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模具的結構,尤其涉及弱電箱側板的折彎和沖壓腰形孔的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模具由于結構不合理,在弱電箱側板成型時,需要多套模具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才型,因此成型效率低、模具成本高、人工成本也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弱電箱側板折彎模具,使側板一次成型。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弱電箱側板折彎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設置在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在上模座的上方固定連接機床安裝座,在上模座的下表面設置腰形槽;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在下模座的上表面設置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第二定位塊與第一定位塊垂直布置,在下模座上設置與上模座相配合的折彎腔,折彎腔內設置下模板,在下模板的下方設置固定板,固定板上穿置螺栓,螺栓與下模板連接,在固定板與下模板之間設置橡膠墊。
成型時,將被加工的弱電箱側板放在下模與上模之間,由兩塊定位塊進行定位,上模向下,使得上模座下壓至折彎腔內,側板進行折彎并沖出腰形孔。由于橡膠墊有彈性,下模板向下移動,等橡膠墊回彈后,下模板向上復位。本發(fā)明可使側板一次成型,從而節(jié)約了模具成本和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向視圖。
圖4為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B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弱電箱側板折彎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設置在下模2的上方。
上模1包括上模座3,在上模座3的上方固定連接機床安裝座4,在上模座3的下表面設置腰形槽5。
下模2包括下模座7,在下模座7的上表面設置第一定位塊12和第二定位塊13,第二定位塊13與第一定位塊12垂直布置。在下模座7上設置與上模座3相配合的折彎腔8,折彎腔8內設置下模板6,在下模板6的下方設置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穿置螺栓11,螺栓11與下模板6連接,在固定板10與下模板6之間設置三個橡膠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