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空逃生救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guān)于附設(shè)于高層建筑上的一種可使人下降或上升的逃生及救生裝置,且也適于從高空下降或上升的游樂設(shè)施。
城市眾多的高層建筑遇到火災(zāi)、爆炸等突發(fā)事件時,人們都希望能安全、快速地到達該建筑物外的安全地面,而有些行動不便的人又急需外面的人上來救助。目前公知的技術(shù)是當需逃生的人所處的位置不太高時,用云梯來救人,但不及時,尤其是待救人員較多時,更需多次升降云梯;再者是在地面放氣墊,讓逃生者從高處跳下,危險性極大。當逃生者所處的位置很高時,需請直升飛機救助,這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另外,人們也希望能有一種以簡單的器械從高空下降或上升的游樂設(shè)施,借助平日的這種娛樂,鍛煉從高空逃生的技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附設(shè)在高建筑物上供逃生者不需培訓即可安全、快速地降至地面的裝置,該裝置尚可將救助人員快速升至所需高處。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空下降或上升的游樂設(shè)施,使人們在平日的娛樂中鍛煉從高空逃生的技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將一下垂鋼纜的上端固定在所需場所的上方,再將一個筒狀升降器鎖閉在該鋼纜上,其下端連接著安全帶,該升降器外殼由鉸接的、并有鎖緊機構(gòu)的兩個殼體組成,在一殼體內(nèi)固定著定摩擦件,另一殼體內(nèi)安裝著動摩擦件,其背后被彈簧抵住,該彈簧又經(jīng)頂桿與一旋鈕在殼體外的螺套相抵,頂桿貫穿螺套與鉸接在殼體上的手柄相連,在靠近旋鈕處有指示其位置的標尺。在使用時將升降器與鋼纜鎖閉好,按使用人的體重調(diào)節(jié)旋鈕的位置,使綱纜與摩擦件之間有合理的摩擦力,以獲得理想的下降速度,然后將安全帶與人相連即可沿鋼纜下降。如果用力握手柄會增加摩擦件對鋼纜的摩擦力,使降速變慢,直至被卡死在鋼纜上不能滑動。如果將升降器卡死在鋼纜上,且使鋼纜被向上拉動,則可帶人上升。
下面再依不同的使用場合,具體說明實現(xiàn)該目的的方法1、用于從高層建筑物上做下降逃生及從地面上升救助將一鋼纜對折并使開端下垂,用滑輪將其掛在樓頂且在其經(jīng)過處經(jīng)基座沿墻安裝著定位叉,其叉口一側(cè)安裝著封口板,其基座軸上有方臺與定位彈簧相配,地面處鉸接著門形支架,其上部有滑輪組,底部有電動卷筒,鋼纜順序繞過并連接成環(huán)狀,門形支架外側(cè)鉸接著防滑鋼板,內(nèi)側(cè)裝著彈性帶子。平時門形支架臥于地面,且其防滑鋼板與地面齊平,使用時將其向上折起,同時將防滑鋼板向下折并與地面固定,即可將門形支架定位,其上的彈性帶子可防止使用者萬一下降速度過快而產(chǎn)生沖擊。當某處需用此裝置下降時,先將該處定位叉一側(cè)的活動銷軸拔出,轉(zhuǎn)動封口板將鋼纜封住且用活動軸銷將其與定位叉鎖死,以保持鋼纜的穩(wěn)定,同時地面上的人立好門形支架,但不要啟動電動卷筒,即可如前之所述實施下降了,碰到下面的定位叉時,它會自動向下折倒而不傷人。地面的人如需上升,可如前之所述與鋼纜卡死,啟動電動卷筒即可帶人上升。因鋼纜有接頭,故只宜依電動卷筒的正反向轉(zhuǎn)動使鋼纜反復升降。
2、用于從高層建筑物上單純下降逃生此種形式在現(xiàn)實中往往較多,此時,將單根下垂鋼纜的上端固定在所需場所的上方,其它安裝同于如前所述,但門形支架上方無需滑輪組,其底部也無電動卷筒,該鋼纜只需固定在門形支架的橫梁上,即可如前所述實施下降逃生。
3、用于高空降落或上升的游樂設(shè)施先建一高塔及門形支架,只是此處的門形支架不需折疊即可,塔身上也無需設(shè)定位叉,如需實現(xiàn)下降及上升,可按如1所述實施,如需單純下降,按如2所述實施即可。
4、用于隨身攜帶使用將鋼纜繞于一輪軸上,置于一殼體中成為輪套,且在外露處連接自鎖掛鉤,該輪套上也裝著自鎖掛鉤,可掛在升降器的下端。使用時先向外拉出鋼纜,再用升降器將其鎖閉,并將輪套和安全帶與升降器下端掛好,將鋼纜掛于任何堅固處,即可如前之所述實施下降,輪軸會隨之轉(zhuǎn)動而釋放出鋼纜。此項不宜用于帶人上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jié)構(gòu)簡單,性能可靠,且成本低易實施。
下面依附圖和實施例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是升降器有局部剖視的外觀示意圖圖2是升降器的剖視圖圖3是圖1的半剖俯視圖圖4是圖1的局部背向視圖圖5是定位叉安裝于墻上的有局部剖視的俯視圖圖6是滑輪組的示意圖圖7是門形支架臥于地面的的示意圖圖8是門形支架向上折起后的示意圖圖9是鋼纜輪套的半剖示意圖圖10是圖9的半剖俯視圖圖11是升降器與輪套及安全帶連接的示意圖圖中
I升降器 II輪套 III滑輪組1左殼體 2右殼體 3鉸接螺栓 4鋼纜 5安全帶 6“U”形側(cè)檔板 7定摩擦塊 8動摩擦塊 9彈簧片 10頂桿 11螺套 12手柄 13標尺 14封口板 15定位叉 16活動銷軸 17基座 18定位彈簧 19塑膠套 20門形支架 21防滑鋼板 22滑輪 23彈性帶子 24電動卷筒 25行程開關(guān) 26止動塊 27輪軸 28殼體 29自鎖掛鉤 30導向輪 31軸 32支架 33滑輪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鉸接的殼體(1)和殼體(2)經(jīng)鉸接螺栓(3)可將鋼纜(4)鎖閉其間,下端有吊環(huán)可掛安全帶(5),經(jīng)“U”形側(cè)檔板(6)安裝著定摩擦塊(7),殼體(2)中經(jīng)軸(31)安裝著上端可擺動的動摩擦塊(8),其后面被彈簧片(9)抵住,此處有頂桿(10),其外有帶旋鈕的螺套(11),該頂桿外端與鉸接于殼體(2)的手柄(12)相連,緊握該手柄可增加兩摩擦塊對鋼纜(4)的結(jié)合力直至卡死,殼體(2)上還有依使用者的體重表示螺套(11)旋鈕位置的標尺(13),調(diào)節(jié)該旋鈕可使彈簧片(9)對動摩擦塊(8)有合理的壓力。
如圖5所示,封口板(14)鉸接于定位叉(15)一端,且平時被活動銷軸(16)固定,使用時將此活動銷軸拔出并轉(zhuǎn)動封口板(14)至另一端,再用此活動銷軸將其固定即可將鋼纜(4)封在定位叉(15)中,該定位叉的基座軸與固定于墻上的基座(17)相配,使定位叉(15)保持與墻垂直或平行,該定位叉上還裝著塑膠套(19)可避免鋼纜(4)與之相碰產(chǎn)生噪聲。
如圖6所示,將兩滑輪(22)置于一支架中(32)中,使其成為滑輪組(III),其前面安裝著行程開關(guān)(25)。
如圖7和8所示,門形支架(20)鉸接在地面的水泥池中,與地面齊平,鋼纜(4)垂至地面時繞過一個可隨時拆掉的滑輪(33),沿地面的溝槽向前并依次繞過門形支架(20)橫梁上的滑輪組(III)、其底部的電動卷筒(24),再回繞另一滑輪組后兩端相連成環(huán)狀,并在接頭處靠近行程開關(guān)(25)的地方安裝止動塊(26),在鋼纜(4)遠端的相應(yīng)位置上也裝著這種止動塊,在使用時不論電動卷筒(24)怎樣轉(zhuǎn)動都可依此和行程開關(guān)(25)適時關(guān)閉,防止發(fā)生事故。使用時先折掉滑輪(33),再扳起門形支架(20),折倒防滑鋼板(24)且與地面做機械固定即可。
如圖9和圖10所示,將鋼纜(4)繞于一輪軸(27)上,且置于殼體(28)中,該殼體中尚有導向輪(30),以使鋼纜(4)被向外拉動時能順利通過殼體(28)上部的孔,鋼纜(4)外露處裝著自鎖掛鉤(29),殼體(28)上也裝著該種自鎖掛鉤。
如圖11所示,在使用時應(yīng)拉出輪套(II)中的鋼纜(4),以升降器(I)將其鎖閉,并將輪套(II)掛在升降器(I)的下端。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高空逃生救生裝置,一下垂鋼纜的上端固定在所需場所的上方,一筒狀升降器鎖閉在該鋼纜上,其下端連接著安全帶,其特征是該升降器外殼由鉸接的、并有鎖緊機構(gòu)的兩個殼體組成,在一殼體內(nèi)固定著定摩擦件,另一殼體內(nèi)安裝著動摩擦件,其背后被彈簧抵住,該彈簧又經(jīng)頂桿與一旋鈕在殼體外的螺套相抵,頂桿貫穿螺套與鉸接在殼體上的手柄相連,在靠近旋鈕處有指示其位置的標尺。
2.根椐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救生裝置,其特征是一鋼纜對折并使開端下垂,用滑輪將其掛在樓頂且在其經(jīng)過處經(jīng)基座沿墻安裝著定位叉,其叉口一側(cè)安裝著封口板,其基座軸上有方臺與定位彈簧相配,地面處鉸接著門形支架,其上部有滑輪組,底部有電動卷筒,鋼纜順序繞過并連接成環(huán)狀,門形支架外側(cè)鉸接著防滑鋼板,內(nèi)側(cè)裝著彈性帶子。
3.根椐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救生裝置,其特征是將鋼纜繞于一輪軸上,置于一殼體中成為輪套,且在外露處連接自鎖掛鉤,該輪套上也裝著自鎖掛鉤。
專利摘要一種能帶人降或升的高空逃生救生裝置。它是將鋼纜一端固定于樓的高處后下垂,一有安全帶的升降器可帶人鎖閉在鋼纜上,升降器中有定、動兩摩擦件,后者被彈簧抵住。彈簧又經(jīng)頂桿和螺套相抵,頂桿貫穿螺套與一手柄相連,調(diào)節(jié)螺套可確定降速,緊握手柄可使升降器卡死在鋼纜上。本裝置若為永久附設(shè)于高樓的形式,則在鋼纜下垂經(jīng)過處沿墻安裝定位叉,地面有可折疊的門形支架,其上有滑輪組,下有電動卷筒可帶動鋼纜上下運動。鋼纜不動時,可供人下降,鋼纜向上時將升降器卡死,可帶人上升。本裝置尚可將鋼纜置于一輪套中掛在升降器下端供人隨身攜帶使用;此裝置也可用于高降或升的游樂設(shè)施。
文檔編號A62B1/00GK2512459SQ01274689
公開日2002年9月25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張賀, 張璇 申請人:張賀, 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