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產品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顯示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顯示裝置、顯示面板、偏光片,以及將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固定在一起的膠帶,膠帶沿著偏光片的邊緣貼覆,膠帶沿著偏光片的邊緣貼覆容易發(fā)生翹曲,容易使得偏光片出現(xiàn)歪斜等貼覆不良,影響產品良率,不利于產線作業(yè)和管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能夠較好的固定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且不會影響產品的顯示。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層疊設置的背光模組、顯示面板,以及固定所述背光模組和顯示面板的包覆層,包覆層所述包覆層包覆層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貼覆于顯示面板的出光側表面,且對應顯示面板的顯示區(qū)的區(qū)域透光,所述第二部分包覆于所述背光模組的四周。
進一步的,所述包覆層為一透明基材。
進一步的,所述包覆層還包括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的第二表面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由所述第二部分的邊緣向外延伸并向所述背光模組的第二表面彎折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為所述背光模組遠離所述顯示面板的一面。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包覆層的第三表面的光學膜片,所述第三表面為所述包覆層遠離所述顯示面板的一面。
進一步的,所述光學膜片包括偏光片。
進一步的,所述包覆層的第一部分包括用于與所述偏光片連接的第一區(qū)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區(qū)域外圍的第二區(qū)域,所述第二區(qū)域上遠離所述顯示面板的一面設有遮光層。
為了有效的防止漏光,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設有遮光層。
進一步的,所述遮光層包括黑色油墨層。
進一步的,所述包覆層與所述顯示面板之間、所述包覆層與所述背光模組之間均設有粘結層。
進一步的,所述包覆層的制作材料包括pet材料。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應用于上述的顯示裝置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驟:
將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進行組裝;
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進行組裝,具體包括,將所述包覆層的第一部分對應設置于所述顯示面板上,將所述包覆層的第二部分包覆于所述背光模組的四周。
進一步的,所述包覆層還包括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的第二表面的第三部分,所述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進行組裝,具體還包括:
將所述第三部分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遠離所述顯示面板的一面。
進一步的,還包括,在所述將所述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進行組裝之前,在所述包覆層上形成粘結層。
進一步的,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進行組裝之后,所述制作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包覆層遠離所述顯示面板的一面設置偏光片。
進一步的,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進行組裝之前,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將包覆層和偏光片進行組裝。
進一步的,將包覆層和偏光片進行組裝,還包括,
在所述粘結層遠離所述包覆層的一面形成離型層;
所述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進行組裝之前,還包括:
去除所述離型層。
進一步的,所述包覆層為一透明基材,所述制作方法還包括:在所述包覆層與所述偏光片的連接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形成遮光層。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無需額外在偏光片的四周貼覆膠帶,通過包覆層整體包覆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實現(xiàn)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的固定,提升產品良率,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顯示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偏光片與包覆層組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偏光片與包覆層組裝后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原理進行詳細說明,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層疊設置的背光模組2、顯示面板1,以及固定所述背光模組2和顯示面板1的包覆層4,所述包覆層4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41貼覆于顯示面板1的出光側表面,且對應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qū)的區(qū)域透光,所述第二部分42包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四周。
所述包覆層4的設置,無需在組裝偏光片3后,在偏光片3的四周貼覆膠帶對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這樣就避免了由于膠帶容易發(fā)生翹起等由于貼覆膠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同時可以實現(xiàn)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的固定,且所述包覆層貼覆于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qū)的區(qū)域為透明設置,不會影響顯示裝置的顯示功能,減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貼覆難度,提高產品良率,提高生產效率。
所述包覆層的具體結構形式可以有多種,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為一透明基材4,但并不以此為限。
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4還包括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第二表面的第三部分43,所述第三部分43由所述第二部分42的邊緣向外延伸并向所述背光模組2的第二表面彎折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為所述背光模組2遠離所述顯示面板1的一面。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部分41貼覆于顯示面板1的出光側表面,且對應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qū)的區(qū)域透光,所述第二部分42包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四周,所述第三部分43對應設置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第二表面,可以保證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的連接穩(wěn)定性。
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包覆層4的第三表面的光學膜片,所述第三表面為所述包覆層4遠離所述顯示面板1的一面。
優(yōu)選的,所述光學膜片包括偏光片3,但并不限于此,以下以偏光片3對本實施例顯示裝置進行具體說明。
偏光片3設置于所述包覆層4上,所述包覆層4的第一部分41包括第一區(qū)域和位于第一區(qū)域外圍的第二區(qū)域,所述偏光片3貼覆于所述第一區(qū)域,通過所述包覆層4預先將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了組裝,無需再次采用膠帶對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固定,避免了在貼覆膠帶時影響偏光片3而使得偏光片3歪斜的問題,避免了采用膠帶貼覆,膠帶翹起引起的不良等問題。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區(qū)域上遠離所述顯示面板1的一面設有遮光層5。遮光層的設置避免漏光。
所述遮光層5的具體結構形式可以有多種,只要可以實現(xiàn)遮光的效果,例如,本實施例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層5可以為遮光膠帶,本實施例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層5為黑色油墨層。
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4與所述顯示面板1之間、所述包覆層4與所述背光模組2之間均設有粘結層6。
本實施例中,在包覆層4與所述顯示面板1連接的部分設置粘結層6,在所述包覆層4與所述背光模組2連接的部分設置粘結層6,通過粘結的方式與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連接,但不以此為限。
所述粘結層6可以是通過粘結材料在所述包覆層4上采用刷涂或噴涂等工藝形成。所述粘結層6也可以是雙面膠帶等。
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4為一體結構,且為了避免影響顯示裝置的顯示,所述包覆層4貼覆于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qū)的區(qū)域需要具有高透明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4的制作材料包括pet材料(但并不以此為限),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在所述包覆層4與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組裝時,將所述包覆層4的第一部分41貼覆于顯示面板1的出光側表面,且透光區(qū)域貼覆于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qū),將所述第二部分42的向靠近所述背光模組2的方向進行彎折,然后將所述第二部分42貼覆于背光模組2的側面,然后將所述第三部分43向靠近所述背光模組2遠離所述顯示面板1的一面進行彎折,將所述第三部分43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遠離所述顯示面板1的一面。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應用于上述的顯示裝置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驟:
將顯示面板1與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
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具體包括,將所述包覆層的第一部分41對應設置于所述顯示面板1上,將所述包覆層的第二部分42包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四周。
所述包覆層的設置,無需在組裝偏光片3后,在偏光片3的四周貼覆膠帶對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這樣就避免了由于膠帶容易發(fā)生翹起等由于貼覆膠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同時可以實現(xiàn)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的固定,且所述包覆層貼覆于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qū)的區(qū)域為透明設置,不會影響顯示裝置的顯示功能,減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貼覆難度,提高產品良率,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4還包括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第二表面的第三部分43,所述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具體還包括:
將所述第三部分43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遠離所述顯示面板1的一面。
所述第一部分41貼覆于所述顯示面板1的出光側的表面,所述第二部分42包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四周,所述第三部分43對應貼覆于所述背光模組2的第二表面,可以保證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的連接穩(wěn)定性。
本實施例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還包括,在所述將所述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進行組裝之前,在所述包覆層上形成粘結層。所述包覆層4與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之間通過粘結的方式連接,保證所述包覆層4、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的連接穩(wěn)定性。
本實施例中,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之后,所述制作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包覆層4遠離所述顯示面板1的一面設置偏光片3。
在所述包覆層4與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組裝后,再將偏光片3設置于所述包覆層4上,所述包覆層4的第一部分41包括第一區(qū)域和位于第一區(qū)域外圍的第二區(qū)域,所述偏光片3對應設置于所述第一區(qū)域,通過所述包覆層4預先將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了組裝,無需再次采用膠帶對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固定,避免了在貼覆膠帶時影響偏光片3而使得偏光片3歪斜的問題,避免了采用膠帶貼覆,膠帶翹起引起的不良等問題。
可以將所述包覆層4與所述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組裝后,再將所述偏光片3設置于所述包覆層4上,也可以將所述包覆層4與所述偏光片3進行組裝后,再將組裝后的包覆層4與所述偏光片3,和所述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圖2表示的是組裝后的包覆層4和偏光片3結構示意圖,圖3表示的是組裝后的包覆層4和偏光片3的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之前,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將包覆層4和偏光片3進行組裝。
進一步的,將包覆層4和偏光片3進行組裝,還包括,
在所述粘結層6遠離所述包覆層4的一面形成離型層7;
所述將包覆層與組裝后的顯示面板1和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之前,還包括:
去除所述離型層7。
離型層7的設置對粘結層6起到保護作用,在進行組裝時,先將離型層7剝離,再進行偏光片3的貼覆。
為了便于所述離型層7的剝離,本實施例中,所述離型層7的邊緣設置有離型撕手。
所述離型撕手可以與所述離型層7為一體結構,由部分所述離型層7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離撕手與所述離型層7也可以為分體設置,將離型撕手連接于所述離型層7的邊緣。
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4的第一部分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區(qū)域外圍的第二區(qū)域,本實施例中,所述離型層7包括對應于所述第一區(qū)域的第一子離型層717和對應于所述第二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部分42的第二子離型層727,所述第一子離型層717與所述第二離型層7分體設置,通過包覆層4將所述顯示面板1和所述背光源固定在一起,具體包括:
去除所述第一子離型層717;
將包覆層4的第一區(qū)域對應連接于所述顯示面板1的預設區(qū)域上;
去除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7;
將包覆層4的第二區(qū)域對應連接于所述顯示面板1上所述預設區(qū)域的外圍區(qū)域、且將包覆層4的第二部分42連接于所述背光源上。
將所述包覆層4與所述偏光片3進行組裝后,再與所述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所述包覆層4第一部分41的設置增大了偏光片3的面積,如果進行整體的貼覆,容易發(fā)生貼覆不良,且所述包覆層4的第一部分41上對應于所述偏光片3外圍的第二區(qū)域的設置增加了貼覆位置調整的難度(需要將偏光片3對應于顯示面板1的預設位置進行設置),所述第一子離型層717和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7分體設置,在將組裝后的所述包覆層4與偏光片3,和顯示面板1、背光模組2進行組裝時,可以先剝離所述第一子離型層717,從而先將偏光片3對應的所述包覆層4的所述第一部分41的第一區(qū)域進行貼覆,即將偏光片3設置于預設位置,在所述第一區(qū)域貼覆完好后,再將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7剝離,進行所述第二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部分42的貼覆,避免偏光片3貼覆不良,即時需要位置調整,也降低了調整的難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7包括對應于所述偏光片3每個邊緣分體設置的多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的邊緣設有所述離型撕手,所述去除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7,具體包括:
通過所述離型撕手依次去除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7的所述多個區(qū)域。
由于顯示面板1上對應于所述偏光片3的外圍的邊緣區(qū)域面積較小,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離型層7為整體結構,在進行剝離時,容易發(fā)生斷裂等現(xiàn)象,不易剝離,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離型層7包括對應于所述偏光片3的每個邊緣分體設置的多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的邊緣設有所述離型撕手。
將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離型層7分區(qū)域、分體設置,每個區(qū)域設置單獨的離型撕手,通過相應的離型撕手剝離相應區(qū)域的離型層7,降低了所述第二子離型層72離型層7的剝離難度,提高產品良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4為一透明基材,所述制作方法還包括:在所述包覆層4與所述偏光片連接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形成遮光層5。實現(xiàn)遮光效果,避免漏光。
本實施例中,所述遮光層5為遮光膠帶,將遮光膠帶貼覆于所述第二區(qū)域。所述遮光層5也可以是黑色油墨層,采用噴涂或涂覆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區(qū)域形成所述遮光層5。應當理解的是,只要實現(xiàn)遮光的效果,所述遮光層5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其具體的結構形式也可以由多種。
以上所述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