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爆箱體螺紋孔鉆孔裝置。
背景技術:
用鉆頭在實體材料上加工孔叫鉆孔,各種零件的孔加工,除去一部分由車、鏜、銑等機床完成外,很大一部分是由鉗工利用鉆床和鉆孔工具完成的。在鉆床上鉆孔時,一般情況下,鉆頭應同時完成兩個運動;主運動,即鉆頭繞軸線的旋轉運動;輔助運動,即鉆頭沿著軸線方向對著工件的直線運動,鉆孔時,主要由于鉆頭結構上存在的缺點,影響加工質量,加工精度一般在IT10級以下,表面粗糙度為Ra12.5μm左右、屬粗加工。鉆孔起始部位稱孔口,側部稱孔壁,底部稱孔底。鉆孔的直徑D簡稱孔徑,孔口直徑稱開孔口徑,孔底直徑稱終孔直徑,從孔口至孔底的距離H稱鉆孔深度,簡稱孔深,鉆孔的某一段稱孔段。鉆孔的位置精度的控制,實質上是鉆削過程中鉆頭與工件的相互正確位置控制過程。為了考核操作者的操作技能,要求鉆孔時孔的位置調整只能是手工、動態(tài)控制過程,不允許使用鉆模以及其他夾具,因此孔的位置精度受到劃線、機床精度、工件和鉆頭的裝夾、鉆頭刃磨質量、工件位置及機床切削用量的調整等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要有一定的加工技巧和必要的保證措施,才能達到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目前實際應用的鉆孔裝置均是通過人工手工送料,由于鉆頭速度很快,容易造成人員傷害,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及一種防爆箱體螺紋孔鉆孔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手工上料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提供及一種防爆箱體螺紋孔鉆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固定支撐架、移動支撐架,所述固定支撐架上設有固定軸承座,所述固定軸承座內設有固定軸,所述移動支撐架一側連接有移動桿,所述移動桿連接有移動氣缸,所述移動支撐架上面設有移動支撐柱,所述移動支撐柱上面設有移動軸承座,所述移動軸承座內設有移動軸,所述移動軸、固定軸之間設置有被加工物料,所述被加工物料一端套在移動軸上,另一端套在固定軸上,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上面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面設有第一電機、第二電機,所述支撐板上設有第一圓孔、第二圓孔,所述第一電機底端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穿過第一圓孔且底端設有第一鉆頭,所述第二電機底端設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穿過第二圓孔且底端設有第二鉆頭,所述第一鉆頭、第二鉆頭位于被加工物料的上方。
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對稱設置。
所述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對稱設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技術方案可以先將加工物料放置在移動軸上,然后由氣缸驅使移動支撐架移動,進而帶動移動軸移動,直至被加工物料的另一端套在固定軸上,使上料工序由氣缸完成,不需要手工操作,減少人員與鉆頭的接觸,減少人員傷害的可能,支撐板主要用來支撐電機,電機下面連接鉆頭進行鉆孔加工,設置兩個電機可以提高效率,在加工的過程中,氣缸帶動移動軸移動,可以實現(xiàn)鉆孔的重復加工,操作方面,提高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圖中:1-底座,2-固定支撐架,3-固定軸承座,4-固定軸,5-移動支撐架,6-移動桿,7-移動氣缸,8-移動支撐柱,9-移動軸承座,10-移動軸,11-第一支撐柱,12-第二支撐柱,13-被加工物料,14-支撐板,15-第一電機,16-第二電機,17-第一轉軸,18-第二轉軸,19-第一鉆頭,20-第二鉆頭,21-第一圓孔,22-第二圓孔。
本實施例包括底座1,底座1上設有固定支撐架2、移動支撐架5,固定支撐架2上設有固定軸承座3,固定軸承座3內設有固定軸4,移動支撐架5一側連接有移動桿6,移動桿6連接有移動氣缸7,移動支撐架5上面設有移動支撐柱8,移動支撐柱8上面設有移動軸承座9,移動軸承座9內設有移動軸10,移動軸10、固定軸4之間設置有被加工物料13,被加工物料13一端套在移動軸10上,另一端套在固定軸4上,底座1上還設有第一支撐柱11、第二支撐柱12,第一支撐柱11、第二支撐柱12上面設有支撐板14,支撐板14上面設有第一電機15、第二電機16,支撐板14上設有第一圓孔21、第二圓孔11,第一電機15底端設有第一轉軸17,第一轉軸17穿過第一圓孔21且底端設有第一鉆頭19,第二電機16底端設有第二轉軸18,第二轉軸18穿過第二圓孔22且底端設有第二鉆頭20,第一鉆頭19、第二鉆頭20位于被加工物料13的上方。
第一電機15、第二電機16對稱設置。
第一支撐柱11、第二支撐柱12對稱設置。
利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啟發(fā)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