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部214cl的支撐表面的位于旋轉方向R的上游的端部)。此外,Y表示從顯影輥210d的中心穿過點W的假想線;Z表示從顯影輥210d的中心穿過接觸點V的假想線。如圖9A所示,假想線Y相對于假想線Z形成角度X,其中,逃逸端214c2的點W定位成在旋轉方向R上比接觸點V更位于上游。平坦表面構造成位于點W和接觸點V之間。這個平坦部處的逃逸端214c2構造成使得逃逸端214c2和開口部外周面210d6之間的距離沿著旋轉方向R逐漸變窄的形狀。結果,形成潤滑劑引入部214c3,所述潤滑劑引入部214c3形成為由假想線Y、逃逸端214c2的平坦部和開口部外周面210d6包圍的楔狀空間。
[0081]由于顯影棍210d的旋轉,介于顯影棍支撐部214cl和開口部外周面210d6之間的潤滑劑210r的一部分離開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上的逃逸端214c2,并且運動到顯影輥210d的不與顯影輥支撐部214cl接觸的區(qū)域。由于顯影輥210d的進一步旋轉,已經(jīng)運動到非接觸區(qū)域的潤滑劑210r隨后再一次從形成在沿著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的逃逸端214c2上的潤滑劑引入部214c3運動到與顯影輥接觸部214cl接觸的區(qū)域。如上所述,潤滑劑引入部214c3所具有的形狀使得其到開口部外周面210d6的距離在由顯影輥210的旋轉而得到的潤滑劑210r的運動的方向上逐漸變窄。因此,潤滑劑210r被保持在潤滑劑引入部214c3中并且被順暢地引入到與顯影輥支撐部214cl接觸的接觸區(qū)域中。結果,能夠抑制例如潤滑劑210r暴露或者漏電到顯影盒210的外部,并且防止?jié)櫥瑒?10r無意移動到其它部件,諸如感光鼓207。
[0082]圖10是顯影盒的內部的示意性構造簡圖,其中,沿著顯影輥的軸向方向觀察比較示例1中的顯影輥的非從動側的構造。圖10示出了這個構造中的潤滑劑的狀態(tài)。圖10中示出的比較示例1的構造不具有諸如本實施例中的一個實施例的潤滑劑引入部214c3。如圖10所示。具體地,本比較示例的逃逸端214d2構造成,使得逃逸端214d2的點W在旋轉方向R上位于最上游處,并且開口部外周面210d6和逃逸端214d2之間的接觸點V同時為點P。在本比較示例中,結果,沒有形成諸如本實施例中的潤滑劑引入部的潤滑劑引入部214c3。在這種情況中,伴隨著顯影輥210d的旋轉,在點P處刮擦掉潤滑劑210r,并且所述潤滑劑210r可能暴露在顯影盒210外部。結果,刮擦掉的潤滑劑210r可能移動到其它部件(諸如,感光鼓207)并且污染記錄介質2或者成像設備200的內部。
[0083]圖11是顯影盒的內部的示意性構造簡圖,其中,沿著顯影輥的軸向方向觀察本實施例的變形方案中的顯影輥的非從動側的構造。在圖11中示出的變形方案是另一種構造,其允許實現(xiàn)與本實施例類似的效果。在本實施例中,由連結點W和接觸點V的一個平坦表面形成潤滑劑引入部214c3,但是如在圖11的示出的變形方案中,可以通過兩個表面來連結點W和接觸點V而形成潤滑劑引入部214e3。在本變形方案中,由兩個表面(即,弧形表面和平坦表面)形成潤滑劑引入部214e3,所述弧形表面從點W沿著開口部外周面210d6延伸,所述平坦表面沿著假想線Z延伸。結果,形成潤滑劑引入部214e3,所述潤滑劑引入部214e3是由假想線Y、上述兩個表面和開口部外周面210d6限定的空間。在這個也具有兩個表面的逃逸端214e2中,潤滑劑210r能夠存儲在潤滑劑引入部214e3中,并且能夠防止其泄漏到顯影盒210的表面上,如在本實施例的逃逸端214c2的情況中那樣。
[0084]實施例4
[0085]接下來將參照圖12至圖14A和14B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顯影盒、處理盒和成像設備。通過依靠作為顯影機制的接觸顯影構造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成像設備。在此將僅僅解釋與上述實施例的特征不同的特征。與上述實施例特征相同的特征在此將不贅述。
[0086]圖12是根據(jù)本實施例的顯影輥210t的透視圖。在接觸顯影的構造中,必須確保在顯影輥210t和感光鼓207的接觸區(qū)域(夾持部)處的穩(wěn)定接觸寬度(在顯影輥210t或者感光鼓207的旋轉方向上的寬度),以便獲得穩(wěn)定的良好圖像。因此,所使用的顯影輥210t在顯影輥本體210dl的外周面上具有由橡膠或類似物構成的彈性覆層210tl,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覆層210tl的厚度被設置成1.0mm。
[0087]圖13是示出了顯影盒的內部的示意性構造的示意圖,其中,沿著顯影輥210t的軸向方向觀察根據(jù)本實施例的顯影盒的非從動側的本實施例的構造。圖13示出了顯影輥210t的非從動側上的相對于感光鼓207的位置關系。在圖13中,已經(jīng)省略了除了非從動側承載構件214a、顯影輥210t和感光鼓207之外的結構。
[0088]感光鼓207和顯影輥210t布置成使得其外周面沿著垂直于感光鼓207和顯影輥210t的軸線的方向相互壓力接觸。推動力S沿著穿過旋轉中心的假想線T的方向在垂直于軸的橫截面中相互作用,如圖13所示。憑借這種力S,感光鼓207擠壓顯影輥210t的覆層210tl,因此,在顯影輥210t或者感光鼓207的旋轉方向上具有預定接觸寬度N的夾持部形成在感光鼓207和顯影輥210t之間。主要由力S的大小和覆層210tl的硬度來決定覆層210tl的擠壓量。接觸寬度N繼而由擠壓量決定。
[0089]在本實施例中,逃逸端214a2設置在非從動側承載構件214a的顯影輥支撐部214al上,如實施例1。在例如構造成使得開口部外周面210d6的整個圓周被支撐而同時在顯影輥支撐部214al中未設置逃逸端214a2的情況中,必須考慮到顯影輥支撐部214al和感光鼓207之間的干涉來設置覆層210tl的厚度。具體地,必須考慮覆層210tl的擠壓程度來設置覆層210tl的厚度,使得顯影輥支撐部214al和感光鼓207不會因覆層210tl的擠壓而發(fā)生干涉。由于本實施例的構造具有逃逸端214a2,相比之下,能夠在不受覆層210tl擠壓程度影響(即不受厚度影響)的情況下支撐顯影輥210d,所述顯影輥210d不會與感光鼓207發(fā)生干涉。具體地,能夠在可確保接觸寬度N的范圍內使得覆層210tl的厚度盡可能小。
[0090]圖14A和14B是在沒有設置如上所述的逃逸端214a2的構造(比較示例2)的情況中的顯影盒的內部的示意性構造簡圖,其中,沿著顯影輥210v的軸向方向觀察顯影盒的非從動側的構造。圖14A僅僅示出了這種構造中的非從動側承載構件214f和開口部外周面210d6。附圖示出了顯影輥210v的覆層210vl沒有被感光鼓207擠壓時的狀態(tài)。除了圖14A示出的內容之外,圖14B是還示出了感光鼓207的簡圖。圖14B示出了由感光鼓207擠壓顯影輥210v的覆層210vl時的狀態(tài)。
[0091]如圖14A所示,本構造中的非從動側承載構件214f具有圓柱顯影輥支撐部214Π,所述圓柱顯影輥支撐部214fl支撐顯影輥210d的開口部外周面210d6的整個圓周。在本構造中使用的顯影輥210v具有覆層210vl,所述覆層210vl比上述顯影輥210t的覆層210tl厚。
[0092]如圖14B所示,附圖標記Η表示在穿過感光鼓207和顯影輥210t的旋轉中心的假想線T上的顯影輥支撐部214fl的外周面214f2和內周面之間的距離,即,表示顯影輥支撐部214f 1的厚度。附圖標記J表示覆層210vl的厚度。在當厚度J小于距離Η時顯影輥支撐部214Π沿著軸向方向的位置重疊感光鼓207這樣的構造的情況中,顯影輥支撐部214€1與感光鼓207干涉。這種干涉阻礙感光鼓207和覆層210vl之間的接觸并且不能進行接觸顯影。因此,在使用設置有圓柱顯影輥支撐部214fl的非從動側承載構件214f的構造的情況中,厚度J必須至少大于距離H,以便引發(fā)覆層210d和感光鼓207之間的接觸。與此同時,距離H,S卩,顯影輥支撐部214Π的厚度必須足夠大,使得能夠確保強度。因此,顯影輥210v的覆層210vl的厚度J較大,并且覆層210vl的材料(例如,橡膠材料)的使用量增加。因此,由于使用的材料的量更大,成本相應增加。
[0093]能夠如下總結上面所解釋的本實施例的特征。在本實施例中,逃逸端214a2如實施例1中那樣設置在接觸顯影機制的成像設備中的顯影輥支撐部214al中,在所述接觸顯影機制的成像設備中,感光鼓207和顯影輥210t以確保接觸寬度N的方式接觸。本實施例允許在確保接觸寬度N的范圍內減小顯影輥210t的覆層210tl的厚度。因此能夠減小覆層210tl的材料(橡膠材料或類似物)的使用量,并且因此能夠削減成本。
[0094]實施例5
[0095]接下來將參照圖15至圖17解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的顯影盒、處理盒和成像設備。實施例5涉及不同的構造,所述不同的構造允許獲得與上述實施例4相同的效果。在此將僅僅解釋與上述實施例的特征不同的特征。與上述實施例的特征相同的特征將不再贅述。
[0096]圖15是以分解視圖示出了本實施例5的顯影盒中的顯影輥210t的支撐構造的透視圖。如圖15所示,具有杯狀的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p附接到顯影輥210t的從動側上的輥本體210dl的從動側。類似地,具有環(huán)狀(圓柱狀)的非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q附接到顯影輥210t的非從動側上的輥本體210dl的非從動側。
[0097]圖16是用于解釋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p和非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q的沿著顯影輥210t的軸向方向的定位的示意性剖視圖。如圖16所示,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p具有顯影輥接觸部210pl,通過抵接輥本體210dl的從動側端面210d7,在軸向方向的從動側上,顯影輥210t在所述顯影輥接觸部210pl處定位。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p具有齒輪接觸部210p2,通過與顯影輥齒輪210m的齒輪端面210m2抵接,在軸向方向的非從動側上,顯影輥210t在所述齒輪接觸部210p2處定位。同時,非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q具有覆層接觸部210ql,通過抵接覆層210tl的非從動側端面210d8,在軸向方向的非從動側上,顯影輥210t在所述覆層接觸部210ql處定位。非從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q具有支承接觸部210q2,通過抵接非從動側承載構件214a的縱向管制部214a6,在軸向方向的從動側上,顯影輥210t在所述支承接觸部210q2處定位。
[0098]圖17是示出了顯影盒內部的示意構造的簡圖,其中,沿著顯影輥210t的軸向方向觀察根據(jù)本實施例的顯影盒的非從動側。圖17示出了在非從動側上感光鼓207和非驅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q之間的位置關系。在圖17中,已經(jīng)省略了除了非從動側承載構件214a、顯影輥210t、感光鼓207和非驅動側擠壓量管制構件210q之外的機構。
[0099]如圖17所示,感光鼓207和顯影輥210t布置成,使得其外周面沿著垂直于軸的方向相互壓力接觸。推動力S沿著穿過旋轉中心的假想線T的方向在垂直于軸線的橫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