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紗線制作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耐磨紗線。
背景技術(shù):
在現(xiàn)今的紗線制作領(lǐng)域中,往往需要紗線具備一定抗拉性和抗磨性,這就要求紗線能夠更好的具備更高的強度,但是一般的紗線往往是采用同方向繞制的方式來完成的,并且內(nèi)部并不設(shè)有芯紗的個設(shè)計,這就導(dǎo)致了現(xiàn)有的一般的紗線的抗拉性和耐磨性不是特別的好,無法滿足現(xiàn)今的社會對于紗線的使用要求。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更加簡單的、具有耐磨新能的耐磨紗線。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耐磨紗線,包括芯紗和包紗,所述芯紗為一根單絲紗,所述包紗包括正向包紗和反向包紗,所述正向包紗包括第一正向單絲紗、第二正向單絲紗和第三正向單絲紗,所述反向包紗包括第一反向單絲紗、第二反向單絲紗和第三反向單絲紗,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第二正向單絲紗和第三正向單絲紗平行纏繞在所述芯紗外側(cè),所述第一反向單絲紗、第二反向單絲紗和第三反向單絲紗依次錯開纏繞在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第二正向單絲紗和第三正向單絲紗之間,并包裹纏繞在所述芯紗外側(cè)。
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第二正向單絲紗和第三正向單絲紗依次緊密排列在所述芯紗外側(cè)。
所述第一反向單絲紗、第二反向單絲紗和第三反向單絲紗依次緊密排列在所述芯紗外側(cè)。
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第二正向單絲紗和第三正向單絲紗朝同一方向繞制。
所述第一反向單絲紗、第二反向單絲紗和第三反向單絲紗朝著與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第二正向單絲紗和第三正向單絲紗反方向繞制。
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耐磨紗線包括芯紗和包紗,包紗包裹在芯紗外側(cè),增加了其抗拉性和耐磨性,同時的雙向設(shè)置的包紗的設(shè)計,也可增加所述耐磨紗線的耐磨性。因此,此種的耐磨紗線能夠更加有效的抗磨和抗拉。
附圖說明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xì)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耐磨紗線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部件名稱對應(yīng)的標(biāo)號如下:
1、芯紗;2、包紗;3、正向包紗;4、反向包紗;5、第一正向單絲紗;6、第二正向單絲紗;7、第三正向單絲紗;8、第一反向單絲紗;9、第二反向單絲紗;10、第三反向單絲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述: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耐磨紗線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芯紗1和包紗2,所述芯紗1為一根單絲紗,所述包紗2包括正向包紗3和反向包紗4,所述正向包紗3包括第一正向單絲紗5、第二正向單絲紗6和第三正向單絲紗7,所述反向包紗4包括第一反向單絲紗8、第二反向單絲紗9和第三反向單絲紗10,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5、第二正向單絲紗6和第三正向單絲紗7平行纏繞在所述芯紗1外側(cè),所述第一反向單絲紗8、第二反向單絲紗9和第三反向單絲紗10依次錯開纏繞在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5、第二正向單絲紗6和第三正向單絲紗7之間,并包裹纏繞在所述芯紗1外側(cè)。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5、第二正向單絲紗6和第三正向單絲紗7依次緊密排列在所述芯紗1外側(cè),此處的設(shè)計,包裹嚴(yán)密的設(shè)計,有效的增加了所述耐磨紗線的強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向單絲紗8、第二反向單絲紗9和第三反向單絲紗10依次緊密排列在所述芯紗1外側(cè),此處的設(shè)計,包裹嚴(yán)密的設(shè)計,有效的增加了所述耐磨紗線的強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5、第二正向單絲紗6和第三正向單絲紗7朝同一方向繞制,此處的設(shè)計,能夠有效的增加所述耐磨紗線的強度和抗磨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向單絲紗8、第二反向單絲紗9和第三反向單絲紗10朝著與所述第一正向單絲紗5、第二正向單絲紗6和第三正向單絲紗7反方向繞制,此處的設(shè)計,能夠有效的增加所述耐磨紗線的強度和抗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