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伸長率低、柔軟度好的人造革的復合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伸長率低、柔軟度好的人造革的復合片。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用于人造革的復合片,可用它生產用于家具、汽車、服裝和各式各樣商品的人造革,因為它有良好的形狀穩(wěn)定性和柔軟手感。
人造革一般是通過在用于人造革的片材表面上涂敷樹脂制備的,所述片材包含兩種組分,即用超細纖維制成的非織造織物和聚氨酯樹脂,可根據(jù)人造革用途將其表面染色或直接染色。
制備上述人造革片材的方法包括(1)通過交叉梳理研磨工藝形成可細化為網的復合纖維;(2)對網針刺,形成非織造織物;(3)將其中的纖維變成超細,方法是將非織造織物浸漬在聚氨酯中,提取并去掉復合纖維中的海面組分;或者先提取并去掉復合纖維中的海面(sea)組分,然后將非織造織物浸漬在聚氨酯中;(4)打磨此織物,在表面上形成一些突起纖維。
背景技術:
用傳統(tǒng)生產方法即適用于普通人造革片的方法生產的人造革廣泛用于服裝、鞋類、手套等,因為它具有極好的外觀和手感。但是它強度不高,且伸長率太高。這使得難以將這種片材用于家具的覆蓋物,汽車椅的坐墊,服裝等,因為這些用途對形狀的穩(wěn)定性有一定的要求。
為解決這個問題,曾有一種方法是在生產人造革用的片材時,增加聚氨酯的浸漬量,以此提高形狀穩(wěn)定性。在此情況下,人造革具有良好的形狀穩(wěn)定性,但柔軟度不夠,因而存在損害人造革外觀的危險。
曾有一種方法是在生產人造革用的片材時,減少聚氨酯的浸漬量來改善產品的外觀和手感,但是,這樣又降低了人造革的形狀穩(wěn)定性。
日本專利公開S62-78281和美國專利5256429介紹了一種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它的制備方法是,將用超過1旦的紗紡織的一層織物作為增強材料插入非織造超細纖維織物層,用針穿刺,用機械方法使非織造織物層的超細纖維和織物層的紗結合。
此方法能提高人造革的形狀穩(wěn)定性,但問題是旦數(shù)高于超細纖維的增強織物層纖維會被抬起,從復合片表面突出,因而使人造革的手感粗硬。此外,在染色時,由于突出表面的超細纖維與增強織物層的粗纖維之間存在旦數(shù)差,它們的染色濃度也會出現(xiàn)差異,因而破壞了產品的外觀。
從傳統(tǒng)技術可以看出,還沒有開發(fā)出用于人造革且能提高人造革的形狀穩(wěn)定性和手感的復合片。
發(fā)明綜述本發(fā)明的一個目標是提供一種用于人造革的復合片,它非常適合用來生產用于家具、汽車、服裝和各式各樣商品的人造革,因為它具有良好的形狀穩(wěn)定性和柔軟度。
本發(fā)明提供了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它具有良好的形狀穩(wěn)定性和柔軟度,因而它適合用來生產用于家具、汽車、服裝和各式各樣商品的人造革。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它具有良好的伸長率和柔軟度,其縫合強度超過30kg/mm,恒負載下的伸長率小于20%,硬挺度小于80mm,其制備方法是將用單絲旦數(shù)小于0.3的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成的織物插入用于人造革的普通片材中,該片材由超細纖維的非織造織物層和聚氨酯樹脂制成,然后用針穿刺。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它包含用纖度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用纖度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成的織物層(2);聚氨酯樹脂,其中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彼此纏結在一起。
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它包含用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用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成的織物層(2);聚氨酯樹脂,其中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彼此纏結在一起,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超細纖維的纖度不超過非織造織物層(1)超細纖維的纖度。
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它包含用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用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成的織物層(2);聚氨酯樹脂,其中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彼此纏結在一起,所述復合片的縫合強度超過30kg/mm,恒負載下的伸長率小于20%,硬挺度小于80mm。
下面將詳細介紹本發(fā)明。
首先,可用于本發(fā)明的超細纖維的制備方法是對兩類形成纖維的聚合物材料進行共紡或混紡,形成海島型或分割型,或者用普通方法將形成纖維的聚合物材料紡成纖度小于0.3旦。
對于海島型,聚酯基聚合物或尼龍基聚合物可用作海島成分,共聚聚酯、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等可用作海面成分,海面成分在一種特定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于海島成分的溶解度。
對于分割型,聚酯、尼龍和共聚聚酯可以采用,它們能分開超細纖維,方法是用氫氧化鈉等溶劑從兩種聚合物中萃取或除去一種組分。
本發(fā)明所用的超細纖維在人造革用的復合片中形成兩種片(層)的形式一種是短纖維非織造織物層(1)形式,另一種是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形式。
短纖維非織造織物層(1)的制備方法是,將能變細到小于0.3旦的紗(絲)切成短纖維,然后利用交叉梳理研磨工藝形成網,再用針穿刺它們。
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制備方法是,機織或針織細紗,其中細紗通過梳理-梳條-加捻短纖維制備,而短纖維通過切割能變細到小于0.3旦的紗(絲)制備;或者用捻合工藝對連續(xù)絲進行機織或針織,所述連續(xù)絲通過紡絲-拉伸工藝制備。也就是說,本發(fā)明所用由超細纖維制備的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可用由短纖維或連續(xù)絲紗制備的細紗機織或針織而成。
經過纖維細化處理后,本發(fā)明所用超細纖維的纖度宜小于0.3旦。如果超細纖維的纖度超過0.3旦,則難以獲得具有柔軟手感的人造革。
此外,制備本發(fā)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更宜由纖度在0.01-0.3旦之間的超細纖維制備。更大的纖度可能會對機織或針織織物造成損害,因為要用針刺操作將機織或針織織物(2)連接到短纖維非織造織物層(1)上,受到破壞的纖維往往跑到人造革表面上。由于跑到表面的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纖維具有比非織造織物層(1)的短纖維更大的細度,這就使人造革的外觀不平整,并且柔軟度下降。此外,由于染色后人造革的顏色隨纖維纖度發(fā)生很大變化,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露在表面的纖維形成明顯的缺陷。不僅如此,由于粗纖維會使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摸上去格外硬,這會破壞人造革的柔軟度。
本發(fā)明并不特別限制形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的最低旦數(shù)。但是,如果用由過細纖維紡成的紗制備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則難以均勻控制超細纖維的纖度,除去海面部分后在處理過程中的伸長程度會增加,而成品的物理性質,如強度、伸長率等則顯著下降,從而削弱了提高形狀穩(wěn)定性的效果。因此,超細纖維的纖度更宜在0.01-0.3旦之間。
此外,本發(fā)明中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的總旦數(shù)宜為30-150。旦數(shù)更小則會使強度、伸長率等物理性質下降,這樣會降低形狀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旦數(shù)更大會使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過硬,這樣,即使它在溶解后變得超細,人造革也難以獲得所需的柔軟度。
本發(fā)明中,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宜由200-10000根超細纖維形成。經過纖維細化處理后,如果一股紗中的超細纖維數(shù)超過10000,則纖維會過細或總旦數(shù)要增加。這會抵消提高形狀穩(wěn)定性的效果,或者增加人造革失去柔軟度的風險,這不是所希望的。
相反,經過纖維細化處理后,如果一股紗中的超細纖維數(shù)低于200,則纖維會過粗或總旦數(shù)要減少。這會使柔軟度下降或增加強度、伸長率等物理性質下降的風險,這也不是所希望的。
除此之外,在本發(fā)明中,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宜為捻合紗,捻度為500-4000捻/米(以下記作t/m)。如果捻度為500-700t/m,則形狀穩(wěn)定性處于一般水平,但柔軟度非常好。因此,這樣的紗適合用于人造革如服裝等,它們需要柔軟的感覺。
此外,如果捻度在700-2500t/m之間,則紗的伸長率低,柔軟度好,適合用來覆蓋對形狀穩(wěn)定性有一定要求的家具。另一方面,如果捻度高,即在2500-4000t/m之間,則這種紗更適合用來生產汽車坐墊用的人造革,它需要耐磨性和形狀穩(wěn)定性。
如果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是機織織物,則經紗和緯紗的密度超過40紗/英寸,更宜超過60紗/英寸。針織織物的密度宜為30-200g/m2。
包含超細纖維非織造織物層(1)與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復合片可用多種方法制備。最常用的方法是針刺法,將一個或多個短纖維非織造織物層與機織或針織織物層交替排列,在制備非織造織物時通過針刺纏繞起來。
在另一種方法中,超細纖維機織或針織織物片可與一種中間產品結合,所述中間產品含有超細纖維的非織造織物,內中用黏合劑填有聚氨酯樹脂;或者,超細纖維機織或針織織物片可與經過打磨或染色等一系列人造革處理的產品結合。
將3-15%聚乙烯醇或羧甲基纖維素的聚合物水溶液填裝在非織造織物和機織或針織織物的復合片上并干燥,使其百分含量相對于纖維重量為5-20%。此方法能有效預防成品手感變硬,而變硬是因為聚氨酯樹脂過度粘結在纖維上,所述纖維在后續(xù)浸漬聚氨酯樹脂的過程中將轉變?yōu)橐皇毨w維。
接著對復合片進行聚氨酯濕浸漬處理。用于此步驟的聚氨酯彈性體很容易溶解在大分子二醇、二異氰酸酯和低分子量二醇或二胺等直鏈聚合物材料中,有時能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稱“DMF”)等交聯(lián)聚合物材料中。
本發(fā)明所用大分子二醇包括聚醚二醇、聚酯二醇、聚醚聚酯共聚物二醇、聚碳酸酯二醇等。本發(fā)明所用低分子量二醇包括4,4’-丁二醇、乙二醇等。也可以采用亞甲基-二-(4,4’-苯胺)等二胺基增鏈劑。
制備浸漬液時,在聚氨酯彈性體的DMF溶液中,加入洗滌劑、顏料、功能顆粒等,然后稀釋所得溶液。將復合片浸入浸漬液,在水溶液中凝結,然后用50-80℃熱水洗滌,以徹底清除臨時填充的水溶性聚合物,接著干燥。干燥后,聚氨酯的含量宜為20-50wt%(以復合片總重計)。
緊接著將纖維轉變?yōu)橐皇毨w維,方法是用溶劑或氫氧化鈉水溶液從構成非織造織物層(1)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纖維中清除掉海面組分,所述溶劑或氫氧化鈉水溶液能夠溶解海面組分。所述海面組分既存在于非織造織物層(1)中,也存在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中。如果海面組分類型不同,則必須分別對它們進行纖維細化處理,這將使處理過程變復雜。
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宜用同種類型的海面組分制備非織造織物層(1)的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纖維,接著用一次溶解過程同時對它們進行纖維細化處理。
如果海面組分是共聚聚酯,則海面組分可用5-15%氫氧化鈉水溶液以連續(xù)或不連續(xù)方式分解。如果海面組分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則海面組分可通過用甲苯、全氯乙烯或三氯乙烯處理來清除。
例如,作為海面組分的共聚聚酯可用10%氫氧化鈉水溶液在100℃處理5-10分鐘,從而完全分解并得到清除。此時,盡管由于它們的海面組分是同時清除的,由非織造織物層(1)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構成的復合片的纖度有一定下降,但機織或針織織物的結構使復合片的形狀保持良好,由機械張力引起的徑向伸長程度不大,復合片表面的表觀密度提高了。
從以上方法可以看出,海面組分一般在浸漬聚氨酯后溶解,稱作后溶解。反之,海面組分也可以在浸漬聚氨酯之前溶解,稱作預溶解。此方法能達到改善人造革經過纖維細化處理之后的外觀和物理性質。
接著,用打磨機打磨這樣得到的皮革復合片表面,在表面上形成突起纖維,并蓬松成絨毛,打磨機使用粗糙度合適的砂紙。砂紙粗糙度根據(jù)其用途進行選擇。一般宜用150-400目砂紙。
帶絨毛的人造革復合片具有以下宏觀結構特征。第一,絨毛表面上有少量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絲纖維或細纖維,它們是在針刺過程中斷裂并突起在表面上的。即使表面上有一些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纖維突起,其纖度也不超過非織造織物層(1)的纖維。
如果突起在表面上的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纖維比非織造織物層(1)的單絲粗,染色后這將變得更明顯,它們的模數(shù)也會變得更大,從而極大地破壞了表面的外觀和手感。
此外,本發(fā)明的人造革復合片中,非織造織物層(1)/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之重量比為90∶10-50∶50。因此,非織造織物層(1)的重量不宜小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重量。
除此之外,本發(fā)明的人造革復合片中,超細纖維/聚氨酯樹脂的重量比為90∶10-50∶50。因此,構成非織造織物層(1)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的量不宜低于聚氨酯樹脂的量。
具有上述結構特征的人造革復合片最后根據(jù)其用途處理。復合片一般通過染色處理制成絨面型人造革,或者通過在表面上形成聚氨酯涂層制成鏡面型人造革。
如果本發(fā)明的人造革復合片是絨面型的,位于表面上的超細纖維具有突起結構。
當直接染色時,如果所用纖維是尼龍-6,則一般用金屬配合物燃染或縮絨型酸性染料進行染色;如果所用纖維是聚酯,則在高壓快速染色機中用分散染料染色。最后,當在染色產品上進行軟化和功能試劑處理時,就可得到具有良好表面效果、優(yōu)異形狀穩(wěn)定性和柔軟度的復合絨面狀人造革。
與此不同,如果要制備柔軟表面的鏡面型人造革,則在具有突起纖維的基本織物上不進行染色,但用典型的人造革涂布機在突起纖維上涂布聚氨酯。用于上述涂布過程中的聚氨酯彈性體是含20-30%固體物質的人造用的聚氨酯革。涂布方法包括干、濕涂布處理,如果需要,還包括層壓處理。
通過上述程序和方法,有可能制備具有極高形狀穩(wěn)定性和柔軟手感,即伸長率低和柔軟度好的人造革復合片,以及用此復合片制成的人造革。
如上所述,為了制備用于本發(fā)明人造革的復合纖維,通??稍谥苽浞强椩炜椢飼r使超細纖維制成的機織或針織織物片與無紡織物層結合。此外,從上述程序可以看出,也可以將超細纖維制成的機織或針織織物片粘合到經過一系列人造革處理,包括染色或鏡面涂布處理的產品上。
本發(fā)明中,用于人造革復合片的各種物理性質用如下方法測定。
超細纖維的纖度(旦數(shù))取人造革用的復合片截面樣品,在其上涂布金涂層。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人造革用的復合片表面的照片。然后測定照片上所示超細纖維的截面積。測定十股超細纖維(n=10)中每一股的截面積,然后求平均值。根據(jù)照片放大率,將所得數(shù)值轉化為實際值,然后利用以下公式得到纖度。
纖度(旦數(shù))=9Aρ/1000在此公式中,A是超細纖維截面的表面積(μm2),ρ是超細纖維的密度(g/cm3)。尼龍的應用密度為1.14,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應用密度為1.38。
這里,如果截面是圓形的,則可測定截面直徑,利用以下公式計算超細纖維的截面積A。如果截面是非圓形的,則直接用圖像分析儀等測量截面積。
如果截面是圓形,則有截面積(μm2)=πD2/4超細纖維數(shù)從制備的人造革用的復合片中取一股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在其上涂布金涂層。然后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中一股紗的截面照片,數(shù)出照片中超細纖維的數(shù)目。
縫合強度用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制備2塊試樣,每片縱向長100mm,橫向寬100mm。一塊試樣的一端疊在另一塊試樣的一端上。然后縫合(*)折疊部分,它距離每塊試樣的端部10mm,分別在縱向和橫向上形成2組試樣??p合強度的測試條件為夾子距離為76.2mm(3英寸),夾子上下部分的尺寸均為長20mm、寬30mm,拉伸速度為200mm/min。兩個方向上的測量結果平均,作為復合片的“縫合強度”,單位為kg/mm,分子為懸垂重量,分母為復合片纖度。
*用高韌性尼龍紗作為縫合紗,縫合距離為4mm。在普通縫合紗中,高韌性尼龍紗具有約200旦的高強度。它的抗張強度必須大于試樣,而且不能改變測試結果。此外,用縫合紗縫合時,縫合線要在相反的兩端牢固打結,該縫合紗切斷時要留出較長一段線,防止松開。
恒負載下的伸長率將人造革用的復合片沿縱向和橫向切出三個寬50mm、長250mm的試樣,沿中心線標出100mm標準長度。將這些試樣安裝在疲勞實驗機(*)上,夾子距離為150mm,將8kg載重(包括下面夾子的重量)小心懸掛在試樣上,保持10分鐘。載重懸掛10分鐘后,測定標準長度(l0),然后用以下公式計算恒負載下的伸長率恒負載伸長率(%)=l0-100在此公式中,l0代表懸掛8kg載重10分鐘后的標準長度(mm)。
*用Marlens疲勞實驗機。
硬挺度沿縱向和橫向截取5個試樣,每個寬25mm,長200mm。將試樣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桌面指向端有一個45度的斜面,頂面有一個標尺,使試樣短邊與標尺基線對齊。然后用與試樣等大的壓板壓著試樣,讓其向斜面滑動,速度約為10mm/sec,當試樣一端接觸斜面時,可以從標尺上讀出試樣另一端的位置。硬挺度用試樣從基線的移動距離(mm)表示。測定每塊試樣正面和背面的硬挺度,分別求出5塊試樣正反兩面沿縱向和橫向測定結果的平均值。
表面狀態(tài)(外觀/色差)表面狀態(tài)由10人小組評定。超過8個人評定為好的表面狀態(tài)記為“◎”;六七個人評定為好的表面狀態(tài)記為“◇”;四五個人評定為好的表面狀態(tài)記為“△”;三個或少于三個的人評定為好的織物表面狀態(tài)記為“×”。
附圖簡介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上述及其他特點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結合附圖進行更詳細的闡述。
圖1是本發(fā)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截面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圖2是本發(fā)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截面示意圖,其中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的旦數(shù)小于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的旦數(shù);圖3是本發(fā)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截面示意圖,其中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的旦數(shù)等于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的旦數(shù);圖4是本發(fā)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截面示意圖,其中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的旦數(shù)大于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的旦數(shù)。
※圖中主要部分所標數(shù)字的說明1用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a非織造織物層的超細纖維2用超細纖維制備的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a機織或針織織物層的超細纖維,其旦數(shù)小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超細纖維2b機織或針織織物層的超細纖維,其旦數(shù)等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超細纖維2c機織或針織織物層的超細纖維,其旦數(shù)大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超細纖維3超細纖維和聚氨酯樹脂合并后的面積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1用70wt%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成纖組分和30wt%共聚聚酯作為萃取組分,通過紡紗和拉制制備其纖度為3旦,可轉化為一束細纖維的海島型連續(xù)復合纖維。此時,連續(xù)纖維單絲中包含16根超細纖維(成纖組分)。用這樣獲得的可轉化為一束細纖維的復合纖維制備短纖維,方法是將其切割成40mm長,并使之卷曲。另一部分在制備機織織物時用作經紗和緯紗,其經紗密度為100根紗/英寸,經紗密度為80根紗/英寸,加捻成連續(xù)纖維形式后重量為100g/yd,在捻紗機中每米加捻2500捻時總纖度為75旦。利用交叉梳理研磨工藝使上述短纖維形成網,此網在制備非織造織物過程中通過針刺與機織織物結合,從而形成復合片。接著,將10%聚乙烯醇水溶液填裝在非織造織物和機織或針織織物的復合片上并干燥,使其百分含量相對于纖維重量為10%。然后將此復合片浸在15%浸漬液中,該浸漬液的制備是對聚醚二聚酯共聚二醇型的聚氨酯彈性體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進行稀釋。再在水溶液中凝結聚氨酯,用70℃水熱溶液洗滌,除去聚乙烯醇聚合物,并干燥。干燥后的聚氨酯含量為25wt%。將由上述纖維和聚氨酯制備的復合片轉化為一束細纖維,方法是在100℃10%氫氧化鈉水溶液中連續(xù)處理復合片,完全除去海面組分即共聚聚酯,只留下海島組分即聚酯細纖維組分。此時,非織造織物層中纖維和機織織物層中的超細纖維的纖度均為0.13旦,構成機織織物絲的超細纖維數(shù)目為400。接著,切下一部分超細纖維,利用粒度為#240的砂紙打磨,使之突起,從而獲得絨毛。然后在高壓快速染色機中用固色能力良好的分散體染料對所得復合片染色。還原復合片,清潔、干燥。緊接著進行疏水和抗靜電處理,以及絨尖軟化處理,由此制備人造革用的絨面型復合片。對所得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物理性質進行測定,其結果示于表2。
實施例2-5按照實施例所述方法制備人造革用的復合片,不同之處在于按表1改變非織造織物超細纖維旦數(shù)、構成機織織物的紗的超細纖維旦數(shù)、構成機織織物的紗的捻數(shù)和構成機織織物的紗的超細纖維旦數(shù)。測定它們的物理性質,結果示于表2。
表1制備條件
比較例1按照實施例所述方法制備人造革用的復合片,不同之處在于用75旦/24絲(單絲旦數(shù)3.16旦)的聚酯復絲作為機織織物的經線和緯線。測定其物理性質,結果示于表2。
比較例2按照實施例所述方法制備人造革用的復合片,不同之處在于用75旦/24絲(單絲旦數(shù)3.16旦)的聚酰胺復絲作為機織織物的經線和緯線。測定其物理性質,結果示于表2。
表2物理性質測定結果
工業(yè)應用由于本發(fā)明的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包含由纖度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紗組成的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而此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與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纏結在一起,它的伸長率小,形狀穩(wěn)定性好。
至于形狀穩(wěn)定性,本發(fā)明的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在恒負載下的伸長率小于20%,因而變形不大。此外,縫合強度超過30kg/mm,因此它具有非常強的耐磨縫合特征。因而,本發(fā)明的人造革用的復合片非常適合用于生產對形狀穩(wěn)定性和縫合特征要求較高的汽車坐墊和家具覆蓋物,以及對耐磨性要求較高的服裝。
此外,構成本發(fā)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非織造織物層(1)中的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中的纖維都是由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組成,因而柔軟度非常好。至于柔軟度,本發(fā)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硬挺度小于80mm,因而非常柔軟。
總之,由于本發(fā)明的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形狀穩(wěn)定性和柔軟度都非常好,它適用于制備各種皮革,包括天然革、人造革和合成革,以及用于汽車坐墊、家具覆蓋物和服裝。
權利要求
1.適用于伸長率低、柔軟度好的人造革的復合片,它包含用纖度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用纖度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成的織物層(2);聚氨酯樹脂,其中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彼此纏結在一起。
2.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表面上的超細纖維是突起的。
3.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中超細纖維的纖度為0.01-0.3旦。
4.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由200-10000根超細纖維組成。
5.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總旦數(shù)為30-150旦。
6.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的捻數(shù)為500-700捻/m。
7.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的捻數(shù)為700-2500捻/m。
8.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的捻數(shù)為2500-4000捻/m。
9.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是短細紗或連續(xù)絲紗。
10.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構成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紗是聚酯基樹脂或尼龍基樹脂。
11.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重量為30-200g/m2。
12.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經紗和緯紗的密度超過40紗/英寸。
13.適用于伸長率低、柔軟度好的人造革的復合片,它包含用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由用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成的織物層(2);聚氨酯樹脂,其中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彼此纏結在一起,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的纖度不超過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的纖度。
14.權利要求13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表面上的超細纖維是突起的。
15.權利要求13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非織造織物層(1)與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重量比為90∶10至50∶50。
16.權利要求13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超細纖維與聚氨酯樹脂的重量比為90∶10至50∶50。
17.適用于伸長率低、柔軟度好的人造革的復合片,它包含用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由用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成的織物層(2);聚氨酯樹脂,其中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彼此纏結在一起,所述復合片的縫合強度超過30kg/mm,恒負載下的伸長率小于20%,硬挺度小于80mm。
18.權利要求17所述復合片,其特征在于人造革用的復合片表面上的超細纖維是突起的。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伸長率低、柔軟度好的人造革的復合片。人造革用的復合片包含用纖度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制備的非織造織物層(1);用纖度小于0.3旦的超細纖維制成的紗機織或針織的織物層(2);聚氨酯樹脂,其中非織造織物層(1)的超細纖維和機織或針織織物層(2)的超細纖維彼此纏結在一起。本發(fā)明復合片的縫合強度超過30kg/mm,恒負載下的伸長率小于20%,硬挺度小于80mm。由于本發(fā)明的人造革用的復合片的形狀穩(wěn)定性和柔軟度都非常好,它適用于制造用于家具、汽車、服裝和各種商品的人造革。
文檔編號B32B5/26GK1625626SQ03803012
公開日2005年6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2月1日
發(fā)明者黃永男, 金元焌, 鄭在熏 申請人:株式會社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