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道路清掃的掃路車,尤其是一種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一種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主要由車頭、底盤、組合式吸嘴、垃圾箱、風機 和除塵器構成。車頭設置在底盤前部,垃圾箱位于底盤的后部,垃圾箱的后端設有卸料口, 垃圾箱的后端設有與與卸料口相對應的卸料門。風機和除塵器位于車頭與垃圾箱之間的底 盤上。組合式吸嘴裝設在底盤的下方,它包括主吸嘴、左吸嘴和右吸嘴,左吸嘴和右吸嘴分 別鉸接于主吸嘴的兩側,左吸嘴和右吸嘴與主吸嘴之間分別通過控制氣缸相連。主吸嘴、左 吸嘴和右吸嘴上分別設有吸風口和吹風口,吹風口吹出的風對垃圾進行驅趕,被驅趕的垃 圾由吸風口吸入,從而實現路面的清潔。設置在主吸嘴、左吸嘴和右吸嘴上的吹風口吹出的 風雖然能夠對垃圾進行驅趕,但對遠離吹風口的垃圾其驅趕能力較弱,被驅趕的垃圾不能 向吸風口集聚,因此這影響了吸入效果。像石子這樣的大顆粒垃圾,其吸入效果更差。當掃 路車收集到垃圾箱內的垃圾需要卸出時,使垃圾箱翻轉一定角度,打開其后端的卸料門,垃 圾箱內的垃圾則從卸料口卸出。由于掃路車收集到垃圾箱內的垃圾從卸料口卸出時,產生 了暴發(fā)性揚塵,因此造成了二次環(huán)境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它不僅能夠降 低卸料時的二次揚塵污染,而且對垃圾的吸入效果好。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它含有車頭、底 盤、組合式吸嘴、垃圾箱、風機、除塵器、提升機構和翻倒機構,組合式吸嘴含有主吸嘴、左吸 嘴和右吸嘴,左吸嘴和右吸嘴分別鉸接于主吸嘴的兩側,左吸嘴和右吸嘴與主吸嘴之間分 別通過控制氣缸相連,垃圾箱的后端設有卸料口,垃圾箱的后端設有與與卸料口相對應的 卸料門,還含有噴霧抑塵裝置,該裝置含有噴管、前噴嘴、后噴嘴、側噴嘴、抑塵罩、支撐桿、 彈簧組,前噴嘴和后噴嘴設置在噴管上且互成直角,側噴嘴設置在噴管的兩端部上且與前 噴嘴或后噴嘴互成45°角,噴管設置在所述卸料門的內上部,噴管的進水端通過軟管與設 置在底盤上的高壓供水系統(tǒng)相連,抑塵罩為扇形防水布,該抑塵罩的一邊設置在所述卸料 口一側的內邊緣上,該抑塵罩的另一邊設置在所述卸料門一側的內邊緣上,支撐桿沿徑向 設置在該抑塵罩的中央,卸料口的另一側的內邊緣和卸料門另一側的內邊緣之間設有另外 一個抑塵罩,這個抑塵罩的中央徑向設有另一個支撐桿,彈簧組由三根彈簧組成,這三根彈 簧連成Y形結構,其三端分別連接在兩支撐桿和所述卸料口上端的內邊緣上;所述組合式 吸嘴的左吸嘴和右吸嘴分別通過彈簧與主吸嘴相連,主吸嘴含有主回吹風腔體、主吸風左 管、主吸風右管、主回吹風左管、主回吹風右管,主回吹風腔體的底部左、右對稱設有V形吹 風槽,主吸風左管和主吸風右管的一端分別穿過主回吹風腔體設置在它的底部上、且分別位于左、右對稱的V形吹風槽的底部,V形吹風槽的后側設有導流刮板,主回吹風左管和主 回吹風右管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主回吹風腔體的頂部上且與其相通連;所述右吸嘴含有回吹 風腔體、右吸風管、右回吹風管,回吹風腔體的底部設有V形吹風槽,該V形吹風槽的后側設 有導流刮板,右吸風管一端穿過回吹風腔體設置在它的底部上、且位于回吹風腔體底部設 有的V形吹風槽的底部,右回吹風管的一端固定在回吹風腔體的頂部上且與其相通連;所 述左吸嘴的結構形狀與所述右吸嘴的結構形狀相對稱。所述左吸嘴和右吸嘴的前部分別設有導輪。所述除塵器為旋風除塵器。由于在垃圾箱的卸料口和卸料門之間設有噴霧抑塵裝置,當掃路車收集到垃圾箱 內的垃圾從卸料口卸出時,噴霧抑塵裝置的前噴嘴、后噴嘴和側噴嘴噴射出來的水霧,能夠 有效降低卸料時的二次揚塵污染;噴霧抑塵裝置的抑塵罩能夠有效阻擋卸料時揚塵從兩側 向外的飛散。因此上述掃路車能夠降低卸料時的二次揚塵污染。由于主吸嘴設有主回吹風 腔體,在其底部左、右對稱設有V形的吹風槽,V形吹風槽的后側設有導流刮板,因此V形吹 風槽吹出的風不僅能夠對垃圾進行全面的驅趕,而且在其后側設有的導流刮板的配合下, 隨著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向前移動,垃圾不斷向位于兩個V形吹風槽底部的主吸風左管 和主吸風右管聚集,這大大提高了吸入的效果。由于V形吹風槽吹出的風與地面之間產生 了氣簾,提高了主吸嘴的密封性,因此這有利于提高吸入效果。像石子這樣的大顆粒垃圾, 在V形吹風槽后側設有的導流刮板的作用下,被強制移向主吸風左管或主吸風右管,因此 對大顆粒垃圾的吸入效果也比較好。同樣,由于左吸嘴和右吸嘴與主吸嘴的結構形狀相似, 因此夠能提高對垃圾的吸入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在卸料時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3是圖1的A向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2的B向示意圖。圖5是圖1所示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的組合式吸嘴的俯視放大示意圖。圖6是圖5的C-C剖面放大示意圖圖7是圖5的B-B剖面放大示意圖。圖8是圖5的A-A剖面放大示意圖。圖中1.車頭,2.底盤,3.高壓供水系統(tǒng),4.風機,5.回吹風道,6.提升機構,7.左 側輪,8.主回吹風左管,9.連桿,10.組合式吸嘴,11.左回吹風管,12.左吸風管,13.主吸 風左管,14.吸風左接管,15.垃圾箱,16.支撐桿I,17.抑塵罩I,18.卸料口,19.卸料門, 20.后噴嘴,21.噴管,22.前噴嘴,23.側噴嘴I,24.濾網,25.風道,26.儲灰斗,27.除塵 器,28.風機進口,29.風機出口,30.彈簧組,31.支撐桿II,32.抑塵罩II,33.側噴嘴II, 34.左彈簧,35.左吸嘴,36.主吸嘴,37.左V形吹風槽,38.右V形吹風槽,39.導流刮板, 40.主回吹風右管,41.主吸風右管,42.右控制氣缸,43.右側輪,44.推桿,45.右彈簧, 46.右吸嘴,47.路牙,48.右導輪,49.導流刮板,50. V形吹風槽,51.后端,52.右吸風管, 53.后側橡膠板,54.前側橡膠板,55.右回吹風管,56.后輪,57.后端,58.底部,59.前端,60.主回吹風腔體,61.左控制氣缸,62.頂部,63.前端,64.路面,65.前側橡膠板,66.后側 橡膠板,67.回吹風腔體,68.底部,69.頂部。
具體實施方式圖1和圖2中,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它含有車頭1、底盤2、組合式吸嘴10、垃圾箱15、風機4、除塵器27、提升機構6和翻倒機構。車頭1設置在底盤2前部,垃圾箱15位 于底盤2的后部,垃圾箱15的后端設有卸料口 18,垃圾箱15的后端設有與與卸料口 18相 對應的卸料門19。風機4和除塵器27位于車頭1與垃圾箱15之間的底盤1上。垃圾箱 15的底部的左、右側分設有吸風左接管14和吸風右接管。垃圾箱15內上部的出風口處設 有濾網24,該出風口與風機進口 28之間設有風道25。風機出口 29通過風管與除塵器27 相連。為提高干、濕除塵效果,除塵器27可選用旋風除塵器。除塵器27與儲灰斗26相連, 儲灰斗26的側面設有出灰門。風機出口 29與回吹風道5相連。組合式吸嘴10通過連桿 9與底盤2相連。提升機構6設置在底盤2上,且與組合式吸嘴10相連。翻倒機構設置在 底盤2上且與垃圾箱15相連。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還含有噴霧抑塵裝置,如圖2、圖3和 圖4所示,該裝置含有噴管21、前噴嘴22、后噴嘴20、側噴嘴I 23、側噴嘴II 33、抑塵罩I 17、抑塵罩II 32,支撐桿I 16、支撐桿II 31、彈簧組30,前噴嘴22和后噴嘴20設置在噴 管21上且互成直角,這樣的前噴嘴22和后噴嘴20可在噴管21上設置多組。側噴嘴I 23 和側噴嘴II 33設置在噴管21的兩端部上且與前噴嘴22和后噴嘴20互成45°角。噴管 21設置在卸料門19的內上部,噴管21的進水端通過軟管與設置在底盤2上的高壓供水系 統(tǒng)3相連。抑塵罩I 17和抑塵罩II 32的形狀結構相同,都為扇形防水布。抑塵罩I 17 的一邊設置在卸料口 18—側的內邊緣上、另一邊設置在卸料門19 一側的內邊緣上,支撐桿 I 16沿徑向設置在抑塵罩I 17的中央。同樣,在卸料口 18的另一側的內邊緣和卸料門19 另一側的內邊緣之間設有抑塵罩II 32,這個抑塵罩II 32的中央徑向設有支撐桿II 31。 彈簧組30由三根彈簧組成,這三根彈簧連成Y形結構,其三端分別連接支撐桿I 16、支撐 桿II 31和卸料口 18上端的內邊緣上。當卸料門19關閉時,抑塵罩I 17和抑塵罩II 32 在彈簧組30的拉力作用下,抑塵罩I 17和抑塵罩II 32折疊在卸料口 18的的兩側,如圖 3所示。當掃路車需要卸料時,翻倒機構使垃圾箱15翻轉一定角度,卸料門19打開,如圖2 所示,抑塵罩I 17和抑塵罩II 32展開在卸料口 18和卸料門19的兩側,這樣能夠有效阻 擋揚塵從兩側向外的飛散;噴霧抑塵裝置的前噴嘴22、后噴嘴20、側噴嘴I 23、側噴嘴II 33噴射出來的水霧,能夠有效降低卸料時的二次揚塵污染。如圖5、圖6、圖7和圖8所示, 組合式吸嘴10含有主吸嘴36、左吸嘴35、右吸嘴46、左控制氣缸61和右控制氣缸42。左 吸嘴35和右吸嘴46分別鉸接于主吸嘴36的左、右兩側。左控制氣缸61和右控制氣缸42 分別設置在主吸嘴36的左、右兩側。左控制氣缸61的活塞桿與左吸嘴35鉸接,右控制氣 缸42的活塞桿與右吸嘴46鉸接,在本實施例中,右吸嘴46在與主吸嘴36的鉸鏈連接處設 有推桿44,該推桿44與右控制氣缸42的活塞桿之間以鉸鏈連接方式連接;同樣左吸嘴35 在與主吸嘴36的鉸鏈連接處設有推桿,該推桿與左控制氣缸61的活塞桿之間以鉸鏈連接 方式連接。主吸嘴36的前端59設有前側橡膠板65、其后端57設有后側橡膠板66、其左端 設有左側橡膠板、其右端設有右側橡膠板。主吸嘴36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側輪7和右 側輪43,其后端57設有兩個后輪56。左吸嘴35的前端和右吸嘴46的前端63分別設有前側橡膠板和前側橡膠板54,左吸嘴35的后端和右吸嘴46的后端51分別設有后側橡膠板和 后側橡膠板53、其左端各設有左側橡膠板、其右端各設有右側橡膠板。左吸嘴35和右吸嘴 46分別通過左彈簧34和右彈簧45與主吸嘴36相連。主吸嘴36含有主回吹風腔體60、主 吸風左管13、主吸風右管41、主回吹風左管8、主回吹風右管40,主回吹風腔體60的底部58 左、右對稱設有左V形吹風槽37和右V形吹風槽38。主吸風左管13和主吸風右管41的 一端分別穿過主回吹風腔體60設置在它的底部58上、且分別位于左、右對稱的左V形吹風 槽37和右V形吹風槽38的底部,左V形吹風槽37和右V形吹風槽38的后側設有導流刮 板39。主回吹風左管8和主回吹風右管40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主回吹風腔體60的頂部62 上且與其相通連。右吸嘴46含有回吹風腔體67、右吸風管52、右回吹風管55,回吹風腔體 67的底部68設有V形吹風槽50,右吸風管52 —端穿過回吹風腔體67設置在它的底部68 上、且位于回吹風腔體67的底部68設有的V形吹風槽50的底部,該V形吹風槽50的后側 設有導流刮板49。右回吹風管55的一端固定在回吹風腔體67的頂部69上且與其相通連。 左吸嘴35的結構形狀與右吸嘴46的結構形狀相對稱。左吸嘴35的前部和右吸嘴46的前 部分別設有導輪和導輪48。主吸嘴36上的主回吹風左管8和主回吹風右管40、左吸嘴35 上的左回吹風管11及右吸嘴46上的右回吹風管55均與回吹風道5相通連。主吸嘴36上 的主吸風左管13和左吸嘴35上的左吸風管12均與吸風左接管14相通連。主吸嘴36上 的主吸風右管41和右吸嘴46上的右吸風管52均與吸風右接管相通連。由于主吸嘴36設 有主回吹風腔體60,在其底部58左、右對稱設有V形的吹風槽37、38,V形吹風槽37、38的 后側設有導流刮板39,因此V形吹風槽37、38吹出的風不僅對垃圾進行全面的驅趕,而且在 其后側設有的導流刮板39的配合下,隨著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向前的移動,垃圾不斷向 位于V形吹風槽37、38底部的主吸風左管16和主吸風右管41聚集,這大大提高了吸入的 效果。由于V形吹風槽37、38吹出的風與路面64之間形成了氣簾,這提高了主吸嘴36的 密封性,從而提高了吸入效果。像石子這樣的大顆粒垃圾,在V形吹風槽37、38后側設有的 導流刮板39的作用下,被強制移向主吸風左管13或主吸風右管41,因此對大顆粒垃圾的吸 入效果也比較好。由于左吸嘴35和右吸嘴46與主吸嘴36的結構形狀相似,因此其吸入效 果相同。由于左吸嘴35和右吸嘴46分別通過左彈簧34和右彈簧45與主吸嘴36相連,以 右吸嘴46為例,當右吸嘴46碰到路牙47時,右吸嘴46的外邊緣右導輪48受到與車輛行 駛方向相反的力,當這個力大于右彈簧45的彈力時,右吸嘴46便繞鉸點向后轉動,避免碰壞。當需要右吸嘴46收攏時,只需將右控制氣缸42的活塞桿往外伸,這樣活塞桿帶動推桿 44使右吸嘴46順時針繞鉸點轉回原始位置;對左吸嘴35的情形,同樣如此。
權利要求一種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它含有車頭、底盤、組合式吸嘴、垃圾箱、風機、除塵器、提升機構和翻倒機構,組合式吸嘴含有主吸嘴、左吸嘴和右吸嘴,左吸嘴和右吸嘴分別鉸接于主吸嘴的兩側,左吸嘴和右吸嘴與主吸嘴之間分別通過控制氣缸相連,垃圾箱的后端設有卸料口,垃圾箱的后端設有與與卸料口相對應的卸料門,其特征在于還含有噴霧抑塵裝置,該裝置含有噴管、前噴嘴、后噴嘴、側噴嘴、抑塵罩、支撐桿、彈簧組,前噴嘴和后噴嘴設置在噴管上且互成直角,側噴嘴設置在噴管的兩端部上且與前噴嘴或后噴嘴互成45°角,噴管設置在所述卸料門的內上部,噴管的進水端通過軟管與設置在底盤上的高壓供水系統(tǒng)相連,抑塵罩為扇形防水布,該抑塵罩的一邊設置在所述卸料口一側的內邊緣上,該抑塵罩的另一邊設置在所述卸料門一側的內邊緣上,支撐桿沿徑向設置在該抑塵罩的中央,卸料口的另一側的內邊緣和卸料門另一側的內邊緣之間設有另外一個抑塵罩,這個抑塵罩的中央徑向設有另一個支撐桿,彈簧組由三根彈簧組成,這三根彈簧連成Y形結構,其三端分別連接在兩支撐桿和所述卸料口上端的內邊緣上;所述組合式吸嘴的左吸嘴和右吸嘴分別通過彈簧與主吸嘴相連,主吸嘴含有主回吹風腔體、主吸風左管、主吸風右管、主回吹風左管、主回吹風右管,主回吹風腔體的底部左、右對稱設有V形吹風槽,主吸風左管和主吸風右管的一端分別穿過主回吹風腔體設置在它的底部上、且分別位于左、右對稱的V形吹風槽的底部,V形吹風槽的后側設有導流刮板,主回吹風左管和主回吹風右管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主回吹風腔體的頂部上且與其相通連;所述右吸嘴含有回吹風腔體、右吸風管、右回吹風管,回吹風腔體的底部設有V形吹風槽,該V形吹風槽的后側設有導流刮板,右吸風管一端穿過回吹風腔體設置在它的底部上、且位于回吹風腔體底部設有的V形吹風槽的底部,右回吹風管的一端固定在回吹風腔體的頂部上且與其相通連;所述左吸嘴的結構形狀與所述右吸嘴的結構形狀相對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吸嘴和右吸嘴 的前部分別設有導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器為旋風除 塵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干濕兩用全吸式掃路車,它含有噴霧抑塵裝置和組合式吸嘴,噴霧抑塵裝置的前噴嘴和后噴嘴設置在噴管上,側噴嘴設置在噴管的兩端部上,抑塵罩設置在卸料口和卸料門之間的兩側,支撐桿沿徑向設置在該抑塵罩的中央,彈簧組為Y形結構其三端分別連接在兩支撐桿和卸料口上端的內邊緣上,組合式吸嘴的左吸嘴和右吸嘴分別通過彈簧與主吸嘴相連,主吸嘴的主回吹風腔體的底部左、右對稱設有V形吹風槽其后側設有導流刮板,右吸嘴與主吸嘴結構相似,左吸嘴的結構形狀與右吸嘴的結構形狀相對稱。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降低卸料時的二次揚塵污染,而且對垃圾的吸入效果好。
文檔編號E01H1/08GK201574370SQ20092025648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季明燁, 王滌成, 邱雪峰 申請人:江蘇悅達專用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