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絲機和用于拉拔拉絲材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一方面涉及一種拉絲機,其具有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履帶式牽引機(Raupenzug),其中該履帶式牽引機具有一個第一鏈架和一個第二鏈架,在第一鏈架上尤其設置了第一鏈輪用于導引第一工具鏈,并且在第二鏈架上尤其設置了第二鏈輪用于導引第二工具鏈,其中第一工具鏈和第二工具鏈構成了一個拉拔平面,拉絲材料在該拉拔平面中移動,并且鏈架可相對偏移地支承在承受工具鏈之間的壓緊力的機架中。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方法,其中拉絲材料借助于履帶式牽引機的第一和第二工具鏈進行輸送,其中第一工具鏈由第一鏈架保持,而第二工具鏈由第二鏈架保持,它們可以相對偏移以施加壓緊力,并且第一和第二工具鏈構成了一個拉拔平面,拉絲材料在該拉拔平面中移動。
這種拉絲機以及方法在現有技術中例如已經由DE 29 42 110 A1所公開,從中可以獲知一種具有帶第一夾具的上分支和帶第二夾具的下分支的履帶式牽引機,上分支和下分支相互對置并且構成了一個輸送區(qū)段。在此第一夾具和第二夾具相互共同作用,使得其可以將一個細長物體沿著該輸送區(qū)段進行平移移動。為此上分支和下分支通過平行四邊形的軸承裝置相互連接,使得它們本身可以夾緊和輸送不同厚度的物體。為了能夠在上分支、下分支和物體之間施加夾緊和輸送物體所必須的壓緊力,該平行四邊形的軸承裝置具有兩個機架半體,其中一個機架半體設置在夾具的左邊,而另一個機架半體設置在夾具的右邊。通過機架半體將上分支和下分支相互連接在一起。但是通過這種布置施加的壓緊力還遠遠不夠用于將工件拉拔通過拉絲模并在此進行成形。
在上分支、下分支和拉絲材料之間施加足夠的壓緊力在一種例如由US 2 742 144中公開的作為替代方案的履帶式牽引機結構中是這樣解決的,不僅上分支、而且下分支都布置在一個基本上C形的機架中,其中用于拉拔拉絲材料所必須的壓緊力由構造成C形的機架承受。類似的裝置例如在DE 26 29 512、US 2 797 798以及US 3 945 547中得到了公開,其中,鏈輪或者鏈架同樣是可以相對偏移的,以便通過這種方式施加必要的壓緊力。這種裝置的優(yōu)點還在于,在上分支和下分支上的作業(yè)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因為C形機架僅僅設置在輸送區(qū)段的一側上。例如輸送工具布置在其上的鏈條特別容易夠及,從而鏈條的更換也可以相應有利的進行。但是這種裝置的缺點是,必須使用比較結實的機架,以便能夠均勻地抓住工件,并保證優(yōu)良的拉絲效果。
另一種并非此類的解決方案在DE 24 48 157中,該文獻公開了一種拉絲機,其中兩個鏈架由一個對稱的機架通過彈簧和擋塊來支撐。兩個鏈架可以相對于該機架克服彈簧力一直自由移動到確定的擋塊,并且可以通過設置在鏈架側面的液壓缸進行移動以施加必要的壓緊力。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進一步改進已知的拉絲機,從而在比較昂貴的機架的情況下改善拉絲效果,或者在保持拉絲效果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比較便宜并且由此成本經濟的機架。
本發(fā)明的任務一方面由一種具有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履帶式牽引機的的拉絲機解決,其中該履帶式牽引機具有一個第一鏈架和一個第二鏈架,其中第一工具鏈和第二工具鏈構成了一個拉拔平面,拉絲材料可以在該拉拔平面中移動,并且鏈架可以相對偏移地支承在一個承受工具鏈之間的壓緊力的機架中,并且其特征在于,第一機架半體設置在拉拔平面的第一側,而第二機架半體設置在拉拔平面的第二側,并且第一機架半體和第二機架半體在遭受壓緊力的區(qū)域中是對稱的。
通過選擇對稱構造的機架半體,用于拉拔拉絲材料所必須的壓緊力基本上以相同大小的分額分配到兩個機架半體上,從而機架總體上是均勻的,并由此所受負荷比較有利,并且由此也可以比之前一般的機架構造得更緊湊。不言而喻,機架的其余部分也可以是對稱的,由此使內部的力分布進一步均勻化。另一方面可以容許較小的對稱偏差,如厚度波動或者焊縫的變化,如果該偏差處于整個裝置的容差范圍內的話。
在此對于術語“機架”尤其是指一種裝置,其支撐著兩個鏈架,其也就是克服重力以所期望的方式定位在室內。這種機架優(yōu)選是一種具有自身剛性的裝置,其放置在底座或者說地板上面。另一方面,機架也可以間接地、例如通過彈簧或者減震裝置或者說通過支撐機架的壁體來承擔其支撐功能。此外不言而喻的是,機架不必整個是一體式的或者說直接是一個結構單元。更確切地說,該機架可以包括多個組件,它們單獨設置,并且例如放置在地板上,并且通過地板相互連接成整個機架。
優(yōu)選在第一鏈架上設置第一鏈輪用于導引第一工具鏈,并在第二鏈架上設置第二鏈輪用于導引第二工具鏈。這種布置可以使工具鏈很容易沒有應力地以期望的方式進行偏移。
根據具體的實施變型方案,這兩個鏈架例如可以相對于機架進行偏移。為此可以例如在機架和這兩個鏈架之間分別設置合適的機構,如液壓缸或者杠桿機構。另一方面,僅僅其中一個鏈架可以相對于機架偏移就足夠了,而另一個鏈架保持其與機架的相對位置。在這兩種情況下,鏈架相對偏移,因為是兩個還是僅僅其中一個鏈架偏移并不起任何作用,只要這種相對于機架的偏移不同,就會由此引起兩個鏈架的相對運動。在此在必要時要考慮,在機架上支承一個拉絲?;蛘咂渌鼨C構,并且引起相對于機架的相對運動也引起相對于這些機構的相對運動。只要檢驗,通過僅僅一個鏈架的偏移引起的鏈架之間的相對運動是否不引起拉拔區(qū)段的偏移,這種偏移對于這些機構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的任務由一種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方法解決,其中拉絲材料借助于履帶式牽引機的一個第一和一個第二工具鏈進行輸送,其中第一工具鏈由一個第一鏈架保持,并且第二工具鏈由一個第二鏈架保持,鏈架或者說鏈輪可以相對偏移,并且第一和第二工具鏈構成了一個拉拔平面,拉絲材料在該拉拔平面中移動,并且由關于拉拔平面對稱的機架來承受用于拉拔拉絲材料所必要的壓緊力。
通過使壓緊力由關于拉拔平面對稱的機架承受,機架可以以理想的方式承受載荷直至其材料屈服極限,而機架的對稱性不會顯著變化。由此還可以在機架偏移或者由于力而延伸的情況下將壓緊力盡可能對稱地施加到拉絲材料上,由此顯著改善拉絲效果。這尤其適用于必須施加巨大的壓緊力的拉絲機,這種巨大的壓緊力尤其在要對金屬工件作變形功的拉絲機上會出現。
在一種尤其優(yōu)選的實施變型方案中設置了用于消除機架內部的壓緊力的機構,從而施加在第一壓緊平面?zhèn)鹊牡谝粔壕o力和施加在第二壓緊平面?zhèn)鹊牡诙壕o力在機架內部相互抵消。通過這種機構可以有利地使壓緊力在拉絲機的機架內部基本上相互抵消,從而壓緊力不會從機架傳遞到所述拉絲機的其它區(qū)域中。由此這些其它區(qū)域得到卸荷,或者說不受壓緊力加載,從而它們在結構上可以設計得較脆弱。
為了改善壓緊力在機架內部的消除,有利的是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相對于拉拔平面和/或壓緊平面是對稱的。
對于術語“壓緊平面”根據本發(fā)明應該理解為這樣一種平面,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拉拔平面延伸。
為了使壓緊力均勻地在機架內部得到消除,有利的是不僅在第一機架半體上、而且在第二機架半體上都設置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
作為補充或者替代方案,對于壓緊力的均勻分布有利的是,當在機架半體的拉伸區(qū)域中設置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在機架半體的拉伸區(qū)域中,第一壓緊力和第二壓緊力幾乎完全消除,從而相關的力不會離開所述機架,并由此不會轉移到所述拉絲機的其它組件上。由此可以使所述拉絲機構造得明顯更緊湊,并由此成本更低廉。
由于上述優(yōu)點,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的特征即使沒有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也是有利的,并由此也具有創(chuàng)造性。
當拉絲機具有一個分力器時,使產生的力對稱可以尤其簡單的實現,借助于該分力器將為了拉拔拉絲材料而施加在拉拔平面中的壓緊力對稱分布在拉拔平面的兩側。通過分力器可以將壓緊力對稱地引入履帶式牽引機的機架中,從而相對于壓緊力的相應反力在機架中對稱作用。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壓緊力分配器即使在沒有本發(fā)明的其余特征的情況下尤其在與相互之間的距離可以變化的拉鏈、鏈輪、鏈架和/或壓緊梁的相互作用下有利于自由壓緊鏈條。
尤其為了有利地并且無需其它調節(jié)機構就能補充所產生的壓緊力的偏差,有利的是將分力器設置在拉拔平面中。由此分力器在機架中也可以基本上對稱布置,從而出現的壓緊力可以通過如此布置的分力器特別均勻并由此有利地引入機架中。
為了可以使所述拉絲機以及特別是所述履帶式牽引機容易地設定到尺寸不同的拉絲材料,不依賴于本發(fā)明的其余特征有利的是使履帶式牽引機具有一個支架,其具有用于兩個鏈架中的至少一個的調節(jié)件,或者說具有用于第一鏈架的第一調節(jié)件和用于第二鏈架的第二調節(jié)件,其中調節(jié)件或者說第一和第二調節(jié)件基本上布置在拉拔平面內。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調節(jié)件的數量保持最少,而不會破壞關于拉拔平面的力分布的對稱性,并且可以省去用于使壓力均勻地導入液壓缸或者說使進入液壓缸以及從液壓缸中出來的體積流均勻的昂貴的、很難控制的調節(jié)機構。
第一調節(jié)件以及第二調節(jié)件的作用尤其有利的是,不僅第一鏈架、而且第二鏈架都可相對于機架進行偏移。不言而喻,也可以僅僅為兩個鏈架中的其中一個設置調節(jié)件,這取決于是第一鏈架還是第二鏈架是可偏移地設置在機架中的,并且相應的與可偏移的鏈架相對應的鏈架位置固定地固定在機架中。
有利的是用于第一鏈架和第二鏈架的調節(jié)件是相同的,或者說是相對于與拉拔區(qū)段中的拉拔平面相交的平面對稱的,從而這兩個鏈架在相同的壓緊力或者說在相同的軋機壓力的情況下進行相同的偏移。由此可以很容易保證,拉拔區(qū)段、也就是工件或者說拉絲材料在其上拉拔通過拉絲模的區(qū)段不會在拉拔平面上不同的壓緊壓力的情況下改變其相對于拉絲模的運行高度或者說運行方向。由此尤其是在更換工件時,例如在更換材料或者壁厚或者說直徑改變時還能保持拉拔質量。不言而喻,這種裝置尤其在拉拔平面中設置調節(jié)件或者說相對于拉拔平面對稱地設置調節(jié)件的情況下也是有利的,這不依賴于本發(fā)明的其余特征。
當調節(jié)件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調節(jié)鏈架的液壓缸時,這種調節(jié)件能夠結構上尤其簡單地得到提供。尤其可以借助于這種液壓缸非常簡單地補償壓緊幾何方面偏差,而不必在拉絲機上設置其它調節(jié)機構。更確切地說,可以借助于設置在拉拔平面中的液壓缸尤其有利地補償在工具壓緊在拉絲材料上時傳遞到鏈架上的力偏差。
例如不僅第一調節(jié)件、而且第二調節(jié)件都分別具有一列液壓缸。
為了額外地實現均勻且對稱的力分布,有利的是支架關于拉拔平面和/或壓緊平面對稱。
當機架和用于固定鏈架的調節(jié)件的支架相同時,拉絲機具有一種特別簡單的結構。
不言而喻,這種對稱的支架也可以設置在非對稱的機架中,以便由設置在拉拔平面中的調節(jié)件尤其有利地承受和吸收壓緊力。因此關于支架方面的特征也是有利的,這與本發(fā)明的其余特征無關。
作為補充或者替代方案,上述任務也可以不依賴于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由一種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方法解決,其中拉絲材料借助于履帶式牽引機的第一和第二工具鏈進行輸送,其中第一工具鏈由第一鏈架保持,并且第二工具鏈由第二鏈架保持,這些鏈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偏移以用于施加壓緊力,并且第一和第二工具鏈構成一個拉拔平面,拉絲材料在該拉拔平面中移動,并且其特征在于,壓緊力在拉拔平面中施加。
尤其可以將壓緊力在一個垂直于拉拔平面的、包括一個拉拔區(qū)段的壓緊平面上方和下面施加,從而拉拔區(qū)段可以很容易地相對于拉絲模保持直線。
在這方面,當為了對線性拉絲材料進行拉拔使得至少一個鏈架相對于線性拉絲材料進行定向時,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方法得到有利的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鏈架由至少一個調節(jié)件保持在拉拔平面中,并且在該拉拔平面中相對于線性拉絲材料移動和定向。
這兩個機架半體在結構上尤其簡單地相互連接在一起,并且當這兩個機架半體借助于連接件相互連接,并且在連接件上設置調節(jié)件時,有利的是可以承受壓緊力。在一種由格柵結構構成的機架中,機架半體最好借助于水平延伸的托架或者管子進行連接。
在這方面有利的是,連接件包括分力器或者說構成分力器。借助于分力器可以將能流通過連接件尤其有利地分配到兩個機架半體上。
優(yōu)選在用于第一鏈架的分力器和用于第二鏈架的分力器之間設置一個關于拉拔平面對稱的拉伸元件,也就是一種通過拉力反作用于通過鏈架施加的壓力和/或其它力的元件。同樣可以在一個設置在機架半體之間的用于第一鏈架的連接件和一個設置在機架半體之間的用于第二鏈架的連接件之間設置一個關于拉拔平面對稱的拉伸元件。由此就已經可以保證足夠的機架對稱性,其中拉伸元件最好通過施加相應的拉力反作用于壓緊力。
通過拉伸元件關于拉拔平面的對稱性,可以以出眾的方式補償機架中的扭矩,由此可以避免鏈條或者說鏈架不必要地從拉拔平面中偏移出來。
為了也可以尤其有利地承受在拉拔拉絲材料時出現在拉絲模上的拉力,有利的是在機架上設置具有對稱支撐件的拉絲模。由此可以使拉絲模在載荷作用下很容易跟隨機架的延伸。
用于拉絲模的支撐件的對稱性在此不僅相對于拉拔平面存在,而且相對于垂直于該拉拔平面設置在拉拔區(qū)段中的平面也存在,為了特別有效地克服在負荷作用下拉絲模的傾翻,兩種對稱性都應設置。
支撐件優(yōu)選包括至少一個具有指向機架的方向分量的牽條,從而可以尤其有效并且在使用最少的材料的情況下克服所出現的拉力。
支撐件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具有從拉絲模開始朝著機架遠離拉拔區(qū)段的分量的牽條。這種支撐也可以簡單地毫無困難地由離開拉拔區(qū)段或者說拉拔線的力克服,從而拉絲??梢赃M行有效地定位。尤其借助于相應于上述對稱性構造的牽條可以實現拉絲模的自動定心支撐,由此拉拔效果在使用最少材料的情況下能夠得到最優(yōu)化。
不言而喻,上述對于拉絲模的對稱支撐以及上述牽條可以單獨或者共同有利地用于拉絲機的拉絲模,而與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無關。
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點、目的和特征根據下面對附圖的說明來解釋,在附圖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按本發(fā)明的拉絲機。附圖示出
圖1是拉絲機的示意透視圖;圖2是圖1的拉絲機的示意側視圖;圖3是圖1和2的拉絲機的示意俯視圖;圖4是圖1至3的拉絲機沿輸送方向的示意正視圖。
在圖1至4中所示的履帶式牽引機1具有一個第一鏈架2和一個第二鏈架3。在第一鏈架2上設置了一個第一前鏈輪4和一個第一后鏈輪5,借助于它們來驅動一個第一工具鏈6。在第二鏈架3上相應地設置了一個第二前鏈輪7和一個第二后鏈輪8,借助于它們驅動一個第二工具鏈9。這兩個鏈條6和9分別僅僅在拉伸區(qū)域中示意示出,但是環(huán)繞鏈架2和3運行。借助于第一工具鏈6和第二工具鏈9將拉絲材料10沿著拉拔區(qū)段12拉拔通過拉絲模11。
為了使這兩個鏈架2和3如此相對布置,使得借助于它們可以將壓緊力13施加到拉絲材料10上,這兩個鏈架2和3借助于壓力缸14(這里僅示意性地用數字表示)可相對移動地支承在一個機架15中。該機架15在該實施例中具有一個第一機架半體16和一個第二機架半體17,其中第一機架半體16設置在拉拔平面19的第一側18,并且第二機架半體17設置在拉拔平面19的第二側20,并且鏈架2、3、鏈輪4、5、7、8和鏈條6、9設置在該拉拔平面19中(對此尤其參見圖3和圖4)。平面19與拉拔區(qū)段12的主方向重合。這兩個機架半體16和17基本上是相同的,從而機架15總體上具有一種對稱的結構,尤其是關于拉拔平面19對稱的結構。
這兩個機架半體16和17借助于橫向牽條21(這里僅僅示意性地用數字表示)連接在一起。這些橫向牽條21中分別有兩個位于第一鏈架2的區(qū)域中,并且兩個位于第二鏈架3的區(qū)域中。在橫向牽條21上設置了壓力缸14,借助于該壓力缸14這兩個鏈架2和3進行相對移動。在此壓力缸14也基本上設置在該拉拔平面19中,從而從該壓力缸14中引出的壓緊力13基本上分別由第一機架半體16和第二機架半體17分別承受一半。由此在整個機架15中實現了一種非常均勻的載荷分布,由此機架15一方面可以構造地非常緊湊,并且另一方面在理想的情況下可以一直承受載荷直至其材料屈服極限。
由于機架15和作為分力器作用的橫向牽條21的對稱結構,在施加壓緊力13時,機架15的主托架23、24、25和26基本上承受拉伸載荷27和28(示例性地在圖2中的主托架24和25上示出)。通過機架15的這種對稱結構,機架15在主托架23、24、25和26的拉伸區(qū)域30中均勻延伸,從而壓緊力13非常均勻地傳遞到拉絲材料10上。由此在拉伸區(qū)域30中,主托架23至26用作對稱的拉伸元件。在本實施例中,拉伸區(qū)域30位于上面支承第一鏈架2的橫向牽條21和上面固定第二鏈架3的橫向牽條21之間。
為了使得作用在拉絲模11上的拉力也可以尤其有利地得到支撐,并且此外使拉絲模11相對于待拉拔的拉絲材料由于拉力-如果有的話-進行相對于履帶式牽引機1盡可能對稱的相對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拉絲模11優(yōu)選借助于由四個支撐牽條32(這里僅僅在圖2到4中示意性地用數字表示)構成的對稱支撐機構31布置在對稱的機架15上。支撐牽條32設置在縱向牽條33(這里僅僅示例性地用數字表示)的高度上,從而拉力盡可能不僅由面對拉絲模11的主托架23和24承受,而且還至少部分地由背對拉絲模11的主托架25和26承受。由此在拉絲模11方面出現的拉力均勻地由兩個對稱的機架半體16和17承受。
對于術語“拉力”在這里應理解為這樣一種力,其在拉拔拉絲材料10時作用在拉絲模11上。該拉力通過四個支撐牽條32作為壓力作用在主托架23和24上。壓力在此對稱地引入機架15中。
如從圖4可以看到,垂直于平面19設置了一個壓緊平面40,其中拉拔平面19和壓緊平面40在拉拔區(qū)段12中相交。
機架15在這里不僅關于拉拔平面19對稱,而且也關于壓緊平面40對稱,從而機架15在第一壓緊平面?zhèn)?1的零件與在第二壓緊平面?zhèn)?2的機架零件是相同的。
通過這種對稱性可以將壓緊力由用于消除在所述機架15中的壓緊力的機構進行消除,或者至少大大降低到一個臨界值之下,從而沒有或者如果有的話僅僅只有微不足道的很小的力離開機架15并到達所述履帶式牽引機的其余部件中。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用于承受壓緊力的機構基本上由主托架23、24、25、26的拉伸區(qū)域30構成。這些用于承受壓緊力的機構與橫向牽條21一起構成了一個支架,其支撐著起調節(jié)件作用的液壓缸14。如可從圖1至3看出,縱向牽條33基本上既沒有承載功能,也沒有承受壓緊力的功能。就這點而言,可以在按本發(fā)明的支架或者說機架的結構方面取消縱向牽條33。另一方面縱向牽條33以有利的方式加強了支架或者說機架,在其它方面也不依賴于可能的拉力,其中縱向牽條33正好在拉力方面用于使該拉力均勻或者說更均勻地進行分布。
不言而喻,在其它應用實例中,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也可以在設計上非常昂貴,只要它基本上相對于拉拔平面19和/或相對于壓緊平面40對稱,從而第一和第二壓緊力基本上相互抵消。機架或者說支架在遭受壓緊力的區(qū)域中的對稱性是尤其重要的,其中另一方面有利的是整個機架基本上是對稱的,因為可以相應使用基本上相同的組件,這有助于使內部的力均勻化。
從圖1和4可以看到處于地板43上的機架。
權利要求
1.拉絲機,具有一個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履帶式牽引機,其中該履帶式牽引機具有一個用于第一工具鏈的第一鏈架和一個用于第二工具鏈的第二鏈架,其中所述第一工具鏈和所述第二工具鏈構成了一個拉拔平面,拉絲材料在該拉拔平面中移動,并且所述鏈架中的至少其中一個可偏移地支撐在一個承受工具鏈之間的壓緊力的機架(15)中,其特征在于在拉拔平面的第一側設置一個第一機架半體(16、17),并且在拉拔平面的第二側設置一個第二機架半體(16、17),并且所述第一機架半體(16、17)和所述第二機架半體(16、17)在遭受壓緊力的區(qū)域中是對稱的。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基本上是對稱的。
3.按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支撐兩個鏈架。
4.按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放置在底座或者說地板上。
5.按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鏈架上設置第一鏈輪用于導引第一工具鏈。
6.按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鏈架上設置第二鏈輪用于導引第二工具鏈。
7.按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設置用于消除機架(15)內部壓緊力的機構,從而施加在第一壓緊平面?zhèn)?41)上的第一壓緊力和施加在第二壓緊平面?zhèn)?42)上的第二壓緊力在機架(15)內部相互抵消。
8.按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相對于拉拔平面(19)和/或相對于壓緊平面(40)對稱地構成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
9.按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不僅在所述第一機架半體(16)上、而且在所述第二機架半體(17)上設置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
10.按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用于消除壓緊力的機構設置在機架半體(16、17)的拉伸區(qū)域(30)中。
11.按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一個分力器(21),借助于該分力器可以將用于拉拔拉絲材料(10)所施加的壓緊力(13)相對于拉拔平面(19)對稱地分配到機架半體(16、17)之間。
12.按權利要求11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器(21)穿過拉拔平面(19)。
13.按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式牽引機(1)具有一個支架,其支撐用于兩個鏈架(2、3)中的至少一個的調節(jié)件,其中所述調節(jié)件基本上布置在拉拔平面(19)中。
14.按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履帶式牽引機(1)具有一個支架,其支撐用于第一鏈架(2)的第一調節(jié)件和用于第二鏈架(3)的第二調節(jié)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調節(jié)件基本上設置在拉拔平面(19)中。
15.按權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件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調節(jié)鏈架(2、3)的液壓缸。
16.按權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關于拉拔平面(19)和/或壓緊平面(40)對稱地布置在遭受壓緊力的區(qū)域中。
17.按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5)和用于固定鏈架(2、3)的調節(jié)件的支架是相同的。
18.按權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機架半體(16、17)借助于連接件相互連接在一起。
19.按權利要求18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具有一個分力器(21)。
20.按權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在用于第一鏈架(2)的分力器(21)和/或設置在機架半體(16、17)之間的連接件以及用于第二鏈架(2)的分力器(21)和/或設置在機架半體(16、17)之間的連接件之間設置了一個關于拉拔平面對稱的拉伸元件(機架區(qū)域30)。
21.按權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對稱支撐件(31)的拉絲模(11)設置在機架(15)上,從而作用在拉絲模(11)上的力基本上對稱地引入兩個機架半體(16、17)。
22.按權利要求21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31)包括至少一個具有指向機架(15)的方向分量的牽條(32)。
23.按權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包括至少一個具有從拉絲模(11)到機架(15)遠離拉拔區(qū)段(12)的分量的牽條(32)。
24.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拉拔通過拉絲模的方法,其中所述拉絲材料借助于履帶式牽引機的第一和第二工具鏈進行輸送,其中所述第一工具鏈由一個第一鏈架保持,并且所述第二工具鏈由一個第二鏈架保持,這些鏈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偏移以用于施加壓緊力,并且第一和第二工具鏈構成了一個拉拔平面,拉絲材料在該拉拔平面中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力在拉拔平面中施加。
25.按權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力在垂直于拉拔平面的、包括一個拉拔區(qū)段(12)的壓緊平面(40)的上方和下方施加。
26.按權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拉拔所述線性拉絲材料(10),將至少一個鏈架(2、3)相對于線性拉絲材料(10)進行定向,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鏈架(2、3)在拉拔平面(19)中由至少一個調節(jié)件保持,并且借助于該調節(jié)件在拉拔平面(19)中相對于線性拉絲材料(10)進行移動和定向。
27.按權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拉拔所述拉絲材料所必要的壓緊力由一個關于拉拔平面對稱的機架(16、17)或者說支架承受。
28.按權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或者說支架承受工具鏈之間的壓緊力。
29.按權利要求27或者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支撐兩個鏈架。
30.按權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機架放置在底座或者說地板上。
全文摘要
為了對用于拉拔線性拉絲材料(10)的拉絲機進行改進,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具有一個用于將線性拉絲材料(10)拉拔通過拉絲模(11)的履帶式牽引機(1),其中所述履帶式牽引機(1)具有一個關于拉拔平面(19)對稱的機架(15)。
文檔編號B21C1/30GK1980754SQ200580010010
公開日2007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H·庫德魯斯 申請人:舒馬格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