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零件生產(chǎn)方法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支撐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支撐件是汽車上的關鍵零件,由于其形狀的特殊性及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性,因而增加了其鍛造成型的困難,在料的分配及工藝的選擇上都需要慎重考慮。為此,開發(fā)該類鍛件的合理鍛造方法也頗受國內(nèi)外關注。目前,國內(nèi)的支撐件鍛件常規(guī)的工藝流程為:加熱、預鍛、終鍛、切邊、精整。該方案的缺點為:需要大噸位壓力機,能耗大、材料利用率低,造成鍛件成本高。以該方案的工藝流程所產(chǎn)生的鍛件容易出現(xiàn)夾污、充不滿等,缺陷廢品率達5%,而且原料利用率只有20-30%,由于飛邊過大等原因,模具的壽命也只有在5000-6000件左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傳統(tǒng)工藝能耗大、材料利用率低、鍛件成本高、易出現(xiàn)夾污充不滿的缺陷,設計了一種支撐件的加工方法,生產(chǎn)效率高,夾污少,產(chǎn)品力學性能好,產(chǎn)品用料量小,模具壽命高。
本發(fā)明所要求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支撐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澆注支撐件坯料步驟
1)支撐件坯料的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0.21-0.38%,mn1.3-1.8%,si0.7-1.6%,鈮0.05-0.13%,cr1.5-1.8%,w0.4-0.78%,cd0.3-0.9%,cu痕量~0.50%,p≤0.038%、s≤0.032%,余量為fe及夾雜的其它雜質(zhì);
2)將澆注成型后的支撐件坯料溫度降至350℃,再加熱至650-750℃,保溫3-5小時,爐冷至300℃,保溫4小時,再加熱至650-750℃,保溫17小時,以50℃/小時速度冷卻至400℃,再以20℃/小時速度冷卻至140℃;
s2、鍛造步驟
1)選用直徑為25mm支撐件坯料,利用剪切機進行下料,剪切后毛坯件長度為50mm;
2)將剪切下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25-1175℃,保持加熱時間3-5min;
3)利用空氣錘對加熱以后的工件中間部位進行拔長加工8-14次;
4)在沖床上對拔長后的工件進行整體壓扁;
5)將壓扁后的工件放入成型模具熱鍛工件,熱鍛溫度在900℃,壓力380t;
6)將熱鍛后的工件進行切邊處理;
s3、熱處理步驟
1)對切邊處理后的工件進行正火處理,加熱到840-860℃,保溫1小時;
2)再把經(jīng)過正火的工件進行淬火處理,升溫至660-670℃,保溫0.5小時,繼續(xù)升溫至890-900℃,保溫2小時;
3)對經(jīng)過淬火的工件進行回火處理,升溫到550-600℃,保溫5小時;
s4、將熱處理后的工件進行拋丸處理;
s5、將拋丸后的工件進行冷校處理;
s6、包裝冷校處理以后的零件。
所述澆注支撐件坯料步驟s1的步驟2)中,澆注成型后的支撐件坯料加熱到630℃,保溫6.5小時,再加熱到930℃,保溫2.8小時。
所述鍛造步驟s2的步驟2)中,加熱溫度為1150℃,保持加熱時間為3.8min。
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支撐件的加工方法,實現(xiàn)了批量生產(chǎn),減少了鍛造過程中出現(xiàn)夾污、充不滿的現(xiàn)象,產(chǎn)品的力學性能好,產(chǎn)品用料量小,模具壽命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一種支撐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澆注支撐件坯料步驟
1)支撐件坯料的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0.21-0.38%,mn1.3-1.8%,si0.7-1.6%,鈮0.05-0.13%,cr1.5-1.8%,w0.4-0.78%,cd0.3-0.9%,cu痕量~0.50%,p≤0.038%、s≤0.032%,余量為fe 及夾雜的其它雜質(zhì);
2)將澆注成型后的支撐件坯料溫度降至350℃,再加熱至650-750℃,保溫3-5小時,爐冷至300℃,保溫4小時,再加熱至650-750℃,保溫17小時,以50℃/小時速度冷卻至400℃,再以20℃/小時速度冷卻至140℃;
s2、鍛造步驟
1)選用直徑為25mm支撐件坯料,利用剪切機進行下料,剪切后毛坯件長度為50mm;
2)將剪切下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25-1175℃,保持加熱時間3-5min;
3)利用空氣錘對加熱以后的工件中間部位進行拔長加工8-14次;
4)在沖床上對拔長后的工件進行整體壓扁;
5)將壓扁后的工件放入成型模具熱鍛工件,熱鍛溫度在900℃,壓力380t;
6)將熱鍛后的工件進行切邊處理;
s3、熱處理步驟
1)對切邊處理后的工件進行正火處理,加熱到840-860℃,保溫1小時;
2)再把經(jīng)過正火的工件進行淬火處理,升溫至660-670℃,保溫0.5小時,繼續(xù)升溫至890-900℃,保溫2小時;
3)對經(jīng)過淬火的工件進行回火處理,升溫到550-600℃,保溫5小時;
s4、將熱處理后的工件進行拋丸處理;
s5、將拋丸后的工件進行冷校處理;
s6、包裝冷校處理以后的零件。
所述澆注支撐件坯料步驟s1的步驟2)中,澆注成型后的支撐件坯料加熱到630℃,保溫6.5小時,再加熱到930℃,保溫2.8小時。
所述鍛造步驟s2的步驟2)中,加熱溫度為1150℃,保持加熱時間為3.8min。
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支撐件的加工方法,實現(xiàn)了批量生產(chǎn),減少了鍛造過程中出現(xiàn)夾污、充不滿的現(xiàn)象,產(chǎn)品的力學性能好,產(chǎn)品用料量小,模具壽命高。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