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起重機吊臂的加工工藝,尤其涉及一種U形截面臂架的折彎工藝。
背景技術(shù):
U形截面臂架包括上彎板和下彎板。上彎板由3個直邊和兩個90°圓弧組成;下彎板由一個180°的大圓弧和與其相切的兩條直邊組成。上彎板可以由折彎機直接將90°圓弧加工出來,加工難度和方法相對簡單。下彎板由于圓弧半徑過大無法直接將圓弧加工出來,所以必須采用折彎機多道次漸進成型的方式加工?,F(xiàn)有技術(shù)下彎板的半圓形截面臂架折彎參數(shù)一般采用正多邊形截面逼近的方式獲得,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畫出與圓弧半徑相同的圓,再畫出內(nèi)切圓的正多邊形,將正多邊形倒角(折彎回彈的圓弧半徑),計算正多邊形與圓之間的最大距離,直到距離小于0.6mm才能確定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
其次根據(jù)已經(jīng)確定好的正多邊形計算折彎道次與折彎線位置工藝參數(shù)。
最后根據(jù)在半圓范圍內(nèi)均分的折彎道次計算每道折彎角度,獲得了劃線尺寸與折彎角度就可以折彎加工成型。
如圖5所示,采用正多邊形等分內(nèi)切圓方法壓制的臂架,其截面圓弧切點3處的圓弧度較差,與標準圓弧存在一定的縫隙4,無法保證下彎板圓弧的圓弧度。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U形截面臂架的折彎工藝,其方法簡單方便,可以求解出下彎板大圓弧截面的折彎工藝參數(shù),采用該工藝參數(shù)壓制的U形截面臂架,可保證其下彎板圓弧截面切點處較好的圓弧度,臂架的成型質(zhì)量可靠。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
一種U形截面臂架的折彎工藝,所述U形截面臂架包括上彎板和下彎板,上彎板和下彎板分別壓制成形,然后焊接固定;所述下彎板折彎工藝的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確定圓弧總長L3,設總道次為n+3,n為奇數(shù),然后確定中間每道次的間距b,使奇數(shù)n=L3/b,余數(shù)Δ滿足b≤Δ<3b,即bn+Δ=L3;
b根據(jù)下彎板圓弧折彎半徑確定:當折彎半徑為100mm時,b=30~50mm;當折彎半徑為140mm時,b=50~70mm;
第一道次的間距L5=Δ/6,第一道次的角度α1=180°×2×L5/L3;
第二道次的間距L6=Δ/4+b/4,第二道次的角度α2=180°×2×(L6-L5)/L3;
第三道次的間距L7=Δ/12+b×3/4,第三道次的角度α3=180°×b/L3;
之后每道次的間距為b,每道次的角度為180°×b/L3;
本方法所涉及到的長度單位為mm。
與現(xiàn)有的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種U形截面臂架的折彎工藝,其方法簡單方便,可以求解出下彎板大圓弧截面的折彎工藝參數(shù),采用該工藝參數(shù)壓制的U形截面臂架,可保證其下彎板圓弧截面切點處較好的圓弧度,臂架的成型質(zhì)量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U形截面臂架的截面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下彎板壓制前平面鋼板的分段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下彎板的截面圖;
圖4是實施例1下彎板壓制前平面鋼板的分段示意圖;
圖5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的U形截面臂架折彎工藝的效果圖;
圖中:1.上彎板、2.下彎板、3.切點、4.縫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U形截面臂架的折彎工藝,所述U形截面臂架包括上彎板1和下彎板2,上彎板1和下彎板2分別壓制成形,然后焊接固定;所述下彎板2折彎工藝的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確定圓弧總長L3,設總道次為n+3,n為奇數(shù),然后確定中間每道次的間距b,使奇數(shù)n=L3/b,余數(shù)Δ滿足b≤Δ<3b,即bn+Δ=L3;
b根據(jù)下彎板壓制模具的半徑確定:當壓制模具半徑為100mm時,b=30~50mm;當壓制模具半徑為140mm時,b=50~70mm;
第一道次的間距L5=Δ/6,第一道次的角度α1=180°×2×L5/L3;
第二道次的間距L6=Δ/4+b/4,第二道次的角度α2=180°×2×(L6-L5)/L3;
第三道次的間距L7=Δ/12+b×3/4,第三道次的角度α3=180°×b/L3;
之后每道次的間距為b,每道次的角度為180°×b/L3;
本方法所涉及到的長度單位為mm。
見圖1,下彎板2是由一個180°的大圓弧和與其相切的兩條直邊組成。圖2中L1為下彎板2直邊長度,L4為下彎板2彎折前平面鋼板總長,L3為大圓弧總長,L2為大圓弧的一半。下彎板2的大圓弧為左右對稱結(jié)構(gòu),故確定了前三個道次的折彎長度(間距)和折彎角度后,采用左右對稱的加工方式進行壓制,然后中間的每道次長度(間距)采用b值,彎折角度采用180°×b/L3值進行壓制即可。
上彎板是由3個直邊和兩個90°圓弧組成,可以采用折彎機直接將兩個90°圓弧加工出來即可。
實施例1:
見圖3、圖4,以寬度486mm,高度349mm,直邊長度106mm,厚度為6mm,材料為HG70的下彎板為例,首先確定圓弧長度L3為754mm,b取40mm,總道次為n+3,n=L3/b=754/40=17……74,Δ為74mm,總道次n+3為20。
第一道次間距為L5=Δ/6=74/6=12.3mm,第一道次的角度α1=180°×2×L5/L3=180°×2×12.3/754=5.9°
第二道次的間距L6=Δ/4+b/4=74/4+40/4=28.5mm,第二道次的角度α2=180°×2×(L6-L5)/L3=180°×2×(28.5-12.3)/754=7.7°。
第三道次的間距L7=Δ/12+b×3/4=74/12+40×3/4=36.2mm,第三道次的角度α3=180°×b/L3=180°×40/754=9.6°。
第四道次的間距為40mm,第四道次的角度為9.5°。
第五道次的間距為40mm,第五道次的角度為9.6°。
第六道次的間距為40mm,第六道次的角度為9.5°。
第七道次的間距為40mm,第七道次的角度為9.6°。
第八道次的間距為40mm,第八道次的角度為9.5°。
第九道次的間距為40mm,第九道次的角度為9.6°。
第十道次的間距為40mm,第十道次的角度為9.5°。
為保證總角度和為90°,故在每道次折彎角度計算四舍五入取值時,間隔取舍。
由于對稱結(jié)構(gòu)故第十一道次至第二十道次與一至十道次相同,不再重復敘述。
上面所述僅是本專利的基本原理,并非對本專利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專利對其進行等同變化和修飾,均在本專利技術(shù)保護方案的范疇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