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動拆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鉆井泵主軸承拆卸裝置技術(shù)領(lǐng)域,是一種氣動拆卸裝置。
背景技術(shù):
鉆井泵廣泛用于石油天然氣鉆井現(xiàn)場,在鉆井泵修理中經(jīng)常遇到拆卸主軸承,主軸承與曲軸軸頸帶有0. 16毫米至0. 30毫米的過盈配合,很難拆卸;通常借用50噸至100 噸手搖螺旋千斤頂出,勞動強度很大,安裝手動螺旋千斤頂也比較麻煩,因此工作效率低、 勞動強度大。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動拆卸裝置,克服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手搖螺旋千斤將主軸承及主軸承套從曲軸上拆卸下來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xiàn)的一種氣動拆卸裝置,包括雙作用油缸缸體、安裝板、絲桿、固定螺母、換向閥、油泵、油箱和動力裝置;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端卡裝在安裝板的右中部上,在雙作用油缸缸體內(nèi)安裝有能頂緊在曲軸軸頸上的活塞桿, 在安裝板上沿圓周均布有至少三個的通孔,右端能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主軸承套上的至少三個的絲桿的左端分別位于通孔內(nèi)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安裝在安裝板上;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出軸與油泵的動力輸入軸固定安裝在一起,在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右兩側(cè)分別有左進油口和右進油口,油泵的第一出油口與左進油口通過第一連接油管固定連接在一起,在右進油口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油管,第二連接油管的下部位于油箱內(nèi),在第一連接油管和第二連接油管上固定安裝有換向閥,在油泵的第二出油口上固定連接有第三連接油管,第三連接油管的下部位于油箱內(nèi)。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上述安裝板不同的圓周面上可分別均布有通孔。上述每個圓周面上可分別均布有8個通孔,在每個通孔上固定安裝有絲桿。上述油泵與換向閥之間的第一連接油管上可安裝有與第一連接油管相通的第四連接油管,在第四連接油管上固定安裝有溢流閥,第四連接油管的下部位于油箱內(nèi)。上述第四連接油管上可固定安裝有壓力表。上述動力裝置可為氣動馬達。上述安裝板的中部可有凹槽,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端卡裝在凹槽內(nèi)。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通過換向閥驅(qū)動雙作用油缸伸縮工作,帶動主軸承及主軸承套移動,從而將主軸承及主軸承套從曲軸上拆卸下來;因此其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勞動強度。
[0013]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在拆卸主軸承和主軸承套時的主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雙作用油缸缸體,2為安裝板,3為絲桿,4為固定螺母, 5為換向閥,6為油泵,7為油箱,8為活塞桿,9為曲軸軸頸,10為主軸承套,11為左進油口, 12為右進油口,13為第一連接油管,14為第二連接油管,15為第三連接油管,16為第四連接油管,17為溢流閥,18為壓力表,19為氣動馬達,20為主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guān)系的描述均是根據(jù)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guān)系是依據(jù)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附圖1所示,該氣動拆卸裝置包括雙作用油缸缸體1、安裝板2、絲桿3、固定螺母4、換向閥5、油泵6、油箱7和動力裝置;雙作用油缸缸體1的左端卡裝在安裝板2的右中部上,在雙作用油缸缸體1內(nèi)安裝有能頂緊在曲軸軸頸上的活塞桿8,在安裝板3上沿圓周均布有至少三個的通孔,右端能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主軸承套10上的至少三個的絲桿3 的左端分別位于通孔內(nèi)并通過固定螺母4固定安裝在安裝板2上;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出軸與油泵6的動力輸入軸固定安裝在一起,在雙作用油缸缸體2的左右兩側(cè)分別有左進油口 11和右進油口 12,油泵6的第一出油口與左進油口 11通過第一連接油管13固定連接在一起,在右進油口 12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油管14,第二連接油管14的下部位于油箱7內(nèi), 在第一連接油管13和第二連接油管14上固定安裝有換向閥5,在油泵6的第二出油口上固定連接有第三連接油管15,第三連接油管15的下部位于油箱7內(nèi)??筛鶕?jù)實際需要,對上述氣動拆卸裝置作進一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如附圖1所示,在安裝板3不同的圓周面上分別均布有通孔。這樣安裝板3可以應(yīng)用于不同直徑的軸承座10上,通用性強。如附圖1所示,每個圓周面上分別均布有8個通孔,在每個通孔上固定安裝有絲桿 3。這樣可確保受力均勻。如附圖1所示,在油泵6與換向閥5之間的第一連接油管13上安裝有與第一連接油管13相通的第四連接油管16,在第四連接油管16上固定安裝有溢流閥17,第四連接油管16的下部位于油箱7內(nèi)。當(dāng)?shù)谝贿B接油管13內(nèi)的油壓過大時,就可通過溢流閥17進行泄壓,將油液由第四連接油管16流入油箱6內(nèi)。如附圖1所示,在第四連接油管16上固定安裝有壓力表18。這樣可以通過壓力表 18顯示第一連接管8內(nèi)的油壓情況,再通過溢流閥17起到調(diào)節(jié)油壓的作用。如附圖1所示,由于修理現(xiàn)場一般都具有壓力充足的干燥清潔壓縮空氣,因此動力裝置可為氣動馬達19。如附圖1所示,安裝板2的中部有凹槽,雙作用油缸缸體1的左端卡裝在凹槽內(nèi)。 這樣便于雙作用油缸缸體1安裝在安裝板2上。以上技術(shù)特征構(gòu)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yīng)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shù)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安裝及使用過程將絲桿3旋入主軸承套10的螺紋孔里,安裝安裝板2并帶上固定螺母4,再將雙作用油缸缸體1的左端卡裝在凹槽內(nèi),接通液壓管線及油泵6和氣動馬達19,接通干燥清潔的壓縮空氣,使氣動馬達19帶動油泵6運轉(zhuǎn),活塞桿8就會頂向曲軸軸頸9端面中心,在推力的作用下,主軸承20及主軸承套10整體就會逐漸被拔出。工作過程進行完畢,可通過換向閥5收回雙作用油缸。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雙作用油缸缸體、安裝板、絲桿、固定螺母、換向閥、油泵、油箱和動力裝置;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端卡裝在安裝板的右中部上,在雙作用油缸缸體內(nèi)安裝有能頂緊在曲軸軸頸上的活塞桿,在安裝板上沿圓周均布有至少三個的通孔,右端能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主軸承套上的至少三個的絲桿的左端分別位于通孔內(nèi)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安裝在安裝板上;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出軸與油泵的動力輸入軸固定安裝在一起,在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右兩側(cè)分別有左進油口和右進油口,油泵的第一出油口與左進油口通過第一連接油管固定連接在一起,在右進油口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油管,第二連接油管的下部位于油箱內(nèi),在第一連接油管和第二連接油管上固定安裝有換向閥,在油泵的第二出油口上固定連接有第三連接油管,第三連接油管的下部位于油箱內(nèi)。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板不同的圓周面上分別均布有通孑L。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圓周面上分別均布有8個通孔,在每個通孔上固定安裝有絲桿。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泵與換向閥之間的第一連接油管上安裝有與第一連接油管相通的第四連接油管,在第四連接油管上固定安裝有溢流閥,第四連接油管的下部位于油箱內(nèi)。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第四連接油管上固定安裝有壓力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動力裝置為氣動馬達。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動力裝置為氣動馬達。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板的中部有凹槽,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端卡裝在凹槽內(nèi)。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板的中部有凹槽,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端卡裝在凹槽內(nèi)。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氣動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板的中部有凹槽,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端卡裝在凹槽內(nèi)。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鉆井泵主軸承拆卸裝置技術(shù)領(lǐng)域,是一種氣動拆卸裝置;其包括雙作用油缸缸體、安裝板、絲桿、固定螺母、換向閥、油泵、油箱和動力裝置;雙作用油缸缸體的左端卡裝在安裝板的右中部上,在雙作用油缸缸體內(nèi)安裝有能頂緊在曲軸軸頸上的活塞桿,在安裝板上沿圓周均布有至少三個的通孔,右端能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主軸承套上的至少三個的絲桿的左端分別位于通孔內(nèi)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安裝在安裝板上。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通過換向閥驅(qū)動雙作用油缸伸縮工作,帶動主軸承及主軸承套移動,從而將主軸承及主軸承套從曲軸上拆卸下來;因此其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23P19/027GK202137571SQ20112022280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楊大平, 王君, 王峰, 羅軍 申請人:中國石油集團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