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燈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眩光筒燈。
背景技術:
授權公告號為CN203099444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無眩光筒燈,其結構如圖1、圖2所示,包括光源裝置和與光源裝置可拆式連接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源倉1a、以及設置于電源倉1a內的驅動模塊,所述光源裝置包括LED光源模組2a、反射杯3a和連接在反射杯3a與所述電源倉1a之間的連接支架4a,所述反射杯3a上端封閉形成有一平整的安裝面5a,所述LED光源模組2a可導熱貼設于安裝面5a上,所述連接支架4a頂面形成有環(huán)形扣沿,所述電源倉1a下端可卡扣于所述環(huán)形扣沿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反射杯3a下端的燈罩6a,所述燈罩6a包括面框7a和設置在面框7a內的透光罩8a,所述面框7a通過螺紋連接于反射杯3a下端,所述透光罩8a向下凸出在面框7a外。
但是現(xiàn)有的無眩光筒燈仍然存在以下技術問題:1、燈罩6a的面框7a與反射杯3a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安裝非常不方便;2、透光罩8a凸出在面框7a外,既不能將透光罩8a隱藏,而且向外凸出的透光罩8a具有一定的聚光作用,仍然會使得透光罩8a處發(fā)出的光線較為刺眼,因此雖然設置了反射杯3a,但仍然由于凸出在反射杯3a外的透光罩8a而使得防眩光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裝方便、能將透光罩隱藏、且防眩光效果更好的無眩光筒燈。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無眩光筒燈,包括光源裝置,所述光源裝置包括LED光源模組、反射杯和燈罩,所述燈罩包括面框和透光罩,所述面框設置在反射杯的下方,所述LED光源模組設置在透光罩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與反射杯一體成型,所述透光罩安裝在反射杯內以使透光罩相對面框向內凹陷。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無眩光筒燈的反射杯與面框一體成型,無需螺紋連接,使得安裝更加方便;將透光罩安裝在反射杯內以使透光罩相對面框向內凹陷,既可將透光罩隱藏、只見光不見燈,而且光線從透光罩折射出來后經(jīng)反射杯多次反射后再發(fā)散出來,使得燈光不再刺眼,防眩光效果較好。
作為優(yōu)選,所述反射杯的內表面由反光材料制成,還包括由散熱材料制成的燈體,所述燈體套裝在反射杯外,且燈體的頂端封閉形成一平整的安裝面,所述LED光源模組導熱貼設于燈體內的安裝面上。該設置使得LED光源模組可通過燈體安裝并散熱,無需像現(xiàn)有技術那樣將LED光源模組直接安裝在具有散熱作用的反射杯上,從而可以避免由于反射杯的吸熱作用導致光能量大量損耗而導致光能利用率不高,并且在反射杯外設置燈體,使得筒燈的整體形狀不受反射杯的限制,這樣即使反射杯需要根據(jù)功能性的要求設計較為固定的形狀,但由于燈體可靈活設置,因而使得筒燈整體的外形較為靈活,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作為優(yōu)選,所述面框的上面位于反射杯外設有環(huán)形凸起,以使反射杯與環(huán)形凸起之間形成用于卡接燈體底部的卡槽,所述燈體的底部安裝在卡槽內且通過第一緊固件與環(huán)形凸起固定。該設置可方便安裝燈體。
作為優(yōu)選,所述卡槽的寬度大于燈體底部的壁厚,所述卡槽內沿周向方向設有若干凸棱,所述燈體的外側與環(huán)形凸起相抵,內側與凸棱相抵。設置卡槽的寬度大于燈體的壁厚可方便將燈體裝入到卡槽內,且可通過凸棱定位燈體的位置,安裝方便、定位簡單。
作為優(yōu)選,所述凸棱的頂端為傾斜的導向面。該設置可進一步快速引導燈體裝入到卡槽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透光罩安裝在反射杯的頂部。該設置可使透光罩安裝在反射杯的最深處,防眩光效果最好。
作為優(yōu)選,所述反射杯的頂部設有卡扣結構,所述透光罩通過卡扣結構安裝在反射杯的頂部??劢Y構可方便安裝透光罩。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源倉和設置在電源倉內的驅動模塊,所述電源倉固定在燈體的上面,所述驅動模塊與LED光源模組電連接。該設置可將驅動裝置與光源裝置集成在一起,接線更容易、不易腐蝕、且結構更緊湊。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若干第二緊固件,所述第二緊固件的一端依次穿過LED光源模組、燈體的安裝面和電源倉的底座后進入到電源倉內,并與設置在電源倉內的螺柱螺紋連接。該設置可方便將LED光源模組和電源倉同時與燈體固定。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透光罩為平面結構。該設置使得防眩光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無眩光筒燈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無眩光筒燈的裝配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無眩光筒燈的爆炸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無眩光筒燈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無眩光筒燈裝配后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燈體、反射杯和燈罩的爆炸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無眩光筒燈的剖視圖;
現(xiàn)有技術圖中:1a-電源倉,2a-LED光源模組,3a-反射杯,4a-連接支架,5a-安裝面,6a-燈罩,7a-面框,8a-透光罩。
本實用新型圖中:1-LED光源模組,2-反射杯,3-燈罩,4-面框,5-透光罩,6-燈體,7-安裝面,8-環(huán)形凸起,9-卡槽,10-第一緊固件,11-凸棱,12-導向面,13-卡扣結構,14-電源倉,15-驅動模塊,16-第二緊固件,17-螺柱,18-電源倉的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
如圖3至圖7所示,一種無眩光筒燈,包括光源裝置,所述光源裝置包括LED光源模組1、反射杯2和燈罩3,所述燈罩3包括面框4和透光罩5,所述面框4設置在反射杯2的下方,所述LED光源模組1設置在透光罩5的正上方,所述面框4與反射杯2一體成型,所述透光罩5安裝在反射杯2內以使透光罩5相對面框4向內凹陷,反射杯2的形狀一般為喇叭狀,可根據(jù)配光要求進行設計,為現(xiàn)有技術。
本實用新型無眩光筒燈的反射杯2與面框4一體成型,無需螺紋連接,使得安裝更加方便;將透光罩5安裝在反射杯2內以使透光罩5相對面框4向內凹陷,既可將透光罩5隱藏、只見光不見燈,而且光線從透光罩5折射出來后經(jīng)反射杯2多次反射后再發(fā)散出來,使得燈光不再刺眼,防眩光效果較好。
作為優(yōu)選,所述反射杯2的內表面由反光材料制成,還包括由散熱材料制成的燈體6,所述燈體6套裝在反射杯2外,且燈體6的頂端封閉形成一平整的安裝面7,所述LED光源模組1導熱貼設于燈體6內的安裝面7上。該設置使得LED光源模組1可通過燈體6安裝并散熱,無需像現(xiàn)有技術那樣將LED光源模組1直接安裝在具有散熱作用的反射杯2上,從而可以避免由于反射杯2的吸熱作用導致光能量大量損耗而導致光能利用率不高,并且在反射杯2外設置燈體6,使得筒燈的整體形狀不受反射杯2的限制,這樣即使反射杯2需要根據(jù)功能性的要求設計較為固定的形狀,但由于燈體6可靈活設置,因而使得筒燈整體的外形較為靈活,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作為優(yōu)選,所述面框4的上面位于反射杯2外設有環(huán)形凸起8,以使反射杯2與環(huán)形凸起8之間形成用于卡接燈體6底部的卡槽9,所述燈體6的底部安裝在卡槽9內且通過第一緊固件10與環(huán)形凸起8固定。該設置可方便安裝燈體6。
作為優(yōu)選,所述卡槽9的寬度大于燈體6底部的壁厚,所述卡槽9內沿周向方向設有若干凸棱11,所述燈體6的外側與環(huán)形凸起8相抵,內側與凸棱11相抵。設置卡槽9的寬度大于燈體6的壁厚可方便將燈體6裝入到卡槽9內,且可通過凸棱11定位燈體6的位置,安裝方便、定位簡單。
作為優(yōu)選,所述凸棱11的頂端為傾斜的導向面12。該設置可進一步快速引導燈體6裝入到卡槽9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透光罩5安裝在反射杯2的頂部。該設置可使透光罩5安裝在反射杯2的最深處,防眩光效果最好。
作為優(yōu)選,所述反射杯2的頂部設有卡扣結構13,所述透光罩5通過卡扣結構13安裝在反射杯2的頂部,所述卡扣結構13采用現(xiàn)有技術即可。卡扣結構13可方便安裝透光罩5。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源倉14和設置在電源倉14內的驅動模塊15,所述電源倉14固定在燈體6的上面,所述驅動模塊15與LED光源模組1電連接。該設置可將驅動裝置與光源裝置集成在一起,接線更容易、不易腐蝕、且結構更緊湊。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若干第二緊固件16,所述第二緊固件16的一端依次穿過LED光源模組1、燈體6的安裝面7和電源倉14的底座18后進入到電源倉14內,并與設置在電源倉14內的螺柱17螺紋連接。該設置可方便將LED光源模組1和電源倉14同時與燈體6固定。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透光罩為平面結構。該設置使得防眩光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