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次感光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在135型照相機上使用,使135膠片增加拍攝量的方法。
用135型照相機使135膠片增加拍攝量的方法曾有“區(qū)域感光法”(北京市一輕研究所曹平同志發(fā)明,已獲專利權)及最近國內出現的一種“遮擋式多次曝光照相機”,但此二者都存在一定的不便普及的問題。前者只能是一定范圍的135型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經改裝后才能實現,后者則是產品機型,只有少數,且當前大量存在的135型照相機幾乎均是標準畫幅(36×24mm2)的,故后者也不便于普及。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不改裝135型照相機,并能各種135型照相機均能適用,使135膠片拍攝量增加,從而降低拍攝成本。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根據135型照相機的卷片工作原理,膠片裝入相機暗箱后,每一次卷片,其片程是相同的,所以如果將相機感光窗遮去一半,則膠片會有一半被遮擋。如果按照正常操作進行拍攝,則每拍一張,膠片只感光一半,尚有一半感光,待該膠片這一次用完后,則膠片就還有一半未得到感光。由于135膠片均系有暗盒,所以將膠片倒回暗盒,重新安裝于相機中(也同樣要將相機感光窗遮去一半),并將膠片未感光部份置于未被遮擋的感光窗位置,再進行一次拍攝,那么整個膠片也就都感光了,從而實現了增加一倍拍攝量的目的。如果遮去相機感光窗三分之一,則重復裝片和拍攝兩次,相應改變膠片在相機中每次的位置就能實現增加二倍量的目的。以此類推,可實現其他增倍量的目的。
實現該發(fā)明的關鍵在于使膠片在相機中定位和根據增倍量的多少來確定每次裝片膠片相對于相機的位移,使每次所攝影象不相重疊。要做到這兩點,就是在每一次裝片前必須進行一次卷片動作,使相機輸片八齒輪定位,結果是使膠片裝妥后也就定位了;其二是要根據所需的增倍量確定膠片每一次相對于相機的位移,比如增加一倍量,則位移為19mm(5個齒孔間距);增加二倍,位移為9mm(3個齒孔間距)。
本發(fā)明因為只需附上一個遮擋器,就能在不改動原機的基礎上,增加135膠片的拍攝量,所以極為簡便、可靠。
本發(fā)明的具體方法由以下的實例及附圖給出。
圖1是根據實現本發(fā)明而制作的遮擋器的立體圖。
下面以增加一倍拍攝量為例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方法。
首先,打開相機后蓋,將遮擋器放于相機感光窗上(此時感光窗比原來縮小二分之一),進行一次卷片動作,將膠片安裝好,再在放入相機輸片八齒輪的膠片齒孔旁作一記號1,并在離該孔的第四個齒孔旁也作一記號2(見圖2);合上相機后蓋,按動快門鈕,將快門釋放,就可按正常操作進行拍攝。只是在取景時,要注意取景范圍a是原取景范圍b的二分之一(在中部),見圖3。這一遍拍攝完后(膠片的感光是圖4所示情形),將膠片倒回暗盒,但要注意片頭不要倒入了暗盒(經驗是當片頭離開相機收片軸時,手感先是緊了一下然后放松和聽得有輕微“卡”聲響),再重復上述裝片程序,只是這次應將作了記號2的膠片齒孔放入相機輸片八齒輪。拍攝完后(膠片感光情形為圖5所示)將膠片取出即可進行沖洗印放。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進行2倍量、3倍量……的拍攝。
權利要求
1.通過對135型照相機的感光窗進行遮擋,讓膠片分次進行感光,其特征在于a、對感光窗的遮擋要有一個遮擋器放于感光窗上;b、對膠片分次感光,要先在裝片前進行一次卷片動作;c、每一次裝片,膠片的位置應相對于前一位置作一定的位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先在裝片前進行一次卷片動作,以使膠片裝入相機后即定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每一次裝片,膠片要相對于相機有一定位移,以使每次所攝影象不相重疊。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其特征是可以改變感光窗遮擋比例,并相應位移膠片,拍攝出其他倍量的膠片。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照相機感光孔的遮擋器,通過對感光孔進行遮擋,實現對膠體分次感光,使膠卷增加拍攝量,達到降低所攝照片成本的目的。
文檔編號G03B11/04GK1039310SQ8810085
公開日1990年1月31日 申請日期1988年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2月5日
發(fā)明者李效東 申請人:李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