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延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拉延模具,包括壓邊圈以及設置在所述壓邊圈上的多個二級頂桿,所述二級頂桿為分段式結構,所述二級頂桿的各段之間可拆卸連接。本發(fā)明提供的拉延模具,通過將二級頂桿分段,保證了與壓邊圈一體加工的部分二級頂桿不需要過長,較短的一體式二級頂桿降低了鑄造時產(chǎn)生縮松、氣孔等缺陷的概率,從而降低了使用時的報廢率。而與壓邊圈可拆卸連接的部分二級頂桿損壞后作出相應的更換即可,不需要更換整個壓邊圈,減少了浪費。
【專利說明】拉延模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延模具。
【背景技術】
[0002] 拉延模具是一種沖壓模具,其能夠將平面板料拉深成杯狀或弧形零件。拉延模具 廣泛的應用于飲料、汽車等行業(yè)。
[0003] 如圖1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壓邊圈1。拉延工作時,機 床先將上模升起,機床頂桿再將壓邊圈1頂起,然后在壓邊圈上放上工件,上模開始向下運 動以拉延工件直至接觸到下模后停止運動,拉延結束。因此,拉延制件的深度跟壓邊圈1被 頂起的高度密切相關,當拉延制件的深度過大,機床頂桿的行程就會不足,為解決該問題, 現(xiàn)有技術在壓邊圈1的底表面上設置與頂桿相對應的二級頂桿2,以給壓邊圈1提供足夠的 上升高度。
[0004] 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二級頂桿2在拉延作業(yè)中需要承受上模的下壓力,而 拉延模具是鑄造件,當二級頂桿2的長度超過一定的長度如100mm時,鑄造時容易產(chǎn)生縮 松、氣孔等鑄造缺陷,由此在承受壓力時容易損壞,而單個二級頂桿2的損壞就使得整個壓 邊圈1報廢,造成了較嚴重的浪費。
【發(fā)明內容】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拉延模具,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因二級頂桿過長而導致的 鑄造缺陷進而導致的浪費問題
[0006]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 -種拉延模具,包括壓邊圈以及設置在所述壓邊圈上的多個二級頂桿,其特征在 于,所述二級頂桿為分段式結構,所述二級頂桿的各段之間可拆卸連接。
[0008]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二級頂桿包括與壓邊圈連接的第一頂桿以及與所述第一頂 桿連接的第二頂桿。
[0009]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第一頂桿和所述壓邊圈為一體式鑄造件。
[0010]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一體式鑄造件為鑄鐵件。
[0011]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第二頂桿為鋼制頂桿。
[0012]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鋼制頂桿為鑄鋼頂桿。
[0013]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鋼制頂桿的徑向最小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頂桿的徑向最大尺 寸。
[0014]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第一頂桿上與所述第二頂桿的連接平面的中心處開設有螺 孔,所述第二頂桿上開設有與所述螺孔相對應的通孔,所述第二頂桿通過螺紋緊固件與所 述通孔和所述螺孔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頂桿上。
[0015] 上述的拉延模具,所述第一頂桿的長度為50mm -100mm。
[0016]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fā)明提供的拉延模具,通過將二級頂桿分段,保證了與壓邊 圈一體式的部分二級頂桿不需要過長,較短的一體式二級頂桿降低了鑄造時產(chǎn)生縮松、氣 孔等缺陷的概率,從而降低了使用時的報廢率。而與壓邊圈可拆卸連接的部分二級頂桿損 壞后作出相應的更換即可,不需要更換整個壓邊圈,減少了浪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中記載的一 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拉延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9]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的軸測視圖;
[0020]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的側視圖。
[0021] 附圖標記說明:
[0022] 1、壓邊圈;2、二級頂桿;21、第一頂桿;22、第二頂桿;23、螺紋緊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 明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24]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的軸測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拉 延模具的側視圖;如圖2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拉延模具,包括壓邊圈1以及設置 在壓邊圈1上的多個二級頂桿2,二級頂桿2為分段式結構,二級頂桿2的各段之間可拆卸 連接。
[0025] 由于二級頂桿2分為多段,且各段之間可拆卸式連接,因此二級頂桿2的各段就分 為與壓邊圈為一體式結構的一體式分段以及與一體式分段可拆卸連接的可拆卸分段。很顯 然的,本實施例中一體式分段的長度可為任意值。在鑄造時容易產(chǎn)生缺陷的桿件的長度可 根據(jù)實際經(jīng)驗統(tǒng)計得出,由此在設計時僅需將與一體式分段的長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就 保證了一體式分段基本不會出現(xiàn)鑄造缺陷。在拉延加工時,較少缺陷的一體式分段不易損 壞,使用壽命較長,從而保證了整個壓邊圈1不會因為一體式分段的損壞而報廢。對于可拆 卸分段,當其損壞時,直接拆卸了更換即可,也不會影響壓邊圈1的使用性能。
[0026] 可拆卸式連接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常見連接方式,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0027] 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將二級頂桿2分為兩段,即與壓邊圈1形成一體式結構的第一 頂桿21以及與第一頂桿21連接的第二頂桿22。在拉延作業(yè)時,二級頂桿2會承受軸向壓 力,因此,二級頂桿2分段連接處的可拆卸結構可能因為軸向壓力過大而出現(xiàn)損壞,分段越 多出現(xiàn)損壞的概率越高,本實施例分為兩段保證損壞出現(xiàn)的概率最小。
[0028] 本實施例中,第一頂桿21和壓邊圈1優(yōu)選為一體式鑄造件,鑄造制作的毛坯近乎 成形,通過少量機械加工或不用機械加工就能直接使用,因此制作速度較快。其中,一體式 鑄造件優(yōu)選為鑄鐵件,相比其它鑄造件,鑄鐵件性能可靠且成本較低。
[0029] 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第二頂桿22選擇為鋼制頂桿,鑄鐵件硬而脆,二級頂桿2 全部為鑄鐵件的話,在承受較大壓力時容易出現(xiàn)裂紋,通過部分鋼制頂桿、部分鑄鐵件共同 形成二級頂桿2,保證二級頂桿2整體的使用壽命較長。其中,鋼制頂桿優(yōu)選鑄鋼頂桿,制造 速度快。
[0030] 更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鋼制頂桿的徑向最小尺寸大于第一頂桿21的徑向最大 尺寸,即鋼制頂桿較第一頂桿21更粗,由于鋼制件的韌性較鑄鐵件好,因此在承受較大壓 力時,鋼制頂桿有可能發(fā)生彎曲,將鋼制頂桿設置的較粗,降低其彎曲的概率。
[0031] 本實施例中,第一頂桿21的長度優(yōu)選為50_ -100_,實際使用中的經(jīng)驗表明,當 二級頂桿2的長度超過100mm時,較易出現(xiàn)鑄造缺陷,第一頂桿21的長度低于100mm時性 能較好;同時,若第一頂桿21的長度過短,就有可能導致第二頂桿22的長度較長,從而增加 第二頂桿22的損壞概率,50mm - 100mm長度的第一頂桿21既保證了自身的性能,又兼顧了 第二頂桿22的使用壽命。
[0032] 本實施例中,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優(yōu)選為螺紋緊固件23與螺孔的連接,具體的,第 一頂桿21上與第二頂桿22的連接平面的中心處開設有螺孔,第二頂桿22上開設有與螺孔 相對應的通孔,第二頂桿22通過螺紋緊固件23與通孔和螺孔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頂桿 21上。如前所述,二級頂桿2分段連接處可能會因為軸向壓力過大而出現(xiàn)損壞,本實施例螺 紋緊固件23與螺孔設置的優(yōu)點在于,軸向壓力不會對螺紋緊固件23和螺孔產(chǎn)生影響,從而 降低了二級頂桿2分段連接處出現(xiàn)損壞的概率。
[0033] 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 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 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 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
【權利要求】
1. 一種拉延模具,包括壓邊圈以及設置在所述壓邊圈上的多個二級頂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級頂桿為分段式結構,所述二級頂桿的各段之間可拆卸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頂桿包括與壓邊圈連接的 第一頂桿以及與所述第一頂桿連接的第二頂桿。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桿和所述壓邊圈為一體 式鑄造件。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體式鑄造件為鑄鐵件。
5.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頂桿為鋼制頂桿。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制頂桿為鑄鋼頂桿。
7.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制頂桿的徑向最小尺寸大于 所述第一頂桿的徑向最大尺寸。
8. 根據(jù)權利要求2-7任一項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桿上與所述第 二頂桿的連接平面的中心處開設有螺孔,所述第二頂桿上開設有與所述螺孔相對應的通 孔,所述第二頂桿通過螺紋緊固件與所述通孔和所述螺孔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頂桿上。
9. 根據(jù)權利要求2-7任一項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桿的長度為 50mm--100mm。
【文檔編號】B21D37/10GK104056963SQ201410321076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7日
【發(fā)明者】韓永志, 黃永生, 楚偉峰, 徐迎強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