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自動裝配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閥桿自動化裝配密封圈及檢測的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企業(yè)成本核算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招工難成為中小企業(yè)保持穩(wěn)定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與此同時,產品生產從大批量、超大批量到多品種、中小批量的過渡,以及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得適應多品種、中小批量、可成組生產裝配的制造裝配系統(tǒng)已經成為一種發(fā)展的趨勢,已經逐步被我國國內很多中小型企業(yè)所接受。研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裝配技術及相關核心模塊的拓展技術,同時,通過相關共性關鍵技術的開發(fā)研究,將有助于我國柔性自動化裝配技術的長足發(fā)展。
[0003 ] 據筆者調研發(fā)現,溫臺地區(qū)工業(yè)管道、水暖閥門類企業(yè)有300多家,產值超過200億元,其中臺州地區(qū)以水暖類陶瓷閥芯生產企業(yè)為主。以年產值達到I億以上的一家企業(yè)為例,其閥芯零件的生產基本實現了自動化與半自動化制造,而80%甚至以上的企業(yè)生產工人來完成水暖閥芯的裝配工作,裝配勞工成本投入已占到產品總成本的30%以上;且人工裝配效率與產品裝配質量不能保證,裝配難以跟上制造的快節(jié)拍;再加上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招工荒”與我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后勞工成本的快速增長,缺乏相應高效的自動化柔性裝配設備已成為制約企業(yè)提高產品產量、品質的重要瓶頸。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適用于桿類、筒類等零部件的微型密封圈組裝,本實用新型的研究是基于一種水暖閥芯的閥桿體O型密封圈快速組裝工藝提出的。對于水暖閥芯的自動化裝配工藝分解后發(fā)現,閥桿體的兩個O型密封圈快速裝配技術是柔性閥芯自動裝配機的核心關鍵技術之一,閥桿體O型密封圈裝配技術的難點在于:第一,O型圈的尺寸很小,是微型O型圈,脹形較常規(guī)尺寸O型圈難;第二,高效地實現O型圈裝配;第三,裝配過程不能對O型圈產生破壞。基于此,筆者也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與文獻查詢,發(fā)現市場上有銷售進口的高速微型密封圈自動安裝機,但是此種設備結構復雜,價格昂貴,后期的維護維修工作要求較高,不適用于柔性閥芯自動裝配機的工作要求,而在國內,微型密封圈的快速裝配技術一直未得到良好的解決。
【發(fā)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傳統(tǒng)人工組裝微型密封圈的種種缺點,同時為了彌補國內微型密封圈裝配技術遲遲未能有效得到解決的局面,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現方式巧妙、運行可靠、對微型密封圈不會造成疲勞破壞的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由閥桿進料工位、閥桿傳送帶、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第二閥桿裝圈工位、自動檢測工位及出料工位,所述閥桿傳送帶在分度驅動機構作用下運動,所述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由密封圈供料裝置、撐圈結構以及密封圈套裝結構、安裝板構成,所述安裝板固定在設備支架上,中間開有“十”字對稱槽,所述撐圈結構由撐圈推桿、十字滑塊、連桿、撐圈下滑塊、撐圈上滑塊、撐圈爪,所述撐圈推桿由推桿氣缸驅動,所述連桿一端與所述十字滑塊鉸接,另一端與撐圈下滑塊鉸接,所述撐圈下滑塊與所述撐圈上滑塊通過沉頭螺釘固定,所述撐圈上滑塊引著U型夾塊前后運動,在撐圈上滑塊的尾部,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十字滑塊、連桿、撐圈下滑塊、撐圈上滑塊之間構成了連桿運動機構,所述撐圈爪鉸接在所述撐圈上滑塊的前端,在所述安裝板中心位置上方固定有撐圈爪引導板,所述撐圈爪引導板中心開有圓孔,同時圓孔外對稱開有4條十字槽;所述密封圈套裝結構由撐圈桿、撥圈套筒、撐圈桿驅動氣缸及撥圈氣缸構成,所述撥圈套筒套裝在撐圈桿上。所述第二閥桿裝圈工位與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結構一致,區(qū)別在密封圈套裝結構中撐圈桿運動高度不同,以保證閥桿不同高度套圈,所述自動檢測工位由影像掃描檢測與扭力檢測構成。
[0008]進一步,所述密封圈供料裝置由震動盤、進料帶、進料口、推料桿構成,所述密封圈供料裝置分別給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第二閥桿裝圈工位供應密封圈。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結構簡單,運行穩(wěn)定可靠,可大大提升自動化裝配密封圈的工作效率,同時對于裝配完成的成品實現檢測。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結構圖
[0011 ]圖2是本實用新型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結構圖(另一視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結構圖
[0013]圖4是本實用新型閥桿第一閥桿裝圈工位撐圈爪引導板示意圖
[0014]圖5是本實用新型閥桿第一閥桿裝圈工位撐圈結構示意圖
[0015]圖6是本實用新型閥桿第一閥桿裝圈工位撐圈結構示意圖(另一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7]參考圖1?圖6,一種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由閥桿進料工位1-1、閥桿傳送帶1-
2、第一閥桿裝圈工位1-3、第二閥桿裝圈工位1-4、自動檢測工位1-5及出料工位1-6,所述閥桿傳送帶在分度驅動機構作用下運動,所述第一閥桿裝圈工位1-4密封圈供料裝置、撐圈結構以及密封圈套裝結構、安裝板3-1構成,所述安裝板固定在設備支架上,中間開有“十”字對稱槽,所述撐圈結構由撐圈推桿3-5、十字滑塊3-6、連桿3-7、撐圈下滑塊3-8、撐圈上滑塊3-9、撐圈爪3-11,所述撐圈推桿3-5由推桿氣缸驅動,所述連桿一端與所述十字滑塊鉸接,另一端與撐圈下滑塊鉸接,所述撐圈下滑塊與所述撐圈上滑塊通過沉頭螺釘固定,所述撐圈上滑塊引著U型夾塊3-10前后運動,在撐圈上滑塊的尾部,設置有壓縮彈簧3-13,所述十字滑塊、連桿、撐圈下滑塊、撐圈上滑塊之間構成了連桿運動機構,所述撐圈爪3-11鉸接在所述撐圈上滑塊的前端,所述撐圈爪3-11前端設置有弧形夾頭3-12,在所述安裝板中心位置上方固定有撐圈爪引導3-2,所述撐圈爪引導板中心開有圓孔3-2-1,同時圓孔外對稱開有4條十字槽3-2-2;所述密封圈套裝結構由撐圈桿3-3、撥圈套筒3-4、撐圈桿驅動氣缸及撥圈氣缸構成,所述撥圈套筒套裝在撐圈桿上。所述第二閥桿裝圈工位與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結構一致,區(qū)別在密封圈套裝結構中撐圈桿運動高度不同,以保證閥桿不同高度套圈,所述自動檢測工位由影像掃描檢測與扭力檢測構成。
[0018]所述密封圈供料裝置由震動盤2-1、進料帶、進料口 2-2、推料桿2-3構成,所述密封圈供料裝置分別給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第二閥桿裝圈工位供應密封圈。
【主權項】
1.一種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由閥桿進料工位、閥桿傳送帶、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第二閥桿裝圈工位、自動檢測工位及出料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傳送帶在分度驅動機構作用下運動,所述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由密封圈供料裝置、撐圈結構以及密封圈套裝結構、安裝板構成,所述安裝板固定在設備支架上,中間開有“十”字對稱槽,所述撐圈結構由撐圈推桿、十字滑塊、連桿、撐圈下滑塊、撐圈上滑塊、撐圈爪,所述撐圈推桿由推桿氣缸驅動,所述連桿一端與所述十字滑塊鉸接,另一端與撐圈下滑塊鉸接,所述撐圈下滑塊與所述撐圈上滑塊通過沉頭螺釘固定,所述撐圈上滑塊引著U型夾塊前后運動,在撐圈上滑塊的尾部,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十字滑塊、連桿、撐圈下滑塊、撐圈上滑塊之間構成了連桿運動機構,所述撐圈爪鉸接在所述撐圈上滑塊的前端,在所述安裝板中心位置上方固定有撐圈爪引導板,所述撐圈爪引導板中心開有圓孔,同時圓孔外對稱開有4條十字槽;所述密封圈套裝結構由撐圈桿、撥圈套筒、撐圈桿驅動氣缸及撥圈氣缸構成,所述撥圈套筒套裝在撐圈桿上;所述第二閥桿裝圈工位與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結構一致,區(qū)別在密封圈套裝結構中撐圈桿運動高度不同,以保證閥桿不同高度套圈,所述自動檢測工位由影像掃描檢測與扭力檢測構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供料裝置由震動盤、進料帶、進料口、推料桿構成,所述密封圈供料裝置分別給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第二閥桿裝圈工位供應密封圈。
【專利摘要】一種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由閥桿進料工位、閥桿傳送帶、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第二閥桿裝圈工位、自動檢測工位及出料工位,所述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由密封圈供料裝置、撐圈結構以及密封圈套裝結構、安裝板構成,所述撐圈結構由撐圈推桿、十字滑塊、連桿、撐圈下滑塊、撐圈上滑塊、撐圈爪,所述密封圈套裝結構由撐圈桿、撥圈套筒、撐圈桿驅動氣缸及撥圈氣缸構成,所述撥圈套筒套裝在撐圈桿上。所述第二閥桿裝圈工位與第一閥桿裝圈工位結構一致,區(qū)別在密封圈套裝結構中撐圈桿運動高度不同,以保證閥桿不同高度套圈,所述自動檢測工位由影像掃描檢測與扭力檢測構成。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現方式巧妙、運行可靠、對微型密封圈不會造成疲勞破壞的閥桿自動裝圈檢測裝置。
【IPC分類】B23P19/08, G01D21/02
【公開號】CN205271376
【申請?zhí)枴緾N201620041228
【發(fā)明人】嚴松法
【申請人】嚴松法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