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09076閱讀:12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例如噴墨式打印機等的記錄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記錄頭在記錄 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上移動而進行記錄的橫向掃描方式的記錄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作為通過使記錄材料附著在目標上而實施記錄的記錄裝置的一種,噴 墨式打印機(以下,稱為“打印機”)被廣泛熟知。另外,在近年來,提出了一種技術,即,通 過使用此種打印機對連續(xù)紙(目標)噴射液體(記錄材料),從而連續(xù)打印大量的單位圖 像,之后被切割而用作標簽(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S卩,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打印機,在連續(xù)紙的輸送路徑的中途位置處設置有壓 紙板,并通過對在該壓紙板上處于輸送停止狀態(tài)的連續(xù)紙噴射墨水(記錄材料)而進行印 刷。接下來,在強制干燥區(qū)域中,對通過墨水而被形成在連續(xù)紙上的印刷影像進行加熱從而 強制性地將其干燥,其中,所述強制干燥區(qū)域被設置在連續(xù)紙的輸送路徑中的壓紙板的下 游一側附近,并作為記錄材料定影區(qū)域。其后,通過被設置在連續(xù)紙的輸送路徑中的比強制 干燥區(qū)域更靠下游一側的卷繞驅(qū)動軸,來卷起在強制干燥區(qū)域中被強制干燥了墨水形成的 印刷影像的連續(xù)紙。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73012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打印機中,由于壓紙板以及強制干燥區(qū)域被設置為, 分別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獨立的設置空間,因此存在裝置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大型化的問題。另外,在記錄頭沿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移動而進行記錄的橫向掃描方式的打印機 中,當被確保在壓紙板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的長度為L時,則在一次輸送 動作中,記錄介質(zhì)將被輸送長度為L的量。S卩,輸送量為L的輸送動作和記錄頭的橫向掃描 (記錄執(zhí)行動作)被交互進行。在這里,雖然記錄完成的記錄面在記錄結束之后進入強制干燥區(qū)域,但是如果不 適當設定強制干燥區(qū)域的長度,則由于輸送量為L的輸送動作,將導致記錄完成的記錄面 的至少一部分區(qū)域不會在強制干燥區(qū)域中停止而直接通過,即,存在無法確保在強制干燥 區(qū)域內(nèi)的停留時間,進而導致沒有充分干燥的可能。本發(fā)明是鑒于此種情況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裝置整體在水 平方向上的大型化,且在記錄材料定影區(qū)域中能夠可靠地對記錄材料進行定影的記錄裝置。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記錄裝置具有支承部件,其對記錄介質(zhì)進行支承; 記錄頭,其對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記錄介質(zhì)的一面施加記錄材料;定影單元,其對于附著在從所述支承部件輸送來的記錄介質(zhì)的所述一面上的記錄材料進行定影,所述支承部件與 所述定影單元被配置為,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合。根據(jù)上述結構,支承部件以及定影單元被配置為,在俯視時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因 此,由于這些部件的設置空間在水平方向上共享,從而能夠?qū)崿F(xiàn)對這些部件的設置空間的 空間節(jié)省化,作為結果,能夠抑制裝置整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本發(fā)明的第2種形式為一種記錄裝置,具有支承部件,其對記錄介質(zhì)進行支承; 記錄頭,其對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記錄介質(zhì)的一面施加記錄材料;定影單元,其對于附著 在從所述支承部件輸送來的記錄介質(zhì)的所述一面上的記錄材料進行定影,并在將記錄介質(zhì) 定位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狀態(tài)下,所述記錄頭沿所述記錄媒體輸送方向移動并進行記錄, 該記錄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定影單元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定影區(qū)域長度被構成 為,大于等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長度。根據(jù)上述結構,支承部件以及定影單元被配置為,在俯視時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因 此,由于這些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共享設置空間,從而能夠節(jié)省這些部件的設置空間,作為結 果,能夠抑制裝置整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另外,所述定影單元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定影區(qū)域長度被構成為,大于等 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長度,因此在記錄介質(zhì)進行間歇輸送 動作的橫向掃描方式的記錄裝置中,記錄完成的記錄面必定在定影單元中至少停留一次, 且停留時間相當于間歇輸送中的記錄介質(zhì)停止的時間。因此,避免了記錄完成的記錄面的 一部分不在定影區(qū)域內(nèi)停止而直接通過的情況,能夠確保在定影單元內(nèi)的停留時間,進而 能夠充分地對記錄面進行定影。本發(fā)明的第3種形式的特征在于,在第2種形式中,用于輸送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滾子 被設置在,所述定影單元的內(nèi)部之外的、所述定影單元的外側,其中,所述輸送滾子與所述 定影單元設置在同一輸送層上。根據(jù)本形式,由于與所述定影單元設置在同一輸送層上的、用于輸送記錄介質(zhì)的 輸送滾子被設置在,所述定影單元的內(nèi)部之外的所述定影單元的外側,因此,采用定影單元 對記錄介質(zhì)進行加熱而促進記錄材料的定影的形式時,能夠防止定影單元內(nèi)的溫度波動, 另外熱量不會通過輸送滾子而散失,從而能夠防止定影效率的降低。本發(fā)明的第4種形式的特征在于,在第3種形式中,具有卷繞部,該卷繞部用于卷 起記錄完成的記錄介質(zhì),記錄介質(zhì)的折回輸送路徑被配置為,在所述定影單元的下部與該 定影單元部分重合,其中,所述折回輸送路徑為,記錄介質(zhì)在被移出所述定影單元之后折回 并朝向所述卷繞部移動的路徑。根據(jù)本形式,由于折回輸送路徑在所述定影單元的下部與該定影單元重合配置, 其中,所述折回輸送路徑為,在記錄介質(zhì)被移出定影單元之后折回并朝向所述卷繞部移動 的路徑,因此,即使是具有上述折回輸送路徑的結構,也能夠抑制記錄裝置整體在水平方向 上的大型化。本發(fā)明的第5種形式的特征在于,在第4種形式中,在包括所述支承部件在內(nèi)的上 部輸送路徑的下側,設置有包括所述定影單元在內(nèi)的中間輸送路徑,所述上部輸送路徑、所 述中間輸送路徑、所述折回輸送路徑被配置成,以平行的方式部分重合。根據(jù)本形式,由于所述上部輸送路徑、所述中間輸送路徑、和所述折回輸送路徑以平行的方式部分重合地配置,因此能夠?qū)⒂涗浹b置的高度尺寸抑制在最小程度。另外,在上述的任意形式中,可以采用具有介質(zhì)導向裝置的結構,該介質(zhì)導向裝 置,在附著有所述記錄材料的記錄介質(zhì)被移出所述定影單元之前,引導所述記錄介質(zhì),使所 述一面不會成為凹面,而在所述記錄介質(zhì)被移出所述定影單元之后,使所述記錄介質(zhì)彎曲 并進行引導,以使所述一面成為凹面。根據(jù)上述結構,在附著于記錄介質(zhì)的記錄材料通過定影單元而被定影之前,在不 與附著有記錄材料的表面相接觸的條件下,轉(zhuǎn)換了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因此,即使在支承 部件以及定影單元被設置為在上下方向上重合配置,且以朝向該定影單元的方式而轉(zhuǎn)換記 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時,也能夠抑制在支承部件上被形成于記錄介質(zhì)上的印刷影像產(chǎn)生紊亂 的情況。另外,在上述的任意形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S卩,所述記錄介質(zhì)以層疊多個 部件的形式而構成,所述記錄裝置還具有第1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其被設置在所述記錄介 質(zhì)的輸送路徑上的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定影單元之間,并用于彎曲所述輸送路徑而轉(zhuǎn)換所 述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第2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其被設置在比所述定影單元更靠所述輸 送路徑的下游一側的位置上,并用于彎曲所述輸送路徑而轉(zhuǎn)換所述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 且通過所述第2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而形成的所述輸送路徑的彎曲部的曲率可以被設定為, 小于通過所述第1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而形成的所述輸送路徑的彎曲部的曲率。一般情況下,當記錄介質(zhì)在從定影單元通過的過程中被加熱時,用于粘接被層疊 的多個部件的粘接劑的粘接力將被減弱。關于這一點,根據(jù)上述結構,由于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 方向在比定影單元更靠輸送路徑的下游一側的位置處通過第2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而被平 穩(wěn)地轉(zhuǎn)換,因此能夠抑制被層疊的多個部件相互剝離的情況。


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概要結構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干燥裝置的剖視圖。圖3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圖4(a)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概要結構圖,(b)為該記錄裝置中 的干燥裝置的剖視圖。圖5為圖4 (a)的局部放大圖。圖6(a)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概要結構圖,(b)為該記錄裝置中 的干燥裝置的剖視圖。圖7(a)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剖視圖,(b)為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 方式的記錄裝置的剖視圖。符號說明11、IlAUlB打印機(記錄裝置);12主體外殼;13記錄介質(zhì);13a貼紙材料(構成 多個部件);13b底膜(構成多個部件);14供應部;15印刷室;16、16A、16B、16C、16D、16E 干燥裝置(定影單元);17卷繞部;18基座;19壓紙板(支承部件);19a上表面;19b壓紙 板加熱器;20卷軸;21第1滾子;22第2滾子;23第3滾子(第1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23a 彎曲部;24導軌;25滑架;26支承板;27記錄頭;28維護機構;30導向部件;31第4滾子
5(第2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31a彎曲部;32第5滾子;33卷繞軸(輸送單元);34筐體;35 進氣口 ;36進氣管;37暖風送風機構;38內(nèi)部空間;39排氣口 ;40排氣管;41排氣扇;42通 過口 ;43通過口 ;44軸流式風扇;45轉(zhuǎn)換滾子(第2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45a彎曲部;46 槽板;50上輸送層;60中輸送層;70下輸送層;130導向部件(支承部以及第2輸送方向轉(zhuǎn) 換單元);130a彎曲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按照圖1至圖3,對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為噴墨式打印機(以下,稱為“打印 機”)的一個實施方式(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這里,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 所涉及的打印機IlA的概要結構圖,圖2為干燥裝置16A的概要結構圖,圖3為圖1的局部 放大圖。另外,在以下的說明書中的說明,當敘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時, 是以各圖中箭頭所示的方向為基準而進行表示的。如圖1所示,作為記錄裝置的打印機IlA具有長方體狀的主體外殼12。在主體外 殼12內(nèi)設置有供應部14,其供應長條狀的記錄介質(zhì)13 ;印刷室15,在其中通過向該記錄 介質(zhì)13噴射作為記錄材料的墨水而實施印刷;作為定影單元的干燥裝置16A,其對通過該 印刷而附著有墨水的記錄介質(zhì)13實施干燥處理;卷繞部17,其卷起以此種方式被實施了干 燥處理的記錄介質(zhì)13。S卩,在主體外殼12內(nèi)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略微靠上方的位置上,設置有將主體 外殼12內(nèi)上下劃分的平板狀的基座18,該基座18的上側的區(qū)域成為,將作為支承部件的矩 形板狀的壓紙板19支承在基座18上而構成的印刷室15。并且,在基座18的下側的區(qū)域 中,作為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的上游一側的、靠近左側的位置處配置有供應部14,且在 作為下游一側的靠近右側的位置處配置有干燥裝置16A以及卷繞部17。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記錄介質(zhì)13由貼紙材料13a以及底膜13b層 疊而構成,其中,所述貼紙材料13a在印刷室15中被噴射墨水而實施了印刷,而所述底膜 13b以可剝離的方式與該貼紙材料13a相粘接。如圖1所示,在供應部14中,以自由旋轉(zhuǎn)的方式設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卷軸20, 且記錄介質(zhì)13在相對于該卷軸20而被預先卷成滾筒狀的狀態(tài)下,以可與卷軸20 —體旋轉(zhuǎn) 的方式被支承。即,通過卷軸20的旋轉(zhuǎn),從而記錄介質(zhì)13從供應部14被送出,且被輸送至 輸送方向的下游一側。另外,在供應部14的右方設置有第1滾子21,該第1滾子21以與卷 軸20平行的狀態(tài)而沿前后方向延伸,且通過從右側下方卷起從卷軸20輸送出來的記錄介 質(zhì)13,從而將該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轉(zhuǎn)換為垂直向上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印刷室15內(nèi),壓紙板19的左側中,與下側的第1滾子21在上下方向 上相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第2滾子22,該第2滾子22以與下側的第1滾子21相平行的狀 態(tài)而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輸送方向通過第1滾子21而被轉(zhuǎn)換為垂直向上的方向的記錄 介質(zhì)13,通過從左側下方被卷在該第2滾子22上,從而其輸送方向被轉(zhuǎn)換為水平向右的方 向,并與壓紙板19的上表面滑動接觸。另外,在印刷室15內(nèi),壓紙板19的右側中,設有隔著壓紙板19而與左側的第2滾 子22在左右方向上對置的第3滾子23,其被設置成,以與第2滾子22相平行的狀態(tài)而沿前 后方向延伸。另外,第2滾子22以及第3滾子23的各個設置位置被調(diào)節(jié)成,使各個圓周面的頂部與壓紙板19中用于支承記錄介質(zhì)13的上表面19a處于同一高度。因此,在印刷室 15內(nèi),輸送方向通過左側的第2滾子22而被轉(zhuǎn)換為水平向右的方向的記錄介質(zhì)13,在與壓 紙板19的上表面19a滑動接觸的同時,被輸送至作為下游一側的右側。另外,在壓紙板19 中埋設有壓紙板加熱器1%,用于對被壓紙板19的上表面19a支承的記錄介質(zhì)13進行加 熱。另外,在印刷室15內(nèi)的壓紙板19的前后兩側,以成對的方式設置有沿左右方向延 伸的導軌24 (在圖1中由雙點劃線表示)。導軌24的上表面高于壓紙板19的上表面19a, 且在兩導軌24的上表面上,以通過未圖示驅(qū)動機構的驅(qū)動而可沿著兩導軌24向左右方向 往復運動的狀態(tài),支承有矩形的滑架25。并且,在該滑架25的下表面一側,通過支承板26 而支承有記錄頭27。在印刷室15內(nèi),壓紙板19上的固定范圍被作為印刷區(qū)域,而記錄介質(zhì)13以該印 刷區(qū)域為單位而間歇性地被輸送。另外,在圖3中,符號Ll表示沿用紙輸送方向的印刷區(qū) 域長度(在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圖5中也相同)。并且,通過隨著滑架25的往復運動而從 記錄頭27對記錄介質(zhì)13噴射墨水(橫向掃描),從而對記錄介質(zhì)13實施印刷,其中,所述 記錄介質(zhì)13由于以該印刷區(qū)域為單位進行的間歇輸送而處于停止在壓紙板19上的狀態(tài)。 另外,在印刷室15內(nèi),第3滾子23的右側的非印刷區(qū)域中,設置有用于在非印刷時對記錄 頭27進行維護的維護機構28。干燥裝置16A被配置為,相對于壓紙板19在上下方向上重合配置,從而成為在俯 視時相對于壓紙板19部分重疊的結構。并且,在印刷室15內(nèi)被實施了印刷的記錄介質(zhì)13, 通過從右側上方被卷在第3滾子23上,從而使輸送方向被轉(zhuǎn)換為垂直向下的方向,并朝向 基座18的下方的干燥裝置16A被輸送。S卩,第3滾子23在比壓紙板19更靠記錄介質(zhì)13的 輸送路徑的下游一側的位置處,作為使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彎曲從而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13 輸送方向的第1輸送路徑轉(zhuǎn)換單元而發(fā)揮作用。另外,第3滾子23在記錄介質(zhì)13被送入 至干燥裝置16A中之前,還作為介質(zhì)導向裝置而發(fā)揮作用,其通過從在印刷室15內(nèi)被實施 印刷的印刷面(一面)的背面一側與記錄介質(zhì)13相接觸,從而以不會使記錄介質(zhì)13的印 刷面變成凹面的方式而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另外,記錄介質(zhì)13通過在被導向部件30引導輸送方向的同時經(jīng)過干燥裝置16A 內(nèi),從而對在印刷室15內(nèi)被實施了印刷的印刷面實施干燥處理。另外,在圖3中,符號L2表 示干燥裝置16A內(nèi)的、沿用紙輸送方向的干燥區(qū)域長度(在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圖5中也 相同),其在本實施方式中被設定為,大于等于上述記錄區(qū)域長度Li。并且,被從干燥裝置 16A向垂直向上方向輸出的記錄介質(zhì)13被卷在第4滾子31上從而使輸送方向被轉(zhuǎn)換為垂 直向下方向。即,第4滾子31在比干燥裝置16A更靠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的下游一側 的位置處,作為使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彎曲從而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的第2輸 送路徑轉(zhuǎn)換單元而發(fā)揮作用。另外,第4滾子31在記錄介質(zhì)13從干燥裝置16A中被輸送 出之后,還作為介質(zhì)導向裝置而發(fā)揮作用,其通過從在印刷室15內(nèi)被實施印刷的印刷面一 側與記錄介質(zhì)13相接觸,從而以使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成為凹面的方式而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 13的輸送方向。另外,第4滾子31的旋轉(zhuǎn)直徑被構成為,大于第3滾子23的旋轉(zhuǎn)直徑。并且,由 第4滾子31形成的、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的彎曲部31a的曲率被設定為,小于由第3滾子23形成的、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的彎曲部23a的曲率。另外,輸送方向被第4滾子31轉(zhuǎn)換為垂直向下方向的記錄介質(zhì)13,從左側上方被 卷在第5滾子32上。并且,記錄介質(zhì)13在其輸送方向被第5滾子32轉(zhuǎn)換為水平向右方向 之后,朝向位于第5滾子32的右方的卷繞部17被輸送。在卷繞部17中,設置有作為輸送單元的卷繞軸33,該卷繞軸33以與第5滾子32 相平行的狀態(tài)而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作為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下游端的頂端,被卷在該 卷繞軸33上。并且,由于卷繞軸33通過未圖示的輸送電動機的驅(qū)動力而進行旋轉(zhuǎn)驅(qū)動,從 而使記錄介質(zhì)13依次被卷繞在卷繞軸33上。接下來,對干燥裝置16A的結構進行詳細敘述。如圖2所示,干燥裝置16A具有內(nèi)部呈空心箱體狀的筐體34。在筐體34的左側 壁部的下部開口形成有進氣口 35,在該進氣口 35上通過進氣管36而連接有暖風送風機構 37。并且,暖風送風機構37通過經(jīng)由進氣管36而供給至筐體34內(nèi)的暖風,從而對筐體34 的內(nèi)部空間38進行加熱。 另外,在筐體34上壁部的大致中央處開口形成有排氣口 39,在該排氣口 39上通過 排氣管40而連接有排氣扇41。并且,被暖風加熱后的空氣隨著排氣扇41的驅(qū)動,而從筐 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經(jīng)由排氣管40被排放至筐體34外。即,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內(nèi) 產(chǎn)生了被加熱的空氣的流動。并且,在筐體34的上壁部上,以在左右方向上隔著排氣口 39而相互離開的位置狀 態(tài),開口形成有左右一對的通過口 42、43。另外,這些通過口 42、43在各自的前后方向上的 寬度尺寸被形成為,大于記錄介質(zhì)13在前后方向上的寬度尺寸,從而可使記錄介質(zhì)13通 過。另外,在筐體34內(nèi),以如下狀態(tài)設置有在正面觀察時呈大致U字狀的導向部件30, 即,該導向部件30處于,其左右一對的上端部以與各個對應的通過口 42、43位置相一致的 方式而被連接在筐體34的上壁部上的狀態(tài)。另外,在筐體34內(nèi)以如下方式而配置有多個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12個)軸流式風扇44,即,該軸流式風扇44在筐體34內(nèi),沿著形成記 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的導向部件30表面而成為橫向排列的狀態(tài),且各自的送風方向大致 垂直于沿著導向部件30表面的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并且,軸流式風扇44被設置為,通 過將被暖風送風機構37加熱的筐體34內(nèi)的空氣作為暖風,而朝向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送 風,從而促進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內(nèi)的、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的干燥。接下來,對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打印機IlA的作用進行說明,尤其是著眼于在記錄 介質(zhì)13的印刷面從干燥裝置16A內(nèi)通過的過程中被加熱且定影時的作用,在下文中進行說 明。那么,在剛開始打印機IlA的運轉(zhuǎn)之后,首先,干燥裝置16A通過使暖風送風機構 37運轉(zhuǎn),從而從暖風送風機構37將暖風送至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內(nèi)。于是,被收容在筐 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內(nèi)的空氣被加熱,從而溫度逐漸上升。此時,導向部件30隨著筐體34 的內(nèi)部空間38內(nèi)的空氣被加熱,而被該加熱的空氣加熱至與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幾乎相 等的溫度。接下來,在導向部件30的溫度穩(wěn)定時,驅(qū)動輸送電動機從而對卷繞軸33進行旋轉(zhuǎn) 驅(qū)動。于是,隨著對卷繞軸33的旋轉(zhuǎn)驅(qū)動,作為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下游端的頂端,依
8次被卷繞在卷繞軸33上。并且,在印刷室15內(nèi)被實施了印刷的記錄介質(zhì)13,以輸送方向通 過第3滾子23而被轉(zhuǎn)換為垂直向下方向的狀態(tài),朝向干燥裝置16A被輸送。在這里,在印刷室15中被實施了印刷的記錄介質(zhì)13,通過由壓紙板加熱器19b所 加熱的壓紙板19的上表面19a而被加熱。于是,由于附著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墨水中所含 有的水分蒸發(fā),從而使得墨水的粘性增大。因此,即使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從壓紙板19 的上表面19a轉(zhuǎn)換為垂直向下方向而朝向干燥裝置16A,附著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墨水也不 會由于重力而流下,從而可抑制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印刷影像發(fā)生紊亂的狀況。另外,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通過被設置在壓紙板19和干燥裝置16A之間的第3 滾子23,從而不會使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被彎曲成凹面狀。因此,由于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 13上的印刷影像,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被加熱從而充分固定在記錄介質(zhì)13之前,不 會與第3滾子23相接觸,從而可抑制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印刷影像發(fā)生紊亂的狀況。并且,被輸送至干燥裝置16A中的記錄介質(zhì)13,從被設置在干燥裝置16A的筐體 34的上壁部上的一對通過口 42、43中、位于右方的通過口 42中通過,并以將噴有墨水的印 刷面朝向右側的狀態(tài)而進入到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接下來,進入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 38中的記錄介質(zhì)13,以將噴有墨水的印刷面的背面一側與導向部件30的表面相接觸的狀 態(tài),從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通過。因此,記錄介質(zhì)13通過與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處 于幾乎同等溫度的導向部件30的表面,而從印刷面的背面一側被加熱。另外,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的被加熱后的空氣,從軸流式風扇44以大致垂直 的方式被送風至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于是,在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通過從軸流式風扇 44送風過來的暖風而被加熱的同時,在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上浮動的墨水蒸汽層以及墨 水溶劑蒸汽層,適當?shù)貜挠涗浗橘|(zhì)13的印刷面上被去除。另外,在印刷影像于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被加熱而充分地固定于記錄介質(zhì)13 之前,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不會與第3滾子23相接觸,而僅是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的背 面一側與第3滾子23相接觸。因此,與該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以及該印刷面相反一側的 背面雙方被一對滾子夾持的情況相比,記錄介質(zhì)13被第3滾子23支承的支承狀態(tài)變得不 穩(wěn)定。因此,當暖風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從軸流式風扇44被送風至記錄介質(zhì)13時, 由于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上的印刷影像,在未充分固定于記錄介質(zhì)13的狀態(tài)下 大幅晃動,因此有可能會出現(xiàn)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印刷影像紊亂的現(xiàn)象。在這一點上,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記錄介質(zhì)13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被導向部 件30從印刷面的背面一側支承。因此,即使暖風從軸流式風扇44被送至記錄介質(zhì)13,記錄 介質(zhì)13的印刷影像也幾乎不會產(chǎn)生晃動,從而抑制了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印刷影像 發(fā)生紊亂的狀況。另外,從軸流式風扇44被送風至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上的空氣,將轉(zhuǎn)入導向部件 30中的與記錄介質(zhì)13的接觸面的、背面一側的空間區(qū)域內(nèi)。并且,該空氣以大量含有從記 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上除去的墨水以及墨水溶劑的狀態(tài),通過排氣管40而被迅速地從筐體 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排出。因此,即使在干燥裝置16A被長時間運轉(zhuǎn)的情況下,從記錄介質(zhì) 13的印刷面上揮發(fā)的墨水以及墨水溶劑也基本上不會滯留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其后,記錄介質(zhì)13從被設置在干燥裝置16A的筐體34的上壁部上的一對通過口 42,43中、位于左方的通過口 43中通過,從而被輸送至筐體34外。在這里,在剛剛于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實施了定影處理之后,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通過第4滾子31而被 平穩(wěn)地轉(zhuǎn)換。因此,即使用于粘接貼紙材料13a和底膜13b的粘接劑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 38中被加熱而成為半熔融狀態(tài)并由此處于粘接力減弱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抑制記錄介質(zhì)13 的貼紙材料13a從底膜13b上剝離的現(xiàn)象。并且,記錄介質(zhì)13以印刷面在從筐體34的內(nèi) 部空間38內(nèi)通過的過程中被定影的狀態(tài),在輸送方向被第4滾子31和第5滾子32依次轉(zhuǎn) 換之后,被卷繞軸33卷起。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壓紙板19以及干燥裝置16A被配置為,在俯視時部分重 疊。因此,由于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部分共享這些部件的設置空間,從而能夠節(jié)省這 些部件的設置空間,作為結果,能夠抑制裝置整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附著于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墨水通過干燥裝置16A而被干 燥之前,在不與附著有墨水的表面相接觸的條件下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因此,即 使在壓紙板19以及干燥裝置16A被設置為在上下方向上重合配置,且朝向該干燥裝置16A 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時,也能夠抑制在壓紙板19上形成于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印刷影 像發(fā)生紊亂的狀況。(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于在作為干燥裝置16A的定影區(qū)域的筐體34的內(nèi)部空 間38中被暖風送風機構37加熱的空氣,從軸流式風扇44被送風至記錄介質(zhì)13中的附著有 墨水的區(qū)域,因此能夠可靠地使附著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墨水干燥并定影。另外,由于記錄 介質(zhì)13是以在干燥裝置16A的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被導向部件30支承的狀態(tài),由軸 流式風扇44將被暖風送風機構37加熱的空氣進行送風,因此記錄介質(zhì)13在干燥裝置16A 的筐體34內(nèi)部空間38中隨著來自軸流式風扇44的空氣送風而產(chǎn)生晃動的狀況幾乎不會 發(fā)生,從而能夠抑制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印刷影像發(fā)生紊亂的狀況。(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附著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墨水在從壓紙板19上通過的過程 中,由于通過壓紙板19的上表面被加熱,因而部分凝固從而使粘性增大。因此,即使在記錄 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在比壓紙板19更靠輸送路徑的下游一側的位置處被轉(zhuǎn)換時,附著在記 錄介質(zhì)13上的墨水也幾乎不會由于重力而流下,從而能夠抑制被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上的 印刷影像發(fā)生紊亂的狀況。(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當記錄介質(zhì)13在從干燥裝置16A的定影區(qū)域通過的 過程中被加熱時,用于粘接貼紙材料13a和底膜13b的粘接劑的粘接力將被減弱,但是由于 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在輸送路徑的比干燥裝置16A的定影區(qū)域更靠下游一側通過第4 滾子31而被平穩(wěn)地轉(zhuǎn)換,因此能夠抑制貼紙材料13a和底膜13b相互剝離的現(xiàn)象。(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干燥裝置16A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干燥區(qū)域長度 L2被構成為,大于等于壓紙板19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長度Ll (L2 ≥ Li)。 因此,記錄完成的記錄面將必定在干燥裝置16A中至少停留一次,且停留時間相當于間歇 輸送中的記錄介質(zhì)停止的時間。因此,能夠避免記錄完成的記錄面的一部分不在干燥裝置 16A內(nèi)停止而直接通過的情況,從而能夠確保記錄完成的全部記錄面在干燥裝置16A內(nèi)的 停留時間,進而能夠充分地干燥記錄面。(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于折回輸送路徑70 (第5滾子32 卷繞部17),在干燥 裝置16A的下部與該干燥裝置16A重合配置,因此能夠抑制記錄裝置整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其中,所述折回輸送路徑70為,在記錄介質(zhì)13被移出干燥裝置16A之后折回并朝 向卷繞部17移動的路徑。(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以包括壓紙板19在內(nèi)的上部輸送路徑50(第2滾子 22 第3滾子23)作為上輸送層,以包括其下側的干燥裝置16A在內(nèi)的中間輸送路徑60 作為中輸送層時,被設置在該中輸送層上并作為用于輸送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滾子的第4滾子 31,被配置在干燥裝置16A內(nèi)部之外的、干燥裝置16A的外側。因此,能夠防止干燥裝置16A 內(nèi)的溫度波動,另外熱量不會通過滾子而散失,從而能夠防止干燥裝置16A內(nèi)的定影效率 的降低。另外,上述實施方式可以以如下方式而進行改變。并且,在下文進行說明的其他實 施方式中,對于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符號,并在下文中省略其說明。在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機IlB中,如圖4(a) (b)所示,干燥裝置 16B可以被構成為,導向部件30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以平行于壓紙板19的上表面 19a的方式水平地延伸。在該結構中,由于干燥裝置16B和壓紙板19被設置為,在上下方 向上重合配置,因此相對于壓紙板19的設置空間,不需要在水平方向上額外留出干燥裝置 16B的設置空間。因此,由于能夠?qū)崿F(xiàn)干燥裝置16B的設置空間的空間節(jié)省化,從而能夠抑 制打印機11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另外,在該結構中,優(yōu)選為,當在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 路徑上的第3滾子23和干燥裝置16B之間,設置有將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轉(zhuǎn)換為大致 水平方向的轉(zhuǎn)換滾子45時,將轉(zhuǎn)換滾子45構成為,對于記錄介質(zhì)13從其印刷面的背面一 側接觸,從而避免將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彎曲成凹面狀。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上部輸送路徑50 (第2滾子22 第3滾子23)、包括干 燥裝置16B在內(nèi)的中間輸送路徑60 (轉(zhuǎn)換滾子45 第4滾子31)、和折回輸送路徑70 (第 5滾子32 卷繞部17)以平行的方式重合配置,因此能夠?qū)⒀b置的高度尺寸抑制在最小程度。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干燥裝置16B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干燥區(qū)域長度 L2也被構成為,大于等于壓紙板19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長度Li。因此,記 錄完成的記錄面將必定在干燥裝置16B中停留至少一次,且停留時間相當于間歇輸送中的 記錄介質(zhì)停止的時間。因此,不會發(fā)生記錄完成的記錄面的一部分不在干燥裝置16B內(nèi)停 止而直接通過的情況,從而能夠確保在干燥裝置16B內(nèi)的停留時間,進而能夠充分地干燥 記錄面。另外,由于在中間輸送路徑(中輸送層)60中,作為用于輸送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滾子 的轉(zhuǎn)換滾子45以及第4滾子31被設置在,干燥裝置16B內(nèi)部之外的、干燥裝置16B的外側, 因此能夠防止在干燥裝置16A內(nèi)的定影效率的降低。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記錄介質(zhì)13相對于第4滾子31以及第5滾子32的外圓 周面的卷繞長度,被設定為各滾子的外周長度的1/4。S卩,由于記錄介質(zhì)13由貼紙材料13a 和底膜13b貼合而成,且在從干燥裝置16B的定影區(qū)域通過的過程中被加熱時,用于粘接貼 紙材料13a和底膜13b的粘接劑的粘接力將被減弱,因此,在相對于滾子的外圓周面的卷繞 長度較長(即,卷繞角度較大)時,有可能會產(chǎn)生剝離的現(xiàn)象。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卷繞 長度被控制在較短程度,因此抑制了貼紙材料13a和底膜13b相互剝離的現(xiàn)象。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如圖6中(a)、(b)所示,干燥裝置16C可以被構成為,導
11向部件130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彎曲成大致U字狀。根據(jù)該結構,導向部件130成 為兼具下述兩種功能的結構,即,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對記錄介質(zhì)13從印刷面的背 面一側進行支承的功能、和使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彎曲從而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 向的功能。因此,通過減少構成干燥裝置16C的零件個數(shù),從而能夠有助于打印機11的小 型化。另外,在該結構中,優(yōu)選為,將干燥裝置16C中的、由作為第2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的導 向部件130而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上的彎曲部130a的曲率構成為,小于由作為 第1輸送方向轉(zhuǎn)換單元的第3滾子23以及轉(zhuǎn)換滾子45而形成在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 上的彎曲部23a、45a的曲率。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干燥裝置16C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干燥區(qū)域 長度(未圖示)也被構成為,大于等于壓紙板19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長 度(未圖示),因此能夠確保記錄完成的記錄面在干燥裝置16C內(nèi)的停留時間,從而能夠充 分地干燥記錄面。另外,由于未在干燥裝置16C內(nèi)設置輸送滾子,因此能夠防止在干燥裝置 16C內(nèi)的定影效率的下降。本發(fā)明的第4、第5實施方式,分別如圖7(a)、(b)中的干燥裝置16D以及干燥裝 置16E所示,其可以被構成為,以與導向部件30中相對于記錄介質(zhì)13的接觸面對置的方式 設置槽板46。根據(jù)該結構,由于空氣流經(jīng)由被設置在槽板46上的槽孔46a,以相對于印刷 面大致垂直的方式而作用于記錄介質(zhì)13,因此能夠促進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的干燥。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干燥裝置16D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干燥區(qū)域 長度(未圖示)也被構成為,大于等于壓紙板19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長 度(未圖示),因此能夠確保記錄完成的干燥面在干燥裝置16D內(nèi)的停留時間,從而能夠充 分地干燥記錄面。另外,由于未在干燥裝置16D內(nèi)設置輸送滾子,因此能夠防止在干燥裝置 16D內(nèi)的定影效率的下降。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干燥裝置16A 16C也可以采用,在筐體34的內(nèi)部 空間38中以與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對置的方式而設置輻射加熱器的結構。此時,由于幾 乎不會發(fā)生記錄介質(zhì)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中因從輻射加熱器輻射出的輻射熱而產(chǎn)生晃 動的狀況,因此干燥裝置16也可采用不具備對記錄介質(zhì)13進行支承的支承部的結構。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第4滾子31在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上形成的彎 曲部31a的曲率也可以被設計成,大于第3滾子23在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上形成的彎 曲部23a的曲率。即,只要第4滾子31為,能夠充分平穩(wěn)地轉(zhuǎn)換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 從而避免記錄介質(zhì)13剛剛在干燥裝置16中被實施定影處理之后使貼紙材料13a以及底膜 13b剝離的結構,則第4滾子31可以采用任意的結構。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設置對壓紙板19的上表面19a進行加 熱的壓紙板加熱器19b的結構。此時,優(yōu)選為,作為在印刷室15中被噴射于記錄介質(zhì)13的 印刷面上的墨水采用具有足夠粘性的墨水,從而在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方向被轉(zhuǎn)換為垂直 向下的方向時,墨水不會因為重力而流下。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干燥裝置16A 16C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即,設置 對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進行加熱的加熱器,并使從軸流式風扇44朝向記錄介質(zhì)13送風 的暖風在筐體34的內(nèi)部空間38內(nèi)循環(huán)。此時,需要在循環(huán)于筐體34內(nèi)部空間38內(nèi)的空 氣流的流道的中途位置處,設置用于吸附并回收從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上揮發(fā)出的墨水以及墨水溶劑的吸附過濾器。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具有UV(Ultra Violet 紫外線)硬化特性 的墨水,以作為從記錄頭27朝向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噴射的墨水。此時,作為對附著在記 錄介質(zhì)13上的墨水進行定影的定影單元,可以采用具有UV光源部的UV照射裝置,該UV光 源部在記錄介質(zhì)13的輸送路徑上與記錄介質(zhì)13的印刷面對置。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構成記錄介質(zhì)13的多個部件,可以采用任意的部件 組合。另外,記錄介質(zhì)13也可以由單一的部件構成。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記錄介質(zhì)13可以采用,隨著卷繞軸33的旋轉(zhuǎn)驅(qū)動而 被連續(xù)地輸送的結構。雖然在上文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是將記錄裝置具體化為噴墨式打印機,但并不 限定于此,也可以具體化為噴射或者吐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體(包括功能材料的粒子被分 散或者混合在液體中而成的液狀體、凝膠等流狀體)的液體噴射裝置。例如,可以為以下的 噴射裝置,對應用于液晶顯示器、EL(電致發(fā)光)顯示器以及面發(fā)光顯示器的制造等的、以 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含有電極材料或者顏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體(液狀體)進 行噴射的液體噴射裝置;噴射被應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有機物的液體噴射裝置;被作 為精密吸液管而使用,并噴射作為樣本的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并且,還可以為以下液體噴 射裝置,即,向鐘表或者照相機等的精密機械精確噴射潤滑油的液體噴射裝置;為了形成被 應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上的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向基板上噴射紫外線硬化樹脂 等透明樹脂液的液體噴射裝置;為了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或堿等蝕刻液的液體噴射裝置; 噴射凝膠(例如物理凝膠)等液體(流狀體)的液體噴射裝置??梢詫⒈景l(fā)明適用于上述 這些裝置中的任意一種液體噴射裝置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部件,其對記錄介質(zhì)進行支承;記錄頭,其對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記錄介質(zhì)的一面施加記錄材料;定影單元,其對于附著在從所述支承部件輸送來的記錄介質(zhì)的所述一面上的記錄材料 進行定影,所述支承部件與所述定影單元被配置為,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將記錄介質(zhì)定位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狀態(tài)下,所述記錄頭沿所述記錄媒體輸送方向 移動并進行記錄,所述定影單元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定影區(qū)域長度被構成為,大于等于所述支承 部件上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記錄區(qū)域長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輸送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滾子被設置在,所述定影單元的內(nèi)部之外的、所述定影單元 的外側,其中,所述輸送滾子與所述定影單元設置在同一輸送層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卷繞部,該卷繞部用于卷起記錄完成的記錄介質(zhì),記錄介質(zhì)的折回輸送路徑被配置為,在所述定影單元的下部與該定影單元部分重合, 其中,所述折回輸送路徑為,記錄介質(zhì)在被移出所述定影單元之后折回并朝向所述卷繞部 移動的路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支承部件在內(nèi)的上部輸送路徑的下側,設置有包括所述定影單元在內(nèi)的中 間輸送路徑,所述上部輸送路徑、所述中間輸送路徑、所述折回輸送路徑被配置成,以平行的方式部 分重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記錄裝置,其能夠抑制裝置整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且能夠可靠地在記錄材料定影區(qū)域中對記錄材料進行定影。在打印機(11)中,由于壓紙板(19)和干燥裝置(16A)在上下方向上重合配置,因此能夠防止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干燥裝置(16A)中的沿記錄介質(zhì)輸送方向的干燥區(qū)域長度(L2)被構成為,大于等于壓紙板(19)上的記錄區(qū)域長度(L1),由此,記錄完成的記錄面必定在干燥裝置(16A)中至少停留一次,且停留時間相當于間歇輸送中的記錄介質(zhì)停止的時間,從而能夠充分地干燥記錄面。
文檔編號B41J2/01GK102001219SQ201010265489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戶谷昭寬, 水谷誠吾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