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酰亞胺管、其制造方法以及定影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例如)成像裝置的定影帶的聚酰亞胺管。具體而言,本發(fā)明涉 及這樣的聚酰亞胺管,該聚酰亞胺管具有優(yōu)異的導熱性、機械強度,尤其是具有優(yōu)異的壓縮 強度(壓痕載荷),并且當其用于定影帶時,能夠提供優(yōu)異的定影性能。本發(fā)明還涉及制造 該聚酰亞胺管的方法,以及包含起到定影帶基材作用的聚酰亞胺管的定影帶。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在利用了采用電子照相技術的成像裝置(如復印機或激光束打印機) 的成像工藝中,當通過曝光步驟、顯影步驟及轉印步驟在轉印接受材料(如記錄紙)上形成 調色劑圖像之后,進行定影步驟以將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定影到該轉印接受材料上。通常 通過對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進行加熱加壓以使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與轉印接受材料融合, 來進行定影工藝。作為加熱加壓的手段,通常采用這樣的工藝,其中,將定影輥和加壓輥設 置為彼此相對,并使其上設置有定影的調色劑圖像的轉印接受材料從這兩個輥中間通過, 從而在這兩個輥之間對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進行加壓,并利用安裝在定影輥中的熱源對未 定影的調色劑圖像進行加熱。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5-40425披露了一種將不銹鋼管(SUS)用作定影 輥的方法。然而,SUS管的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較高,因此存在成本方面的問題。SUS管還 存在這樣的問題SUS管的撓性較差,因此(例如)當紙張卷入SUS管中時,SUS管的端部等 部位容易發(fā)生破裂。如
圖1所示,近年來已經研發(fā)了這樣的方法其中利用加熱裝置(加熱器)2通過 薄的環(huán)狀帶1 (定影帶)對轉印接受材料4上的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5進行加熱,并用加壓 輥3進行加壓,以對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5進行定影,從而形成定影的調色劑圖像6。這種 定影帶通常為環(huán)狀帶,在該環(huán)狀帶中,具有優(yōu)異的耐熱性、機械強度、撕裂強度、撓性、脫模 性等性能的聚酰亞胺管被用作基材,并在基材的外表面上設置氟碳樹脂。為了改善定影帶(其中聚酰亞胺管被用作基材)的導熱性,并且使(例如)電 源開啟后的等待時間縮短、能耗降低、定影速度提高、以及定影溫度降低,已經有人披露 了這樣的方法其中使聚酰亞胺管中含有具有優(yōu)異的導熱性的無機填料。所提出的這種 無機填料為炭黑、碳化硅、二氧化硅等(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3-25478);氮化 硼(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8-80580);碳納米管(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 No. 2004-123867)等。[專利文獻1]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5-40425[專利文獻2]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3-25478[專利文獻3]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8-80580[專利文獻4]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2004-12386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問題然而,大量加入無機填料會造成聚酰亞胺管的機械強度下降的問題。例如,如專 利文獻4的例子所具體證實的那樣,碳納米管的混合比例較高導致聚酰亞胺管的機械強度 (如撕裂強度)大幅下降。還發(fā)現,使用諸如氮化硼之類的無機填料會造成這樣的問題所提供的聚酰亞胺 管的壓縮強度不足,這種管在壓力下發(fā)生變形,從而使耐沾污性能(offsetting property) 劣化。此處,耐沾污性能為抑制由調色劑圖像的加熱定影而造成的沾污現象的性能。所述 沾污現象為這樣的現象部分調色劑被轉移至定影帶上,并且在定影帶轉動一周后再次轉 移至轉印紙上,從而導致形成重影(ghost image) 0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高的導熱性、具有優(yōu)異的機械強度和壓縮強 度、并且能夠提供高的定影性能和優(yōu)異的耐沾污性能的聚酰亞胺管。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 提供制造具有優(yōu)異的上述特性的聚酰亞胺管的方法。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包含具有優(yōu) 異的上述特性的聚酰亞胺管作為基材的定影帶;該定影帶可縮短電源開啟后的等待時間、 降低能耗、提高定影速度并且降低定影溫度;該定影帶具有優(yōu)異的機械強度;并且該定影 帶還具有優(yōu)異的定影性能和耐沾污性能。解決問題的手段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深入研究了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結果,他們發(fā)現采用這樣一種 含有聚酰亞胺樹脂的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可以實現這些目的,所述聚酰亞胺樹脂中分散有 諸如碳納米管之類的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其中使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混合量為組合物 總體積的15體積%或更高,并且使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在管的圓周方向上高度取向。這 樣便完成了本發(fā)明。具體而言,如權利要求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 一種聚酰亞胺管,其包含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含 有聚酰亞胺樹脂,所述聚酰亞胺樹脂中分散有占所述組合物總體積的15體積%或更高的 針狀高導熱性填料;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取向度(orientation)為1. 3或更高,取向度 由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的(圓周方向上的彈性模量/軸向上的彈性模量)來表示。該聚酰亞胺管包含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該組合物含有其中分散有針狀高導熱性 填料的聚酰亞胺樹脂。所述聚酰亞胺管具有如下特征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混合量為所述組合物總體積 的15體積%或更高;并且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取向度為1. 3或更高。此處,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取向 度由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在圓周方向上的彈性模量/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在軸向上的彈 性模量來表示,并且該取向度為表示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在圓周方向上的取向程度的數值。 取向度優(yōu)選大于或等于1.4。此處,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占組合物總體積的15體積%或更高是指針狀高導熱 性填料的體積為包含聚酰亞胺樹脂和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總體積 的15%或更高。該體積百分比值是基于由(例如)JIS K7112A法中所定義的浸入法 (immersion method)所測定的絕對比重而確定的。由于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可以提供一種具有高導熱性以及優(yōu)異的機械強度和壓
6縮強度的聚酰亞胺管。此處,壓縮強度是通過測定在將管的下部固定并利用壓痕夾具 (indentation jig)對管進行預定的壓縮時的載荷(壓痕載荷)而確定的值。包含具有優(yōu) 異的壓縮強度(壓痕載荷)的聚酰亞胺管的定影帶具有優(yōu)異的耐沾污性能。使用這種定影 帶可提供清晰的圖像。此外,由于具有高導熱性,因此可提供優(yōu)異的定影性能。根據權利要求2的發(fā)明為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中所述針狀高導 熱性填料包括碳納米管或針狀氧化鈦。關于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優(yōu)選使用碳納米管或針狀氧化鈦。碳納米管(下文中, 有時簡稱為“CNT”)為具有納米級尺寸的碳管。典型的碳納米管的絕對比重為2.0g/cm3, 通常來說其長徑比為50至1000,并且分為單壁碳納米管和多壁碳納米管。優(yōu)選長徑比高 的石墨結構的CNT。多壁CNT具有同心圓的內部結構。碳納米管還包括(例如)纖維直徑 小于或等于Iym的碳納米纖維;以及這樣的碳納米管,其中形狀為無底玻璃杯狀的碳單元 (carbon member)相互堆疊在彼此之上。對制備碳納米管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定。然而,優(yōu) 選的是通過氣相沉積法制得的碳納米管,在氣相沉積法中,碳納米管的直徑易于控制,并且 易于大量生產碳納米管。碳納米管的短軸直徑(直徑)通常小于或等于300nm、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200nm。碳 納米管的長度通常小于或等于50 μ m、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30 μ m、更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20 μ m???通過(例如)激光散射法或利用操作電子顯微鏡來測定短軸直徑和長軸直徑。當碳納米管 的短軸直徑和長軸直徑過大時,碳納米管在聚酰亞胺清漆中的分散性傾向于劣化。這樣,可 能會使機械強度和導熱性劣化,或者使得表面的平坦性降低。當使用針狀氧化鈦時,針狀氧化鈦的直徑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5 μ m、更優(yōu)選小于或 等于3 μ m ;其長度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200 μ m、更優(yōu)選為100 μ m、進一步更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 50 μ m。針狀氧化鈦的長度/直徑通常為約10至100。根據權利要求3的發(fā)明為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中所述針狀 高導熱性填料以占所述組合物總體積的大于或等于15體積%而小于或等于60體積%的量 分散在所述聚酰亞胺樹脂中。如上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在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中的含量為該組合物總體積 的大于或等于15體積%、并且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60體積% ;更優(yōu)選為大于或等于25體積% 并且小于或等于50體積%。當諸如碳納米管之類的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含量過低時,所得 的聚酰亞胺管以及包含這種聚酰亞胺管作為基材的定影帶的導熱性會劣化。當針狀高導熱 性填料的含量過高時,導熱性傾向于劣化。根據需要,可以用偶聯劑對諸如碳納米管之類的 針狀高導熱性填料進行處理。根據權利要求4的發(fā)明為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 中所述聚酰亞胺管的厚度為10 μ m至150 μ m。可根據所需的機械強度、應用等來恰當地選取聚酰亞胺管的厚度、外徑、長度等。 當將本發(fā)明的聚酰亞胺管用作采用電子照相技術的成像裝置中的定影帶的基材時,通常使 聚酰亞胺管的厚度為IOum至150 μ m、優(yōu)選為20 μ m至120 μ m、進一步更優(yōu)選為30 μ m至 100 μ m ;外徑通常為5nm至lOOnm、優(yōu)選為IOnm至50歷。聚酰亞胺管的長度可根據(例如) 轉印接受材料(如復印紙張)的尺寸來恰當地確定。聚酰亞胺樹脂可以為熱固性聚酰亞胺(也稱作“縮合聚酰亞胺樹脂”)或者熱塑
7性聚酰亞胺樹脂。然而,從耐熱性、拉伸強度、拉伸彈性模量等方面來看,由熱固性聚酰亞胺 樹脂形成的部件是優(yōu)選的??赏ㄟ^如下方法來獲得由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形成的聚酰亞胺 管對圓柱狀芯體(core member)的外表面或者圓筒狀芯體的外表面或內表面涂敷這樣的 溶液(下文中被稱為“聚酰亞胺清漆”),在該溶液中,針狀高導熱性填料(例如,CNT)被添 加并分散在含有聚酰亞胺前體(也稱為“聚酰胺酸”)的有機溶劑溶液(下文中稱為“聚酰 亞胺前體清漆”)中;將所涂敷的清漆干燥,隨后進行加熱固化。當將由聚酰亞胺清漆構成的涂層干燥、并隨后將附著在芯體表面上的涂層加熱固 化(酰亞胺化);或者將涂層硬化以使其具有足以維持其管狀結構的強度時,將涂層從芯體 表面上分離下來,并在隨后的步驟中,將涂層加熱固化。當將聚酰亞胺前體加熱至350°C至 450°C的最大溫度時,聚酰胺酸脫水并環(huán)化為聚酰亞胺。關于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從耐熱性、機械強度等角度來看,縮合的全芳香族聚酰 亞胺樹脂是優(yōu)選的。這種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以(例如)如下方式使用。在有機溶劑中, 使酸二酐(例如均苯四甲酸二酐、3,3' ,4,4'-聯苯四羧酸二酐或氧雙鄰苯二甲酸二酐) 與二胺(例如4,4' - 二氨基二苯醚、對苯二胺、4,4' - 二氨基苯甲酰苯胺、或間苯二酚二 氨基二苯醚)之間進行聚合反應,以合成聚酰亞胺前體。將所得到的聚酰亞胺前體在有機 溶劑中形成的溶液(聚酰亞胺清漆)用來形成管狀。然后將該管加熱以進行脫水和環(huán)化。 這種聚酰亞胺清漆可以是最初合成的清漆或者為市售可得的產品。本發(fā)明中所用的聚酰亞胺樹脂(酰亞胺化樹脂)可以為均聚物或共聚物。當聚酰 亞胺樹脂為均聚物時,關于其化學結構,從使聚酰亞胺管在導熱性、拉伸強度、以及彈性拉 伸模量方面達到高度平衡的角度來看,聚酰亞胺樹脂優(yōu)選為選自由聚酰亞胺樹脂A、聚酰亞 胺樹脂B和聚酰亞胺樹脂C所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聚酰亞胺樹脂,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樹 脂A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式1] 所述聚酰亞胺樹脂B包含下式(B)所表示的重復單元[式2] 所述聚酰亞胺樹脂C包含下式(C)所表示的重復單元[式 3] (權利要求5)。這些聚酰亞胺樹脂A至C可單獨使用,或者使用其中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赏?過以下的方法來獲得這些包含重復單元A至C的聚酰亞胺樹脂將對應于聚酰亞胺樹脂的 聚酰亞胺前體形成為管狀,隨后進行酰亞胺化。具體來說,為了提供含有重復單元A的聚酰亞胺樹脂,利用3,3' ,4,4' _聯苯四 羧酸二酐和對苯二胺作為單體來合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酰亞 胺清漆形成為管;隨后將該聚酰亞胺前體酰亞胺化。以基本上等摩爾的量使用二酐組分和 二胺組分(這與下述情況相同)。為了提供含有重復單元B的聚酰亞胺樹脂,利用3,3' ,4,4'-聯苯四羧酸二酐 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作為單體來合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 酰亞胺清漆形成為管;隨后將該聚酰亞胺前體酰亞胺化。為了提供含有重復單元C的聚酰亞胺樹脂,利用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 _ 二氨基 二苯醚作為單體來合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酰亞胺清漆形成為 管;隨后將該聚酰亞胺前體酰亞胺化??蓪⒕埘啺窐渲珹至C中的兩種或多種混合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將具有 優(yōu)異的剛性的聚酰亞胺樹脂與具有優(yōu)異的撓性的聚酰亞胺樹脂共混。從這一方面來看,優(yōu) 選的共混物為(例如)由聚酰亞胺樹脂A和B構成的共混物、以及由聚酰亞胺樹脂A和C 構成的共混物。當本發(fā)明中所用的聚酰亞胺樹脂為共聚物時,該聚酰亞胺樹脂優(yōu)選為選自由(1) 聚酰亞胺共聚物1、(2)聚酰亞胺共聚物2、(3)聚酰亞胺共聚物3、(4)聚酰亞胺共聚物4和 (5)聚酰亞胺共聚物5所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聚酰亞胺共聚物,其中,聚酰亞胺共聚物1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B)所表示的重復單 元[式4] [式5]
聚酰亞胺共聚物2包含下式(D)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B)所表示的重復單
聚酰亞胺共聚物3包含下式(E)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C)所表示的重復單
"
聚酰亞胺共聚物4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F)所表示的重復單 [式 10] 聚酰亞胺共聚物5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G)所表示的重復單 元[式12] [式13] (權利要求6)。這些聚酰亞胺共聚物1至5可單獨使用、或者其中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可通過以 下的方法獲得這些聚酰亞胺共聚物將對應于聚酰亞胺共聚物的聚酰亞胺前體形成為管, 隨后進行酰亞胺化。為了提供含有式(A)所示的重復單元以及式(B)所示的重復單元的聚酰亞胺共聚 物1,利用3,3' ,4,4'-聯苯四羧酸二酐、對苯二胺和4,4' -二氨基二苯醚作為單體來合 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酰亞胺清漆形成為管;隨后將該聚酰亞 胺前體酰亞胺化。以基本上等摩爾的量使用二酐組分和二胺組分(這與下述情況相同)。 為了在剛性和撓性之間獲得高度平衡,重復單元(A)的比例優(yōu)選為25摩爾%至95摩爾%, 并且重復單元(B)的比例優(yōu)選為5摩爾%至75摩爾%。為了提供含有式(D)所示的重復單元以及式(B)所示的重復單元的聚酰亞胺共聚 物2,利用3,3' ,4,4'-聯苯四羧酸二酐、4,4' -二氨基苯甲酰苯胺和對苯二胺作為單體 來合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酰亞胺清漆形成為管;隨后將該聚 酰亞胺前體酰亞胺化。為了在剛性和撓性之間獲得高度平衡,重復單元⑶的比例優(yōu)選為 25摩爾%至95摩爾%,并且重復單元(B)的比例優(yōu)選為5摩爾%至75摩爾%。為了提供含有式(E)所示的重復單元以及式(C)所示的重復單元的聚酰亞胺共 聚物3,利用3,3' ,4,4'-聯苯四羧酸二酐、4,4' - 二氨基苯甲酰苯胺和4,4' - 二氨基 二苯醚作為單體來合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酰亞胺清漆形成為 管;隨后將該聚酰亞胺前體酰亞胺化。為了在剛性和撓性之間獲得高度平衡,重復單元(E) 的比例優(yōu)選為25摩爾%至95摩爾%,并且重復單元(C)的比例優(yōu)選為5摩爾%至75摩
為了提供含有式(A)所示的重復單元以及式(F)所示的重復單元的聚酰亞胺共聚 物4,利用3,3' ,4,4'-聯苯四羧酸二酐、氧雙鄰苯二甲酸二酐和對苯二胺作為單體來合 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酰亞胺清漆形成為管;隨后將該聚酰亞 胺前體酰亞胺化。為了在剛性和撓性之間獲得高度平衡,重復單元(A)的比例優(yōu)選為25摩 爾%至95摩爾%,并且重復單元(F)的比例優(yōu)選為5摩爾%至75摩爾%。為了提供含有式(A)所示的重復單元以及式(G)所示的重復單元的聚酰亞胺共聚 物5,利用3,3' ,4,4'-聯苯四羧酸二酐、對苯二胺和間苯二酚二氨基二苯醚作為單體來 合成得到聚酰亞胺前體;將含有該聚酰亞胺前體的聚酰亞胺清漆形成為管;隨后將該聚酰 亞胺前體酰亞胺化。為了在剛性和撓性之間獲得高度平衡,重復單元㈧的比例優(yōu)選為25 摩爾%至95摩爾%,并且重復單元(G)的比例優(yōu)選為5摩爾%至75摩爾%。在本發(fā)明中,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為這樣的樹脂組合物,其包含其中分散有針狀 高導熱性填料的酰亞胺化的聚酰亞胺樹脂。為了提供包含這種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的聚酰 亞胺管,可利用聚酰亞胺清漆并通過下述的分配器法等方法來形成管,并使聚酰亞胺前體 酰亞胺化,其中在所述聚酰亞胺清漆中,針狀高導熱性填料以預定的混合比例被加入到有 機溶劑溶液中,該溶液含有與聚酰亞胺樹脂對應的聚酰亞胺前體。在本發(fā)明中,除了針狀高導熱性填料之外,還可將無機填料加入到聚酰亞胺樹脂 組合物中,只要不妨礙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即可。例如,為了獲得更高的導熱性,可加入諸如 氮化硼之類的高導熱性填料??赏ㄟ^(例如)以下的方法(分配器法)來制得本發(fā)明的聚酰亞胺管,在所述方 法中,使用分配器,將有機溶劑溶液(聚酰亞胺清漆)以螺旋方式卷繞在圓柱狀或圓筒狀芯 體的外面(外表面)或內面(內表面)上以形成涂層,其中所述有機溶劑溶液含有聚酰亞 胺前體以及諸如碳納米管之類的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具體而言,在分配器法中,進行如下步驟使分配器供給部分的排出口與圓柱狀芯體的外表面或者圓筒狀芯體的外表面或 內表面接近或接觸,并且在使芯體旋轉、并且使排出口沿著芯體轉軸的方向相對于芯體移動的同時,由排 出口連續(xù)地向圓柱狀芯體的外表面或者圓筒狀芯體的外表面或內表面供給聚酰亞胺清漆, 從而形成涂層;在形成涂層后,使涂層硬化或固化;以及在硬化或固化后,將涂層從芯體上分離下來。此處,使排出口沿著芯體轉軸的方向相對于芯體移動是指在芯體轉動的同時,將 排出口由芯體的一個端部逐漸地移動至另一個端部。因此,聚酰亞胺清漆以螺旋方式涂敷 在整個芯體上。此處,所用的聚酰亞胺清漆是通過將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分散在溶液中而制 得的,其中在所述溶液中,聚酰亞胺前體被溶解在諸如N-甲基吡咯烷酮之類的溶劑中。所 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含量為聚酰亞胺清漆總固形物的15體積%或更高。如權利要求7 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過上述的分配器法制備聚酰亞胺管的方法。根據這種通過分配器法制備聚酰亞胺管的方法,可使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在圓周方 向上進行取向,并且能夠獲得其中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取向度為1.3或更高的聚酰亞胺 管。通過提高在圓周方向上的取向度,可實現優(yōu)異的壓縮強度,并提高耐沾污性能。此外,
12還可提供使拉伸強度得到提高的作用。當將在圓周方向上具有特別高的拉伸強度的聚酰亞 胺管用作定影帶的基材時,可抑制由操作過程中的扭曲而導致的變形、以及由壓曲而造成 的倒塌等??蓪⒈景l(fā)明的聚酰亞胺管用作定影帶的基材。如權利要求8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 種定影帶,該定影帶包含上述的本發(fā)明聚酰亞胺管作為帶基材、以及設置在定影帶基材的 外周面上的氟碳樹脂層,該氟碳樹脂層直接設置在定影帶基材的外周面上、或者間隔著粘 合劑層而設置在定影帶基材的外周面上。該定影帶適用于(例如)采用電子照相技術的成 像裝置中的定影單元。當將本發(fā)明的聚酰亞胺管用作定影帶的基材時,可采用這樣的方法將氟碳樹脂 清漆涂敷于基材的外周面上、并在高溫下對涂敷后的清漆進行燒結。上述的聚酰亞胺樹脂、 聚酰亞胺共聚物、以及它們的共混物對這種高溫下的燒結具有足夠高的耐熱性。[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聚酰亞胺管具有高的導熱性、優(yōu)異的機械強度和壓縮強度,并且可提供 高的定影性能和優(yōu)異的耐沾污性能。這種具有多種優(yōu)異的特性的聚酰亞胺管可通過本發(fā)明 的聚酰亞胺管制造方法而制得。本發(fā)明的定影帶(其包含這種具有多種優(yōu)異特性的聚酰亞 胺管作為基材)是這樣的定影帶,采用該定影帶可以使電源開啟后的等待時間縮短、能耗 降低、定影速度提高、以及定影溫度降低。此外,該定影帶具有優(yōu)異的機械強度,并且具有優(yōu) 異的定影性能和耐沾污性能。因此,
0095]該定影帶適用于(例如)采用電子照相技術的成像裝置中的定影單元。0096]附圖簡要說明0097][圖1]圖1為示出利用定影帶的定影技術的示意圖。0098][圖2]圖2為示出根據分配器法的涂敷方法的示意圖。0099][圖3]圖3為示出根據一個實施方案的定影帶的層構造的剖面圖。0100][圖4]圖4為示出根據另一實施方案的定影帶的層構造的剖面圖。0101]參考符號0102]1.定影帶0103]2.加熱器0104]3.加壓輥0105]4.轉印接受材料0106]5.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0107]6.定影的調色劑圖像0108]11聚酰亞胺管0109]12粘合劑層0110]13氟碳樹脂層0111]21分配器0112]22供給部分0113]23涂敷后的聚酰亞胺清漆0114]24芯體0115]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
圖2為用于本發(fā)明制造方法的分配器法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圓柱狀芯體24 沿圓周方向轉動的同時,將聚酰亞胺清漆由分配器的供給部分21連續(xù)地供給至圓柱狀芯 體24的外表面上。使供給部分的排出口 22與芯體24的外表面相接觸。可供選用的另外 一種方式是,不采用圓柱芯體24,取而代之的是,可將圓筒狀芯體用作所述芯體。在這種情 況下,如圖2所示,同樣可將聚酰亞胺清漆供給至芯體的外表面上;或者,在使分配器的供 給部分的排出口與芯體的內部接觸的同時,也可將聚酰亞胺清漆供給至芯體的內表面上。通過由分配器1的供給部分21的排出口 22連續(xù)地供給聚酰亞胺清漆、并且使供 給部分21沿著芯體轉軸的方向相對于芯體移動,使所供給的聚酰亞胺清漆以螺旋方式進 行環(huán)繞,從而形成涂層23。分配器的供給部分21通常沿著芯體24的轉軸方向移動。可供 選用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可使轉動的芯體24沿著芯體24的轉軸方向相對于分配器的供給 部分21移動。轉動速率和移動速率應該是這樣的速率,在該速率下,能夠使得聚酰亞胺清 漆涂敷在芯體24的表面上而不形成任何間隙,并且以螺旋方式進行環(huán)繞的聚酰亞胺清漆 的相鄰部分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均勻的涂層。分配器的供給部分的排出口 22通常為管嘴。在上述涂敷步驟之后,將上述涂敷后的聚酰亞胺清漆以常規(guī)方式加熱固化(酰亞 胺化),從而形成呈管狀的剛性薄膜。隨后將該管從芯體上分離下來從而得到聚酰亞胺管。 可供選用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在涂敷步驟之后,可以將尚未完全酰亞胺化、但已被硬化為具 有足以維持其管狀結構的強度的涂層從芯體上分離下來,并且隨后將這樣分離后的管加熱 固化(酰亞胺化)。用于該制造方法的聚酰亞胺清漆含有聚酰亞胺前體和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如碳 納米管)作為固形物。此外,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含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15體積%或 更高。聚酰亞胺清漆在25°C下的粘度優(yōu)選為100泊至15,000泊、更優(yōu)選為100泊至3,000 泊。當聚酰亞胺清漆的粘度過高時,則以螺旋方式進行環(huán)繞涂敷后的聚酰亞胺清漆部分 (即,相互接觸從而接合在一起的部分)的厚度會小于涂敷后的聚酰亞胺清漆的其他部分 的厚度。這會使得涂層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當聚酰亞胺清漆的粘度過低時,在涂敷或干 燥清漆時會發(fā)生清漆的滴落或排斥,從而難以形成管。通過調整聚酰亞胺清漆的粘度,則不 會發(fā)生清漆的滴落或排斥,并且在涂敷之后,所涂敷的溶液借助重力或離心力而移動,從而 具有平坦的溶液表面。結果,可形成沒有凹凸部分的平坦涂層。為了確實地防止滴落、排斥 以及形成凹凸部分,優(yōu)選使所用的聚酰亞胺清漆的粘度為100泊至3,000泊。所用的芯體呈圓柱狀或圓筒狀。本發(fā)明中所用的芯體的材料的例子為金屬, 如鋁、鋁合金、鐵、以及不銹鋼;陶瓷,如氧化鋁和碳化硅;耐熱性樹脂,如聚酰亞胺、聚酰 胺_酰亞胺、聚苯并咪唑、以及聚苯并噁唑等。為了增強芯體的脫模性,優(yōu)選將由硅油等構成的脫模劑涂布在芯體上,或者優(yōu)選 用陶瓷材料來涂敷芯體。這種陶瓷材料的例子包括可通過溶膠-凝膠法進行涂敷的二氧 化硅、氧化鋁、氧化鋯和氮化硅;可通過熱噴涂法進行涂敷的氧化鋁和氧化鋯;以及可通過 濺射法進行涂敷的氮化鋁。其中,通過溶膠_凝膠法進行陶瓷涂敷是優(yōu)選的,這種方法無需 昂貴的裝置且涂敷操作簡便??赡軙霈F這樣的情況沿著螺旋狀的涂敷路徑會產生色度稍高的部分,從而形 成帶狀圖案。當該問題較為嚴重時,這種高色度部分和低色度部分具有不同的厚度,從而 在涂膜中形成凹凸??赏ㄟ^如下方式抑制帶狀圖案的形成。通過進行這樣的涂敷過程,
14(例如)可以提供在溶液排出口附近處的溶液攪拌效果,其中所述涂敷過程為在移動速率 V (mm/秒)和芯體的轉數R(轉/秒)滿足關系式(V/R) < 3. 0 (mm/轉數)的條件下,使分 配器的供給部分的排出口與以螺旋式環(huán)繞芯體而涂敷的聚酰亞胺清漆層接觸。這樣,可抑 制帶狀圖案及凹凸的形成。該關系式優(yōu)選為(V/R) < 1.5(mm/轉數)。對于分配器的供給部分的排出口,可以使用塑料管、橡膠管、金屬管等。其中,由聚 四氟乙烯(PTFE)或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構成的管是優(yōu)選的,這種管 具有適當的剛性,并且不容易刮擦芯體的表面。本發(fā)明的聚酰亞胺管可用作與采用電子照相技術的成像裝置中的定影單元相連 接的定影帶的基材。本發(fā)明的定影帶優(yōu)選具有這樣的結構將本發(fā)明的聚酰亞胺管用作定 影帶基材,并且在定影帶基材的外周面上直接設置氟碳樹脂層,或者隔著粘合劑層而設置 氟碳樹脂層。用于形成氟碳樹脂層的氟碳樹脂優(yōu)選具有優(yōu)異的耐熱性,以使定影帶能夠在高溫 下連續(xù)使用。這種氟碳樹脂的具體例子包括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 基醚共聚物(PFA)、以及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氟碳樹脂層可僅由氟碳樹脂形成。然而,為了抑制因帶電而造成的沾污,優(yōu)選的 是,氟碳樹脂層中含有導電性填料。類似地,當氟碳樹脂層與聚酰亞胺管隔著其間的粘合劑 而結合時,起到中間層作用的粘合劑層中可含有導電性填料。設置氟碳樹脂層以賦予定影 帶防粘性,并抑制位于轉印接受材料(如記錄紙)上的調色劑粘附到定影帶的表面上。對導電性填料沒有特定限制,然而其例子包括導電性炭黑,如Ketjenblack;以 及諸如鋁之類的金屬粉末??赏ㄟ^涂敷含有氟碳樹脂的清漆并對涂敷后的清漆進行燒結的方法來形成氟碳 樹脂層??晒┻x用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可以采用利用氟碳樹脂管進行包覆的另一方法。氟 碳樹脂層的厚度通常為1 μ m至30 μ m、優(yōu)選為約5 μ m至15 μ m。為了增強定影帶中聚酰亞胺管與氟碳樹脂層之間的粘合性,可設置粘合劑層作為 中間層。根據需要,粘合劑層可含有導電性填料。從耐熱性的角度來看,粘合劑層優(yōu)選由耐 熱性樹脂形成。對用于形成粘合劑層的樹脂沒有特別的限制;然而該樹脂的優(yōu)選例子為 由氟碳樹脂和聚酰胺-酰亞胺樹脂構成的混合物、由氟碳樹脂和聚醚砜樹脂構成的混合 物,等。當粘合劑層中含有導電性填料時,則對定影帶內表面的摩擦帶電的屏蔽效果以及對 定影帶外表面帶電的抑制效果可得到增強。由此可有效地抑制發(fā)生沾污。用于粘合劑層的 導電性填料可以與用于外層的導電性填料相同。導電性填料的混合比例通常為0. 5重量% 至10重量%,優(yōu)選為約1重量%至5重量%。粘合劑層的厚度通常為0. Ιμπι至20μπι,優(yōu) 選為約1口111至1(^111。本發(fā)明的定影帶具有這樣的結構其中,在由加熱固化(酰亞胺化)后的聚酰亞 胺所構成的管的外周面上設置有氟碳樹脂層,該氟碳樹脂層直接設置在管的外周面上,或 者以在氟碳樹脂層與外周面之間存在粘合劑層的方式而設置在管的外周面上。在形成氟碳 樹脂層時,當在高溫下對氟碳樹脂進行燒結時,可進行如下步驟在制造聚酰亞胺管的步驟 中,通過干燥并除去溶劑以制備硬化的管;在該管上直接形成氟碳樹脂層,或者隔著粘合劑 層而形成氟碳樹脂層;隨后同時進行氟碳樹脂的燒結以及聚酰亞胺管的加熱固化。圖3為示出具有雙層結構的定影帶的剖面圖,其中,在聚酰亞胺管11的外周面上
15形成有氟碳樹脂層13。圖4為示出具有三層結構的定影帶的剖面圖,其中,在聚酰亞胺管 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氟碳樹脂層13,并且在聚酰亞胺管11與氟碳樹脂層13之間具有粘合 劑層12。此外,除了粘合劑層外,還可以另外設置樹脂層或橡膠層作為中間層。例子下面將參照實施例和比較例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具體闡述。然而,本發(fā)明的范圍并不 局限于這些例子。這些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的用于評價性能的測試方法和測試條件如下。(1)熱擴散率的測量利用由ULVAC-RIK0株式會社制造的周期加熱法熱擴散率測量儀器(FTC-1)來測 量聚酰亞胺管的熱擴散率(測量溫度23°C)。將所得的熱擴散率與聚酰亞胺管的比熱和 密度相乘,以計算導熱率。(2)壓痕載荷(壓縮載荷)(壓縮強度)的測量測量儀器由SHIMADZU株式會社制造的Autograph壓痕夾具圓盤狀(直徑為1. 3cm)測量方法將聚酰亞胺管的下部固定,并測量利用壓痕夾具將聚酰亞胺管壓縮 Imm時的載荷。(3)定影性能測試測試方法將聚酰亞胺管固定在鋁板上。將調色劑灑在整個聚酰亞胺管上,并將所得樣品加熱至150°C。將紙張壓在調色劑上,并且對著調色劑揉搓約5次。隨后移除紙張,并且進行檢 查,以確定調色劑是否已轉移至紙張上,并根據如下標準進行評價。優(yōu)調色劑已完全轉移至紙張上良大部分調色劑已轉移至紙張上差大量調色劑存留在聚酰亞胺管上(4)沾污測試將聚酰亞胺管安裝在定影單元中,并根據如下標準來評價是否發(fā)生沾污。良未發(fā)生沾污差發(fā)生沾污(5)取向度從聚酰亞胺管上切下待測試片,并根據JIS K 7161、使用由SHIMADZU株式會社制 造的Autograph “AG-IS”,測量在管的圓周方向和軸向這兩個位置上的彈性模量,其中拉伸 速度為1. 7mm/秒,夾頭(chuck)之間的距離為30mm。利用如下方程式,由所測得的圓周方向上的彈性模量和所測得的軸向上的彈性模 量來計算取向度。取向度=圓周方向上的彈性模量/軸向上的彈性模量(6)將如下清漆用于作為原料的聚酰亞胺前體清漆由Ube Industries株式會社制造的“U-清漆S-301,,,比重1. 446 該清漆(下文 中縮寫為“U清漆S”)是通過將聚酰亞胺前體(其用于形成具有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的聚酰亞胺樹脂)以18%的濃度溶解于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中而獲得的由I. S. T公司制造的“Pyre ML RC-5019”:該清漆(下文中縮寫為“Pyre ML”)是通過將聚酰亞胺前體(其用于形成具有式(C)所表示的重復單元的聚酰亞胺樹脂)以15% 的濃度溶解于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中而獲得的(7)用作原料的碳納米管為由SHOWA DENKO K. K.株式會社生產的“VGCF”,其直徑 為150nm,長度為8 μ m,比重為2. 0。[實施例1]將碳納米管和氮化硼(由Mitsui Chemical株式會社生產的“MBN-010T”;石墨結 構型BN ;比重-.2. 27)加入到U清漆S (聚酰亞胺前體清漆)中,其中碳納米管和氮化硼的含 量分別為固形物總體積(將清漆中的固形物的體積規(guī)定為100體積% )的15體積%和15 體積%。將所得混合物用攪拌器預先攪拌,用三輥研磨機混合,隨后進行真空排氣。這樣便 制得含有上述組分的聚酰亞胺清漆。所用的芯體是外徑為20mm的鋁圓柱體,其外表面涂敷有陶瓷。使連接在分配器的 供給部分上的管嘴(排出口)與該芯體的外表面接觸。在使芯體旋轉、并且管嘴以恒定的速率沿著芯體轉軸的方向移動的同時,由分配 器的供給部分的管嘴以恒定的速率將聚酰亞胺清漆供給到芯體的外表面上,從而將聚酰亞 胺清漆涂敷在整個芯體上。分配器的供給部分的管嘴由內徑為2mm且外徑為4mm的PTFE 管構成。管嘴由距離芯體右端20mm處的位置(供給開始時的位置)移動至距離芯體左端 20mm處的位置(供給結束時的位置)。涂敷之后,在使芯體旋轉的同時將芯體逐步加熱至 400°C。待芯體冷卻后,將由硬化后的聚酰亞胺樹脂所構成的涂膜以管的形式從芯體上分離 下來。所得聚酰亞胺管的厚度為80 μ m、外徑為24. 2mm、并且長度為233mm。按照上述方式測量所得的聚酰亞胺管的熱擴散率、壓痕載荷、以及定影性能,并進 行沾污測試。還按照上述方式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軸向和圓周方向上的拉伸測試,以確定 聚酰亞胺管的取向度。結果示于表I中。[實施例2]將碳納米管以占固形物總體積的25體積%的比例加入到聚酰亞胺前體清漆(其 為由U清漆S和Pyre ML以90 10(重量比)的比例形成的混合物)中。將所得混合物 用攪拌器預先攪拌,用三輥研磨機混合,隨后進行真空排氣。由此制得含有上述組分的聚酰 亞胺清漆。除了使用這樣制得的聚酰亞胺清漆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 亞胺管。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中。[實施例3]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30體積%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 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中。[實施例4]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30體積%、并且使U清漆S與Pyre ML的 混合比例為80 20(重量比)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 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中。[實施例5]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30體積%、并且使U清漆S與Pyre ML的 混合比例為70 30(重量比)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 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中。
17
[實施例6]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35體積%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 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 中。[實施例7]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35體積%、并且使U清漆S與Pyre ML的 混合比例為80 20(重量比)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 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中。[實施例8]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40體積%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 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 中。[實施例9]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40體積%、并且使U清漆S與Pyre ML的 混合比例為80 20(重量比)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 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中。[實施例10]除了使碳納米管的量為固形物總體積的40體積%、并且使U清漆S與Pyre ML的 混合比例為70 30(重量比)之外,在與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 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中。[比較例1]制備厚度為30 μ m、外徑為24mm、長度為233mm的SUS管以替代聚酰亞胺管。按照 上述方式測量該SUS管的熱擴散率、壓痕載荷、以及定影性能,并進行沾污測試。結果示于 表III中。[比較例2]將氮化硼(由Mitsui Chemical株式會社制造的“MBN-010T”)以占固形物總體積 的25體積%的比例加入到聚酰亞胺前體清漆(其為由U清漆S和Pyre ML以90 10 (重 量比)的比例形成的混合物)中。將所得的混合物用攪拌器預先攪拌,用三輥研磨機混合, 隨后進行真空排氣。由此制得含有上述組分的聚酰亞胺清漆。除了使用這樣制得的聚酰亞 胺清漆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 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I中。[比較例3]除了未添加碳納米管和氮化硼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 管。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I中。[比較例4]除了使碳納米管的加入量為固形物總體積(將清漆中的固形物的體積規(guī)定為100 體積% )的10體積%之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制備聚酰亞胺管。對該聚酰亞胺管 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于表III中。[比較例5]
18
將碳納米管以占固形物總體積的30體積%的比例加入到聚酰亞胺前體清漆(其 為由U清漆S和Pyre ML以90 10(重量比)的比例形成的混合物)中。將所得的混合 物用攪拌器預先攪拌,用三輥研磨機混合,隨后進行真空排氣。由此制得含有上述組分的聚 酰亞胺清漆。將其外徑為20mm且外表面涂敷有陶瓷的鋁圓柱體(芯體)浸入到所制得的聚酰 亞胺清漆中,然后取出該圓柱體。然后,在使芯體旋轉的同時將芯體逐步加熱至400°C。待 芯體冷卻后,將由硬化后的聚酰亞胺樹脂構成的涂膜以管的形式由芯體上分離下來。所得 聚酰亞胺管的厚度為80 μ m。對該聚酰亞胺管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示 于表III中。[表I] [表II]
[表 III] 實施例1至10的聚酰亞胺管由分配器法制得,其取向度大于或等于1. 5,具有優(yōu)異 的熱擴散性(導熱性),從而也具有優(yōu)異的定影性能,其中實施例1至10的聚酰亞胺管由聚 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其中,碳納米管以占組合物總體積的15體積%或更高的比例分散在聚 酰亞胺樹脂中)構成。這些聚酰亞胺管還具有高的壓痕載荷(壓縮強度),因此還具有優(yōu) 異的耐沾污性。在實施例1至10中,所達到的定影性能和耐沾污性能基本上相當于使用了 SUS管的比較例1的定影性能和耐沾污性能。不含碳納米管的比較例2和3的聚酰亞胺管具有較低的熱擴散性(導熱性)以及較低的壓痕載荷(壓縮強度),因此其定影性能和耐沾污性能較差。其中分散有10體積% 的碳納米管的比較例4的聚酰亞胺管具有不充分的熱擴散性(導熱性),因此其定影性能較差。在比較例5中,盡管碳納米管的分散量為30體積%,但是聚酰亞胺管是通過浸漬 法而制得的,因此該聚酰亞胺管具有較低的取向度。結果,該聚酰亞胺管具有較低的壓痕載 荷(壓縮強度)、以及較差的耐沾污性能。本發(fā)明的聚酰亞胺管可用作安裝在采用電子照相技術的成像裝置的定影單元中 的定影帶的基材。
權利要求
一種聚酰亞胺管,其包含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含有聚酰亞胺樹脂,在所述聚酰亞胺樹脂中分散有占所述組合物總體積的15體積%或更高的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并且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取向度為1.3或更高,所述取向度由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的(圓周方向上的彈性模量/軸向上的彈性模量)來表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中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包括碳納米管或針 狀氧化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中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以占所述組合 物總體積的大于或等于15體積%而小于或等于60體積%的量分散在所述聚酰亞胺樹脂中。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中所述聚酰亞胺管的厚度為 10 μ m 至 150 μ m。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為選自 由聚酰亞胺樹脂A、聚酰亞胺樹脂B和聚酰亞胺樹脂C所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聚酰亞胺樹 脂,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樹脂A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式1]所述聚酰亞胺樹脂B包含下式(B)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式2]所述聚酰亞胺樹脂C包含下式(C)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式3]Q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聚酰亞胺管,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為選自 由(1)聚酰亞胺共聚物1、(2)聚酰亞胺共聚物2、(3)聚酰亞胺共聚物3、(4)聚酰亞胺共 聚物4、以及(5)聚酰亞胺共聚物5所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聚酰亞胺共聚物,其中聚酰亞 胺共聚物1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B)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式4][式5]
7 ..働ν 1OO聚酰亞胺共聚物2包含下式(D)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B)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式6]OO[式7]V1OO聚酰亞胺共聚物3包含下式(E)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C)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式8]O O BIZs*=\,N·嚴廣、廣^H a O ◎[式9]Oic \^^^ ^JgJg ^^^Wr\yζ^纛Of >^^》.ft. ^^聚酰亞胺共聚物4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F)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式 10]O[式 11]fam. \./OIC CloOlc Cflo3聚酰亞胺共聚物5包含下式(A)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以及下式(G)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式 12]使分配器的供給部分的排出口與圓柱狀芯體的外表面、或者與圓筒狀芯體的外表面或 內表面接近或接觸,在使所述芯體旋轉、并且使所述排出口沿著所述芯體的轉軸方向相對于所述芯體移動 的同時,由所述排出口連續(xù)地向所述圓柱狀芯體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圓筒狀芯體的外表面 或內表面供給聚酰亞胺清漆,從而形成涂層;在形成所述涂層之后,使所述涂層硬化或固化;并且 在硬化或固化之后,將所述涂層從所述芯體上分離下來,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清漆是通過將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分散在聚酰亞胺前體溶液中而制 得的,并且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含量為所述聚酰亞胺清漆總固形物的15體積%或更尚ο
8. 一種定影帶,其包含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聚酰亞胺管作為定影帶基材、 以及設置于所述定影帶基材的外周面上的氟碳樹脂層,所述氟碳樹脂層直接設置于所述定 影帶基材的外周面上、或者隔著粘合劑層而設置于所述定影帶基材的外周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包含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的聚酰亞胺管、制備這種管的方法、以及具有這種管作為基材的定影帶,其中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含有聚酰亞胺樹脂,在所述聚酰亞胺樹脂中分散有占所述組合物總體積的15體積%或更高的針狀高導熱性填料(如碳納米管);所述針狀高導熱性填料的取向度為1.3或更高,所述取向度由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在圓周方向上的彈性模量/所述聚酰亞胺樹脂組合物在軸向上的彈性模量來表示。所述聚酰亞胺管具有高導熱性,具有優(yōu)異的機械強度和壓縮強度,并且可提供高的定影性能和優(yōu)異的耐沾污性能。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1910957SQ20088012301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中島晉吾, 內場勇介, 溝口晃, 菅原潤, 鈴木良昌 申請人:住友電氣工業(yè)株式會社;住友電工超效能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