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層體的制造方法、疊層體、光源裝置用導光體及光源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疊層體的制造方法、疊層體、光源裝置用導光體及光源裝置。
[0002] 本申請基于2013年8月7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特愿2013-163826號主張優(yōu)先權, 在此引用其內(nèi)容。
【背景技術】
[0003] 以往,作為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攝像機等的液晶顯示裝置、手機的背 光鍵、個人計算機的背光鍵盤、電氣設備或車輛的顯示開關等的顯示裝置、頂燈等的室內(nèi)照 明、照明廣告牌等的照明裝置中所使用的光源裝置,例如存在將多個熒光燈等線狀光源或 發(fā)光二極管等點光源配置于外殼內(nèi)的直下型的光源裝置、將線狀光源或點光源配置于板狀 的導光體的側面的邊光型的光源裝置等。
[0004] 邊光型的光源裝置通常具有導光體和光源,該導光體為矩形板狀的丙烯酸樹脂板 等的透明材料。與導光體的側面相對地配置光源。光源裝置中,來自光源的光從側面(光 入射面)入射至導光體,從導光體的第一面(也稱為光出射面)或作為與第一面相對的面 的第二面(也稱為背面)上形成的出射機構出射,或通過導光體所含有的光擴散性顆粒等 的光出射單元從光出射面出射。
[0005] 在這種導光體中,從側面入射的光不僅從光出射面出射,也從導光體的背面出射, 因此從光出射面出射的光量減少。因此,在光源裝置中,在導光體的第二面、即導光體中與 光出射面相對的面設置光反射層,使來自第二面的出射光反射,從光出射面出射、或回到導 光體中,對來自第二面的出射光進行再利用。這樣,通過高效地利用來自光源的光,可得到 具有出色的亮度的光源裝置。
[0006] 專利文獻1中提出有一種在由芯-包層結構構成的導光體的表面,利用激光加工 設置光出射單元,將光反射層的功能與導光體復合化,由此具有出色的亮度的光源裝置用 導光體。
[0007]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8] 專利文獻
[0009]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10/073726號冊子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1] 然而,專利文獻1提出的光源裝置用導光體由于使用激光加工作為設置光出射單 元的方法,因此具有以下問題:設置一個個的光出射單元花費工夫,光出射單元的形狀的控 制困難,所得到的光源裝置用導光體由于激光而黃變。
[0012]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黃變較少的疊層體。
[0013] 又,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疊層體的黃變、并簡便地設置光出 射單元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
[0014] 又,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黃變較少的光源裝置。
[0015] 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6] 這樣的目的通過下述(1)~(15)所述的本發(fā)明來達成。
[0017] (1)-種疊層體,所述疊層體包括芯層、第一包覆層、第二包覆層以及光出射單元, 所述第二包覆層、所述芯層及所述第一包覆層依次層疊,所述第一包覆層的折射率及所述 第二包覆層的折射率比所述芯層的折射率低,所述光出射單元是貫通所述第一包覆層而到 達所述芯層內(nèi)部的凹部,所述凹部的頂端部的曲率半徑為10ym以下。
[0018] (2)如⑴所述的疊層體,所述凹部的頂端部的曲率半徑為3μπι以下。
[0019] (3)如(1)或(2)所述的疊層體,所述光出射單元通過沖壓加工來設置。
[0020] (4)如⑴~(3)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體,所述光出射單元的深度比所述第一包覆 層的厚度大5μπι以上。
[0021] (5) -種疊層體,所述疊層體包括芯層、第一包覆層、第二包覆層以及光出射單元, 所述第二包覆層、所述芯層及所述第一包覆層依次層疊,構成所述芯層的材料為聚碳酸酯 樹脂,所述第一包覆層的折射率及所述第二包覆層的折射率比所述芯層的折射率低,所述 光出射單元是貫通所述第一包覆層而到達所述芯層內(nèi)部的凹部,依據(jù)ASTM標準D1925測定 的所述疊層體的黃色指數(shù)為-3以下。
[0022] (6)如(5)所述的疊層體,所述凹部的頂端部的曲率半徑為10μπι以下。
[0023] (7)如⑴~(6)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體,進一步具有光反射層。
[0024] (8)如⑴~(7)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體,進一步具有從由圖案設計層及光擴散層 構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1種層。
[0025] (9) -種疊層體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芯層的第一面層疊第一包覆層;在芯層的第 二面層疊第二包覆層;及設置光出射單元,所述第一包覆層的折射率及所述第二包覆層的 折射率比所述芯層的折射率低,光出射單元的制作通過沖壓加工來進行。
[0026] (10)如(9)所述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出射單元是貫通所述第一包覆層而 到達所述芯層內(nèi)部的凹部。
[0027] (11)如(9)或(10)所述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所述凹部的頂端部的曲率半徑為 10μm以下。
[0028] (12)如(9)~(11)中任一項所述的制造方法,沖壓加工所使用的加工刀為腐蝕 型。
[0029] (13) -種疊層體,通過(9)~(11)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而得到。
[0030] (14) -種光源裝置用導光體,包含如⑴~⑶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體。
[0031] (15) -種面光源裝置,包含如⑴~⑶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體。
[0032] 發(fā)明效果
[0033] 本發(fā)明的疊層體黃變較少。
[0034] 本發(fā)明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能夠防止疊層體的黃變,并簡便地設置形狀得以控制 的光出射單元。
[0035] 本發(fā)明的光源裝置黃變較少。
【附圖說明】
[0036]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疊層體的一實施方式的示意截面圖。
[0037] 圖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疊層體的一實施方式的示意截面圖。
[0038] 圖3是示出使用本發(fā)明的疊層體的光源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示意截面圖。
[0039] 圖4是示出由實施例1得到的光源裝置的亮度分布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 以下,邊參照附圖,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些實 施方式及附圖。
[0041]圖1是示出作為本發(fā)明的一方式的疊層體10(以下,有時僅稱為本發(fā)明的疊層體 10)的一實施方式的不意截面圖。
[0042](疊層體 10)
[0043] 本發(fā)明的疊層體是包括芯層11、第一包覆層121以及第二包覆層122的疊層體,所 述第二包覆層、所述芯層以及所述第一包覆層依次被層疊,所述第一包覆層的折射率及所 述第二包覆層的折射率比所述芯層11的折射率低。
[0044] 以下,對于芯層11,有時將芯層11的和第一包覆層121間的界面稱為芯層11的 第一面,將芯層11的與第二包覆層122間的界面稱為芯層11的第二面。又,對于第一包覆 層121,有時將與第一包覆層121和芯層11間的界面相對的面稱為第一包覆層121的第一 面,將第一包覆層121和芯層11間的界面稱為第一包覆層121的第二面,對于第二包覆層, 有時將第二包覆層122和芯層11間的界面稱為第二包覆層122的第一面,將與第二包覆層 122和芯層11間的界面相對的面稱為第二包覆層122的第二面。
[0045] 如圖1所示的疊層體10具有芯層11、第一包覆層121、以及第二包覆層122,在第 二包覆層122的第二面還包括光反射層13,疊層體10還包括從第一包覆層121的第一面到 達芯層11的內(nèi)部的光出射單元15。
[0046] 作為疊層體10的形狀,只要是板狀即可,并沒有特別限定。疊層體10為板狀是指, 疊層體10的厚度T較小,第一包覆層121的第一面的面積較大。具體來說,疊層體10的厚 度T優(yōu)選為0· 03~12mm,更優(yōu)選為0· 2~5. 5mm,第一包覆層121的第一面的面積優(yōu)選為 200~500000mm2,更優(yōu)選為500~250000mm2。疊層體10的厚度T是指,第二包覆層122 的第二面和第一包覆層121的第一面之間的距離。通過由顯微鏡拍攝將疊層體10靜置于 水平面上并沿豎直方向切斷而成的截面,并在任意5處(但是,為不設置光出射單元15的 部分。)測定從第二包覆層122的第二面的任意點至第一包覆層121的第一面的最短的尺 寸,求出其平均值,來計算疊層體10的厚度T。又,作為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