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重量輕、厚度薄、功耗低和輻射小等優(yōu)點,已成為顯示裝置的主流。液晶顯示模組(LCD Module,LCM)主要包括背光模組(Back Light)和液晶面板(Open Cell)。由于液晶本身不具發(fā)光特性,因此,必須在液晶面板底面加上一個發(fā)光源,方能達到飽滿的色彩顯示效果,背光模組之功能即在于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平面光源,使LCD能正常顯示影像。
邊框線不良和有效顯示區(qū)域(Active Area,AA)內(nèi)邊緣漏光為LCM常見問題,現(xiàn)有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常采用下列做法:1、在背光模組中的上下兩個擴散片上印刷黑邊;2、在容易漏光的部分加貼遮光膠帶;3、調(diào)整背光模組中的反射片與導光板之間的大小搭配情況;4、模組框架采用黑色或灰色材料制作。在上述這些做法中,由于裁切以及組裝的公差,不能穩(wěn)定解決邊框線不良和AA區(qū)漏光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可以穩(wěn)定解決其漏光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裝置漏光現(xiàn)象減少,顯示質(zhì)量更高。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所述導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光學模片組之間,所述光學膜片包括多個依次層疊的光學元件;發(fā)光元件,用于提供光源;以及石墨烯層,其中,至少一層所述石墨烯層設置在所述導光板或至少一個所述光學元件上。
優(yōu)選地,所述導光板包括面向所述反射片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光學膜片組的第二表面,所述導光板的第二表面的至少部分邊緣設有至少一層所述石墨烯層。
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膜片組為擴散片和增光片。
優(yōu)選地,所述擴散片包括第一擴散片和第二擴散片,所述增光片包括第一增光片和第二增光片,所述第一增光片與所述第二增光片相鄰,并且所述第一增光片與所述第二增光片位于所述第一擴散片和所述第二擴散片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擴散片、所述第二擴散片、所述第一增光片、所述第二增光片中至少一個的至少一個表面的至少部分邊緣設有所述石墨烯層。
優(yōu)選地,所述石墨烯的層數(shù)為多層。
優(yōu)選地,所述石墨烯層數(shù)大于或等于250層。
優(yōu)選地,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模組框架,用于對所述反射片、所述導光板、所述光學膜片組以及所述發(fā)光元件提供保護和支撐。
優(yōu)選地,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固定在所述模組框架內(nèi),所述發(fā)光元件位于所述反射罩內(nèi)。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
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以及上述任一項中的背光模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的背光模組,通過在所述導光板以及所述光學膜片組的至少一個上設置所述石墨烯層,其中可以在導光板的第二表面的邊緣設置所述石墨烯層,也可以在光學膜片組包括的第一擴散片、第二擴散片、第一增光片、第二增光片中至少一個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邊緣設置所述石墨烯層,當石墨烯層數(shù)大于或等于250層時,光在石墨烯層處的穿透率近似為0,從而使導光板以及光學膜片組邊緣的漏光減少,穩(wěn)定解決了背光模組邊框線不良以及液晶顯示裝置有效顯示區(qū)域漏光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其有效顯示區(qū)域雜散光減少,漏光問題得以穩(wěn)定解決。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截面圖。
圖2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背光模組的第一擴散片的俯視圖。
圖3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背光模組的第一擴散片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為了清楚起見,附圖中的各個部分沒有按比例繪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許多特定的細節(jié),但正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的那樣,可以不按照這些特定的細節(jié)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
應當理解,在描述器件的結構時,當將一層、一個區(qū)域稱為位于另一層、另一個區(qū)域“上面”或“上方”時,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層、另一個區(qū)域上面,或者在其與另一層、另一個區(qū)域之間還包含其它的層或區(qū)域。并且,如果將器件翻轉(zhuǎn),該一層、一個區(qū)域?qū)⑽挥诹硪粚?、另一個區(qū)域“下面”或“下方”。
如果為了描述直接位于另一層、另一個區(qū)域上面的情形,本文將采用“A直接在B上面”或“A在B上面并與之鄰接”的表述方式。在本申請中,“A直接位于B中”表示A位于B中,并且A與B直接鄰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其通常應用與液晶顯示裝置中,包括:反射片、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發(fā)光元件、以及石墨烯層。其中,導光板位于反射片與光學模片組之間,光學膜片組包括多個依次層疊的光學元件,發(fā)光元件發(fā)出的光經(jīng)過導光板形成面源并透過光學膜片組向外射出,至少一層石墨烯設置在導光板或至少一個光學元件上能夠減少該邊緣部分的透光,從而穩(wěn)定解決了背光模組邊框線不良以及液晶顯示裝置有效顯示區(qū)域漏光的問題。
下面結合附圖1至圖3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的實施例,圖中為了清楚示出結構關系及原理,未按比例繪制。
圖1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截面圖。本實施例中的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120、導光板130、光學膜片組以及發(fā)光元件140。其中,導光板130位于反射片120與光學模片組之間,發(fā)光元件140發(fā)出的光通過導光板130透過光學膜片組向外射出。
發(fā)光元件140可以是冷陰極熒光燈(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當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發(fā)光元件140可以是液晶顯示領域的任何背光發(fā)光元件,例如還可以是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金屬鹵化物燈等。
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130可以是平板或楔形板,通常為在PMMA或PC板材的底面用UV網(wǎng)版印刷技術印上導光點制成。本實施例的導光板130包括面向反射片120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光學膜片組的第二表面,當發(fā)光元件140發(fā)出的光線射到上述導光板130第一表面的各個導光點處時,反射光會往各個角度擴散,然后破壞反射條件由導光板130的第二表面射出。通過各種疏密、大小不一的導光點,可使導光板130的第二表面均勻發(fā)光。
反射片(Reflector)120用于將發(fā)光元件140發(fā)出的光反射至導光板130中進行正面投射,防止發(fā)光元件140發(fā)出的光外漏,其材料例如是聚烯烴纖維。
本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膜片組包括:增光片和擴散片。
增光片(Prism Lens)又稱棱鏡片或集光片,其將丙烯酸樹脂制成的棱鏡結構制作在PET基材上制作的光學薄膜上,當發(fā)光元件140發(fā)出的光通過增光片后被控制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從而達到軸向亮度增強的效果。本實施例中,增光片包括相鄰的第一增光片171和第二增光片172,并且第一增光片171與第二增光片172正交設置。
擴散片(Diffusion)可以是PET、PC、PMMA等光透過率高的材料。本實施例中,擴散片又包括第一擴散片161和第二擴散片162。其中第一擴散片161與導光板130相鄰,第一增光片171與第二增光片172位于第一擴散片161和第二擴散片162之間。
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光線進入所述導光板130之后,經(jīng)其內(nèi)部反射出去,由所述導光板130反射出的光會進入所述第一擴散片161,所述光線經(jīng)過所述第一擴散片161被擴散,被擴散的光線進入所述第一增光片171進而經(jīng)過所述第二增光片172,被所述兩個增光片聚集,聚集后的光線又進入所述第二擴散片162,再次擴散后射出所述第二擴散片162的上表面。
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的是,至少一層石墨烯180設置在導光板130或至少一個光學元件上。其中,當導光板130設有石墨烯層180時,石墨烯層180設置在導光板130面向所述光學膜片組的第二表面的至少部分邊緣。光學膜片組設有石墨烯層180時,第一擴散片161、第二擴散片162、第一增光片171、第二增光片172均包括相對的兩個表面,其中第一擴散片161、第二擴散片162、第一增光片171、第二增光片172中至少一個的至少一個表面的至少部分邊緣設有所述石墨烯層180。如圖1,本實施例中,在導光板130的第二表面(上表面)、第一擴散片161的上表面、第二擴散片162的上表面、第一增光片171的上表面、第二增光片172的上表面的全部邊緣均設有石墨烯層180。優(yōu)選地,所述石墨烯180的層數(shù)為多層。如圖2和圖3,以第一擴散片161為例進行說明,所述第一擴散片161的上表面為矩形,所述石墨烯層180為覆蓋所述第一擴散片161矩形上表面邊緣的矩形環(huán)。所述石墨烯層180的制作方法例如是切取轉(zhuǎn)移印刷法,采用一次此方法制作的所述石墨烯層180通常為四層,其透光率為90%,根據(jù)需求,可以多次重復上述制作方法,所述石墨烯層180的層數(shù)會增加。隨著所述石墨烯層180的層數(shù)的增加,其透光率呈指數(shù)下降,當層數(shù)達到20層時,其透光率為60%,當層數(shù)達到40層時,其透光率為40%,當層數(shù)達到100層以上時,其透光率小于10%,當層數(shù)達到250層以上時,其透光率近似為0。本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膜片組上設置的所述石墨烯層180為250層,其透光率近似為0,使得從所述發(fā)光元件140發(fā)出的光不會從上述各透光板的邊緣射出,穩(wěn)定解決了漏光問題,石墨烯層180的設置整齊,從而同時解決了邊框線不良的問題。
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還可以包括模組框架110以及反射罩150。反射片120、導光板130、光學膜片組以及發(fā)光元件140位于模組框架110內(nèi),模組框架110用于對反射片120、導光板130、光學膜片組以及發(fā)光元件140提供保護和支撐,反射片120位于所述模組框架110內(nèi)的底部,所述導光板130位于所述反射片120上,光學膜片組位于導光板130上。所述發(fā)光元件140位于所述反射罩150內(nèi),從而減少光的散射和漏光現(xiàn)象。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如圖1,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實施例中的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面板190,所述液晶面板190包括:第一基板191、第二基板193以及位于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91和所述第二基板193之間的液晶層192。所述發(fā)光元件140發(fā)出的光通過所述導光板130、所述第一擴散片161、所述第一增光片171、所述第二增光片172、所述第二擴散片162照射在所述液晶面板190的一個表面,從而為所述液晶面板190提供背光。上述導光板130、第一擴散片161、第一增光片171、第二增光片172、第二擴散片162的上表面邊緣均設置多層石墨烯層180,使得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尤其是具有窄邊框的液晶顯示裝置的AA區(qū)邊緣雜散光減少,漏光現(xiàn)象減弱,同時改善了其背光模組內(nèi)邊框線不良的問題。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上文所述,這些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jié),也不限制該實用新型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根據(jù)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利用本實用新型以及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的修改使用。本實用新型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