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744445閱讀:452來源:國知局
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屬于橋梁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鐵路橋梁建設正處于迅猛發(fā)展期,采用先進的設計和施工技術,達到節(jié)省投資、縮短工期,確保安全的目標一直是工程界所追求的結果。其中,在大跨度、深水橋梁建設方面,設計理論、建造技術和裝備方面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例如在南寧鐵路樞紐新增二線新邕寧邕江特大橋連續(xù)梁施工中,橋梁主跨達到168m,是國內目前單線鐵路橋梁中的最大跨度。該橋深水基礎施工安全風險高,質量控制難度大;尤其是在進行水下裸露基巖基礎的開挖時,由于橋梁緊靠既有線,主墩位于邕江(規(guī)劃Ⅱ級航道)中,水深達18m,在既要確保既有線(即既有鐵路線)運營及邕江航道通航安全,又要保證施工工期、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施工技術方案就尤為重要。同時,對橋梁上部連續(xù)梁的施工,需采用分節(jié)段施工方法,其懸臂施工要經歷“T”形懸臂澆筑節(jié)段(即T構懸臂梁段)形成主梁的過程。該橋主跨達168m,懸臂長,而且要經歷體系轉換的過程,主梁的內力和線形都會隨施工的進展而不斷變化。由于梁體跨度大,節(jié)段多,對梁體線形控制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控制不好,不僅影響梁體的外觀質量,更重要的會影響梁體的運營。

深水墩雙壁鋼圍堰基礎施工和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在國內雖然有比較成熟的施工先例,但是與既有營業(yè)線路線距離僅30m,還是比較少見的,而且橋梁主跨跨度達到168m的連續(xù)梁懸澆施工,在國內還是非常罕見。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所施工連續(xù)梁的跨度較大,梁面易出現開裂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驟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簡便、使用效果好,能簡便、快速完成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過程,并且施工過程安全、可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為位于既有鐵路線一側的鋼筋混凝土箱梁;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的前后兩端分別支撐于第一支墩和第四支墩上,所述第一支墩和第四支墩之間設置有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所述第一支墩、第二支墩、第三支墩和所述第四支墩沿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的縱橋向由前至后進行布設且其均為鋼筋混凝土支墩;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的長度大于100m且其由兩個邊跨梁段、一個中跨梁段和兩個墩頂梁段拼接而成,所述中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之間,兩個所述邊跨梁段分別位于所述中跨梁段的前后兩側,一個所述邊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一支墩與第二支墩之間且另一個所述邊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三支墩與第四支墩之間,兩個所述墩頂梁段分別支撐于所述第二支墩和所述第三支墩上,所述中跨梁段與兩個所述邊跨梁段之間分別通過兩個所述墩頂梁段進行連接;

對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進行施工時,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墩頂梁段施工:待所述第一支墩、第二支墩、第三支墩和所述第四支墩均施工完成后,對兩個所述墩頂梁段分別進行施工,兩個所述墩頂梁段的施工方法相同;所述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均為托架安裝支墩,所述托架安裝支墩包括墩身和布設在所述墩身上的墩帽;

對任一個所述墩頂梁段進行施工時,過程如下:

步驟101、墩頂托架安裝:在托架安裝支墩上固定安裝一個墩頂托架;

所述墩頂托架包括固定安裝在托架安裝支墩頂部的下部支撐結構和 支撐于所述下部支撐結構上的上部支撐框架,所述上部支撐框架呈水平布設;

所述下部支撐結構包括兩組對稱布設在托架安裝支墩頂部前后兩側的三角形托架,每組所述三角形托架均包括三個沿橫橋向由左至右布設的三角形托架,三個所述三角形托架均沿縱橋向布設;三個所述三角形托架均呈豎直向布設,三個所述三角形托架包括一個中部托架和兩個對稱布設于所述中部托架左右兩側的側部托架,所述中部托架位于所述墩頂梁段的正下方;每個所述三角形托架均包括一道沿縱橋向布設的橫梁、一道支撐于橫梁內側下方的內側支撐梁和連接于橫梁與內側支撐梁之間的斜向支撐梁,所述橫梁的內端固定在所述墩帽上,所述斜向支撐梁的上端支撐于橫梁的外端下方,所述斜向支撐梁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墩身上,所述橫梁、內側支撐梁和斜向支撐梁均為型鋼;

所述上部支撐框架包括由兩組對稱布設在所述下部支撐結構前后兩側上方的橫向支撐梁組成的橫向支撐結構和兩個對稱布設在所述橫向支撐結構左右兩側上方的縱向支撐結構,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組所述橫向支撐梁均包括多道沿縱橋向由前至后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橫向支撐梁,所述橫向支撐梁沿橫橋向進行布設,每組所述橫向支撐梁均支撐于一組所述三角形托架上;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分別布設在所述墩頂梁段的頂板左右兩側下方;每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均包括多道沿橫橋向由左至右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外側縱向支撐梁,所述外側縱向支撐梁沿縱橋向進行布設;所述橫向支撐梁和外側縱向支撐梁均為型鋼;

步驟102、墩頂托架預壓:采用預壓結構對步驟一中所述墩頂托架進行預壓;

所述預壓結構包括兩個對稱布設于所述縱向支撐體系前后兩側上方的橫向支撐板和兩個分別放置于兩個所述橫向支撐板上的加壓結構,所述橫向支撐板呈水平布設,兩個所述橫向支撐板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兩個 所述加壓結構呈對稱布設,每個所述加壓結構均包括多個堆砌在橫向支撐板上的砂袋;兩個所述橫向支撐板分別位于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上方;

步驟103、墩頂支模:在經預壓后的所述墩頂托架上安裝施工所述墩頂梁段的成型模板和對所述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模板支撐結構;

所述成型模板包括支撐于墩頂梁段的底板下方的底模和左右兩個對稱支撐于墩頂梁段的左右兩個腹板外側的側模;所述模板支撐結構包括前后兩個對所述底模進行支撐的底模支撐結構和左右兩個分別對兩個所述側模進行支撐的側模支撐結構,兩個所述底模支撐結構分別支撐于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上,兩個所述底模支撐結構對稱支撐于所述底模的前后兩側下方,兩個所述側模支撐結構分別支撐于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上,兩個所述側模支撐結構分別支撐于兩個所述側模外側;

步驟104、墩頂梁段混凝土澆筑施工:利用步驟103中所述成型模板,對當前所施工墩頂梁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待所澆筑混凝土終凝后,獲得施工成型的墩頂梁段;

步驟二、邊跨與中跨合龍施工:待兩個所述墩頂梁段均施工完成后,采用掛籃分別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

本步驟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均采用掛籃且分多個現澆梁段進行施工;

兩個所述墩頂梁段以及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中的各現澆梁段均為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中部均設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沿橫橋向布設且其位于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頂板與底板之間;

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由先至后對該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頂板分別進行澆筑,對該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頂板進行澆筑時均左右對稱進行澆筑;并且,對該鋼筋混凝土 箱梁節(jié)段的所述底板、腹板和頂板進行澆筑時,均從中部向兩側進行對稱澆筑。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所采用的混凝土均為C55混凝土且其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水灰比為0.28~0.3;

所述混凝土中添加有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所添加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與所述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的重量比為0.01~0.012。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后,拆模時間不遲于24h,拆模后對所澆筑混凝土進行灑水養(yǎng)護且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天。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之前,先對所采用掛籃進行預壓;

對所采用掛籃進行預壓時,先在所述掛籃上布設多個位移檢測單元,并在所述掛籃上安裝主控裝置,多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均與所述主控裝置連接;所述主控裝置與由監(jiān)測人員隨身攜帶的多個手持式監(jiān)測終端之間通過無線通信方式進行通信;

所述掛籃為三角掛籃,所述三角掛籃包括安裝于現澆梁段頂部的主桁架、位于現澆梁段底部的底模板、兩個分別位于現澆梁段左右兩側的側模和對底模板進行支撐的底部支撐架,所述主桁架包括兩個對稱布設在現澆 梁段頂部左右兩側的三角形桁架,兩個所述三角形桁架均沿縱橋向布設且二者之間通過多個橫向連接件進行緊固連接;所述三角形桁架包括縱梁、布設于縱梁中部上方的立柱以及位于立柱前后兩側的前斜拉桿和后斜拉桿,所述前斜拉桿和后斜拉桿的上端均固定在立柱頂部,所述前斜拉桿和后斜拉桿的底端分別支撐在縱梁的前后兩端下方,所述縱梁的中部和后部均通過錨固件錨固于現澆梁段頂部;所述底部支撐架包括位于底模板前側的前下橫梁和位于底模板后側的后下橫梁,所述后下橫梁固定在現澆梁段10底部,所述前下橫梁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豎向拉桿固定在兩個所述三角形桁架的縱梁前端;

每個所述縱梁的后部、每個所述立柱的下部和每個所述豎向拉桿的上部與下部均布設有一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1中兩個所述側部托架分別位于所述墩頂梁段的兩個腹板下方,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分別布設在所述頂板的左右兩側翼板下方。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1中所述側模包括布設在墩頂梁段的腹板外側的側模板和支撐于墩頂梁段中頂板的翼板下方的上部模板,所述上部模板位于所述側模板的上部外側且二者連接為一體;

所述側模支撐結構包括前后兩組對稱布設在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前后兩側上方的側模支撐架,每組所述側模支撐架均包括多個沿縱橋向由前至后布設的側模支撐架,所述側模支撐架呈豎直向布設且其沿橫橋向布設;所述側模板支撐于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內側,所述上部模板支撐于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上部;

所述側模支撐架為由多根桿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的內側由上至下設置有多道縱向連接梁,多道所述縱向連接梁均布設在同一豎直面上且其均呈水平布設,所述縱向連接梁沿縱橋向布設;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通過多道所述縱向連接梁緊固連接為一體,多道所述縱向 連接梁支撐于所述側模板與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之間。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1中所述底模支撐結構包括左右兩組對稱布設在一組所述橫向支撐梁左右兩側上方的底模支撐架,每組所述底模支撐架均包括多個沿橫橋向由左至右布設的底模支撐架,所述底模支撐架呈豎直向布設且其沿縱橋向布設;所述底模支撐于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上方;

所述底模支撐架為由多根桿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的上部由前至后設置有多道橫向連接梁,多道所述橫向連接梁均布設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水平布設,所述橫向連接梁沿橫橋向布設;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通過多道所述橫向連接梁緊固連接為一體,多道所述橫向連接梁支撐于所述底模與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之間。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1中所述縱向支撐結構中的多道所述外側縱向支撐梁組成外側支撐結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還包括前后兩道對稱布設的內側縱向支撐梁,兩道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均位于所述外側支撐結構內側,兩道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均沿縱橋向布設且二者均位于同一直線上,兩道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分別支撐于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上。

上述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01中所述斜向支撐梁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的底端緊固連接為一體,所述斜向支撐梁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的底端均卡裝在所述墩身上;

所述墩帽上預埋有六組對三角形托架中的橫梁進行固定的精軋螺紋鋼,所述橫梁內端與所述精軋螺紋鋼之間通過緊固螺母進行固定連接;每道所述橫梁內端均通過一組所述精軋螺紋鋼固定在所述墩帽上,所述精軋螺紋鋼沿縱橋向進行布設。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方法步驟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簡便,投入施工成本較低。

2、所采用的墩頂托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裝簡便、 使用效果好,三角形托架固定簡便且固定牢靠、穩(wěn)固,三角形托架中的橫梁內端均通過一組精軋螺紋鋼固定在墩帽上,三角形托架中斜向支撐梁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的底端均卡裝在墩身上。并且,該墩頂托架施工簡便、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先對下部支撐結構中的六個三角形托架分別進行固定,再對上部支撐框架中的兩組橫向支撐梁分別進行固定安裝,最后對上部支撐框架中的兩個縱向支撐結構進行固定安裝即可,兩組橫向支撐梁組成對底模進行支撐的支撐結構,兩個縱向支撐結構分別為對兩個側模進行支撐的支撐結構,能簡便、快速固定安裝于托架安裝支墩墩頂,受力合理,支撐效果好,施工簡便且省工省時。

3、所采用的模板支撐結構施工簡便、結構設計合理且支撐穩(wěn)固,能簡便、快速支撐于墩頂托架上,并能為成型模板提供穩(wěn)固支撐。同時,模板支撐結構搭設簡便,省工省時。

4、所采用的墩頂托架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能簡便、快速固定安裝于托架安裝支墩墩頂,并且受力效果好,能為成型模板提供穩(wěn)固支撐。

5、所采用預壓結構的結構簡單、施工簡便且加壓效果好,能簡便、快速完成墩頂托架預壓過程,并且加壓重量能簡便、快速進行調整。

6、設置有變形監(jiān)測裝置,能對墩頂支架上多個檢測點的位移進行實時檢測,并將所檢測位移數據同步傳送至控制裝置,墩頂支架的變形情況監(jiān)測簡便。

7、托架預壓簡便、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所采用的墩頂托架能簡便、可靠固定安裝于托架安裝支墩墩頂,并且受力效果好,能為成型模板提供穩(wěn)固支撐;同時設置有預壓結構和變形監(jiān)測裝置,能簡便、快速完成墩頂托架預壓過程,并能對預壓過程中墩頂支架的變形情況進行實時、準確監(jiān)測。

8、掛籃預壓過程中位移檢測單元的位置設計合理,在三角掛籃中每個縱梁的后部、每個立柱的下部和每個豎向拉桿的上部與下部均布設有一個位移檢測單元,各位移檢測單元所布設位置均為三角掛籃的易變形位 置,多個位移檢測單元所檢測的位移數據能準確、全面反映三角花籃預壓過程中的變形狀況。

9、掛籃預壓過程簡便、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通過多個位移檢測單元對所布設位置的位移進行實時檢測,并將所檢測位移數據同步傳送至主控裝置,主控裝置再將所接收的位移數據與檢測時間同步傳送至由監(jiān)測人員隨身攜帶的手持式監(jiān)測終端,智能化程度較高,省工省時,能對預壓過程中掛籃的變形狀況進行實時、準確監(jiān)測,防止掛籃變形引起的梁體線形問題。

10、使用效果好且施工質量易于保證,施工過程中沒有給既有線的運營、邕江航道的正常通航帶來較大的影響,并且通過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化、澆筑順序、養(yǎng)護等措施,確保大斷面梁體混凝土沒有出現裂紋,施工成型的大跨度連續(xù)質量高。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方法步驟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簡便、使用效果好,能簡便、快速完成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過程,并且施工過程安全、可靠。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圖。

圖2為本發(fā)明墩頂托架的使用狀態(tài)參考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圖2的左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預壓結構的使用狀態(tài)參考圖。

圖6為本發(fā)明墩頂支模完成后的施工狀態(tài)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側模支撐結構的支撐位置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掛籃上位移檢測單元的布設位置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托架安裝支墩; 2—三角形托架; 2-1—橫梁;

2-2—內側支撐梁; 2-3—斜向支撐梁; 3-1—橫向支撐梁;

3-2—外側縱向支撐梁; 3-3—內側縱向支撐梁; 4—精軋螺紋鋼;

5—墩頂梁段; 5-1—橫向支撐板; 6—砂袋;

6-1—側模支撐架; 7—縱向連接梁; 8—底模支撐架;

9—橫向連接梁; 10—現澆梁段; 10-1—三角掛籃;

10-1-1—底模板; 10-1-2—縱梁; 10-1-3—立柱;

10-1-4—前斜拉桿; 10-1-5—后斜拉桿; 10-1-6—前下橫梁;

10-1-7—后下橫梁; 10-1-8—豎向拉桿; 10-2—位移檢測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緊臨既有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施工方法,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為位于既有鐵路線一側的鋼筋混凝土箱梁;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的前后兩端分別支撐于第一支墩和第四支墩上,所述第一支墩和第四支墩之間設置有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所述第一支墩、第二支墩、第三支墩和所述第四支墩沿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的縱橋向由前至后進行布設且其均為鋼筋混凝土支墩;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的長度大于100m且其由兩個邊跨梁段、一個中跨梁段和兩個墩頂梁段5拼接而成,所述中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之間,兩個所述邊跨梁段分別位于所述中跨梁段的前后兩側,一個所述邊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一支墩與第二支墩之間且另一個所述邊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三支墩與第四支墩之間,兩個所述墩頂梁段5分別支撐于所述第二支墩和所述第三支墩上,所述中跨梁段與兩個所述邊跨梁段之間分別通過兩個所述墩頂梁段5進行連接;

對所施工大跨度連續(xù)梁進行施工時,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墩頂梁段施工:待所述第一支墩、第二支墩、第三支墩和所述第四支墩均施工完成后,對兩個所述墩頂梁段5分別進行施工,兩個所述墩頂梁段5的施工方法相同;所述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均為托架安裝支墩1,所述托架安裝支墩1包括墩身和布設在所述墩身上的墩帽;

對任一個所述墩頂梁段5進行施工時,過程如下:

步驟101、墩頂托架安裝:在托架安裝支墩1上固定安裝一個墩頂托架;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所述墩頂托架包括固定安裝在托架安裝支墩1頂部的下部支撐結構和支撐于所述下部支撐結構上的上部支撐框架,所述上部支撐框架呈水平布設;

所述下部支撐結構包括兩組對稱布設在托架安裝支墩1頂部前后兩側的三角形托架2,每組所述三角形托架2均包括三個沿橫橋向由左至右布設的三角形托架2,三個所述三角形托架2均沿縱橋向布設;三個所述三角形托架2均呈豎直向布設,三個所述三角形托架2包括一個中部托架和兩個對稱布設于所述中部托架左右兩側的側部托架,所述中部托架位于所述墩頂梁段5的正下方;每個所述三角形托架2均包括一道沿縱橋向布設的橫梁2-1、一道支撐于橫梁2-1內側下方的內側支撐梁2-2和連接于橫梁2-1與內側支撐梁2-2之間的斜向支撐梁2-3,所述橫梁2-1的內端固定在所述墩帽上,所述斜向支撐梁2-3的上端支撐于橫梁2-1的外端下方,所述斜向支撐梁2-3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2-2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墩身上,所述橫梁2-1、內側支撐梁2-2和斜向支撐梁2-3均為型鋼;

所述上部支撐框架包括由兩組對稱布設在所述下部支撐結構前后兩側上方的橫向支撐梁3-1組成的橫向支撐結構和兩個對稱布設在所述橫向支撐結構左右兩側上方的縱向支撐結構,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均包括多道沿縱橋向由前至后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橫向支撐梁3-1,所述橫向支撐梁3-1沿橫橋向進行布設,每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均支撐于一組所述三角形托架2上;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分別布設在所述墩頂梁段5的頂板左右兩側下方;每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均包括多道沿橫橋向由左至右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外側縱向支撐梁3-2,所述外側縱向支撐梁3-2沿縱橋向進行布設;所述橫向支撐梁3-1和外側縱向支撐梁3-2均為型鋼;

步驟102、墩頂托架預壓:采用預壓結構對步驟一中所述墩頂托架進行預壓;

如圖5所示,所述預壓結構包括兩個對稱布設于所述縱向支撐體系前后兩側上方的橫向支撐板5和兩個分別放置于兩個所述橫向支撐板5上的加壓結構,所述橫向支撐板5呈水平布設,兩個所述橫向支撐板5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兩個所述加壓結構呈對稱布設,每個所述加壓結構均包括多個堆砌在橫向支撐板5上的砂袋6;兩個所述橫向支撐板5分別位于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上方;

步驟103、墩頂支模:在經預壓后的所述墩頂托架上安裝施工所述墩頂梁段5的成型模板和對所述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模板支撐結構;

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成型模板包括支撐于墩頂梁段5的底板下方的底模和左右兩個對稱支撐于墩頂梁段5的左右兩個腹板外側的側模;所述模板支撐結構包括前后兩個對所述底模進行支撐的底模支撐結構和左右兩個分別對兩個所述側模進行支撐的側模支撐結構,兩個所述底模支撐結構分別支撐于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上,兩個所述底模支撐結構對稱支撐于所述底模的前后兩側下方,兩個所述側模支撐結構分別支撐于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上,兩個所述側模支撐結構分別支撐于兩個所述側模外側;

步驟104、墩頂梁段混凝土澆筑施工:利用步驟103中所述成型模板,對當前所施工墩頂梁段5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待所澆筑混凝土終凝后,獲得施工成型的墩頂梁段5;

步驟二、邊跨與中跨合龍施工:待兩個所述墩頂梁段5均施工完成后,采用掛籃分別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

本步驟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均采用掛籃且分多個現澆梁段10進行施工;

兩個所述墩頂梁段5以及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中的各現澆梁段10均為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中部均 設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沿橫橋向布設且其位于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頂板與底板之間;

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由先至后對該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頂板分別進行澆筑,對該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頂板進行澆筑時均左右對稱進行澆筑;并且,對該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所述底板、腹板和頂板進行澆筑時,均從中部向兩側進行對稱澆筑。

實際施工過程中,按照上述澆筑順序對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能有效避免增加橋梁的永久自重。并且,能有效防止因不合理的砼澆筑順序,產生受力不平衡而導致砼因不均衡受力出現開裂現象。

實際施工時,所施工連續(xù)梁與既有鐵路運營線之間的間距不大于30m,所施工連續(xù)梁為(92+168+92)m連續(xù)梁。梁體為單箱單室、變高度、變截面梁。梁高6.0m~11.0m,梁底下緣按Y=6.0+2X/1125m二次拋物線變化;箱梁頂板寬9.0m,箱寬6.5m。

本實施例中,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所采用的混凝土均為C55混凝土且其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

本實施例中,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水灰比為0.28~0.3;

所述混凝土中添加有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所添加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與所述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的重量比為0.01~0.012。

其中,膠凝材料用量(cementitious material consumption)是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和摻合料質量的總和。

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內添加有聚丙烯纖維,所添加聚丙烯纖維與所述混凝土的重量比為0.01~0.015。

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為海螺P.0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強度值fce取47.6(MPa)。所述混凝土所采用的粗骨料為粒度為5mm~10mm和10mm~20mm兩級配碎石,確?;炷良壟涓雍侠?。所述混凝土所采用的細骨料為細度模數2.83的砂子。

本實施例中,所述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為上海三瑞(VIVID-500緩凝型)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添加所述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后,能有效降低水灰比。

實際使用時,也可以采用其它類型的高性能減水劑。

同時,也可以在所述混凝土內添加粉煤灰,所添加粉煤灰與所述混凝土的重量比為0.03~0.08,并且所述粉煤灰為F類I級粉煤灰。將粉煤灰作為混凝土摻合料,增加混凝土的凝膠材料,降低泵送阻力,提高細骨料中細顆粒組分。同時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

并且,添加聚丙烯纖維,能保證混凝土強度,同時能防止混凝土的裂縫。

實際對所用的混凝土進行拌合時,按照C55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與規(guī)范要求,盡可能降低砂率,減少坍落度,降低單位體積的水泥用量。

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只注重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強度指標,應足夠地重視混凝土的工作性問題,良好的工作性可以使混凝土拌合物不會產生離析、泌水等現象,使混凝土易振搗密實,不會產生孔洞和蜂窩麻面等嚴重缺陷。雖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膠比低,但早期強度并不比同強度普通混凝土的低,摻入大量細摻料的高性能混凝土需要盡早保水養(yǎng)護。

本實施例中,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 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后,拆模時間不遲于24h,拆模后對所澆筑混凝土進行灑水養(yǎng)護且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天。

實際施工時,大斷面梁體混凝土養(yǎng)護存在操作難、養(yǎng)護不及時、不全面等問題,本發(fā)明對所澆筑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還需在所澆筑混凝土表面用塑料布或土工布進行覆蓋,并灑水養(yǎng)護。待同等條件下養(yǎng)護的混凝土試件的抗壓強度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95%時,揭開塑料布或土工布,繼續(xù)灑水養(yǎng)護。

本實施例中,對所澆筑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時,對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的兩個所述腹板同時進行噴淋式不間斷灑水養(yǎng)護,始終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濕,養(yǎng)護天數14天以上,以減少混凝土徐變對梁體開裂的影響。

實際施工時,墩頂梁段5的施工質量至關重要。為提高梁體線形控制效果,對墩頂梁段5進行施工之前,需對所述墩頂托架進行預壓,避免墩頂托架對墩頂梁段變形的影響。

本實施例子,對所述墩頂托架進行預壓時,為施工簡便,還需設置變形監(jiān)測裝置,該變形監(jiān)測裝置包括控制裝置和布設在所述墩頂托架上的多個位移檢測單元10-2。

本實施例中,所述橫向支撐板5-1為木板。并且,所述橫向支撐板5-1沿橫橋向布設。

實際使用時,所述橫向支撐板5-1也可以采用其它類型的支撐板,如不銹鋼板等。

本實施例中,每道所述橫向支撐梁3-1和每道所述外側縱向支撐梁3-2上均由前至后布設有多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10-2。

實際施工時,兩個所述加壓結構的總重量為所述墩頂梁段5重量的1.1倍,因而采用過載預壓方式進行預壓。

實際施工時,待所述墩頂托架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墩頂托架上布設多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10-2,并在所述墩頂托架上放置所述預壓結構進行預壓,預壓過程中,通過多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10-2對所述墩頂托架上的 變形情況進行監(jiān)測。

由上述內容可知,對所述墩頂托架進行預壓時,考慮到施工荷載及不均勻荷載,采用過載預壓方式。

本實施例子,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之前,先對所采用掛籃進行預壓;

對所采用掛籃進行預壓時,先在所述掛籃上布設多個位移檢測單元10-2,并在所述掛籃上安裝主控裝置,多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10-2均與所述主控裝置連接;所述主控裝置與由監(jiān)測人員隨身攜帶的多個手持式監(jiān)測終端之間通過無線通信方式進行通信;

所述掛籃為三角掛籃10-1,所述三角掛籃10-1包括安裝于現澆梁段10頂部的主桁架、位于現澆梁段10底部的底模板10-1-1、兩個分別位于現澆梁段10左右兩側的側模和對底模板10-1-1進行支撐的底部支撐架,所述主桁架包括兩個對稱布設在現澆梁段10頂部左右兩側的三角形桁架,兩個所述三角形桁架均沿縱橋向布設且二者之間通過多個橫向連接件進行緊固連接;所述三角形桁架包括縱梁10-1-2、布設于縱梁10-1-2中部上方的立柱10-1-3以及位于立柱10-1-3前后兩側的前斜拉桿10-1-4和后斜拉桿10-1-5,所述前斜拉桿10-1-4和后斜拉桿10-1-5的上端均固定在立柱10-1-3頂部,所述前斜拉桿10-1-4和后斜拉桿10-1-5的底端分別支撐在縱梁10-1-2的前后兩端下方,所述縱梁10-1-2的中部和后部均通過錨固件錨固于現澆梁段10頂部;所述底部支撐架包括位于底模板10-1-1前側的前下橫梁10-1-6和位于底模板10-1-1后側的后下橫梁10-1-7,所述后下橫梁10-1-7固定在現澆梁段10底部,所述前下橫梁10-1-6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豎向拉桿10-1-8固定在兩個所述三角形桁架的縱梁10-1-2前端;

每個所述縱梁10-1-2的后部、每個所述立柱10-1-3的下部和每個所述豎向拉桿10-1-8的上部與下部均布設有一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10-2。

實際安裝時,所述主控裝置的安裝非常簡便,并且與位移檢測單元 10-2之間的接線方便。

本實施例中,所述主控裝置包括外殼和安裝在所述外殼內的電子線路板,所述電子線路板上設置有主控器以及分別與主控器連接的計時電路和無線通信模塊;多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均與主控器連接,所述主控器通過無線通信模塊與多個所述手持式監(jiān)測終端進行通信。

實際進行接線時,多個所述位移檢測單元與主控器之間均通過電纜進行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由主控器進行控制的報警單元,所述報警單元與主控器連接。

實際使用時,所述主控器接收到各位移檢測單元所檢測的位移數據后,根據預先設定的報警閾值,對所接收到的位移數據進行閾值比較,當所接收到的任一個位移檢測單元所檢測的位移數據大于預先設定的報警閾值時,所述主控器控制報警單元進行報警。

本實施例中,所述報警單元為聲光報警裝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手持式監(jiān)測終端為智能手機。因而,實際操作非常簡便。

本實施例中,步驟101中兩個所述側部托架分別位于所述墩頂梁段的兩個腹板下方,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分別布設在所述頂板的左右兩側翼板下方。

本實施例中,步驟101中所述側模包括布設在墩頂梁段5的腹板外側的側模板和支撐于墩頂梁段5中頂板的翼板下方的上部模板,所述上部模板位于所述側模板的上部外側且二者連接為一體;

所述側模支撐結構包括前后兩組對稱布設在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前后兩側上方的側模支撐架6-1,每組所述側模支撐架6-1均包括多個沿縱橋向由前至后布設的側模支撐架6-1,所述側模支撐架6-1呈豎直向布設且其沿橫橋向布設;所述側模板支撐于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6-1內側,所述上部模板支撐于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6-1上部;

本實施例中,所述側模支撐架6-1為由多根桿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6-1的內側由上至下設置有多道縱向連接梁7,多道所述縱向連接梁7均布設在同一豎直面上且其均呈水平布設,所述縱向連接梁7沿縱橋向布設;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6-1通過多道所述縱向連接梁7緊固連接為一體,多道所述縱向連接梁7支撐于所述側模板與兩組所述側模支撐架6-1之間。

如圖6所示,步驟101中所述底模支撐結構包括左右兩組對稱布設在一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左右兩側上方的底模支撐架8,每組所述底模支撐架8均包括多個沿橫橋向由左至右布設的底模支撐架8,所述底模支撐架8呈豎直向布設且其沿縱橋向布設;所述底模支撐于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8上方。

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模支撐架8為由多根桿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8的上部由前至后設置有多道橫向連接梁9,多道所述橫向連接梁9均布設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水平布設,所述橫向連接梁9沿橫橋向布設;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8通過多道所述橫向連接梁9緊固連接為一體,多道所述橫向連接梁9支撐于所述底模與兩組所述底模支撐架8之間。

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模支撐架8的高度由外至內逐漸降低。

本實施例中,所述縱向連接梁7和橫向連接梁9均為槽鋼。

實際使用時,所述縱向連接梁7和橫向連接梁9也可以為其它類型的型鋼桿件。

本實施例中,所述內側支撐梁2-2和斜向支撐梁2-3均由上至下逐漸向內傾斜。

本實施例中,所述橫向支撐梁3-1和外側縱向支撐梁3-2均由兩道并排布設的工字鋼拼接而成。

實際施工時,所述橫向支撐梁3-1和外側縱向支撐梁3-2也可以采用其它類型的型鋼梁。

本實施例中,步驟101中所述縱向支撐結構中的多道所述外側縱向支撐梁3-2組成外側支撐結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還包括前后兩道對稱布設的內側縱向支撐梁3-3,兩道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3-3均位于所述外側支撐結構內側,兩道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3-3均沿縱橋向布設且二者均位于同一直線上,兩道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3-3分別支撐于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上。

并且,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3-3由兩道并排布設的工字鋼拼接而成。

實際施工時,所述內側縱向支撐梁3-3也可以采用其它類型的型鋼梁。

本實施例中,每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均包括兩道所述橫向支撐梁3-1,每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均包括兩道所述外側縱向支撐梁3-2。

實際施工過程中,可根據具體需要,對每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中所包括橫向支撐梁3-1的數量和每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中所包括外側縱向支撐梁3-2的數量分別進行相應調整。

本實施例中,步驟101中所述斜向支撐梁2-3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2-2的底端緊固連接為一體,所述斜向支撐梁2-3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2-2的底端均卡裝在所述墩身上。

并且,所述墩身的側壁上部開有供斜向支撐梁2-3底端與內側支撐梁2-2底端卡裝的卡槽。

本實施例中,所述墩帽上預埋有六組對三角形托架2中的橫梁2-1進行固定的精軋螺紋鋼4,所述橫梁2-1內端與所述精軋螺紋鋼4之間通過緊固螺母進行固定連接;每道所述橫梁2-1內端均通過一組所述精軋螺紋鋼4固定在所述墩帽上。

其中,每組所述精軋螺紋鋼4均包括多道所述精軋螺紋鋼4,所述精軋螺紋鋼4沿縱橋向進行布設。

本實施例中,每組所述精軋螺紋鋼4均包括六道所述精軋螺紋鋼4,六道所述精軋螺紋鋼4分三排兩列進行布設,兩列所述精軋螺紋鋼4分別位于精軋螺紋鋼4的左右兩側,所述精軋螺紋鋼4的內端設置有供六道所 述精軋螺紋鋼4固定的固定座。

因而,所述三角形托架2固定牢靠且施工簡便。

為確保三角形托架2的穩(wěn)固性,所述斜向支撐梁2-3的底端與內側支撐梁2-2的底端均通過多個錨栓固定在所述墩身上。

實際施工時,先對所述墩頂托架進行施工,具體是先對所述下部支撐結構中的六個所述三角形托架2分別進行固定,再對所述上部支撐框架中的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分別進行固定安裝,最后對所述上部支撐框架中的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進行固定安裝即可。待所述墩頂托架施工完成后,再對所述模板支撐結構進行安裝。實際使用過程中,兩組所述橫向支撐梁3-1組成對所述底模進行支撐的支撐結構,兩個所述縱向支撐結構分別為對兩個所述側模進行支撐的支撐結構。因而,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施工簡便,并且受力合理,支撐效果好。

本實施例中,所施工連續(xù)梁內設置有預應力鋼筋;步驟104中進行墩頂梁段施工過程中和步驟二中對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進行合龍施工過程中,對任一個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均需先安裝預應力孔道預留用的波紋管,所述預應力孔道為供所述預應力鋼筋穿入的孔道。

并且,所述鋼筋混凝土箱梁節(jié)段施工完成后,需對所述預應力鋼筋進行張拉;張拉完成后,進行預應力孔道壓漿及封錨處理。

實際進行張拉時,在混凝土強徑達到設計強徑的95%,混凝土彈性模量達到設計的100%,齡期不少于5天的情況下進行張拉。因而,通過對所述預應力張拉時間進行限定,達到防治因張拉引起的開裂問題。

預應力張拉時確?!叭膬赏健?,并采取雙控措施,以張拉力控制為主,延伸量校核為輔。嚴格控制超張、欠張現象的發(fā)生。尤其注意防止縱向預應力張拉時造成底、腹板交接處出現不規(guī)則張拉裂紋以及橫向預應力張拉時應注意梁段相接處的張拉順序,每一節(jié)段伸臂端最后一根橫向預應力在下一節(jié)段橫向預應力張拉時進行張拉,防止由于節(jié)段接縫兩側橫 向壓縮量不同引起開裂。

本實施例中,步驟二中待所述中跨梁段和兩個所述邊跨梁段均合龍施工完成后,經體系轉換獲得施工完成的連續(xù)梁。

本實施例中,所采用的體系轉換方法為常規(guī)的T構懸臂梁向連續(xù)梁的體系轉換方法。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fā)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