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使光源部發(fā)出的光從導光板的一面射出的光源裝置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shù):
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面板和光源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2)。
目前,提出有邊光式的光源裝置。邊光式的光源裝置包括光源部、導光板以及光學片組。
光源部包括光源和安裝有光源的光源基板。光源與導光板的周面相對配置,導光板經(jīng)由光學片組而與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面對面地配置。
光源部發(fā)出的光從導光板的周面射入導光板的內(nèi)部。射入導光板的內(nèi)部的光從導光板的正面射出。從導光板的正面射出的光經(jīng)由光學片組的漫射和聚光等,而從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射入液晶顯示面板的內(nèi)部。即,液晶顯示面板由光源裝置從背面?zhèn)冗M行照明。
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在圍繞液晶顯示面板的框體上設置有開口部。光源部(文中為“具有l(wèi)ed的第一基板”)經(jīng)由開口部而能夠插入框體的內(nèi)部或從框體的內(nèi)部脫離。即,容易更換光源部。
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導光板具有呈一體的導光體主部和導光部,光源部具有光源、光源基板以及保持光源基板的光源支架。導光部上設有具有規(guī)定的錐角的斜面,光源支架上設有用于規(guī)定光源與導光板的周面之間的間隔距離(間隙)的突起部。通過使光源支架與導光部的斜面接觸,提高間隙的精度。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公報第2007/129419號
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特開2009-199871號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在比較明亮的場所(例如室外)使用的液晶顯示裝置(以下,稱為“明處用顯示裝置”),相較于在比較昏暗的場所(例如室內(nèi))使用的液晶顯示裝置(以下,稱為“暗處用顯示裝置”),優(yōu)選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區(qū)域更明亮。
因此,構(gòu)成明處用顯示裝置的光源裝置的亮度需要高于構(gòu)成暗處用顯示裝置的光源裝置的亮度。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下,當經(jīng)由框體的開口部插入高亮度的光源部時能夠得到明處用顯示裝置,而插入低亮度的光源部時則能夠得到暗處用顯示裝置。這是因為:光源部的亮度越高,則光源裝置的亮度越發(fā)變高。
但是,由于在明處用顯示裝置和暗處用顯示裝置中無法實現(xiàn)光源部的通用化,因此存在零部件件數(shù)增加從而制造成本增高這一問題。
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下,當具有間隙短的光源部和導光板時能夠得到明處用顯示裝置,而具有間隙長的光源部和導光板時則能夠得到暗處用顯示裝置。這是因為:間隙越短,則光源裝置的亮度越發(fā)變高。
但是,由于在明處用顯示裝置和暗處用顯示裝置中無法實現(xiàn)光源部及導光板的通用化,因此存在零部件件數(shù)增加從而制造成本增高這一問題。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增加零部件件數(shù)便可獲得不同亮度的光源裝置及顯示裝置。
本發(fā)明涉及的光源裝置包括光源部、將該光源部發(fā)出的光從一面射出的導光板、以及使所述光源部與所述導光板的周面相對而支撐所述光源部的支撐部件,該光源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件上設有多處用于安裝所述光源部的安裝部,所述光源部安裝在多處安裝部中的一處上,各處的安裝部以安裝在該安裝部上時的所述光源部與所述導光板的周面在相對方向上的間隔距離不同的方式配置。
本發(fā)明涉及的光源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件是將所述光源部發(fā)出的熱量進行散熱的散熱部件。
本發(fā)明涉及的光源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使用光源和安裝有該光源的光源基板而形成,所述支撐部件至少使所述光源與所述導光板的周面相對而支撐所述光源部,各安裝部為所述光源基板以能夠插拔的方式嵌入的凹部。
本發(fā)明涉及的光源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使用光源、安裝有該光源的光源基板、以及將所述光源部發(fā)出的熱量進行傳遞的傳熱部件而形成,所述支撐部件至少使所述光源與所述導光板的周面相對而支撐所述光源部,各安裝部為所述傳熱部件以能夠插拔的方式嵌入的凹部。
本發(fā)明涉及的顯示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本發(fā)明涉及的光源裝置和利用該光源裝置從背面?zhèn)冗M行照明的顯示面板。
在本發(fā)明中,支撐部件所具有的多處安裝部與光源裝置所涉及的多個不同的亮度相對應。
當制造者將光源部安裝于下述安裝部、即光源部與導光板的周面在相對方向上的間隔距離變短處的安裝部上時,能夠得到亮度高的光源裝置。另一方面,當制造者將光源部安裝于光源部與導光板的周面在相對方向上的間隔距離變長處的安裝部上時,則能夠得到亮度低的光源裝置。
因此,在亮度高的光源裝置和亮度低的光源裝置中,無需使用不同的光源部、或者不同的光源部與導光板的組合。換言之,在亮度高的光源裝置和亮度低的光源裝置(以及具有亮度高的光源裝置的顯示裝置和具有亮度低的光源裝置的顯示裝置)中實現(xiàn)了部件的通用化。
在本發(fā)明中,由于光源部安裝在支撐部件上,因此光源部發(fā)出的熱量容易傳遞至支撐部件。由于支撐部件也是散熱部件,因此無需另外設置與支撐部件獨立的散熱部件。
因此,能夠減少零部件件數(shù)。另外,能夠容易地實現(xiàn)光源裝置的小型輕型化。
在本發(fā)明中,光源部的光源基板相對于作為凹部的安裝部能夠插拔(嵌入或脫出)。因此,即使在將光源部安裝于支撐部件之后,也能夠改變光源與導光板的周面在相對方向上的間隔距離。
另外,光源部是使用光源和光源基板而形成的最低限度的構(gòu)成,因此呈小型。
在本發(fā)明中,光源部的傳熱部件相對于作為凹部的安裝部能夠插拔(嵌入或脫出)。因此,即使在將光源部安裝于支撐部件之后,也能夠改變光源與導光板的周面在相對方向上的間隔距離。
另外,傳熱部件有助于光源部的高效散熱。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源裝置和顯示裝置,制造者通過從多處安裝部中選擇一處并將光源部安裝在所選的安裝部上,從而能夠得到所希望的亮度的光源裝置。
因此,在亮度不同的光源裝置之間(以及具有亮度不同的光源裝置的顯示裝置之間)能夠?qū)崿F(xiàn)部件的通用化。因此,能夠減少零部件件數(shù)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概略表示具有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一涉及的光源裝置的顯示裝置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剖視圖。
圖2是用于說明光源裝置所具備的導光板、光源部以及bl機架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的模式化剖視圖。
圖3是用于說明導光板、光源部以及bl機架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的模式化主視圖。
圖4是用于說明導光板、光源部以及bl機架的組裝的模式化分解立體圖。
圖5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二涉及的光源裝置所具備的導光板、光源部以及bl機架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的模式化剖視圖。
圖6是用于說明導光板、光源部以及bl機架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的模式化主視圖。
(符號說明)
1…顯示裝置
2…光源裝置
11…顯示面板
22…導光板
3…光源部
31…led(光源)
32…led基板(光源基板)
33…傳熱部件
4…散熱器(支撐部件、散熱部件)
423~425、463~465…安裝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于本發(fā)明,根據(jù)表示其實施方式的附圖進行詳細敘述。在以下的說明中,使用圖中以箭頭符號表示的上下、前后以及左右方向。
實施方式一.
圖1是概略表示具有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一涉及的光源裝置2的顯示裝置1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剖視圖。
圖2和圖3是用于說明光源裝置2所具備的導光板22、光源部3以及bl機架(背光機架)4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的模式化剖視圖和模式化主視圖。圖2也是圖3的ii-ii線的剖視圖。
圖4是用于說明導光板22、光源部3以及bl機架4的組裝的模式化分解立體圖。
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1構(gòu)成為例如電視接收機、數(shù)字標牌或個人計算機用的監(jiān)視器等。
首先,對顯示裝置1的各部進行說明。
顯示裝置1包括顯示面板11、外框架(bezel)12、p機架(面板機架)13、緩沖部件141、142、以及光源裝置2。
光源裝置2包括光學片組21、導光板22、反射片23、光源部3、以及bl機架4。在圖2~圖4中,省略反射片23的圖示。
光源部3包括多個led31、31…(光源)、和led基板32(光源基板)。
bl機架4包括背板41、散熱器42、以及角鐵43~45。在圖1中,bl機架4簡略化進行記載。
顯示面板11使用液晶顯示面板而形成。顯示面板11呈矩形形狀,并以縱向姿勢配置。顯示面板11具有矩形的顯示區(qū)域和圍繞顯示區(qū)域的矩形框狀的邊框區(qū)域。顯示面板11具有正面?zhèn)鹊牟AЩ搴捅趁鎮(zhèn)鹊牟AЩ澹⑶?,在兩塊玻璃基板之間密封有液晶。顯示面板11的透光率根據(jù)對顯示面板11的液晶外加的電壓而變化。
光源裝置2的光學片組21由多塊分別呈矩形形狀的光學片層疊而成。構(gòu)成光學片組21的各光學片具有光的漫射功能或聚光功能等。光學片組21從顯示面板11的背面?zhèn)扰c顯示面板11面對面地配置。光學片組21在顯示面板11的背面?zhèn)葘@示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覆蓋。
導光板22形成為矩形板狀。導光板22從顯示面板11及光學片組21的背面?zhèn)扰c顯示面板11及光學片組21相對配置。
導光板22以射入導光板22的內(nèi)部的光從導光板22的前表面射出的方式構(gòu)成。因此,在導光板22的后表面設有未圖示的多個反射部。射入反射部的光向正面?zhèn)确瓷洹?/p>
反射片23呈矩形形狀。反射片23的前表面緊貼導光板22的后表面而配置。因此,從導光板22的后表面射出的光被反射片23反射而再次射入導光板22的內(nèi)部。
光源部3配置在導光板22的上方。
led基板32使用合成樹脂而形成,呈在左右方向上較長的橫向姿勢的矩形形狀。led基板32的底面與導光板22的上端面相對配置。
led31、31、…在led基板32的底面上沿左右方向呈等間隔分布地安裝成一排。led31、31、…與導光板22的上端面間隔適當?shù)木嚯x而相對配置。
光源部3是使用led31、31、…和led基板32而形成的最低限度的結(jié)構(gòu),因而呈小型。
另外,光源裝置2也可以具有多個光源部來代替光源部3。例如,可以在導光板22的上下兩方或左右兩方各配置一個光源部,即配置兩個光源部。
或者,也可以在導光板22的下方、左方及右方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一個光源部。
外框架12具有前面部121和側(cè)面部122。
前面部121為矩形框狀,并且,以經(jīng)由矩形框的開口使顯示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露出的狀態(tài),從正面?zhèn)雀采w顯示面板11的邊框區(qū)域。
側(cè)面部122為矩形筒狀,且從前面部121的外周緣部向后突出。
p機架13配置于外框架12的前面部121的背面?zhèn)取⑶覀?cè)面部122的內(nèi)側(cè)。p機架13具有基部131和間隔部132。
基部131為前后方向的矩形筒狀,且被外框架12的側(cè)面部122從外側(cè)覆蓋。
間隔部132具有第一~第三板框部13a~13c。第一板框部13a呈垂直地突出設置于基部131上,并與顯示面板11的邊框區(qū)域的后表面相接觸。顯示面板11經(jīng)由矩形框狀的緩沖部件141,而被夾持在外框架12的前面部121與p機架13的間隔部132之間。
第二板框部13b與導光板22的四邊部的正面?zhèn)让鎸γ娴嘏渲谩?/p>
第三板框部13c配置在與第一及第二板框部13a、13b分別相交的方向上,并將第一板框部13a和第二板框部13b連接。
利用間隔部132,在顯示面板11與導光板22之間形成有空隙。在該空隙中配置有光學片組21,光學片組21例如上邊部被安裝在間隔部132上。
bl機架4形成為矩形盤狀。
背板41為金屬制板材,其構(gòu)成bl機架4中矩形盤的底壁的一部分。背板41從背面?zhèn)扰c反射片23的至少上邊部以外的其他部分面對面地配置。
散熱器42是具有光源支撐部421和側(cè)壁部422的截面呈l字狀的金屬制部件。
光源支撐部421為呈縱向姿勢的矩形壁狀。光源支撐部421的下部從背面?zhèn)扰c反射片23的上邊部面對面地配置。導光板22和反射片23經(jīng)由緩沖部件142,而被夾持在p機架13的間隔部132與光源支撐部421的下部之間。
在光源支撐部421的上部上,設有多處(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三處)用于安裝光源部3的安裝部423~425。
安裝部423~425分別為設置在光源支撐部421的前表面且呈左右方向的槽狀的凹部。安裝部423~425按順序由上側(cè)向下側(cè)排列設置。
在三處安裝部423~425中的任意一處上嵌入有光源部3的led基板32的后邊部。led基板32相對于各安裝部423~425的嵌入均呈能夠插拔(嵌入或脫出)的方式。
當光源部3被安裝在安裝部423上時(未圖示),led31、31、…配置成與導光板22的上端面之間在上下方向上間隔最長的距離而相對。
如圖1所示,當光源部3被安裝在安裝部424上時,led31、31、…配置成與導光板22的上端面之間在上下方向上間隔中等的距離而相對。
如圖2和圖3所示,當光源部3被安裝在安裝部425上時,led31、31、…配置成與導光板22的上端面之間在上下方向上間隔最短的距離而相對。
安裝在安裝部423~425中的任意一處上的光源部3的led31、31、…所發(fā)出的熱量,經(jīng)由led基板32傳遞至光源支撐部421。
即,散熱器42具有作為使光源部3與導光板22的上端面(周面)相對而支撐光源部3的支撐部件的功能、和作為將光源部3發(fā)出的熱量進行散熱的散熱部件的功能。因此,與支撐部件和散熱部件分別為獨立的部件的情況相比,零部件件數(shù)減少,而且能夠?qū)崿F(xiàn)小型輕量化。
光源支撐部421的下邊部被安裝在背板41的上邊部上。光源支撐部421與背板41一同構(gòu)成bl機架4中的矩形盤的底壁。
側(cè)壁部422為呈橫向姿勢的矩形形狀,且在光源支撐部421的上邊部呈垂直相交狀地朝向正面?zhèn)韧怀鲈O置。側(cè)壁部422安裝于p機架13的基部131的內(nèi)面,且比p機架13中的間隔部132的突出設置位置更位于背面?zhèn)?。?cè)壁部422構(gòu)成bl機架4中的矩形盤的一側(cè)壁。
角鐵43是具有各呈矩形形狀的第一壁部4a和第二壁部4b且截面呈l字形狀的金屬制部件。角鐵43的第一壁部4a以一邊部沿著背板41的下邊部的朝向安裝于背板41的下邊部上。角鐵43的第二壁部4b在第一壁部4a的另一邊部呈垂直相交狀地朝向正面?zhèn)韧怀鲈O置。第二壁部4b安裝于p機架13的基部131的內(nèi)面,且比p機架13中的間隔部132的突出設置位置更位于背面?zhèn)?。第二壁?b構(gòu)成bl機架4中的矩形盤的一側(cè)壁(更詳細而言,是與由散熱器42的側(cè)壁部422構(gòu)成的一側(cè)壁相對的一側(cè)壁)。
角鐵44、45為與角鐵43相同的構(gòu)成。角鐵44、45安裝在背板41的左邊部和右邊部以及散熱器42的光源支撐部421的左邊部和右邊部,并構(gòu)成bl機架4中的矩形盤的其余兩側(cè)壁。
接著,對于利用光源裝置2對顯示面板11實施的照明進行說明。
光源部3發(fā)出的光從導光板22的上端面射入導光板22的內(nèi)部。
射入導光板22的內(nèi)部的光的一部分被導光板22的前表面、后表面或反射部等反射,最終從前表面射出至光學片組21。射入導光板22的內(nèi)部的光的另外一部分從導光板22的后表面射出后,被反射片23反射而再次射入導光板22的內(nèi)部。
射出至光學片組21的光經(jīng)由光學片組21的漫射和聚光等,而從顯示面板11的后表面射入顯示面板11的內(nèi)部。
如上所述,顯示面板11由光源裝置2從背面?zhèn)冗M行照明。射入顯示面板11的內(nèi)部的光穿過顯示面板11,或者相對于顯示面板11的穿過被截斷。其結(jié)果是,在顯示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中顯示出影像。
接著,對于光源裝置2的亮度的變更進行說明。
光源裝置2的亮度由組裝顯示裝置1時將光源部3安裝在散熱器42的哪一安裝部423~425上而決定。
將光源部3安裝在安裝部423(或安裝部425)時,光源部3的led31、31、…與導光板22之間的間隔距離最長(或最短),因此光源裝置2的亮度最低(或最高)。將光源部3安裝在安裝部424時,光源部3的led31、31、…與導光板22之間的間隔距離為中等程度,因此光源裝置2的亮度為中等程度。
光源裝置2的亮度越高/越低,顯示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越發(fā)變亮/變暗。
因此,在制造明處用(或暗處用)的顯示裝置1時,制造者將光源部3安裝在散熱器42的安裝部425(或安裝部423)上即可。
另外,并不限定于明處用和暗處用的區(qū)別,可以根據(jù)顯示裝置1的使用者所要求的顯示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的亮度是亮、中度、還是暗,而將光源部3安裝在散熱器42的安裝部425、安裝部424、或者安裝部423上。
即使是已經(jīng)組裝完成的顯示裝置1,只要暫時拆開并改變光源部3的安裝位置后再重新組裝,也能夠改變光源裝置2的亮度、進而改變顯示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的亮度。
由此,亮度不同的光源裝置2、2、…彼此之間、以及顯示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的亮度不同的顯示裝置1、1、…彼此之間,能夠?qū)崿F(xiàn)全部零部件的通用化。其結(jié)果是,能夠減少零部件件數(shù)從而削減制造成本。
另外,專利文獻1、2記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間隙僅為規(guī)定的一種,沒有選擇的余地。而顯示裝置1和光源裝置2中的間隙能夠從規(guī)定的多種中進行選擇。
另外,專利文獻2記載的液晶顯示裝置所具備的導光板需要設有具有規(guī)定的錐角的導光部。但是,導光板22沒有形狀的限制,因此設計的自由度高。
實施方式二.
圖5和圖6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二涉及的光源裝置2所具備的導光板22、光源部3以及bl機架4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的模式化剖視圖和模式化主視圖。
圖5和圖6對應于實施方式一的圖2和圖3。圖5也是圖6的v-v線的剖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光源裝置2為與實施方式一的光源裝置2大致相同的構(gòu)成。以下,針對與實施方式一的差異進行說明,另外,對于與實施方式一對應的部分標注同一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光源部3具有l(wèi)ed31、31、…、led基板32以及傳熱部件33。
led31、31、…和led基板32均與實施方式一相同。
傳熱部件33是與一般的散熱器具有同樣的導熱性的金屬制部件。傳熱部件33具有基板安裝部331和基板加強部332。
基板安裝部331呈左右方向的矩形桿狀。
在基板安裝部331的前表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上,設有呈左右方向的槽狀的安裝凹部333。安裝凹部333內(nèi)嵌入有光源部3的led基板32的后邊部。led基板32相對于安裝凹部333的嵌入既可以為能夠插拔(嵌入或脫出)的方式,也可以為不能插拔的方式。
在基板安裝部331的后表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上,突出設置有兩個沿左右方向間隔配置的安裝凸部334、334(圖5中僅圖示一個)。各安裝凸部334為呈前后方向的橫向姿勢的圓柱狀。
基板加強部332為呈橫向姿勢的矩形壁狀,且在基板安裝部331的前表面的上部上沿安裝凹部333的開口周緣部而突出設置。嵌入安裝凹部333的led基板32的頂面與基板加強部332接觸。其結(jié)果是,即使對led基板32施加外力,也能夠抑制led基板32產(chǎn)生彎曲或扭曲等形變。
bl機架4具有散熱器46,來代替實施方式一的散熱器42。
散熱器46是具有與實施方式一的光源支撐部421對應的光源支撐部461和與實施方式一的側(cè)壁部422同樣的側(cè)壁部462的、截面呈l字形狀的金屬制部件。
光源支撐部461具有安裝部463~465。安裝部463~465對應于實施方式一的安裝部423~425。但是,安裝部463~465分別為設置在光源支撐部461的前表面的、沿左右方向間隔的兩個貫通孔狀的凹部,且與光源部3的傳熱部件33的安裝凸部334、334對應。
在組裝顯示裝置1時,將光源部3的傳熱部件33的安裝凸部334、334嵌入安裝部463~465中的任意一處。安裝凸部334、334相對于各安裝部463~465的嵌入均呈能夠插拔(嵌入或脫出)的方式。
被安裝在安裝部463~465中的任意一處的光源部3的led31、31、…所發(fā)出的熱量,經(jīng)由led基板32和傳熱部件33傳遞至光源支撐部461。
傳熱部件33有助于led31、31、…相關(guān)的高效散熱。另外,傳熱部件33對通常容易產(chǎn)生彎曲或扭曲等形變的led基板32進行加強。
制造者利用由金屬形成而剛性高的傳熱部件33相對于散熱器46安裝或拆卸光源部3,而不是利用由合成樹脂形成而剛性低的led基板32。因此,結(jié)果是能夠抑制led基板32由于被施加不必要的外力而產(chǎn)生形變。
光源裝置2的亮度由組裝顯示裝置1時將光源部3安裝在散熱器46的哪一安裝部463~465上而決定。因此,顯示裝置1和光源裝置2能夠發(fā)揮與實施方式一的顯示裝置1和光源裝置2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實施方式一、二中,例示了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的安裝部為凹部的情況,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構(gòu)成為:安裝部為凸部,且在光源部設有用于將該凸部以能夠插拔的方式嵌入的凹部。或者,安裝部也可以為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夾持光源部的夾持部。
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裝置并非限定為如組裝在顯示裝置1中的光源裝置2般的裝置。例如,光源裝置也可以構(gòu)成為手機或個人數(shù)據(jù)助理設備等所具有的顯示部的背光源單元?;蛘撸庠囱b置也可以構(gòu)成為頂棚燈或壁掛式照明器具等。
應認為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并非意指上述,而是指包含等同于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及權(quán)利要求范圍內(nèi)的所有變更。
另外,只要具有本發(fā)明的效果,顯示裝置1或光源裝置2中也可以包含實施方式一、二中未公開的結(jié)構(gòu)元件。
各實施方式中所公開的構(gòu)成要件(技術(shù)特征)能夠互相組合,并能夠通過組合形成新的技術(sh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