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路燈二次光學反射器,尤其涉及一種采用分布式排布的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光學反射器。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LED的道路燈具是利用LED的定向發(fā)射光的特性,使道路燈具中的各個LED分別直接把光線射向被照路面的各個區(qū)域,再利用燈具反射器的輔助配光,來實現很合理的道路燈具的綜合配光。在大多數LED燈具中,都是采用單一的光源通過整體配光來實現,在道路照明應用中就會出現離燈桿近照度高,離燈桿遠照度低,屋邊過度照射的問題,特別是主干道應用都會加大燈具功率、提高安裝高度和增大燈桿仰角來保證平均照度和整體均勻度要求,這樣做成本高,光利用率低,節(jié)能效果也不明顯。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采用分布式排布的LED路燈光學反射器,在道路照明應用中,可降低燈桿高度,減小功率,從而降低安全隱患,縮減成本,并實現二次節(jié)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加以實現:
一種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包含有三組連體對稱的反射杯,每邊為三組連體反射杯,反射器由左右三組連體對稱的反射杯構成,三組連體反射杯包含有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第三反射杯,另一邊為與此匹配對稱的三組連體反射杯,反射杯正面為梯形,反射杯側面為梯形狀,頂部設有方形光源安裝孔,底部設有直角梯形出光口 ;
第一反射杯由反射面A、B、C、D和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組成,反射面A、B、C、D比鄰相連形成柱狀,M位于反射面A、B、C、D上邊,反射面A、B、C、D的上邊形成方形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 ;第二反射杯由反射面E、F、G、H和中功率光源安裝孔N組成,第三反射杯由反射面1、J、K、L和小功率光源安裝孔O組成,位置關系與第一反射杯相同;
第三反射杯、第二反射杯、第一反射杯的匹配參數特征為:H1為80mm 120mm,H4為180mm 350mm, H5 為 80mm 140mm, H6 為 60mm 120mm, H7 為 40mm 90mm, H8 為 40mm 80mmo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的LED安裝中心線控制參數特征為 H2:H3 為 1:2.5 3.5。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反射杯、第二反射杯、第一反射杯出光口面積比例參數為1:1.2 1.4:1.6 1.8,光源安裝孔O、N、M面積比例參數為1:1.4 1.6:2
2.5。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反射杯、第二反射杯、第一反射杯的參數特征為:al 為 10° 20°,a2 為 120。 160。,a3 為 60° 120。,a4 為 100。 140。,a5 為60。 120。,a6 為 80° 120。,a7 為 90° 120。,a8 為 140。 160。,a9 為 90° 110。。本發(fā)明的三組反射杯以不同的反射角度、不同出光口面積和不同功率LED光源設置來實現道路不同距離的高效照射和整體均勻度,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LED路燈離燈桿近照度高,離燈桿遠照度低的問題,并通過非對稱配光,在滿足屋邊照度要求的情況下,大大提高了馬路橫向距離的照度;比常規(guī)單一光源通過整體配光實現的LED路燈比較,平均照度增加20 30%,均勻度增加40 50%,應用成本降低10 20%,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和行業(yè)技術提升效益。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側向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解析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與精神,藉由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的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本發(fā)明采用三組連體對稱的反射杯,第一反射杯I由反射面A、B、C、D和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組成,第二反射杯2由反射面E、F、G、H和中功率光源安裝孔N組成,第三反射杯3由反射面1、J、K、L和小功率光源安裝孔O組成。本發(fā)明的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反射器由左右三組連體對稱的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構成,LED的安裝中心線(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控制參數特征H2:H3為1:2.5 3.5,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的匹配參數特征為:第一反射杯I直角梯形出光口下底Hl為80mm 120mm,三組連體反射杯高度總長(腰高)H4為180_ 350mm,第一反射杯I高度H5為80_ 140mm,第二反射杯2高度H6為60mm 120mm,第三反射杯3高度H7為40_ 90mm,反射器深度H8為40_ 80mm,斜腰與上底夾角al為10° 20°肩與八之間夾角a2為120° 160°,M與C之間夾角a3為60° 120°,] 與E之間夾角a4為100° 140°,M與G之間夾角a5為60° 120°,M與I之間夾角a6為80° 120°,M與K之間夾角a7為90° 120°,] 與8之間夾角a8為140° 160°,M與D之間夾角a9為90° 110° ;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出光口面積比例為1:1.2 1.4:1.6 1.8,光源安裝孔0、隊11面積比例為1:
1.4 1.6:2 2.5。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匹配參數為H2:H3為 1:3, Hl=IOOmm, H4=300 mm, H5=140mm, H6=90mm, H7=70mm, H8=60mm,夾角 al=15。,夾角a2=160°,夾角 a3=120。,夾角 a4=120。,夾角 a5=110。,夾角 a6=100。,夾角 a7=100。,夾角a8=140。,夾角a9=100。;光源安裝孔0、N、M面積比例為1:1.5:2.5 ;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出光口面積比例為1:1.2:1.6,典型實例為0.002 m2:0.0024m2:0.0032 m2 ;對應光源安裝孔0、Ν、Μ所配置LED功率比例為1:1.6:2.5,在主干道雙向8車道,燈桿高8米的典型應用實例為20W,30W,50W,分別照射的縱向距離為O 5米,5 10米,10 20米。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光源功率越大光輸出越大,反之越小,大功率LED照射強度大,照射距離遠,相反小功率LED照射強度小,照射距離近,對應路燈的應用,一盞燈需要照射馬路縱向左右各15 20米,橫向9 18米遠,本發(fā)明采用分布式二次光學配光來實現縱向左右20米,橫向18米,屋邊3米內的均勻照射。通過配置LED的功率以及LED驅動電路輸出給所配置LED不同的功率來使所配置LED的光輸出都達到預計值,實現在滿足道路路面的照度和照度均勻度的前提下降低照明功率密度,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包含有:三組連體對稱的反射杯,每邊為三組連體反射杯,反射器由左右三組連體對稱的反射杯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組連體反射杯包含有第一反射杯(I)、第二反射杯(2)、第三反射杯(3),另一邊為與此匹配對稱的三組連體反射杯,反射杯正面為梯形,反射杯側面為梯形狀,頂部設有方形光源安裝孔,底部設有直角梯形出光口; 所述第一反射杯(I)由反射面A、B、C、D和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組成,所述反射面A、B、C、D比鄰相連形成柱狀,所述反射面A、B、C、D的上邊形成方形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 ;所述第二反射杯(2)由反射面E、F、G、H和中功率光源安裝孔N組成,所述第三反射杯(3)由反射面1、J、K、L和小功率光源安裝孔O組成,位置關系與第一反射杯(I)相同; 所述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的匹配參數特征為:H1為80mm 120mm, H4 為 180mm 350mm, H5 為 80mm 140mm, H6 為 60mm 120mm, H7 為 40mm 90mm, H8 為 40mm 8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的LED安裝中心線控制參數特征H2:H3為1:2.5 3.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出光口面積比例參數為1:1.2 1.4:1.6 1.8,光源安裝孔O、N、M面積比例參數為1:1.4 1.6:2 2.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杯(3)、第二反射杯(2)、第一反射杯(I)的參數特征為:al為10° 20°,a2為120° 160。,a3 為 60° 120。,a4 為 100。 140。,a5 為 60° 120。,a6 為 80° 120。,a7 為 90° 120。,a8 為 140。 160。,a9 為 90° 11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模組LED路燈用非對稱反射器,在道路照明應用中,可降低燈桿高度,減小功率,并實現二次節(jié)能。本發(fā)明包含有三組連體對稱的反射杯,三組連體反射杯包含有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第三反射杯,反射杯正面為梯形,反射杯側面為梯形狀,頂部設有方形光源安裝孔,底部設有直角梯形出光口,第一反射杯由反射面A、B、C、D和大功率光源安裝孔M組成,第二反射杯由反射面E、F、G、H和中功率光源安裝孔N組成,第三反射杯由反射面I、J、K、L和小功率光源安裝孔O組成。本發(fā)明大大提高了馬路橫向距離的照度,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和行業(yè)技術提升效益。
文檔編號F21V7/04GK103196098SQ201310089928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趙利民 申請人:東莞市中實創(chuàng)半導體照明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