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墨記錄裝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通過排出墨水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的噴墨方式的記錄裝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歷來,出于低噪音化、使用的低成本化、裝置易于小型化等的原因,噴墨記錄裝置被廣泛應用在打印機和復印機等,其中,使用熱能作為排出墨水的能量,并通過由此產生的氣泡來排出墨水的方式的噴墨記錄裝置最近正在不斷普及。
在噴墨記錄裝置中,當在排出口面(形成排出口,與記錄介質相向的記錄頭的端面)上附著不需要的墨滴或紙粉等異物時,會出現(xiàn)由于墨水的排出方向偏離而導致墨滴的落點錯位,從而引起圖像品質降低的情況。即,在噴墨記錄裝置中,因為從記錄頭向被記錄材料(紙或者OHP膠片等)排出墨滴進行記錄,由于除排出的主墨滴之外所產生的微細墨滴,或者由于墨滴擊中被記錄材料而產生上的反彈等在記錄頭的排出口面上附著微細墨滴,使該排出口面成為潤濕狀態(tài)。把該排出時產生的主墨滴以外的微細墨滴、以及由墨滴的反彈等產生的微細墨滴稱作墨水霧滴,或者也簡單地稱作霧滴。而且,當排出口面被墨水潤濕,而使該墨水在排出口的周圍大量聚集時,會引起墨水排出受阻而向不定方向排出(歪扭),或者會引起墨滴不能排出(不排出)的弊端。
因此,為了消除在噴墨記錄裝置中由于使用液體墨水而引起的上述缺點,在噴墨式記錄頭中通過在界面(排出口面)處形成疏水劑,使其排斥排出口附近的墨滴,從而防止不排出或者歪扭。此外,作為在其他的記錄裝置上罕見的固有的結構,設置和排出口面接觸的擦拭部件,通過其兩者間的相對移動來擦除排出口面上的墨滴等異物,由此使排出口面被刷新(復原),從而能預防排出方向的偏離或不排出而完成復原的工作。作為上述擦拭機構,多采用通過由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的刮片(擦凈器)擦拭排出口面,來擦除上述不需要的墨滴的結構。此外,關于上述擦拭機構的動作時刻,一般是在記錄中或者記錄完成后進行排出口面上的附著物的除去。
在特開2000-094701號公報(美國專利第6283574號說明書)中公開了這樣一種結構為了減低在記錄紙1頁內的由擦拭動作引發(fā)的記錄濃度變化而產生的濃度不均勻,以設定的條件控制在在記錄紙排紙后所實施擦拭動作,由此減低在下一頁記錄紙1頁內進行記錄期間的擦拭頻率。
但是,關于如上所述的現(xiàn)有的噴墨記錄裝置,當擦拭動作或者擦拭次數(shù)增加時,會導致在記錄頭表面形成的疏水劑被剝落,此外產生界面的磨耗,存在記錄頭的壽命變短的問題。
此外,隨著近年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需要,形成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記錄元件基板(半導體芯片)的小型化不斷發(fā)展。進而,通過謀求記錄裝置的高畫質化,使更小墨滴飛行的液滴細化和排出口的配置高密度化不斷發(fā)展。通過記錄元件基板的小型化、以及排出口的配置的高密度化的進展,在在此之前的噴墨記錄裝置中并不顯著的問題就變得明顯化起來。下面關于這個問題進行詳細敘述。
對于分別從相鄰的多個的排出口組或者排出口列排出的墨滴,與從單獨的排出口組或者排出口列排出的墨滴相比,會受到由從相鄰的排出口組或者排出口列飛行的墨滴形成的氣流的影響。具體地說,在墨滴從排出口排出并擊中記錄介質的時候,產生沿著墨滴軌跡的下降氣流和沿著記錄介質在墨滴的落點周圍擴展的氣流。這樣的排出口的排出口列是多個,從各個的排出口列排出墨滴的時候,由各個排出口列的墨滴形成的沿記錄介質的各股氣流之間相互碰撞,由此產生從墨滴的落點產朝向各個排出口列的上升氣流。上述的記錄元件基板的小型化使相鄰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間隔變窄,此外排出口的高密度化后,與以前的記錄裝置相比,從相鄰的排出口飛行出來的墨滴形成的氣流的影響變大。
結果是根據(jù)在記錄裝置中的記錄頭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排出頻率和墨滴的排出速度,由排出時的主滴以外的墨滴和擊中時反彈產生的霧滴,受到氣流的影響被卷起并附著在形成記錄頭的排出口的界面上。這樣,由于相鄰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間隔狹窄,與現(xiàn)有的噴墨記錄裝置比較,在記錄的圖像中更容易引起墨滴的落點錯位或者墨滴排不出來的不排出等的弊端。因此,隨著相鄰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間隔狹窄,為了得到穩(wěn)定的圖像,進行清洗和擦拭的排出口的清洗裝置對記錄頭進行實施操作的頻率不得不急劇上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在借鑒上述的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點的基礎上,目的是提供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其能對于安裝于記錄裝置上的記錄頭的記錄元件基板的小型化、墨滴的小微細化、以及排出口的高密度化先進的噴墨記錄裝置,消除由記錄頭界面上附著墨滴等的影響而引起的圖像不良,并使記錄頭的壽命縮短,能通過對應于記錄頭的排出口列的配置,適時地實施清洗,從而能夠輸出穩(wěn)定的記錄圖像,且成本低廉。
為解決上述課題,達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個排出口組的排出口面的記錄頭,所述排出口組由排出墨水的多個排出口構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裝置,還包括計數(shù)裝置,對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進行計數(shù)并存儲;以及清洗控制裝置,根據(jù)多個上述排出口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數(shù),利用上述清洗裝置來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裝置中,上述多個排出口組中根據(jù)從上述記錄頭的預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與根據(jù)從與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基于存儲于上述計數(shù)裝置中的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來判斷根據(jù)形成上述排出口組的位置而不同的預定的清洗條件是否已成立,在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成立時實施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中,與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預定數(shù),和對應于比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中,與形成于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預定數(shù),和對應于在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的外側所形成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加權系數(shù)后所得的值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與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比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加權系數(shù)后所得的值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與上述預定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上述預定的排出口組更靠外側的位置所配置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與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預定數(shù),大于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與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小于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還具有檢測裝置,檢測形成于上述記錄頭的上述排出口組之間的距離;和設定裝置,根據(jù)由上述檢測裝置所檢測出的上述排出口組之間的距離,來設定清洗條件。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當由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判斷為對上述各墨水的排出口組中的任一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成立時,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取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根據(jù)形成上述排出口組的位置的加權系數(shù)后的值作為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基于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來判斷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是否已成立,當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成立時實施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與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配置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更靠外側的位置所形成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還具有檢測裝置,檢測形成于上述記錄頭上的上述排出口組間的距離;根據(jù)由上述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排出口組間的距離,來變更上述加權系數(shù)。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上述清洗裝置是通過彈性部件擦拭上述排出口的端面的擦拭機構。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噴墨記錄裝置中,至少對黃色、品紅色、深藍色的各顏色設置有上述排出口組。
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噴墨記錄裝置的清洗控制方法,該噴墨記錄裝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個排出口組的排出口面的記錄頭,所述排出口組由排出墨水的多個排出口構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裝置,該方法包括計數(shù)步驟,對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進行計數(shù)并存儲;以及清洗控制步驟,根據(jù)多個上述排出口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數(shù),利用上述清洗裝置來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步驟中,上述多個排出口組中根據(jù)從上述記錄頭的預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與根據(jù)從與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方法中,上述清洗控制步驟,取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根據(jù)形成上述排出口組的位置的加權系數(shù)后的值,作為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基于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來判斷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是否已成立,當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成立時實施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方法中,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驟中,當上述計數(shù)步驟所存儲的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達到預定數(shù)時,判斷為清洗條件已成立,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的步驟;與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預定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方法中,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驟中,當上述計數(shù)步驟所存儲的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加權系數(shù)后得到的值達到預定數(shù)時,判斷為清洗條件已成立,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的步驟;與在配置外側的排出口組對應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通過上述結構,能通過控制,避免由于在記錄頭界面所附著的墨滴等的影響而引起的圖像不良,并使記錄頭的壽命不會變短,由此,能向用戶提供更高畫質、低價格且可靠性高的噴墨記錄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本發(fā)明的所指排出口組包含每種墨水包含1列、者2列或更多列的各種情況。
如上述說明所述,通過本發(fā)明,例如,對于任意結構的噴墨記錄頭的排出口,能提供穩(wěn)定的記錄圖像的可靠性高的清洗裝置,并能實現(xiàn)噴墨打印機的主體和記錄頭各個結構的低成本化,由此能夠向用戶提供低價更低廉且可靠性高的噴墨記錄裝置。
本發(fā)明其它目的和特征將在以下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描述中得以進一步的闡明,其中,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僅限于此,本發(fā)明以權利要求書所涵蓋的范圍為準。
圖1是可以適用于本發(fā)明的噴墨記錄裝置的概略透視圖。
圖2是圖1的用在噴墨記錄裝置中使用的噴墨盒的透視圖。
圖3A是從排出方向側看到的具有排出3色(C、M、Y)墨水的3個排出口組的記錄頭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用虛線所包圍的部分X的放大圖,是表示配置有3個由每種墨水顏色由2列排出口列構成的排出口組的示意圖,圖3C是表示每種墨水顏色由1列排出口列構成,配置3列排出口列的示意圖。
圖4是表示各排出口組的清洗實施閾值的圖。
圖5是表示在使用圖3B的記錄頭的情況,當對于各色的排出口組設定相同的擦拭實施閾值時,與按圖4所示那樣設定摩擦實施閾值時的效果比較圖。
圖6A是從排出方向的側面看到的具有排出4色(C、M、Y、BK)墨水的4個排出口組的記錄頭的示意圖,圖6B是圖6A的用虛線所包圍的部分X的放大圖。
圖7是表示各排出口組的清洗實施閾值的圖。
圖8是表示對于3個排出口組從按照品紅色、黃色、深藍色的順序配置的情況的各排出口排出的點數(shù)進行的計數(shù)值的乘法運算處理的值的圖。
圖9是在使用圖3B的記錄頭的時,當對于各色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設定相同的加權系數(shù)時,與按圖8所示的那樣使中央側配置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系數(shù)和對于在其兩側配置的兩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系數(shù)設定為不同的值的情況的效果對比圖。
具體實施形式接下來,參考附加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具備按照本發(fā)明的代表實施方式的噴墨方式進行記錄的記錄頭的記錄裝置的概略結構的透視圖。
在圖1中,1是在其上方具有墨水容器,在其下方具有記錄頭,進而設置有接收用于驅動記錄頭的信號等的連接器的噴墨墨盒(以下簡稱為墨盒),2是安裝多個的墨盒1的滑架。在多個墨盒1的各個墨水容器里分別裝有黃色、品紅色、深藍色、黑色等不同顏色的墨水。此外,在滑架2上設置有傳遞用于驅動設置在各墨盒1上的記錄頭的信號等的連接器支架,其與該記錄頭電連接。在圖1的示例中搭載有4個墨盒1,其中從左邊起依次收容有分別內裝品紅色、黃色、深藍色、黑色的各種墨水。
3是在使記錄頭往復移動方向(主掃描方向)上形成的、滑動自如地支撐滑架2的掃描軌道,4是滑架電機,9是傳遞用于使滑架2在主掃描方向上往復移動的滑架電機4的驅動力的驅動帶,5和6、以及7和8是配置在記錄頭向記錄介質進行記錄的位置的前后并夾持輸送記錄介質的輸送輥對,P是紙等記錄介質。記錄介質P被壓接在將其記錄面限制成為平面的壓紙臺板(未圖示)的導向面上。
此外,在滑架2上安裝的墨盒1具備的記錄頭,其從滑架2向下方突出并位于輸送輥6和8之間,形成有記錄頭的排出口的端面與壓接在壓紙臺板(未圖示)的導向面上的記錄介質P平行相向。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上,主要的復原系統(tǒng)單元配設在圖1的下側的初始位置側。
關于上述復原系統(tǒng)單元,11是壓蓋單元,其分別對應4個墨盒1分別所具備的各記錄頭而配設,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在滑架2在初始位置時,壓蓋單元11通過與記錄頭接合而將其蓋住,能防止記錄頭的排出口內的墨水蒸發(fā),防止墨水的粘度增加,或者因揮發(fā)成分蒸發(fā)而凝固所造成的排出不良的情況。
此外,壓蓋單元11的內部連通到泵單元(未圖示)。該泵單元按照需要生成負壓。負壓生成的時刻是,例如,一旦記錄頭排出不良的時候,壓蓋單元11與記錄頭接合而吸引記錄頭內的墨水的吸引復原的時候,和清除排至壓蓋單元11的蓋內墨水(也稱作空吸引)的時候等。
12是夾著記錄介質P的記錄工作領域而設置在與初始位置相反側的預備排出接受部,進行從記錄頭的排出口向預備排出接受部12排出不用于記錄的墨滴的預備排出操作。該預備排出接受部12在圖1的上側,是復原系統(tǒng)單元的一種。另外,也可以在復原系統(tǒng)單元上設置由橡膠等彈性部件構成的刮片,擦拭附著在記錄頭的形成有排出口的端面(以下也稱作排出口面、界面)上的液滴。此外,為了消除排出口的擦拭產生的廢物的壓入記錄頭內,擦拭后實施預備排出,從而使排出狀態(tài)穩(wěn)定化。
另外,在本實施狀態(tài)的記錄裝置中,用于輸送記錄介質P的輸送用驅動電機和用于使復原系統(tǒng)單元工作的驅動電機共通使用。
此外,作為未圖示的復原系統(tǒng)單元,具備用于計數(shù)并存儲每個排出口組單位時間內的墨水排出數(shù)的計數(shù)器及存儲器,根據(jù)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判斷后述的清洗條件是否成立的機構或實施該過程的計數(shù)器或存儲器,以及在判斷該清洗條件成立時實施通過清洗裝置進行排出口端面的清洗的控制機構或實施該過程的運算電路。
這里,針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復原系統(tǒng)單元的特征點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狀態(tài)中,上述清洗條件被設定為對應于按照每種墨水的排出口組的位置而不同的條件。
此外,作為第1實施方式的清洗條件,在判斷每個排出口組的累計排出數(shù)是否達到預定的清洗實施閾值時使用的清洗實施閾值,其對應配置在最外側的排出口組和配置在該排出口組之間的排出口組,設定為不同的值。
進而,在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之間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清洗實施閾值,被設定成比配置在最外側的排出口組的清洗實施閾值小的值。
此外,作為第2實施方式的清洗條件,判斷在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上乘以加權系數(shù)的值是否達到預定的清洗實施閾值,在配置在最外側的排出口組和配置在該最外側排出口組之間的排出口組中,加權系數(shù)被設定成不同的值。
進而,配置在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之間的排出口組的加權系數(shù),設定成比配置在最外側的排出口組的加權系數(shù)大的值。
圖2是記錄頭和墨水容器成為一體的噴墨墨盒的透視圖。
墨盒1如圖2所示,上方有墨水容器21,下方有記錄頭22,進而,在墨水容器21的上部設置氣孔23,在與墨水容器21并排的位置上設置有記錄頭側連接器24。連接器24在接收用于驅動記錄頭22的信號的同時輸出墨水余量檢測信號。在記錄頭22中,形成具有在圖中下方的底面?zhèn)乳_有多個排出口的排出口面25,在與各排出口連通的液路部分中配置有排出墨水所必須的產生熱能的電氣熱變換體。
圖3A是圖3是從排出方向側看到的具有排出3色(C、M、Y)墨水的3個排出口組的記錄頭的示意圖。
31是形成配線的TAB部,32表示形成排出口的芯片部。從左側開始以品紅色(M),黃色(Y),深藍色(C)的順序以寬a的間隔等間隔形成排出口組。圖3B為圖3A的虛線圍成的部分X的放大圖,33和34是品紅色(M)的排出口列,由這2個排出口列構成品紅色(M)的排出口組。同樣35和36是黃色(Y),37和38是深藍色(C)的排出口列,由各自的2個排出口列構成各色的排出口組。
此外,品紅色(M)和黃色(Y),黃色(Y)和深藍色(C)的各排出口組之間的間隔為a,品紅色(M)與深藍色(C)各排出口組之間的距離為b。在這個記錄頭中,例如寬a為1.5mm,則寬b為3mm。
此外,排出口列方向的排出口的間隔為600dpi,2個排出口列交替配置。此外,從該排出口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量例如為5pl,排出速度大約為15mm/sec。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特征點的圖,其中如圖3A-3C所示3色的排出口組從左側開始以品紅色(M)、黃色(Y)、深藍色(C)為順序來配置的情況下從0開始計數(shù)從各排出口組排出的點數(shù),設定進行清掃記錄頭的排出口面的清洗的排出點數(shù)的計數(shù)值(清洗實施閾值)。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以擦拭為例對清洗裝置進行了說明,所以在以下清洗實施閾值意味著擦拭實施閾值。在本實施方式中,比較來自預定的排出口組的累計排出數(shù)和對應于預定的排出口組的清洗實施閾值,如果累計排出數(shù)超出清洗實施閾值就實施清洗。
圖4的第1排,表示3個排出口組中在中央側配置的黃色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在清洗實施閾值中15840000dot與打印1/2張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的點數(shù)(排出數(shù))相當。圖4的第2排,3個排出口組中配置在外側(配置在配置于中央側的黃色的排出口組中的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品紅色和深藍色的擦拭實施閾值是31680000dot,與打印1張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的點數(shù)相當。即,對應于每種墨水的排出口組的位置,配置在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之間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與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相比設定為低1/2。換言之,對應于每種墨水的排出口組的位置擦拭實施閾值被設定為不同的值。
另外,本實施狀態(tài)使用的記錄頭,在與排列排出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并列形成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在這個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并行的方向在外側形成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擦拭實施閾值,和比起在其外側形成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在內側形成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擦拭實施閾值被設定為不同。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記錄頭往復移動的方向(主掃描方向)與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并排的方向是大體相同方向。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B所示,雖然以品紅色、黃色、深藍色的各排出口組由2列排出口列構成的記錄頭為前提進行了說明,但是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其他方式的記錄頭,如圖3C所示品紅色、黃色、深藍色的各色即使由1列排出口列構成的記錄頭也能夠得到與以下說明效果同等的效果。即,本實施狀態(tài)的排出口組也包含每種墨水排出口列為1個和2個以上的所有情況。
圖3C的33是品紅色(M)、35是黃色(Y)、37是深藍色(C)的各排出口列,各色由1個排出口列構成。此外,品紅色(M)和黃色(Y)、以及黃色(Y)和深藍色(C)的各排出口列(組)的間隔為a,品紅色(M)和深藍色(C)的各排出口列(組)的間隔為b。
在圖3C的記錄頭的情況,與圖4說明的一樣,3個排出口列中在中央配置的黃色的排出口列的擦拭實施閾值為15840000dot,3個排出口列中配置在外側(配置在配置于中央側的黃色的排出口列的兩側)的2個排出口列品紅色和深藍色的擦拭實施閾值為31680000dot。
圖5是使用圖3B的記錄頭的情況,是比較對于各色的排出口組一致地設定同樣的擦拭實施閾值時,和設定上述實施方式的圖4的擦拭實施閾值時的效果的圖,表示由于擦拭實施閾值引起的圖像不良(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和擦拭次數(shù)的圖。
此時印刷的圖像是A4規(guī)格的品紅色、深藍色、黃色的1次色實心圖像(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和紅色(品紅色和黃色)、綠色(黃色和深藍色)、藍色(深藍色和品紅色)的2次色實心圖像(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各10張,共計60張,在實心圖像打印輸出結果(記錄介質)上檢查是否產生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另外,在實心圖像打印輸出結果上檢查是否產生打印歪扭及打印缺失等的圖像不良之外,還能通過在輸出實心圖像打印的圖像之后記錄預定的類型來檢查是否產生畫像不良。
圖5的上排是將各色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一律設定為31680000dot的情況。這種情況,擦拭次數(shù)為60次,雖然與中排與下排相比是最少的,但是使用相鄰的排出口組形成圖像的紅色(品紅色和黃色)、綠色(黃色和深藍色)的打印中圖像不良的打印歪扭和不排出引起的打印缺失的產生率非常高,打印歪扭紅色的10張中有8張,綠色的10張中有8張產生,共計60張中有16張。此外,打印缺失紅色的10張中有5張,綠色的10張中有6張產生,共計60張中有11張。
根據(jù)圖5的上排,可以知道進行從相鄰的排出口組沒有進行墨水的排出的1次色實心圖像的記錄時,和進行相鄰的排出口組間距離大的藍色的2次色實心圖像的記錄的時候,沒有產生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在進行相鄰排出口組間的距離窄的紅色和綠色的2次色實心圖像的記錄的時候,產生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
如上述結果,在紅色和綠色打印時發(fā)生的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因為從相鄰的排出口組各自排出的墨滴與從單獨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滴相比更容易受到飛行相鄰的墨滴形成的氣流的影響,所以排出時主滴以外的墨水液滴和擊中時的反彈引起的霧滴受到氣流影響被卷起附著在界面上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可以認為各色的每個排出口組設定相同的擦拭實施閾值31680000dot的場合,與進行1次色的打印情況相比,在相鄰的噴嘴列進行打印的紅色和綠的2次色、或進行3次色打印的情況下,引起排出歪扭和不排出的圖像不良的可能性高。
與上排相比,圖5的中排是將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一律設定為一半15840000dot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使用相鄰的排出口組在形成圖像的紅色(品紅色和黃色)、綠色(黃色和深藍色)打印中沒有產生圖像不良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其原因在于,雖然擦拭實施閾值一律是相同的值15840000dot,與圖5的上排的31680000dot的時候相比擦拭實施頻率快2倍,所以在相鄰的排出口組的墨水排出時產生的相互氣流的影響的墨滴和霧滴附著于向界面而產生圖像不良之前,就實施了擦拭。但是,因為摩擦實施頻率快2倍,所以打印相同張數(shù)的相同的圖像的情況,擦拭的次數(shù)最多為120次。因此,由于擦拭引起的記錄頭的磨耗變快,記錄頭的壽命降低。
對此,圖5的下排是以圖4說明的例子,對應于各色每個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不同的擦拭實施閾值,例如,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深藍色和品紅色之間所配置的黃色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為15840000dot,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深藍色和品紅色的擦拭實施閾值為31680000dot。其結果是,由于與在使用相鄰的排出口組的2次色的紅色和綠色中一律設定成高的擦拭實施閾值31680000dot的情況相比,排出點數(shù)超過配置在中央的黃色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15840000dot,所以就不用過快實施記錄頭的擦拭,即可防止排出歪扭和不排出的圖像不良。
此外,即使對于相同的2次色打印,因為使用配置于中央側的黃色的排出口組的兩側所配置的2色品紅色和深藍色的排出口組進行藍色打印,品紅色和深藍色的擦拭實施閾值比黃色的大,所以與進行其它的2次色打印的情況相比,擦拭實施次數(shù)少。因此,可以不產生圖像不良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并且擦拭的次數(shù)減少到90次。
即,可以確認,通過統(tǒng)一設定低擦拭實施閾值能使由擦拭引起的記錄頭的磨耗大大下降,所以使記錄頭的壽命延長,如統(tǒng)一設定高擦拭實施閾值,則能避免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的圖像不良。
這樣,對應于各色各自的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擦拭實施閾值為不同的值,例如,通過設定設置在設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間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和設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為不同的值,就防止在相鄰的排出口組間同時排出時相互的墨水排出產成的氣流的影響所造成的界面的墨水附著,此外,因為擦拭實施次數(shù)沒有增加到所需要的值以上,所以就能提供能輸出穩(wěn)定的圖像且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噴墨打印機。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將擦拭裝置作為進行記錄頭的排出口面的清洗的裝置,但是本實施方式也適用于吸入等的其他的清洗裝置。
此外,雖然在本實施狀態(tài)中的結構為,在多個的排出口組中設定的排出口組的清洗條件成立的情況下,不只是對設定的排出口組,而是對全部多個的排出口組,即對記錄頭的排出口面的進行清洗,但是在能夠分別清洗多個的排出口組的記錄裝置中,也可以是只清洗條件成立的排出口組的結構。不只是對預定的排出口組,而是同時對全部多個排出口組進行清洗的結構中,對于預定的排出口組的清洗條件成立而行清洗的時候,不僅累計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還需清除進行清洗的排出口組的累計排出數(shù)來作為初始值。
此外,該本實施狀態(tài)的排出計數(shù)的方法是從0開始的正計數(shù),也可以采用從一定的值向下的倒計數(shù)。但是,在倒計數(shù)的情況下,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應小于配置在配置于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兩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這是因為,從中央側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實際的墨水排出數(shù)和從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排出的實際的墨水排出數(shù)為相同的值的情況,有必要使中央側的排出口組比兩側的排出口組先實施擦拭而設定擦拭實施閾值。
此外,作為與本實施方式的記錄頭不同的方式,如圖6所示對并列4個排出口組的記錄頭上的擦拭實施閾值的設定進行說明。
圖6A是從排出口方向看有4個排出4色(C、M、Y、BK)墨水的排出口組的記錄頭的示意圖。
61是形成配線的TAB部,62是表示形成有排出口的芯片部。從左側開始以品紅色、黃色、深藍色、黑色的順序以寬a的間隔形成等間隔的排出口組。圖6B是用6A的虛線圍成的部分X的放大圖,63和64是品紅色的排出口列,由這2個排出口列構成品紅色的排出口組。同樣65和66是黃色、67和68是深藍色、69和70是黑色的各排出口列,各自的2列的排出口構成各色的排出口組。
此外,品紅色和黃色、黃色和深藍色、深藍色和黑色的各排出口組之間的間隔是a,品紅色和深藍色、黃色和黑色的各排出口組之間的間隔是b。此外,品紅色和黑色的各排出口組之間的間隔是c。在這個記錄頭中,寬a是1.5mm、寬b是3.0mm、寬c是4.5mm。
此外,排出口列方向的排出口的間隔是600dpi,2個排出口列交替配置。此外,從這些排出口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量是5pl,排出速度大約是15mm/sec。
圖7為在如圖6A、6B所示4色的排出口組從左側開始以品紅色、黃色、深藍色、黑色的順序配置的情況下,從0計數(shù)從各個排出口組排出的點數(shù),設定進行清掃記錄頭的排出口面的擦拭的排出點數(shù)的計數(shù)值(擦拭實施閾值)的裝置。
圖7的第1排中,4個排出口組中配置在中央側的黃色和深藍色的擦拭實施閾值為15840000dot,與打印1/2張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的點數(shù)相當。圖7的第2排中,4個排出口組中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品紅色和黑色的擦拭實施閾值為31680000dot,與打印1張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的點數(shù)相當。也就是說,對應于每種墨水的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在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之間所設置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與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相比低1/2倍。換而言之,對應于每種墨水的排出口組的位置擦拭實施閾值設定為不同的值。
這樣,在由4個排出口組構成的記錄頭的情況上也同樣,對應于各色的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擦拭實施閾值為不同的值,例如,通過設定在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之間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與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為不同的值,就能防止相鄰的排出口組間的同時排出時相互的墨水排出而產生的氣流的影響造成界面的墨水附著,此外,因為擦拭實施次數(shù)沒有增加到所需要的值以上,所以就能夠提供能輸出穩(wěn)定圖像并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噴墨打印機。
此外,在由5個或5個以上的排出口組構成的記錄頭中也同樣,對應于各色墨水的排出口組的位置,通過設定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與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擦拭實施閾值為不同的值,就能夠得到與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效果相等的效果。
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使用如圖3B所示的對應一種顏色而具備2列排出口列的記錄頭的時候,雖然是將2列的排出口列作為1個排出口組來計算出排出口組的累計排出數(shù)的結構,如果與圖3B的情況相比,排出口列間的距離更短的時候,就不能忽略從排出口列33、34的相鄰的排出口列排出墨水的時候產生的氣流的影響。這樣的時候,計數(shù)各排出口列的每列的累計排出數(shù),并使配置在最外側的排出口列(33、38)和配置在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列之間的排出口列(34~37)具有不同的擦拭實施閾值。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對應于各色墨水的每個排出口組的位置,如果設定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清洗實施閾值和配置在其兩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清洗實施閾值為不同的值,那么就能夠提供圖像不良和記錄頭磨耗等較少的噴墨打印機。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的記錄裝置,因為記錄頭不是可以交換的,所以雖然清洗實施閾值在同一排出口組中是恒定的值,但是對于排出口的配置不同的多個的記錄頭為可交換的記錄裝置中實施本發(fā)明的情況,也可為以下結構,即,設置可以檢測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的檢測裝置,對應于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而變更清洗實施閾值。這個時候,在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比預定的距離寬的時候,使所有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實施閾值為定值,而在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小于預定距離時,使外側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與在中側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實施閾值相異即可。
這樣,通過對應于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是否過近,來設定清洗實施閾值,能夠在減少圖像不良的同時,也能夠使記錄頭的磨耗減低。
此外,作為檢測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的方法,可以在記錄媒體上記錄設定的圖樣,并由圖像傳感器讀取圖樣來,由此檢測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此外,作為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在記錄頭上設置存儲與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相關的信息的存儲器,記錄裝置通過讀取存儲在被安裝的記錄頭的存儲器內的關于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距離的信息,可以檢測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間的距離。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比較從設定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排出數(shù)和清洗實施閾值來判斷用于實施清洗工作的清洗實施條件是否成立,但是也可以比較從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排出的墨水排出量和清洗實施閾值。通過使用從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排出的排出量,即使對于可以在同一個記錄頭內排出不同的排出量的墨水的記錄頭,也能在適當時刻實施清洗,能夠使圖像不良減低。
第2實施方式采用圖3B的記錄頭對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噴墨記錄裝置的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3B是排出3色(C、M、Y)墨水的具有3個排出口組的記錄頭。
在第2實施方式中,在安裝該記錄頭的噴墨打印機上,不是對應于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不同的清洗實施閾值,而是在使用恒定的清洗實施閾值,在計算出來自排出口組的累計排出數(shù)的時候,按照以下說明的排出口組的位置進行對于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進行加權運算處理。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加權系數(shù)設定為不同的值。
圖8是3個排出口組從左側開始以品紅色、黃色、深藍色的順序配置的情況,設定對應各排出口組排出的點數(shù)的計數(shù)值的累計處理值。此時,擦拭實施閾值與排出口組的位置無關,一律設定為31680000dot這一恒定值。圖8的第1排是在3個排出口組中對于配置在中央側的黃色的排出點數(shù)Din的加權乘法運算處理的值Din×2,與打印1/2張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的點數(shù)相當。
圖8的第2排,3個排出口組中,對于在配置于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兩側所配置的2個排出口組品紅色和深藍色的排出點數(shù)Dout的加權乘法運算的值是Dout×1,與打印1張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的點數(shù)相當。
所謂Din是各排出口中的自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所謂Dout是配置在最外側(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兩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也就是說,對應于每種墨水的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對于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運算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為與對于配置在最外側(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兩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運算處理值(在排出點數(shù)上乘以加權系數(shù))的2倍。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的加權運算處理是乘積處理,也可以是其他的運算處理。
圖9是使用具有圖3B的結構的記錄頭的情況下,不同兩種加權系數(shù)設定方法的效果圖,即,對于各色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一律設定相同的加權系數(shù)的情況,與設定對于配置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圖8的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運算處理值和對于配置在最外側(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兩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運算處理值為不同值的情況,其中,表示出通過對于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值引起的圖像不良情況和擦拭次數(shù)。
該印刷的圖像是A4規(guī)格的品紅色、深藍色、黃色的1次色實心圖像(每點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圖像)和紅色(品紅色和黃色)、綠色(黃色和深藍色)、藍色(深藍色和品紅色)的2次色實心圖像各10張,共計60張,在實心圖像打印輸出結果上檢查是否產生圖像不良。
圖9的上排是將各色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乘積運算處理的值設定為統(tǒng)一的排出點數(shù)×1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最少擦拭的次數(shù)為60次,在使用相鄰的排出口組形成圖像的紅色(品紅色和黃色)、綠色(黃色和深藍色)的打印中作為圖像不良的打印歪扭和由不排出引起的打印缺失的產生率非常高,對于打印歪扭而言,紅色中10張中有8張,綠色中10張有8張產生,共計60張中有16張。此外,對于打印缺失而言,紅色中10張中有5張,綠色中10張中有6張產生,共計60張中有11張。
圖9的中排,是將各色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乘積運算處理值設定為統(tǒng)一的排出點數(shù)×2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相鄰的排出口組形成圖像的紅色(品紅色和黃色)、綠色(黃色和深藍色)的打印中沒有產生作為圖像不良的打印歪扭和由不排出引起的打印缺失。這是因為對于各色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乘積運算處理的值與上一排相比×2,排出點數(shù)的計數(shù)值與圖9的上排的情況相比以2倍的速度進行累計,各排出口組上以2倍的速度達到相同的擦拭實施閾值,所以在相鄰的排出口組的墨水排出時候產生的相互氣流的影響的墨滴和霧滴在附著于界面而引起圖像不良產生之前就實施了擦拭。但是,因為擦拭實施頻率加快了2倍,打印同樣的圖像的同樣張數(shù)的情況下,擦拭的次數(shù)最多為120次。因此,由于擦拭引起的記錄頭的磨耗變快,記錄頭的壽命降低。
對此,圖9的下排是針對圖8中說明的例子,對應于各色的各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加權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為不同的值,例如在配置于最外側的排出口組深藍色和品紅色之間所設置的黃色的排出口組的加權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2)設定為Din×2,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深藍色和品紅色的加權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1)設定為Dout×1的情況。結果是,與在使用相鄰的排出口組的2次色紅色和綠色上設定加權系數(shù)一律為×1相比,因為設定配置在中央側的黃色的排出口組的加權系數(shù)為×2,更快地實施記錄頭的擦拭,從而沒有引起排出歪扭和不排出的圖像不良。
此外,即使是相同的2次色打印,打印由配置在最外側的排出口組的2色品紅色和深藍色的形成的2次色藍色,因為設定對應品紅色和深藍色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系數(shù)為×1,與打印其他的2次色的情況相比擦拭實施次數(shù)少。因此,就能夠不產生圖像不良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并且此外擦拭的次數(shù)也可減少到90次。
即,可以確認為,通過將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系數(shù)統(tǒng)一設定為×2,而使擦拭引起的記錄頭的磨耗大大減少,所以記錄頭的壽命延長,不會出現(xiàn)如將加權系數(shù)統(tǒng)一設定為×1時出現(xiàn)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的圖像不良。
這樣,對應各色的各排出口組的位置設定不同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例如,使在配置最外側的排出口組間的所設置的排出口組的加權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和配置在最外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加權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設定為不同的值,就能防止進行相鄰的排出口組間的同時排出時相互的墨水排出而生成的氣流的影響導致界面處的墨水附著,此外,因為擦拭實施次數(shù)沒有增加到所需要的值以上,所以就能夠提供圖像輸出穩(wěn)定且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噴墨打印機。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應于各色墨水各自的排出口組的位置,如果使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處理值(加權系數(shù)),和對于配置在其兩側的2個排出口組的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處理值設定為不同的值,就能提供圖像不良和記錄頭的磨耗少的噴墨打印機。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計數(shù)從各色墨水的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點數(shù),由于各色墨水各自的排出口組的間隔過窄等原因,在配置在記錄頭的外側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滴的霧滴的作用下,從配置在中央側的排出口組排出墨水之際,會引起擊中錯位和不排出等圖像不良,此時,可以將在從預定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點數(shù)上再加上從預定的排出口組的兩側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點數(shù)的值可以作為從預定排出口組排出的排出點數(shù)。具體的講,對于從預定的排出口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點數(shù)加權系數(shù)為×1,對于從配置在預定的排出口組的兩側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點數(shù)加權系數(shù)為×0.3,再將兩者相加的值作為從預定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滴的點數(shù)。
對于第1、2實施方式中,設定每個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實施閾值,通過比較所計數(shù)的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累計排出數(shù)和清洗實施閾值來判斷是否進行清洗工作,通過按照記錄頭的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配置位置進行加權運算后,比較來自記錄頭的全部的排出口的累計排出數(shù)和對應于記錄頭的清洗實施閾值,可以判斷清洗記錄頭的實施時刻。
在本實施方式中,不設定每個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實施閾值,而使設定對于記錄頭的清洗實施閾值,計數(shù)從全部排出口排出的累計排出數(shù),通過比較清洗實施閾值和累計排出數(shù)來判斷清洗的實施時刻。另外,在計數(shù)從全部的排出口排出累計排出數(shù)的時候,與第2實施方式一樣,按照各個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配置位置加權,計數(shù)來自各個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累計排出數(shù)。
如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對應于各個排出口組或排出口列的配置位置進行加權運算,在此基礎上計數(shù)累計排出數(shù),所以就能夠適時地實施清洗以減少圖像不良。
其他的實施方式另外,本發(fā)明適用于由多個的設備(例如主計算機、接口設備、閱讀機、打印機等)構成的系統(tǒng),也適用于由一個設備構成的裝置(例如復印機、傳真裝置等)。
此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顯然可以由以下方法實現(xiàn),即,向系統(tǒng)或者裝置提供記錄實現(xiàn)上述實施方式機能的軟件程序代碼的存儲介質(或記錄介質),通過該系統(tǒng)或者裝置的計算機(或CPU和MPU)讀出存儲在記錄介質上的程序代碼并執(zhí)行該代碼。
對于本發(fā)明適用于上述存儲介質的情況,在該存儲介質上存儲前面說明的圖5的清洗實施閾值和包含如圖9所示的對于排出點數(shù)的加權運算處理的打印時的清洗控制程序和各種表。這些程序代碼能以例如可升級軟件的形式進行提供。
權利要求
1.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個排出口組的排出口面的記錄頭,所述排出口組由排出墨水的多個排出口構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裝置,還包括計數(shù)裝置,對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進行計數(shù)并存儲;以及清洗控制裝置,根據(jù)多個上述排出口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數(shù),利用上述清洗裝置來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裝置中,上述多個排出口組中根據(jù)從上述記錄頭的預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與根據(jù)從與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不同。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基于存儲于上述計數(shù)裝置中的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來判斷根據(jù)形成上述排出口組的位置而不同的預定的清洗條件是否已成立,在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已成立時實施清洗。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中,對應于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和對應于比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不同。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中,對應于形成于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和對應于在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的外側形成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不同。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加權系數(shù)后所得的值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對應于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比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控制裝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加權系數(shù)后所得的值是否達到預定數(shù)作為上述清洗條件而進行判斷;對應于上述預定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上述預定的排出口組更靠外側的位置所配置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對應于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大于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對應于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小于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檢測裝置,檢測形成于上述記錄頭的上述排出口組之間的距離;和設定裝置,根據(jù)由上述檢測裝置所檢測出的上述排出口組之間的距離,來設定清洗條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2~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當由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判斷為對上述各墨水的排出口組中的任一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的清洗條件成立時,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控制裝置,取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根據(jù)形成上述排出口組的位置的加權系數(shù)后的值作為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基于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來判斷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是否成立,當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成立時實施清洗。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對應于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配置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更靠外側的位置所形成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檢測裝置,檢測形成于上述記錄頭上的上述排出口組間的距離;根據(jù)由上述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排出口組間的距離,來變更上述加權系數(shù)。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裝置是通過彈性部件擦拭上述排出口的端面的擦拭機構。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對黃色、品紅色、深藍色的各顏色設置有上述排出口組。
16.一種噴墨記錄裝置的清洗控制方法,該噴墨記錄裝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個排出口組的排出口面的記錄頭,所述排出口組由排出墨水的多個排出口構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裝置,該方法包括計數(shù)步驟,對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進行計數(shù)并存儲;以及清洗控制步驟,根據(jù)多個上述排出口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數(shù),利用上述清洗裝置來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步驟中,上述多個排出口組中根據(jù)從上述記錄頭的預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與根據(jù)從與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不同。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控制步驟,取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根據(jù)形成上述排出口組的位置的加權系數(shù)后的值作為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基于從上述記錄頭排出的墨水排出數(shù),來判斷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是否已成立,當上述記錄頭的清洗條件已成立時實施清洗。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驟中,當上述計數(shù)步驟所存儲的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達到預定數(shù)時,判斷為清洗條件已成立,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對應于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預定數(shù)不同。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驟中,當上述計數(shù)步驟所存儲的上述各排出口組的排出數(shù)乘以加權系數(shù)后得到的值達到預定數(shù)時,判斷為清洗條件已成立,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對應于配置在外側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和對應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側的排出口組更靠內側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組的上述加權系數(shù)不同。
全文摘要
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個排出口組的排出口面的記錄頭,所述排出口組由排出墨水的多個排出口構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裝置,還包括計數(shù)裝置,對上述每個排出口組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進行計數(shù)并存儲;以及清洗控制裝置,根據(jù)多個上述排出口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數(shù),利用上述清洗裝置來實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裝置中,上述多個排出口組中根據(jù)從上述記錄頭的預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與根據(jù)從與形成于上述預定位置的排出口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而實施清洗時的墨水的排出數(shù)不同。
文檔編號B41J2/045GK1526555SQ20041000690
公開日2004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26日
發(fā)明者坂本敦, 神田英彥, 杉本朱, 彥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