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自動化機床的零部件范圍,特別涉及一種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機床設備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對機床設備精度要求越來越高。靠傳統(tǒng)的手工或半自動的操作方法無法滿足當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的需求,在機床設備的自動化加工過程中,零部件的上、取,需要準確的配合,否則將會發(fā)生大的事故,給國家,企業(yè)和個人帶來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傳統(tǒng)的機床設備靠手工或半自動的操作方法無法滿足當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的需求,無法滿足在機床設備的自動化加工過程中,零部件的上、取的準確的配合的不足,而提出一種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框架I的兩邊橫梁上各固定支塊12,接頭2在支塊12的端部固定,支塊12的端部垂直向下固定機械手13 ;機械手進退用導軌7固定在框架I頂面支持板6上,機械手進退溜板8卡在機械手進退用導軌7上,長度調整板3與機械手進退溜板8連接一起,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4與機械手進退溜板8固定,機械手伸縮氣缸5固定在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4上,氣爪10與氣爪固定板9組成一體,機械手進退氣缸15通過機械手進退氣缸固定座16固定在框架I頂梁上。所述氣爪具有不同規(guī)格的夾具11。所述框架I的四條腿下端各有固定件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機構采用剛性框架式結構,采用多種氣缸組合、電器系統(tǒng)控制來達到自動、快速和穩(wěn)定動作的目的,主要應用于現(xiàn)實機床的自動化生產加工,特別適用于大批量零件的自動化生產。
圖1為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結構示意圖。圖2為機械手剛性框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予以說明。在圖1所示的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結構示意圖中,在框架I的兩邊橫梁上各固定支塊12,接頭2在支塊12的端部固定,支塊12的端部垂直向下固定機械手13 ;機械手進退用導軌7固定在框架I頂面支持板6上,機械手進退溜板8卡在機械手進退用導軌7上,長度調整板3與機械手進退溜板8連接一起,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4與機械手進退溜板8固定,機械手伸縮氣缸5固定在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4上,氣爪10與氣爪固定板9組成一體,機械手進退氣缸15通過機械手進退氣缸固定座16固定在框架I頂梁上,兩零件通過柱銷連接。機構工作時,機械手控制系統(tǒng)利用機械手控制電磁閥控制機械手動作,比如首先給機構上各氣缸通入壓縮空氣,機械手伸縮氣缸5為縮回狀態(tài),氣爪10呈張開狀態(tài),機械手進退氣缸15帶動氣爪10到達指定取料區(qū),機械手伸縮氣缸5伸出,氣爪10閉合,抓緊零件,機械手伸縮氣缸5退回,取料完成。當上一個零件加工完,需要重新上料時,機械手進退氣缸15帶動氣爪10到達零件加工區(qū),機械手伸縮氣缸5伸出,氣爪10張開,零件放入加工區(qū),機械手伸縮氣缸5退回,機床夾具固緊零件,機械手進退氣缸15帶動氣爪到達取料區(qū),自動上料完成,自動上料循環(huán)開始。以上所有零件都安裝在剛性框架I上,機械手伸縮氣缸5安裝在4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上,可通過4上的腰形孔來調整氣爪9的高度;機械手進退氣缸15與機械手進退氣缸固定座16上,兩零件通過柱銷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框架(I)的兩邊橫梁上各固定支塊(12), 接頭(2)在支塊(12)的端部固定,支塊(12)的端部垂直向下各固定機械手(13);機械手進退用導軌(7 )固定在框架(I)頂面支持板(6 )上,機械手進退溜板(8 )卡在機械手進退用導軌(7)上,長度調整板(3)與機械手進退溜板(8)連接一起,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4)與機械手進退溜板(8)固定,機械手伸縮氣缸(5)固定在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4)上,氣爪 (10)與氣爪固定板(9)組成一體,機械手進退氣缸(15)通過機械手進退氣缸固定座(16)固定在框架(I)頂梁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爪具有不同規(guī)格的夾具(1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I)的四條腿下端各有固定件(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屬于自動化機床的零部件范圍的一種機械手自動上料機構。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在機械手伸縮氣缸固定座上,機械手的氣爪與氣爪固定板組成一體,機械手進退氣缸通過機械手進退氣缸固定座固定在框架頂梁上,機械手控制系統(tǒng)利用數(shù)據(jù)采集探頭得到的機械手動作信息控制機械手動作,本實用新型采用剛性框架式結構,采用多種氣缸組合、電器系統(tǒng)控制來達到自動、快速和穩(wěn)定動作的目的,主要應用于現(xiàn)實機床的自動化生產加工,特別適用于大批量零件的自動化生產。
文檔編號B23Q7/04GK202878014SQ2012206215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焦尚才, 王雪松, 李祿 申請人:北京海普瑞森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