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手表換向輪組件加工領域,具體涉及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
背景技術:
手表換向輪組件是手表的重要組成部分,換向輪組件零件較多,包括自動一輪部件,滾子,換向輪套,換向輪片,內圈,外圈與換向齒軸等,由于零件較多,并且體積較小,當需要鉚合換向輪組件,一般是先將換向輪組件的各個零件安裝在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上,由機床壓頭沖壓換向輪組件,使換向輪組件的零件鉚合在一起。但由于換向輪組件的零件較多而且體積較小,安裝進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時不易安裝,現(xiàn)有技術中,還沒有一種能夠方便安裝的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該實用新型使得換向輪組件的零件安裝方便快捷。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固定部與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設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定位部遠離所述固定部的表面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向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并依次形成第二階梯與第一階梯,所述凹槽內徑由第二階梯向第一階梯縮小。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還包括支撐部,所述支撐部設于所述固定部與定位部之間,并固接所述定位部與固定部,所述支撐部的截面的最大尺寸大于定位部的截面的最大尺寸,所述截面為所述支撐部與定位部的接觸面平行的截面;
還包括托盤,所述托盤設有通孔,并通過所述通孔套接于所述定位部,與所述支撐部相抵頂。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為凸型形狀,臨近所述支撐部的一端的孔徑大于另一端孔徑。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外側的托盤上,沿所述凹槽的開口方向延伸出限位部。
進一步地,所述托盤周緣上設置所述限位部。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固定部、支撐部與定位部為圓柱形狀。
進一步地,所述托盤為圓柱形狀。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定位部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結構使得換向輪組件的零件安裝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一種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的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一種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的局部放大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參照圖1-3,提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一種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包括底座1,底座1包括固定部11與定位部12,定位部12設于固定部11上,定位部12遠離固定部11的表面上設有凹槽,凹槽向固定部11的方向延伸,并依次形成第二階梯122與第一階梯121,凹槽內徑由第二階梯122向第一階梯縮小121。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定位部12的第一階梯121與第二階梯122的結構使得換向輪組件的零件安裝方便快捷。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定位部12遠離固定部11的表面是指定位部12距離固定部11最遠的一面。底座1可以根據(jù)機床的形狀設置成多種形狀,例如底座1的固定部11可以設置成圓柱體或者多邊體等,當設置為圓柱體時,機床上設置有固定部11適合配合的收容孔,通過固定釘將固定部11固定在收容孔中,進而將底座1固定,同樣的,當固定部11設置成多邊體時,機床上也設置與固定部11適合配合的收容孔,本實用新型優(yōu)先選用的圓柱體的固定部11,安裝時較為方便快捷。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定位部12上設有一凹槽,凹槽有第一階梯121與第二階梯122,當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凹槽的槽口與機床壓頭下壓的方向正對。將換向輪組件3的零件安裝進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時,先將換向齒軸31放入定位部12的凹槽中,由第一階梯121支撐換向齒軸31,并與凹槽的槽壁適合配合,之后再放入自動一輪部件,滾子,換向輪套,換向輪片,內圈與外圈等零件,安裝完成后,啟動機床,使機床的壓頭下壓,將換向輪組件3的各個零件鉚合,或者按照換向輪組件3各個零件的順序依次鉚合,如何選擇,可根據(jù)機床的壓頭的性質決定。第一階梯121與第二階梯122的結構使得換向輪組件3的零件安裝時能快速安裝到位,第一階梯121先將換向齒軸31定位,然后安放其他零件,在安放其他零件時,第二階梯122與定位部12的上表面還有一段高度,此高度在安放其他零件時,能很好地防止在不能將零件一次安裝到位時,零件掉出,而嚴重影響工作效率,還能減少零件掉出后遺失的情況。在進行沖壓鉚合時,在壓頭壓力過大時,第二階梯122還起到分散壓力的作用,防止壓力集中在換向齒軸31上,對換向齒軸31造成損壞。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底座1還包括支撐部13,支撐部13設于固定部11與定位部12之間,并固接定位部12與固定部11,支撐部13的截面的最大尺寸大于定位部12的截面的最大尺寸,截面為支撐部13與定位部12的接觸面平行的截面。由于換向輪組件3的零件較多,安裝時,支撐部13可將手或者輔助安裝零件的工具托住,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截面為橫截面,支撐部13與定位部12平行的截面進行比較。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還包括托盤2,托盤2設有通孔,托盤設于支撐部13上,并使定位部12與通孔適合配合,托盤2套設在定位部12的外側壁,與定位部12適合配合后,還與支撐部13接觸,托盤2的使用,進一步將手或者輔助安裝零件的工具托住,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并且,進一步減少安裝時零件容易掉落,造成丟失的情況。在手表換向輪組件鉚合夾具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通孔外側的托盤2上,沿凹槽的開口方向延伸出限位部21,具體的,托盤2周緣沿凹槽的開口方向延伸出限位部21,再進一步防止了零件掉落。通孔為凸型形狀,臨近支撐部13的一端的孔徑大于另一端孔徑,以便在將托盤2安裝在底座1上時,有更好地定位作用。
本實用新型根據(jù)工作或者加工需要,外形可以設置成多種形狀,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底座1的固定部11、支撐部13與定位部12優(yōu)先設置為圓柱形狀。托盤2也優(yōu)選設置為圓柱形狀,以便簡化工作人員的操作流程,因為當手表換向輪組件3鉚合夾具的形狀有錐角時,不僅可能損傷工作人員,還可能損傷換向輪組件3的零件。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定位部12的第一階梯121與第二階梯122的結構使得換向輪組件的零件安裝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