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及組裝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以及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
背景技術:
一種液晶模組包括背光模組、液晶面板和前框。液晶面板與背光模組層疊放置并通過前框?qū)⒍吖潭ㄟB接。背光模組主要由背板、光學組件、光源和膠框組成。背板、光學組件、膠框依次層疊組裝,光學組件通過背板和膠框固定,上述組裝通過人工組裝的方式進行,組裝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裝效率較高的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及組裝治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組光學元件和背板,一組光學元件層疊放置,背板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用于分別夾持一組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側(cè)邊緣,每一背板元件包括頂壁、底壁以及連接頂壁和底壁的側(cè)壁,一組光學元件被背板元件的頂壁和底壁夾持。其中,背光模組進一步包括連接機構(gòu),背板元件之間通過連接機構(gòu)相互連接。其中,底壁包括朝向頂壁凸起的凸出部,凸出部與一組光學元件接觸。其中,背板包括四個背板元件,每一背板元件夾持一組光學元件的一側(cè)邊緣。其中,背光模組進一步包括連接機構(gòu),相鄰的背板元件之間相互部分重疊,相鄰的背板片相互部分重疊的位置處通過連接機構(gòu)連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背光模組包括一組光學元件和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的背板,每一背板元件包括頂壁、底壁以及連接頂壁和底壁的側(cè)壁,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一組光學元件沿第一方向?qū)盈B放置;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推動背板元件,以使背板元件的頂壁和底壁夾持一組光學兀件。其中,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進一步包括連接至少兩背板元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背光模組包括一組光學元件和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的背板,每一背板元件包括頂壁、底壁以及連接頂壁和底壁的側(cè)壁,組裝治具包括組裝平臺和移動平臺,組裝平臺用于承載沿第一方向?qū)盈B放置的一組光學元件,移動平臺用于承載背板元件并能夠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動背板兀件,以使背板兀件的頂壁和底壁夾持一組光學兀件。其中,組裝平臺包括固定部、移動部以及彈性連接固定部和移動部的彈性連接部,固定部用于支撐一組光學元件的中間區(qū)域,移動部用于支撐一組光學元件的邊緣區(qū)域,并可在移動平臺的推動下朝向固定部移動。
其中,移動平臺包括承載部和限位部,承載部承載背板元件,限位部阻止背板元件朝向遠離一組光學元件的方向移動,移動平臺朝向組裝平臺移動的過程中,承載部推動移動部朝向固定部移動。其中,組裝治具進一步包括固定機構(gòu),用于通過連接機構(gòu)連接至少兩背板元件。其中,固定機構(gòu)為自動鎖螺絲機構(gòu),所述連接結(jié)構(gòu)為螺絲,所述自動鎖螺絲機構(gòu)以相鄰的背板元件的重疊部分進行螺絲鎖緊。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背板由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組成,每一背板元件自側(cè)面水平組裝至一組光學元件并通過背板元件的底壁和頂壁將一組光學元件夾持,背板的組裝過程能夠采用組裝治具實現(xiàn),大幅提高背光模組的組裝效率。
·
圖I是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立體拆分圖;圖2A 圖2D是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組裝背光模組的組裝過程圖;圖3是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請參照圖I, 一種背光模組1,包括一組光學兀件11和背板10。一組光學兀件11沿第一方向A層疊放置,第一方向A為豎直方向。背板10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100,用于分別夾持一組光學元件11的至少一側(cè)邊緣。每一背板元件100包括頂壁101、底壁103以及連接頂壁101和底壁103的側(cè)壁102 ;頂壁101和底壁103共同夾持一組光學元件11。其中,為了便于組裝及提高頂壁101和底壁103對一組光學元件11的夾持效果,底壁103設置朝向頂壁101凸起的凸出部1031。實際應用中,頂壁101亦可以設置朝向底壁103凸起的凸出部(未圖示);或者,僅頂壁101設置朝向底壁103凸起的凸出部,而底壁103不設置凸出部1031。本實施例中,背板10包括四個“一”字型背板元件100。每個背板元件100夾持一組光學元件11的一側(cè)邊緣。請一并參照圖2,背光模組I進一步包括連接機構(gòu),相鄰的背板元件100之間相互部分重疊,該重疊位置處通過連接機構(gòu)連接。例如,背板元件100上重疊位置處開設螺紋孔1032,通過螺釘12將相鄰的背板元件100連接起來;此時,螺釘12是連接機構(gòu)。除本實施例外,背板11可以由至少兩“一”字型背板元件100組成,或者由兩“L”型背板元件組成,或者由“一”字型和“L”型背板元件共同組成。背板元件100之間的連接可以是相鄰背板元件100互相連接,但不應受此限制。當不相鄰的背板元件100之間互相連接時,連接機構(gòu)還可以包括其它必要的輔助裝置,例如,連接板(未圖示)。通過連接機構(gòu)的設置,使背光模組I作為整體各元件之間的連接更加穩(wěn)定。請參照圖2A 圖2D,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背光模組I的組裝治具2。組裝治具2包括組裝平臺21、移動平臺22和固定機構(gòu)23。組裝平臺21用于承載沿第一方向A層疊疊放的一組光學元件11。移動平臺22用于承載背板元件100并能夠沿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上移動背板元件100,以使背板元件100的頂壁101和底壁103夾持一組光學元件
11。第二方向B為水平方向。固定機構(gòu)23用于通過連接機構(gòu)12連接兩背板元件100。為了防止一組光學元件11的底部元件向下翹曲使背板元件100組裝過程中發(fā)生組裝干涉降低產(chǎn)品良率;組裝平臺21除包括固定部211外,還包括移動部212以及彈性連接固定部211和移動部212的彈性連接部213。固定部211用于支撐一組光學元件11的中間區(qū)域,移動部212用于支撐一組光學元件11的邊緣區(qū)域,并且移動部212可在移動平臺22的推動下朝向固定部211移動。移動部212包括連接部2121和支撐部2122,連接部2121與固定部211彈性連接,支撐部2122輔助支撐一組光學元件11的邊緣區(qū)域;移動平臺22朝向組裝平臺21移動的過程中,承載部221自所述支撐部2122的底部滑入并推動連接部2121使移動部212朝向·固定部211移動。實際應用中,與固定部211彈性連接的移動部212的數(shù)目通常與背板元件100的數(shù)目相同。例如,背板10包括四片背板元件100,則組裝平臺21包括四彈性連接部213和四分別與對應的彈性連接部213連接的移動部212。為了提高采用組裝治具2組裝背光模組I的組裝效率,滑動平臺22的數(shù)目亦與背板元件100的數(shù)目相等,滑動平臺22承載背板元件100且分別與一組光學元件11被夾持的邊緣相對應放置。每一移動平臺22包括承載部221和限位部222。承載部221承載背板元件100。限位部222阻止背板元件100朝向遠離一組光學元件11的方向移動。移動平臺22朝向組裝平臺21移動的過程中,承載部221推動組裝平臺21的移動部212朝向固定部211移動,彈性連接部213被壓縮。承載部221上與背板元件100的螺紋孔1032對應的位置處開設通孔2211,從而使固定機構(gòu)23通過并連接兩背板元件100。 本實施例中,固定機構(gòu)23為自動鎖螺絲機構(gòu),使相鄰的背板元件100的重疊部分采用連接機構(gòu)12鎖緊。請一并參照圖3,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一種采用組裝治具2組裝背光模組I的組裝方法。背光模組I的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0,將一組光學元件11沿第一方向A層疊放置。本步驟中,光學元件11層疊放置采用人工方式進行,無需卡扣動作,因此不會降低組裝效率。第一方向A為豎直方向。一組光學元件11層疊放置于組裝平臺21上。S2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推動背板元件100,以使背板元件100的頂壁101和底壁103夾持一組光學元件11。本步驟中,不同的背板元件100分別被各自的移動平臺22承接。第二方向B是與第一方向A垂直的水平方向。以四片“一”字型背板元件100組成的背板10為例,四片背板元件100分別承載于各自的移動平臺22上,相鄰的移動平臺22之間呈90°夾角,同時或分時序推動不同的移動平臺22,使背板元件100分別夾持一組光學元件11的不同邊緣。其中,背板元件100的頂壁101彈性抵接一組光學元件11的頂面,底壁103彈性抵接一組光學元件11的底面。當?shù)妆?03設置凸起部1031,則凸起部1031彈性抵接一組光學元件11的底面。推動背板元件100的過程具體包括沿第二方向B推動移動平臺22,移動平臺22帶動背板元件100 —起移動;移動平臺22的承載部221進一步自移動部212的支撐部2122底部滑入并推動連接部2121朝向固定部21移動;背板元件100的頂壁101和底壁103靠近一組光學元件11并分別與一組光學元件11的頂面和底面彈性抵接從而夾持一組光學元件11的一側(cè)邊緣。S30,連接至少兩背板元件100。當背板元件100被安裝到位后,固定機構(gòu)23頂舉連接機構(gòu)12通過移動平臺22的通孔2211將相鄰的背板元件100通過連接機構(gòu)12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背光模組I的背板10由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100組成,每一背板元件100自側(cè)面水平組裝至一組光學元件11并通過背板元件100的底壁103和頂壁101將一組光學元件11夾持,背板10的組裝過程能夠采用組裝治具2實現(xiàn),大幅提高背光模組I的組裝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jié)構(gòu)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一組光學元件和背板,所述一組光學元件層疊放置,所述背板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用于分別夾持所述一組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側(cè)邊緣,每一所述背板元件包括頂壁、底壁以及連接頂壁和底壁的側(cè)壁,所述一組光學元件被所述背板元件的頂壁和底壁夾持。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進一步包括連接機構(gòu),所述背板元件之間通過連接機構(gòu)相互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朝向所述頂壁凸起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與所述一組光學元件接觸。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四個所述背板元件,所述每一背板元件夾持所述一組光學元件的一側(cè)邊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進一步包括連接機構(gòu),相鄰的所述背板元件之間相互部分重疊,所述相鄰的背板片相互部分重疊的位置處通過所述連接機構(gòu)連接。
6.一種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一組光學元件和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的背板,每一所述背板元件包括頂壁、底壁以及連接頂壁和底壁的側(cè)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所述一組光學元件沿第一方向?qū)盈B放置;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推動所述背板元件,以使所述背板元件的頂壁和底壁夾持所述一組光學元件。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進一步包括 連接所述至少兩背板元件。
8.一種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一組光學元件和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的背板,每一所述背板元件包括頂壁、底壁以及連接頂壁和底壁的側(cè)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組裝治具包括組裝平臺和移動平臺,所述組裝平臺用于承載沿第一方向?qū)盈B放置的所述一組光學元件,所述移動平臺用于承載所述背板元件并能夠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動所述背板元件,以使所述背板元件的頂壁和底壁夾持所述一組光學元件。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組裝平臺包括固定部、移動部以及彈性連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移動部的彈性連接部,所述固定部用于支撐所述一組光學元件的中間區(qū)域,所述移動部用于支撐所述一組光學元件的邊緣區(qū)域,并可在所述移動平臺的推動下朝向所述固定部移動。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平臺包括承載部和限位部,所述承載部承載所述背板元件,所述限位部阻止所述背板元件朝向遠離所述一組光學元件的方向移動,所述移動平臺朝向所述組裝平臺移動的過程中,所述承載部推動所述移動部朝向所述固定部移動。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組裝治具進一步包括固定機構(gòu),用于通過連接機構(gòu)連接所述至少兩背板元件。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組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機構(gòu)為自動鎖螺絲機構(gòu),所述連接機構(gòu)為螺絲,所述自動鎖螺絲機構(gòu)以相鄰的所述背板元件的重疊部分進 行螺絲鎖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及組裝治具,背光模組包括一組光學元件和背板,一組光學元件層疊放置,背板包括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背板元件,用于分別夾持一組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側(cè)邊緣,每一背板元件包括頂壁、底壁以及連接頂壁和底壁的側(cè)壁,一組光學元件被背板元件的頂壁和底壁夾持。每一背板元件自側(cè)面水平組裝至一組光學元件并通過背板元件的底壁和頂壁將一組光學元件夾持,背板的組裝過程能夠采用組裝治具實現(xiàn),大幅提高背光模組的組裝效率。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02788297SQ201210269119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張龐嶺, 李德華, 蕭宇均, 郭儀正, 闕成文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