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變方向的治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治具結構,特別是指一種應用于一機械手臂上,可用以將一對象于三維空間中呈垂直狀態(tài)設置的二平臺間進行移轉的治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自動化設備,主要是用以縮短制造工時、提高生產效率。但在一般自動化設備中,為了減少設備成本的支出,大多會利用一機械手臂配合治具方式來使用。
[0003]而一般治具的使用,大多僅能在同一平面上,或是僅能在同一縱軸上移動,用以將一對象利用治具于一平臺上或是一縱軸上移動后,再以機械手臂來進行來對對象進行翻轉的作業(yè)。
[0004]在自動化設備中,機械手臂上大多具有一可用來夾取對象的夾具,以利用夾具來進行對象的移動。然而,一般機械手臂上的夾具,大多僅來能同一平面上轉動,如果要使夾具能夠應用在三維空間中,往往會造成自動化設備成本的增加,雖然可以提供生產效率,相對的亦造成成本上的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技術手段及其主要目的是如何提供一種應用于一機械手臂上,可用以將一對象于三維空間中呈垂直狀態(tài)設置的二平臺間進行移轉的治具結構。
[0006]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改變方向的治具結構,主要應用于一機械手臂上,可用以將一對象于三維空間中呈垂直狀態(tài)設置的二平臺間進行移轉,包含有一底座、一滑塊以及一旋轉塊。其中,底座的二側向上延伸各形成有一側板,每一側板上具有一第一導引部,每一第一導引部具有相互連通且呈高低落差的一上導引區(qū)以及一下導引區(qū);滑塊,設于底座的二側板間,并可于二側板間進行往復運動;旋轉塊,樞接于滑塊上,其二相對應側設有與底座的第一導引部相互導引的第二導引部。
[0007]其中,底座上的每一第一導引部,進一步由側板的側邊朝側板內凹設而成,且每一第一導引部進一步貫穿每一側板。而旋轉塊的每一第二導引部,進一步由旋轉塊朝底座的側板方向延伸而出,且每一第二導引部分別容設于該每一第一導引部中。
[0008]其中,滑塊上進一步凸設有一凸臺,而旋轉塊的一端樞接于凸臺上。旋轉塊樞接于凸臺的一端,進一步向外凸伸有二相對應的樞接塊,二樞接塊間形成有缺口,其凸臺容設于缺口中,并與二樞接塊樞接,使其旋轉塊得以透過樞接塊樞接于凸臺上。
[0009]其中,二樞接塊與該凸臺位于同一中心上,而與旋轉塊的第一導引部位于非同一中心,進而能使旋轉塊于底座上達到改變方向的效果。
[0010]其中,旋轉塊一端樞接于滑塊上,另一端則具有一可用以固定對象的頂面,其頂面上進一步設有至少一通孔,通孔進一步可用來吸附對象,由此透過旋轉塊于底座上轉動,進而改變對象的方向。
[0011]其中,旋轉塊的頂面進一步向外凸設有一凸伸臺,而通孔進一步設于凸伸臺上,用以得以使對象被固定于凸伸臺上。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用以利用滑塊于底座的二側板間進行往復運動,使其旋轉塊得以利用第一導引部與第二導引部間的相互導引作用,進而于底座上達到轉動的效果,使其旋轉塊于底座上達到改變方向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式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旋轉塊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4A?圖4E為本實用新型運作時的流程示意圖。
[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三維空間XY平面的示意圖。
[0018]圖6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三維空間YZ平面的示意圖。
[0019]【符號說明】
[0020]10 底座
[0021]11 側板
[0022]12 通道
[0023]13第一導引部
[0024]131上導引區(qū)
[0025]132連通區(qū)
[0026]133下導引區(qū)
[0027]20 滑塊
[0028]21 凸臺
[0029]30旋轉塊
[0030]31第二導引部
[0031]32樞接塊
[0032]33 缺口
[0033]34 頂面
[0034]35凸伸部
[0035]36 通孔
[0036]37抽氣孔
[0037]40 物件
[0038]50第一承載臺
[0039]60第二承載臺
[0040]70運動裝置
[0041]80往復運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42]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改變方向的治具結構,主要可使一對象于一三維空間中進行三維方向的改變,用以將一對象于三維空間中呈垂直狀態(tài)設置的二平臺間進行移轉,其治具包含有一底座10、一滑塊20以及一旋轉塊30。
[0043]底座10的二側向上延伸各形成有一側板11,二側板11間形成有一通道12,每一側板11上具有一第一導引部13,且每一第一導引部13具有相互連通且呈高低落差的一上導引區(qū)131以及一下導引區(qū)132,上導引區(qū)131與下導引區(qū)132間形成有一連通區(qū)133 ;在本實施例中,底座10上的每一第一導引部13,由側板11的側邊朝側板11內凹設并貫穿每一側板11所形成,在實際應用上亦可不需貫穿側板11。
[0044]滑塊20,設于底座10上,并可于二側板11間進行往復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滑塊20上朝上方方向凸設有一凸臺21。
[0045]旋轉塊30,請配合圖3所示,一端樞接于滑塊20上,其二相對應側分別設有與底座10的第一導引部13相互導引的第二導引部31。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二導引部31由旋轉塊30朝底座10的每一側板11方向延伸凸設而成,使每一第二導引部31得以容設于每一呈凹設的第一導引部13中;而旋轉塊30樞接于滑塊20 —端的二側,分別朝外凸設有一樞接塊32,且二樞接塊32間具有一缺口 33,使滑塊20的凸臺21容設于缺口 33中,并與凸臺21位于同一中心位置,并與每一第二導引部31位于非同一中心位置。
[0046]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塊30 —端樞接于滑塊20的凸臺21上,另一端則形成有一頂面34,其頂面34上進一步向外凸設有一凸伸臺35,其凸伸臺35上具有至少一通孔36 ;當然,在實際應用上,通孔36可直接設置于頂面34上,本實用新型中的凸伸臺35主要用來固定較小面積的對象,故在其頂面34上凸設有一凸伸臺35。
[0047]再者,頂面34上的通孔36進一步可用以連接一抽氣裝置或是安裝磁性組件(本實用新型中未加以表示),使其得以用以吸附對象,使對象被吸附于凸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