上的開始被加熱導體7感應加熱的部位至從冷卻裝置8噴射冷卻液結束的部位的長度是距離LI。在保持該距離LI的狀態(tài)下,冷卻裝置8能夠與加熱導體7隨動沿著被加熱物20移動。下面,對被加熱物支承裝置I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I所示,被加熱物支承裝置I配備有三個支承單元16a 16c、位置檢測傳感器17a 17c、控制裝置18。在圖I中,為了描繪支承單元16a 16c的結構,相對于被加熱物支承裝置I將被加熱物20向上方移動。下面,依次說明這些結構。支承單元16a 16c具有相同的結構。如圖2所示,支承單元16a具有架臺36、基臺37、支承輥安裝部件38、支承輥39a、39b。架臺36配備有圍繞驅動裝置19的側壁36a。在架臺36的上部形成有開ロ 36b。SP,側壁36a的上端構成開ロ 36b的邊緣。在圖I、圖2所示的例子中,為了便于實施驅動裝置19的維修,切除側壁36a的一部分,于是,從側方就能夠看到內(nèi)部的驅動裝置19。驅動裝置19例如能夠采用液壓缸和氣壓缸。驅動裝置19具有基部19a (液壓缸的氣缸部)和驅動部1% (液壓缸的活塞桿部)?;?9a被固定于載放被加熱物支承裝置
I的未圖示的載放臺上,以使驅動部19b在上下方向進退?;_37是載放于架臺36上的板狀部件,用來堵塞開ロ 36b。在基臺37的下面固定有驅動裝置19的驅動部19b。在基臺37上設有螺紋孔57a、57b。螺紋孔57a、57b為了固定后述的支承輥安裝部件38的固定臺58而設。下面,支承輥安裝部件38具有固定臺58、支承輥39a、39b、支承軸59a、59b等。固定臺58配備有豎立部58a和水平部58b。即,固定臺58按照豎立部58a在水平部58b的上面豎立的方式連接。在豎立部58a上設有貫通孔64a、64b。另外,在水平部58b上,在豎立部58a的兩側各設有一個貫通孔65a、65b (符號65b在圖中未表不)。在豎立部58a上安裝支承輥39a、39b。即,使用共通的螺栓59a貫通設置于支承輥39a的中心的孔67a和豎立部58a的貫通孔64a,在螺栓59a上嵌入墊圈63a,然后緊固螺母62a。支承輥39b也同樣,安裝在豎立部58a上。安裝于豎立部58a上的支承輥39a、39b能夠以螺栓59a、59b為中心旋轉。另外,支承輥39a、39b的一部分比豎立部58a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當將支承輥安裝部件38固定在基臺37時,將固定臺58的水平部58b的貫通孔65a、65b (符號65b在圖中未表示)與基臺37的螺紋孔57a、57b位置對準,將螺栓66a、66b插入貫通孔65a、65b,并且將螺栓66a、66b旋擰在螺紋孔57a、57b中。這樣,支承輥安裝部件38就被固定在基臺37?;_37及支承輥安裝部件38利用驅動裝置19上下移動。SP,利用驅動裝置19能夠改變支承輥39a、39b的高度。支承單元16a具有以上的結構,支承單元16b以及支承單元16c也具有與支承單元16a相同的結構。如圖I所示,支承單元16a 16c按照固定間隔來配置。S卩,支承單元16a的支承輥39a和支承單元16b的支承輥39b僅相距距離L2,支承單元16b的支承輥39a和支承単元16c的支承輥39b僅相距距離L3。距離L2和距離L3不必相同,但是,如果兩者相同,那么,就能更好地穩(wěn)定地支承被加熱物20。另外,三個支承單元中的中央的支承單元 16b支承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的中央部分(或者其附近)。各個支承單元16a 16c (驅動裝置19)被信號線與控制裝置18 (控制單元、切換單元)連接。如圖3所示,控制裝置18配備有CPU28和存儲器29。CPU28進行各種演算,向個支承単元16a 16c發(fā)送控制信號。例如,CPU28根據(jù)加熱導體7以及冷卻裝置8的移動速度,算出從位置檢測傳感器17a 17c檢測出加熱導體7后至淬火結束的時間。接著,根據(jù)演算結果向支承単元(驅動裝置)發(fā)送控制信號。存儲器29存儲有各種數(shù)據(jù)。例如,存儲器29存儲有預先設定的加熱導體7及冷卻裝置8的移動速度和距離LI L3等。位置檢測傳感器17a 17c分別沿著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有間隔地配置。位置檢測傳感器17a檢測出加熱導體7已經(jīng)接近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単元16a所支承的部位。同樣,位置檢測傳感器17b、17c分別檢測出加熱導體7已經(jīng)接近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単元16b、16c所支承的部位。各個位置檢測傳感器17a 17c能夠通過有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控制裝置18發(fā)送檢出信號。被加熱物支承裝置I具有以上所說明的結構。下面,對被加熱物支承裝置I的動作進行說明。用卡盤5和中心銷6來固定被加熱物20的兩端,將被加熱物20裝入高頻加熱裝置10中。在被加熱物20的下方配置有支承單元16a 16c。各個支承單元16a 16c的支承輥39a、39b上升,被加熱物20的自重所導致的彎曲得到抑制。而且,按照接近被加熱物20的端部(中央銷6 —側)的方式來配置加熱導體7和冷卻裝置8。下面,利用未圖示的驅動裝置來旋轉驅動被加熱物20。此時,各個支承單元16a 16c的支承輥39a、39b隨著被加熱物20的旋轉而旋轉,同時支承被加熱物20。從未圖示的高頻電源向加熱導體7供給高頻電流,利用未圖示的移動單元使加熱導體7和冷卻裝置8向卡盤5 —側移動。其結果,被加熱物20從中央銷6 —側的端部依次被感應加熱。當被加熱物20中的被感應加熱的部位與移動的冷卻裝置8相對時,噴射供給冷卻液使其冷卻。即,從中央銷6 —側的端部依次對被加熱物20進行淬火。加熱導體7很快接近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a所支承的部位。如果位置檢測傳感器17a檢測出加熱導體7,那么,從位置檢測傳感器17a向控制裝置18發(fā)送檢出信號。接收來自位置檢測傳感器17a的檢出信號的控制裝置18向支承単元16a的驅動裝置19發(fā)送控制信號。其結果,支承単元16a的驅動裝置19使支承輥39a、39b下降。于是,此時,支承單元16a對被加熱物20的支承被解除,支承單元16b、16c的支承繼續(xù)。如果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a所支承的部位被冷卻裝置8冷卻,那么,使支承単元16a的支承輥39a、39b上升,重新開始支承単元16a的支承。即,位置檢測傳感器17a檢測出加熱導體7后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冷卻裝置8的冷卻結束的時間),控制裝置18驅動支承單元16a的驅動裝置19,使支承單元16a的支承輥39a、39b上升。支承輥39a、39b支承被加熱物20中的淬火結束的部位。加熱導體7 —邊依次感應加熱被加熱物20 —邊沿著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移動,最終接近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単元16b所支承的部位。接著,位置檢測傳感器17b檢測出加熱導體7,控制裝置18使支承單元16b承輥39a、39b下降。其結果,支承單元16b 對被加熱物20的支承被解除,但是,被加熱物20被支承單元16a、16c所支承。因此,被加熱物20的彎曲得到抑制。如果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b所支承的部位的淬火結束,那么,控制裝置18驅動支承単元16b的驅動裝置19,使支承輥39a、39b上升,然后重新開始對被加熱物20的支承。同樣,如果位置檢測傳感器17c檢測出加熱導體7已經(jīng)接近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c所支承的部位,那么,控制裝置18解除支承單元16c對被加熱物20的支承。接著,如果該部位的淬火結束,那么,控制裝置18重新開始支承単元16c對被加熱物20的支承。根據(jù)以上的動作,被加熱物20從中心銷6 —側的端部至卡盤5 —側的端部被依次淬火。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20因自重發(fā)生彎曲,但是,中途部位被支承單元16a 16c所支承,所以,彎曲得以抑制。當對被各個支承単元16a 16c所支承的部位進行淬火時,解除該部位的支承,但是,被加熱物20的其他部位被其他的支承單元所支承,所以,被加熱物20的彎曲得以抑制。其結果,加熱導體7至被加熱物20的距離略微變動,但是,順利地實施感應加熱。此處,各個支承單元16a 16c的設置間隔(圖I所描繪的前述距離L2、L3)按照比加熱導體7至冷卻裝置8的全長的距離LI的方式設定。其結果,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a支承的部位的冷卻結束之前,能夠避免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b所支承的部位開始被加熱導體7感應加熱。同樣,也能避免在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b所支承的部位的冷卻結束之前,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16c所支承的部位開始感應加熱。這樣,兩個支承單元不同時解除被加熱物20的支承,被加熱物20的彎曲被最大限度地得到抑制。下面,對其他方式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9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被加熱物支承裝置9具有基臺11和承受部件21以及ー對支承輥24、25。如圖7所示,在基臺11上以豎立的狀態(tài)固定兩個支柱部件13。在兩個支柱部件13之間固定有彈簧引導器14。彈簧引導器14是比支柱部件13短的圓柱狀的部件。螺旋形狀的彈簧15被嵌入彈簧引導器14中。即,彈簧引導器14的外徑比彈簧15的內(nèi)徑略小。而且,在兩個支承部件13的外側平行地配置兩個板狀的引導部件12,并被固定于基臺11上。承受部件21呈長方體形狀。在承受部件21的一面上有間隔地固定著兩個支柱引導器22。支柱引導器22是圓筒狀的部件。支柱引導器22的內(nèi)徑比固定于基臺11 ー側的支柱部件13的外徑略大。因此,恰好能夠在支柱引導器22內(nèi)收納支柱部件13。兩個支柱引導器22的設置間隔與基臺11 ー側的支柱部件13的設置間隔相等。這樣就能在各個支柱弓丨導器22內(nèi)收納各個支柱部件13。各個支柱弓I導器22能夠在上下方向朝著各個支柱部件13滑動。即,承受部 件21能夠在上下方向朝著基臺11移動。另外,在承受部件21上設有彈簧引導器23。彈簧引導器23采用與基臺11 ー側的彈簧引導器14同樣的結構,兩者呈同一直線狀配置。即,彈簧引導器23朝著承受部件21配置于兩個支柱引導器22的中間。用彈簧15將基臺11 一側的彈簧引導器14和承受部件21 —側的彈簧引導器23連結在一起。彈簧15在基臺11和承受部件21之間伸縮。這樣,承受部件21從彈簧15承受加力,并被向上方加力。如果支柱引導器22抵接基臺11,那么,承受部件21就無法再接近基臺11。在此狀態(tài)下,基臺11 一側的彈簧引導器14和承受部件21 —側的彈簧引導器23分離。彈簧15的彈カ不僅能夠支承承受部件21及后述的被加熱物20,而且能夠將支柱引導器22從基臺11上抬起。于是,在基臺11和支柱引導器22之間形成縫隙C。在承受部件21上設有兩個平行的貫通孔2la、2lb。貫通孔2la、2Ib按照向與承受部件21的固定有支柱引導器22的一面正交的一面開ロ的方式形成。在該貫通孔21a、21b上分別裝有支承輥24、25。支承輥24、25具有相同的結構。支承輥24具有主體部24a和軸部24b。在主體部24a的中心一體地固定有軸部24b。在軸部24b的端部形成有螺紋孔24c。如果使軸部24b貫通貫通孔21a,那么,設有螺紋孔24c的端部就會在貫通孔21a的相反一側的面露出。在貫通了貫通孔21a的軸部24b的端部安裝固定部件26(墊圈)。固定部件26的外徑比貫通孔21b的內(nèi)徑大。固定部件26具有能夠插入螺栓27的孔26a。螺栓27貫通固定部件26的孔26a,并且旋擰在軸部24b的螺紋孔24c中。其結果,支承輥24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承受部件21上。支承輥25也與支承輥24同樣,安裝于承受部件21上。此時,支承輥25的主體部25a和支承輥24的主體部24a優(yōu)選配置于承受部件21的相反ー側。具有與以上所說明的支承単元2相同結構的支承単元3,按照與支承単元2相距距離L4 (圖4)的方式配置。距離L4是支承單元2的支承輥24和支承單元3的支承輥25的間隔。下面,對切換裝置4 (切換單元)進行說明。切換裝置4具有干擾部件(下降阻止部件)31、連結部件68、操作桿32。干擾部件31是配置于基臺11行的板狀部件。如圖7、圖8所示,干擾部件31略呈叉子形狀。SP,在干擾部件31的端部形成突出部31a 31d和凹陷部31e 31g。在突出部31a和突出部31b之間形成有凹陷部31e。同樣,在突出部31b和突出部31c之間形成有凹陷部31f,在突出部31c和突出部31d之間形成有凹陷部31g。干擾部件31的寬度是與基臺11平行地配置且正好能夠進入引導部件12之間的尺寸。S卩,干擾部件31的移動方向受到兩個引導部件12的限制,能夠接近或遠離在基臺11上豎立的支柱部件13。
連結部件68是長尺寸的板狀部件。在連結部件68的兩端設有孔。在這些孔中插入螺絲69。將螺絲69旋擰在干擾部件31的螺紋孔31h中,于是,連結部件68和干擾部件31形成一體。另外,在連結部件68的中央部分設有突起70。操作桿32是長尺寸的板狀部件。在操作桿32的中途部位設有孔(未圖示)。在該操作桿32的孔中插入銷34。在操作桿32的下面配置有架臺35。銷34貫通操作桿32的孔然后固定于架臺35。其結果,操作桿32能夠以銷34為中心旋轉。另外,在操作桿32的頂端形成有長孔32a。設置于連結部68上的突起70與長孔32a卡合。如果操作桿32以銷34為中心旋轉,那么,長孔32a的內(nèi)面就會按壓突起70。其結果,連結部件68及兩個干擾部件31 —體地移動。 干擾部件31在其兩端配備有突起部31a 31d和凹陷部31e 31g。如果其中任意一個干擾部件31的凹陷部31e 31g與支承単元(2)的支柱部件13 (縫隙C)卡合,那么,另ー個干擾部件31的凹陷部31e 31g就會離開支承単元(3)的支柱部件13(縫隙C),連結部件68按照此方式與各個干擾部件31連接。于是,通過對操作桿32進行操作,可以將其變成能夠有選擇地使支承單元2 —側或者支承單元3 —側的支承輥24、25下降的狀態(tài)。前述的距離L4(圖4)比距離LI長。采用以上方式構成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9按照如下方式操作。當開始被加熱物20的淬火時,對操作桿32進行操作,使干擾部件31與支承単元2一側的縫隙C卡合,阻止支承単元2 —側的支承輥24、25的下降。即,支柱引導器22被弾簧15抬起,干擾部件31的突起部31a 31d進入引導器部件12、支柱部件13、彈簧引導器14之間,凹陷部31e、31g分別抵接支柱部件13,凹陷部31f抵接彈簧引導器14。其結果,干擾部件31配置于支柱引導器22的下方,支柱引導器22無法下降至基臺11。在支承単元3ー側的支柱引導器22的下端和基臺11之間并未配置干擾部件31。即,干擾部件31不會進入縫隙C中,支承単元3 —側的支柱引導器22能夠下降。首先,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20的兩端被卡盤5和中央銷6支承,而且,被加熱物20的中央部分(中途部分)由被加熱物支承裝置I的支承單元2所支承。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20的中央部分被支承單元2所支承,所以,被加熱物20的彎曲得以抑制。即,支承單元2的支承輥24、25與被加熱物20接觸。矯正被加熱物20的中央部分的彎曲所需的外力通過承受部件21、支柱引導器22、干擾部件31作用于基臺11上。支承單元3的支承輥24、25與被加熱物20接觸,但是,干擾部件31并未按照進入支柱引導器22和基臺11之間的方式來配置,所以,不會支承被加熱物20的重量。在此狀態(tài)下,從被加熱物20的上方使加熱導體7和冷卻裝置8接近,使加熱導體7與被加熱物20的端部(需要淬火的部位的端部)對置。冷卻裝置8最初被配置于被加熱物20的端部的外側。下面,利用與握持被加熱物20的卡盤5連接的未圖示的驅動裝置,使被加熱物20旋轉驅動。如果被加熱物20旋轉驅動,那么,支承單元2的支承輥24、25 —邊支承被加熱物20,一邊隨動旋轉。從未圖示的高頻電源向加熱導體7供給高頻電流,被加熱物20中的與加熱導體7(相對部7a)相対的部分被感應加熱。利用未圖示的移動單元,加熱導體7在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移動。即,隨著加熱導體7的移動,被加熱物20的被感應加熱的部位擴大。冷卻裝置8根據(jù)加熱導體7的移動而隨動移動。朝著被加熱物20的被感應加熱的部位噴射供給冷卻液。其結果,噴射供給了冷卻液的部位被冷卻,淬火結束。即,被加熱物20從一端依次被感應加熱和冷卻,并被淬火。此時,如果被加熱物20的該感應加熱部位膨脹,按壓支承單元3的支承輥24、25,那么,支承輥24、25就會向下方移動。被加熱物20不會被支承輥24、25過度按壓。如果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3所支承的部位的冷卻結束,那么,就對操作桿32進行操作,如圖9所示,使干擾部件31與支承單元3 —側的縫隙C卡合,阻止支承輥24、25的下降。其結果,被加熱物20的中央部分被支承單元3所支承。支承單元2并不介于支柱引導器22和基臺11之間的縫隙C。這樣,如果比彈簧15的彈カ強的下壓力作用在上面,那么,支柱引導器22就變成能夠接近基臺11的狀態(tài)。即,被加熱物20因感應加熱發(fā)生熱膨脹,所以,如果支承単元2的支承輥24、25的高度不變,那么,過大的力就會作用于被加熱物20以及支承単元2上,導致發(fā)生損壞。但是,在支承単元2,支柱引導器22 (支承輥24、25)能夠相應地下降相當于縫隙C的距離,所以,能夠避免被加熱物20和支承単元2兩者因感應加熱中的膨脹而受到損壞。感應加熱結束該部位接近冷卻裝置8,噴射供給冷卻液,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2所支承的部位的淬火結束。在支承單元2、3中,支承輥24、25沿著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配置。這樣,在被加熱物20的同一截面上僅配置有ー個支承輥。其結果,與同一截面上的表面接觸的支承輥僅有ー個,所以,冷卻液容易附著在被加熱物20的表面。于是,與兩個支承輥接觸同一截面上的表面的方式相比,冷卻效果更好。另外,支承輥24、25的軸部24b、25b的軸芯并不一致,在平視時被加熱物20的中心軸的兩側配置有軸部24b、25b,能夠穩(wěn)固地支承被加熱物20。加熱導體7和冷卻裝置8的全長的距離LI比支承單元2至支承單元3的距離L4短。這樣,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2所支承的部位的冷卻結束之前,不會發(fā)生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3所支承的部分開始被感應加熱的情況。于是,在被加熱物20中的被支承單元2所支承的部分的冷卻結束,該部位的淬火結束之前支承單元3所支承的部位不會被感應加熱而熱膨脹。S卩,如果支承単元3所支承的部位的淬火結束,那么,立即對操作桿32進行操作,從支承單元2切換成支承單元3來支承被加熱物20。然后,加熱導體7與被加熱物20中的 支承單元2所支承的部位相対,并感應加熱該部位。此處,被加熱物20相當長,在用一個被加熱物支承裝置9不能充分地抑制被加熱物20的彎曲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多個(例如兩個)被加熱物支承裝置9。即,沿著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配置多個被加熱物支承裝置9來支承被加熱物20,從而能夠抑制彎曲。隨著加熱導體7的移動,適當?shù)厍袚Q各個支承単元的支承。即,用支承被感應加熱之前具有充足空間的位置的支承単元、和支承淬火結束后的部位的支承單元來支承被加熱物20。下面,參照圖10、圖11,說明其他的實施例。圖10、圖11所示的高頻加熱裝置40 —次對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60的整體淬火。高頻加熱裝置40用支承輥41、42支承能夠確保重心平衡的縱長方向的兩處。
如圖10所示,高頻加熱裝置40具有加熱導體61和被加熱物支承裝置55。加熱導體61具有與淬火對象的被加熱物60的長度對應的長度。被加熱物支承裝置55兼具支承被加熱物60并且旋轉驅動被加熱物60的功能。SP,被加熱物支承裝置55配備有組裝有多個動カ傳達齒輪的齒輪單元43和支承輥41、42。齒輪單元43具有齒輪盒46,圖中并未表示齒輪盒46的內(nèi)部,但是內(nèi)置有驅動齒輪和輸出齒輪、以及配置于兩個齒輪間的中間齒輪。在驅動齒輪中安裝有驅動軸49。從未圖示的驅動裝置向驅動軸49輸入動力。在輸出齒輪中安裝有輸出軸50。這樣,從未圖示的驅動裝置向驅動軸49輸入動力,所輸入的動カ從驅動齒輪經(jīng)過幾個中間齒輪傳達至輸出齒輪,于是,輸出軸50就被旋轉驅動。 輸出軸50在齒輪盒46的兩側水平地突出。在各個輸出軸50上安裝有支承輥41、42。在齒輪盒46的上表面固定有用來固定輔助輥44、45的固定托架47、48。在其中ー個輸出軸50設有由軸承部件構成且檢測出電流的后述電流檢出裝置56。支承輥41采用以氮化硅或碳化硅為原材料且具有絕緣性的耐磨損性陶瓷形成。支承輥42具有對能夠通電的不銹鋼原材料的周面實施司太立合金堆焊加工(焊接)的結構。即,在支承輥42的周面設有具有耐磨損性的增強部42a。支承輥41和支承輥42的直徑相同。這樣,安裝在水平配置的同一輸出軸50上的支承輥41、42的高度相同。另外,設置于齒輪盒46的上部的輔助輥44、45均采用具有耐磨損性的材料(陶瓷等)構成,輔助輥44、45的大小(直徑)相同。輔助輥44、45沿著平視被加熱物60時與縱長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當在支承輥41、42上載放被加熱物60時,輔助輥44、45接觸被加熱物60的最下部的略靠上的位置,并從兩側進行支承以防止被加熱物60從支承輥41、42落下。如果在此狀態(tài)下使支承輥41、42旋轉驅動,那么,與支承輥41、42接觸的被加熱物60也旋轉。與被加熱物60接觸的輔助輥44、45也隨動旋轉。在圖11中,為了繪圖方便,將被加熱物60從被加熱物支承裝置55向上方移動然后繪圖。支承輥41、42的高度相同,支承輥41、42上的被加熱物60處于水平狀態(tài)。另外,支承輥41采用陶瓷等具有耐磨性的絕緣材料形成,支承輥42的周面被實施司太立合金堆焊加工,所以,不容易磨損。即,支承輥41和支承輥42的磨損慢,所以,兩個輥的磨損量不易出現(xiàn)差異。因此,很好地保持被加熱物60的水平姿勢。其結果,當加熱導體61與被加熱物60相對配置時,被加熱物60至加熱導體60的距離在任何部位也都總是恒定,能夠均一地感應加熱整個被加熱物60。支承輥41采用絕緣材料構成,所以,由被加熱物60、支承輥41、輸出軸50、支承輥42形成電流流經(jīng)的回路。于是,流經(jīng)被加熱物60的感應電流不會流經(jīng)支承輥41、42以及輸出軸50。因此,即使在感應加熱過程中,在支承輥41或者支承輥42以及被加熱物60之間產(chǎn)生縫隙,在該縫隙中也不會發(fā)生火花放電。其結果,能夠防止火花放電損傷被加熱物60。被加熱物支承裝置55配備有檢測出加熱導體61和被加熱物60接觸的構造。在被加熱物60未被旋轉驅動的狀態(tài)下檢測出與加熱導體61的接觸。其構造如下所述。即,設置與高頻電流不同的直流電源,將加熱導體61的電位(直流)設定成比被加熱物60高。在與被加熱物60電氣連接的輸出軸50安裝有電流檢出裝置56。被加熱物60與增強部42a(支承輥42的被實施司太立合金堆焊加工的部位)接觸,支承輥42與輸出軸50接觸。增強部42a、支承輥42、輸出軸50均具有通電性,所以,能夠從被加熱物60通電至輸出軸50。這樣,如果安裝在輸出軸50的電流檢出裝置56檢測出電流(直流),那么就能檢測出加熱導體61和被加熱物60已經(jīng)接觸。此處,電流檢出裝置56具有軸承部件51、外殼52、簧片部件53、螺絲54、傳感器(未圖示)。在軸承部件51中具有夾著多個滾珠51c的內(nèi)座圈51a和外座圈51b。內(nèi)座圈51a固定于輸出軸50上,外座圈51b被收納在采用招合金等通電性好的原材料構成的外殼52中。外殼52被高頻加熱裝置40的未圖示的支承部件所支承。這樣,即使輸出軸50旋轉,夕卜殼52也會停止。簧片部件53固定于外殼52。S卩,在外殼52設有螺紋孔(未圖不),在簧片部件53設有孔53a。外殼52的未圖不的螺紋孔和簧片部件53的孔53a位置吻合, 外殼52和簧片部件53被螺絲54固定。簧片部件53還與未圖示的傳感器(電流計)連接。即,如果電流(直流)流經(jīng)簧片部件53,那么,未圖示的傳感器就會檢測出該電流。如果被加熱物60在被加熱物支承裝置55的設置方法、和加熱導體61的配置不恰當,被加熱物60和加熱導體61接觸,那么,電流(直流)就會流經(jīng)電位(直流)高的加熱導體61和電位低的被加熱物60之間。該電流通過被加熱物60、支承輥42 (增強部42a)、輸出軸50到達電流檢出裝置56,被未圖示的傳感器檢測出來。這樣就能夠防止在加熱導體61和被加熱物60接觸的狀態(tài)下,旋轉驅動被加熱物60以及向加熱導體61供給高頻電流。即,如果未圖示的傳感器檢測出電流,那么,操作員檢立即檢修高頻加熱裝置40,カ圖發(fā)現(xiàn)異常之處。例如,發(fā)現(xiàn)因加熱導體61過于接近被加熱物60導致兩者接觸,使加熱導體61移動至正確的位置。這樣就能防止在兩者接觸的狀態(tài)下旋轉驅動被加熱物60,使被加熱物60和加熱導體61損壞。
權利要求
1.ー種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該高頻加熱裝置包括支承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兩端并使其旋轉的旋轉驅動裝置;被供給高頻電流的導體;和噴射冷卻液的冷卻液噴射裝置,使所述導體接近所述被加熱物、使所述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相對移動并在縱長方向依次對被加熱物進行感應加熱,并且使冷卻液噴射裝置追隨導體向被加熱物的所述被感應加熱的部位噴射冷卻液,在所述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中,用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被加熱物的中途部位,所述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特征在干,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與被加熱物接觸來支承被加熱物的支承輥; 操縱所述支承輥的上下移動的驅動單元; 控制所述驅動単元的控制單元;和 檢測所述導體的位置的位置檢測單元, 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驅動単元,在導體與被加熱物的由該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相對時,使支承被加熱物的該部位的支承輥下降,被加熱物的該部位的感應加熱以及冷卻結束時,使下降的所述支承輥上升來支承被加熱物的該部位, 至少兩個所述支承部件在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按照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是氣壓缸或液壓缸。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當導體從被支承輥所支承的部位進入規(guī)定范圍內(nèi)時,控制單元使支承輥下降。
4.ー種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該高頻加熱裝置包括支承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兩端并使其旋轉的旋轉驅動裝置;被供給高頻電流的導體;和噴射冷卻液的冷卻液噴射裝置,使所述被加熱物接近導體、使所述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相對移動并在縱長方向依次對被加熱物進行感應加熱,并且使冷卻液噴射裝置追隨導體向被加熱物的所述被感應加熱的部位噴射冷卻液,在所述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中,用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被加熱物的中途部位,所述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與被加熱物接觸來支承被加熱物的支承輥;和 切換阻止和允許支承輥向下方移動的切換單元, 至少兩個所述支承部件在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
5.ー種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該高頻加熱裝置包括支承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兩端并使其旋轉的旋轉驅動裝置;被供給高頻電流的導體;和噴射冷卻液的冷卻液噴射裝置,使導體接近所述被加熱物、使所述導體沿著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相對移動并在縱長方向依次對被加熱物進行感應加熱、并且使冷卻液噴射裝置追隨導體向被加熱物的所述被感應加熱的部位噴射冷卻液,在所述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中,用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被加熱物的中途部位,所述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基臺;被支承在基臺上的承受部件;和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置于承受部件的支承輥,所述支承輥與被加熱物接觸來支承被加熱物, 在承受部件和基臺之間配置有加力部件,在被加力部件加力的承受部件與基臺之間形成有縫隙, 設置有進入和脫離所述縫隙的下降阻止部件;和切換下降阻止部件進入和脫離所述縫隙的切換單元, 至少兩個所述支承部件在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承部件按照ニ個ー組的方式在被加熱物的縱長方向配置,所述ー組的支承部件彼此之間的間隔比導體至冷卻液噴射裝置的距離大, 所述切換単元使下降阻止部件有選擇地進入ー組中的一個支承部件的所述縫隙與另一個支承部件的所述縫隙中。
7.如權利要求I 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承部件彼此之間的所述規(guī)定間隔比導體至冷卻液噴射裝置的距離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導體與被加熱物中的被任意的支承部件所支承的部位相對時,允許該支承部件的支承輥向下方移動。
9.ー種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在使導體接近水平姿勢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并向所述導體供給高頻電流的高頻加熱裝置中,用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被加熱物下部的縱長方向的兩處,所述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與被加熱物接觸的ー對支承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固定一對支承輥的軸、和阻止被加熱物的落下的輔助部件, 一個支承輥的周面被實施司太立合金堆焊加工,另ー個支承輥采用具有耐磨損性的絕緣材料構成, 并且具有旋轉驅動所述軸的驅動單元。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ー個支承輥和所述軸能夠通電,在所述導體一側設置供給與高頻電流不同的微弱電流的微弱電流供給單元,在所述ー個支承輥ー側設置電流檢測傳感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沿著全長均一地感應加熱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的高頻加熱裝置的被加熱物支承裝置。在支承部件16a~16c支承以水平姿勢其兩端被支承的長尺寸狀的被加熱物20的中途位置時,支承部件16a~16c配備有與被加熱物20接觸來支承被加熱物20的一對支承輥39a、39b、切換阻止支承輥39a、39b向下方移動和允許支承輥39a、39b移動的切換單元18,在被加熱物20的縱長方向上按照規(guī)定間隔L2、L3來配置至少兩個支承部件16a~16c。
文檔編號C21D1/62GK102839262SQ2011101703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0日
發(fā)明者渡邊弘子, 宇田川彰 申請人:富士電子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