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吉他琴頸(guitar neck)角度調節(jié)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能將用于調節(jié)吉他琴頸的指板(finger board)與琴弦的間隔的吉他琴頸的角度調節(jié)變得簡單容易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吉他是在我們生活周邊容易接觸的一種弦樂器,由于價格低廉且演奏不難而作為大眾樂器深受喜愛。這種吉他包括主體(body)、與上述主體結合并以一定長度延長的琴頸(neck)、形成于上述琴頸的端部的琴頭(head)、以及琴弦等。
上述主體由上板(top)、后板(back)及側板(sides)構成,在上板形成有音孔。演奏時隨著琴弦的振動而共鳴的聲音通過上述音孔傳到外部。在上述主體的上面設有琴橋(bridge)。在上述琴橋上設有琴彬肖(bridgepin),通常還設有掛琴弦的下弦枕(saddle )。
上述琴頸包括相當的厚度的軀干、形成于其上部的指板、以一定間隔設置于上述指板上部的琴衍(fret)、以及設置于琴頭4 一側端部的上弦枕(nut)等。并且,在上述琴頸的軀干的內部插入有防止琴頸因琴弦的拉力而彎曲或扭曲的調整4干(Adjustrod)。
在上述琴頭上設置組合了軸(shaft)和琴弦張力調節(jié)工具的琴頭裝置(head
machine)。琴弦的一端與上述琴橋上的琴橋銷連接,另一端與上述琴頭裝置的軸連接,并掛在上弦枕與下弦枕上。根據琴弦的長度和張力及線密度,音的波長和頻率不同,所以根據上述指板上的琴衍的位置而音不同。
另一方面,這種吉他在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變化時主體的上板向上鼓起或下沉,從而吉他琴頸與琴弦的間隔發(fā)生變化而使音程改變,嚴重的情況下不能演奏。因此,即4吏是調律好的吉他,若季節(jié)變化或移動到氣候完全不同的地方,則大多情況下不能演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使用于調節(jié)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弦的間隔的吉他琴頸的角度調節(jié)變得簡單容易的吉他琴頸角度
調節(jié)裝置。
用于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的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形成有插入琴頸的容納槽,并設置在形成于主體一側的開口部的側板里側的支撐體(block);包括中央片、固定在上述支撐體的前面的固定片、引導上述琴頸的旋轉的引導片、以及插入到上述琴頸的插入槽的固定突起,并設置在上述支撐體的容納槽的底部的加強板;由插入到從上述支撐體的下面貫通至上述加強板的中央片的上面的調節(jié)孔中的調節(jié)螺栓和形成于上述加強板的中央片的調節(jié)孔上以便與上述調節(jié)螺栓螺紋結合的螺紋部構成,并調節(jié)上述琴頸的角度的調節(jié)裝置;以及由插入到從上述支撐體的下面到上述琴頸的軀干傾斜穿孔的固定孔中的固定螺栓和固定在上述琴頸的軀干內并與上述固定螺栓螺紋結合的固定螺母構成,并固定上述琴頸的固定裝置。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效果。
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由于是簡單地旋轉調節(jié)螺栓就能使琴頸以固定點為中心旋轉而調節(jié)琴頸的角度的結構,因此具有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弦的間隔調節(jié)簡單容易的效果。因而,具有與高溫多濕的地方或低溫干燥的地方的氣候無關,總能將吉他維持在最佳的狀態(tài)的效果。
而且,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由于在調節(jié)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弦的間隔時琴頸以固定點為中心旋轉,因此無論怎樣移動琴頸,作為固定點的琴衍也決不會移動,所以音程不變,在其結構上具有能足以抵御任何方向的沖擊的效果。
另夕卜,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由于能簡單地分離或結合吉他琴頸和主體,因此具有有利于移動及修理的效果。
圖1是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的立體圖。圖2是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加強板的側剖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側剖視圖。圖6及圖7是在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中調節(jié)琴頸角度的方法的說明圖。圖中
110-主體(body), lll-上板(top), 112 -后板(back), 112-1-調節(jié)孔,113-側板(sides), 114-音孔,115 -琴橋(bridge), 116-開口部,117-支柱,120 -琴頸(neck), 121 一琴衍(fret ), 122 —指板(finger board ),123-軀干,124-支撐片,125-插入槽,130-琴頭(head), 131-軸(shaft),132-張力調節(jié)工具,140-琴弦,151-支撐體(block), 151-l-容納槽,151-2-加強板槽,151-3a-調節(jié)螺栓,151-3b-調節(jié)孔(hole), 151-3c-螺紋部,152-加強板,152a-中央片,152a-l固定突起,152b-固定片,152c-引導片,152d-結合孔,160-固定螺栓,161-固定螺母,P-固定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l是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的立體圖,圖2是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的分解立體圖。而且,圖3是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加強板的側剖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側剖視圖。
如圖所示,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包括設有固定琴弦140的一端的琴橋115的主體100;與上述主體110的一側結合的琴頸120;形成于上述琴頸120的端部的琴頭130;設在上述主體110與上述琴頸120之間并調節(jié)上述琴頸120的角度的支撐體151;設在上述支撐體151的加強板152;以及琴弦140等。
上述主體110包括具有圓形的音孔114的上板111、與上述上板111相對的后板112、以及以一定間隔分離上述上板111與上述后板112并在上述上板111和上述后板112的端部結合的側板113,在由上述上板111、后板112及側板113形成的內部空間形成音的共鳴。而且,在上述主體110的一側形成有插入上述琴頸120的開口部116。在上述后板112上形成有調節(jié)孔112-1,在上述調節(jié)孔112-1部分的后板112里側,設置在中央部具有第二調節(jié)孔112-31的孔板112-3,在上述孔板112-3內設置較小的磁鐵112-4。上述調節(jié)孔112-1平時用由鐵板構成的罩112-2封閉。由于上述磁鐵112-4牢牢吸住上述罩112-2,因此罩112-2不會脫落。
另一方面,如后所述,為了調節(jié)吉他琴頸120的角度而要打開上述調節(jié)孔112-1的場合,若將磁力比附設在扳手罩上的磁鐵等內部的磁鐵112-4大的磁鐵靠近上述罩112-2,則罩112-2被吸引出來,從而打開上述調節(jié)孔112—1。
上述琴頭130形成于上述琴頸120的端部,設有組合了固定上述琴弦140的一端的軸131和調節(jié)琴弦140的張力的張力調節(jié)工具132的琴頭裝置。
上述琴頸120包括相當的厚度的軀干123、形成于其上部的指板122、以及以一定間隔設置在上述指板122的上部的琴衍121等。而且,在上述軀干123的內部設有用于防止琴頸120因琴弦的拉力而彎曲或扭曲的調整桿(未圖示)。
而且,在琴頸120的下部形成有后述的插入槽125,并設有固定螺母161和支撐片124。這種琴頸120根據其種類和特性而其長度不同,隨之設在其上面的琴衍121的數量也不同。
另一方面,在形成于上述主體110的上述開口部116的側板113里側設有支撐體151,在上述開口部116的側板113外側設有支撐上述琴頸120的支柱117。上述支撐體151固定在上述主體110的上板111、后板112及側板113上。
在上述支撐體151上形成有插入上述琴頸120的容納槽151-1,在上述容納槽151 - 1的底部形成有加強板151 - 2,在該槽內設置加強板152。上述支撐體151以其容納槽151 - 1的寬度與上述開口部116的寬度的位置一致且該容納槽151 - 1的底面與側板113的開口水平線一致的方式設置在上述主體IIO上。
上述琴頸120其一端部插入到上述容納槽151 - 1中而與上述支撐體151及上述主體110結合。在將上述琴頸120與上述主體110結合時,使與上述主體110的輪廓線(Body Line)成水平的琴衍121位于上述主體110的末端。 與上述主體110的輪廓線成水平的琴衍121根據吉他成為第12個、第14個或 第16個琴衍121,將此稱為固定點P。
這樣成為固定點P的琴衍121若移動,則音程不準。因而,為了調節(jié)吉他 琴頸的指板122與琴弦140的間隔而移動琴頸120時,也不能移動成為固定點 P的琴衍121。
在本發(fā)明中,為了即使為調節(jié)吉他琴頸的指板122與琴弦140的間隔而移 動琴頸120也決不會使成為固定點P的琴衍121移動,在為調節(jié)吉他琴頸的指 板122與琴弦140的間隔而調節(jié)琴頸120的角度時,使琴頸120以固定點P 為中心旋轉地結合琴頸120與主體110。因而,為了琴頸120的角度調節(jié)而移 動琴頸120時,琴頸120的兩端沿著以固定點P為中心的圓周(the circumference ofacircle) R移動。這樣,由于上述琴頸120以上述固定點P為中心旋轉,所 以無論怎樣旋轉上述琴頸120,成為固定點P的琴衍121也決不會移動。
上述加強板152包括中央片152a、從中央片152a的一端向下側折彎并固 定在上述支撐體151的前面的固定片152b、從上述中央片152a的另一端向上 側沿著以上述固定點P為中心的圓周R折彎并引導上述琴頸120的旋轉的引 導片152c、以及在上述中央片152a的一側突出的固定突起152a-1。
在將這種加強板152插入吻合在形成于上述支撐體151的容納槽151 - 1 的底部的加強板槽151-2中之后,通過分別穿孔于中央片152a和固定片152b 的結合孔152d利用螺釘S固定在支撐體151上。使上述加強板槽151 -2的深 度與上述加強板152的厚度相同而使上述容納槽151 - 1的底面與上述加強板 152的表面成水平。
若上述琴頸120的一端部插入到上述支撐體151的容納槽151 - 1而使上 述琴頸120與上述支撐體151及上述主體110結合,則在上述中央片152a的 一側突出的上述固定突起152a- l插入到形成于上述琴頸120的下部的插入槽 125中。
這樣,由于使上述加強板152插入到上述支撐體151的上述容納槽151 -l底部的加強板槽151-2內,并使上述固定片152b固定在上述支撐體151的 前面,并且使在上述中央片152a突出的上述固定突起152a-1插入到形成于上述琴頸120的下部的插入槽125中,所以上述琴頸120與上述支撐體151 的結合堅固,也足以^fe御從琴頭130左右施加的沖擊。
尤其是長度方向的沖擊由利用上述螺釘S牢固地固定在支撐體151上的加 強板152來抵擋,來自側面的沖擊由上述固定突起152a-l抵擋,所以對于任 何方向的沖擊也都能足以抵御。在圖l所示的缺角吉他(cut way guitar)的場 合,若從上述琴頭130 —側的A方向朝向B方向施加沖擊,則C部分破碎而 不能使用吉他的情況較多,但是若采用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結構,則即l吏是缺 角吉他也很安全。
在上述支撐體151上設有使上述琴頸120以上述固定點P為中心旋轉而調 節(jié)琴頸120的角度的調節(jié)裝置、和將利用上述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好角度的琴頸120 以該狀態(tài)固定的固定裝置。
上述調節(jié)裝置包括在從上述支撐體151的下面至上述加強板152的中央片 152a的上面以垂直方向貫通的調節(jié)孔151 -3b中插入的調節(jié)螺栓151 -3a、和 形成于上述加強板152的中央片152a的調節(jié)孔151 -3b以便與上述調節(jié)螺栓 螺紋結合的螺紋部151 - 3c。上述螺紋部151 -30最好將上述中央片152a的調 節(jié)孔151 -3b向下部壓出而使調節(jié)孔151 -3b部分的厚度增大之后對調節(jié)孔 151-3b進行攻絲(taping)而形成。
將上述調節(jié)螺栓151 - 3a從上述調節(jié)孔151 - 3b的下端插入而與上述中央 片152a的調節(jié)孔151 - 3b的螺紋部151 - 3c螺紋結合。在使上述調節(jié)螺栓151 - 3a旋轉而使其上端與上述琴頸120的底面接觸之后將上述調節(jié)螺栓151 - 3a 向正或反方向旋轉,則上述琴頸120以上述固定點P為中心旋轉而調節(jié)上述琴 頸120的角度。如圖2和圖5、 6、 7所示,最好在上述琴頸120的底面設置支 撐片124。
上述固定裝置包括插入到從上述支撐體151的下面穿孔至上述琴頸的軀 干123的固定孔(未圖示)中的固定螺栓160、和與上述固定螺栓160螺紋結 合的固定螺母161。上述固定孔如圖所示最好傾斜穿孔,上述固定螺母161以 其孔與上述固定孔一致的方式固定在上述琴頸的軀干123內。
若將上述固定螺栓160從形成于上述支撐體151的上述固定孔的下端插入 后一邊使之與上述固定螺母161螺紋結合一邊檸緊上述固定螺栓160,則上述琴頸120以調節(jié)好角度的狀態(tài)固定。這種固定螺栓160和固定螺母161如圖所 示最好雙重設置以便可靠地固定上述琴頸120。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使用方法。圖6及圖7是在 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中調節(jié)琴頸角度的方法的說明圖。
如圖6所示,在因溫度和濕度等的變化而吉他主體110的上板111鼓起彎 曲而使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弦的間隔比正常情況變寬的場合,打開形成于后板 112的調節(jié)孔112-1的罩112-2,用L字形扳手將上述固定螺栓160擰松后 旋轉上述調節(jié)螺栓151 - 3a并將上述琴頸120上推,則上述琴頸120以固定點 P為中心旋轉而使上述琴頭130 —側下降,從而使上述指板122與琴弦140的 間隔逐漸變窄。上述指板122與琴弦140的間隔變得合適后,若停止調節(jié)螺栓 151 - 3a的旋轉并擰緊上述固定螺栓160,則上述琴頸120以該狀態(tài)被固定。
相反,如圖7所示,在吉他100主體110的上板111凹下彎曲而使吉他琴 頸的指板與琴弦的間隔比正常情況變窄的場合,打開上述調節(jié)孔112-1的罩 112 - 2,并用L字形扳手將上述固定螺栓160檸松后旋轉上述調節(jié)螺栓151 -3a使得上述調節(jié)螺栓151-3a下降,則由于琴弦140的張力而使上述琴頸120 以固定點P為中心旋轉而使上述琴頭130 —側上升,從而使上述指板122與琴 弦140的間隔逐漸變寬。上述指板122與琴弦140的間隔變得合適后,若停止 調節(jié)螺栓151 - 3a的旋轉并檸緊上述固定螺栓160,則上述琴頸120以該狀態(tài) 被固定。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加強板151-2的引導片152c沿著以固定點為中心的 圓周R向上側折彎,因此上述引導片152c在上述琴頸120以固定點P為中心 旋轉時引導上述琴頸120的主體110 —側的端部的旋轉,上述琴頸120的主體 110 —側端部沿著上述引導片152c的折彎內面而旋轉。
這樣,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由于是簡單地旋轉調節(jié)螺栓就能使 琴頸以固定點為中心旋轉而調節(jié)琴頸的角度的結構,因此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 弦的間隔調節(jié)變得簡單容易。因而,與高溫多濕的地方或^f氐溫干燥的地方的氣 候無關,總能將吉他維持在最佳的狀態(tài)。
而且,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由于在調節(jié)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弦 的間隔時琴頸以固定點為中心旋轉,因此無論怎樣移動琴頸,作為固定點的琴衍也決不會移動,所以音程不變,在其結構上能足以抵御任何方向的沖擊。
另外,設有本發(fā)明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吉他由于能簡單地分離或結
合吉他琴頸和主體,因此有利于移動及^"理。
以上以實施例為基礎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在本發(fā)明的
技術思想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和變更。因而本發(fā)明的范圍不以上面記載
的內容所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上述吉他包括主體、與上述主體的一側結合的琴頸、形成于上述琴頸的端部的琴頭以及琴弦,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插入上述琴頸的容納槽,并設置在形成于上述主體一側的開口部的側板里側的支撐體;包括中央片、固定在上述支撐體的前面的固定片、以及引導上述琴頸的旋轉的引導片,并設置在上述支撐體的容納槽的底部的加強板;由插入到從上述支撐體的下面貫通至上述加強板的調節(jié)孔中的調節(jié)螺栓和形成于上述加強板的中央片的調節(jié)孔上以便與上述調節(jié)螺栓螺紋結合的螺紋部構成,并調節(jié)上述琴頸的角度的調節(jié)裝置;以及由插入到從上述支撐體的下面貫通至上述琴頸的軀干的固定孔中的固定螺栓和固定在上述琴頸的軀干內并與上述固定螺栓螺紋結合的固定螺母構成,并固定上述琴頸的固定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強板的上述引導片沿著以固定點為中心的圓周(R)向上側折彎。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 插入到上述琴頸的插入槽的固定突起在上述加強板的中央片突出。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開口部的側板外側設有支撐上述琴頸的支柱。
5. 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琴頸的下面設有支撐片。
6. —種吉他,包括主體、與上述主體的一側結合的琴頸、形成于上述琴 頸的端部的琴頭以及琴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體的后板具有調節(jié)孔,在上述調節(jié)孔部分的后板里側設有在中央部具有第二調節(jié)孔的孔板,在上述孔板內設有磁鐵,上述調節(jié)孔用鐵板罩密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調節(jié)吉他琴頸(guitar neck)的指板(finger board)與琴弦的間隔的吉他琴頸角度調節(jié)裝置,由于是簡單地旋轉調節(jié)螺栓就能調節(jié)琴頸的角度的結構,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弦的間隔調節(jié)簡單容易,因而與高溫多濕的地方或低溫干燥的地方的氣候無關,總能將吉他維持在最佳的狀態(tài),由于在調節(jié)吉他琴頸的指板與琴弦的間隔時琴頸以固定點為中心旋轉,因此無論怎樣移動琴頸,作為固定點的琴衍也決不會移動,所以音程不變,由于能簡單地分離或結合吉他琴頸和主體,因此有利于移動及修理。
文檔編號G10D3/00GK101645262SQ20091000356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4日
發(fā)明者金宗勳 申請人:金宗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