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管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為實施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施工和維護,通常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稱為綜合管廊,城市綜合管廊,也稱為共同溝、綜合管溝,即在市政道路下建造一個地下廊道,將電力、通訊、熱力和給排水等各種市政管線一并納入其中。
目前綜合管廊的施工,均是在管廊主體內部設置排水管道,以將管廊主體內部的積水排出,這樣就需要將管廊主體制作的很大,制作成本較高,同時也增大了管廊主體因受凍害等因素影響,而出現(xiàn)變形或損壞的風險。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驟:
A、通過混凝土澆筑的方式完成廊道主體的制作;
B、在地表面挖掘用以容納廊道主體的基坑;
C、通過混凝土澆筑的方式在基坑內澆筑支護樁,其中,支護樁具有用以承托廊道主體的支撐部,支撐部與廊道主體貼合的部位與基坑底部存在預設距離;
D、將廊道主體放置在支護樁的支撐部上,并將廊道主體與支護樁固定連接在一起;
E、覆蓋基坑。
較優(yōu)地,所述支撐部為設置在所述支護樁上的凸起結構。
較優(yōu)地,所述廊道主體與所述基坑的側壁之間存在縫隙。
較優(yōu)地,步驟A包括:在廊道主體的底部設置排水孔。
較優(yōu)地,步驟A包括:在廊道主體的側壁上設置固定孔;
步驟D包括:通過錨桿穿過固定孔錨接在支護樁上將廊道主體與支護樁連接固定。
較優(yōu)地,步驟D完成之后對錨桿進行防腐處理;
較優(yōu)地,步驟B包括:在基坑的底部挖設蓄水坑,并在基坑底部鋪設向蓄水坑傾斜的排水斜面。
較優(yōu)地,所述排水斜面的傾斜度為千分之三。
較優(yōu)地,步驟B之后包括步驟B’;
步驟B’包括在與基坑存在預設距離的位置設置檢查井,并開設用以將檢查井和基坑連通的連接通道,連接通道與蓄水坑相對應。
較優(yōu)地,步驟A包括:在廊道主體的側壁上設置檢查孔;
步驟D包括:使檢查孔與連接通道相對應。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通過采用支撐部與廊道主體貼合的部位與基坑底部存在預設距離的技術方案,能夠將廊道主體內部的水通過廊道主體和基坑底部之間的縫隙排出,進而實現(xiàn)了廊道主體的小型化設計。并且通過所述廊道主體與所述支護樁固定連接在一起,能夠提高能夠增強廊道主體的強度,進而降低廊道主體出現(xiàn)變形的風險,更有效地防止因廊道主體變形而損壞其內部管線或設備的現(xiàn)象發(fā)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中的綜合管廊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I-I剖面示意圖;
圖4是圖3中K-K剖面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1—廊道主體,11—檢查孔,2—基坑,21—蓄水坑,22—排水斜面,3—支護樁,31—支撐部,4—錨桿,5—檢查井,51—連接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驟:
A、通過混凝土澆筑的方式完成廊道主體1的制作;
B、在地表面挖掘用以容納廊道主體1的基坑2;
C、通過混凝土澆筑的方式在基坑2內澆筑支護樁3,其中,支護樁3具有用以承托廊道主體1的支撐部31,支撐部31與廊道主體1貼合的部位與基坑2底部存在預設距離;
D、將廊道主體1放置在支護樁3的支撐部31上,并將廊道主體1與支護樁3固定連接在一起;
E、覆蓋基坑2。
其中,支撐部3與廊道主體1貼合的部位與基坑2底部之間的預設距離可等于結合廊道主體1的高度乘以廊道主體1寬度和基坑2寬度的比值。采用這樣的方案,能夠在廊道主體1和基坑2底部之間形成排水通道,相對與現(xiàn)有技術中降排水通道設置在廊道主體內部的方案,本實施例能夠減小廊道主體1的體積,進而降低廊道主體1的制作成本。其中,預設距離可等于結合廊道主體1的高度乘以廊道主體1寬度和基坑2寬度的比值。這樣能夠保證排水的順暢。
具體地,可如圖1中所示,支撐部31為設置在支護樁3上的凸起結構。
需要說明的是支護樁3的數(shù)量為兩個以上,并呈兩列分別設置在廊道主體1的兩側,通過采用將廊道主體1與支護樁3固定連接在一起的技術方案能夠提高廊道主體1的強度,降低其出現(xiàn)變形而損壞內部管線或設備的風險。
較優(yōu)地,廊道主體1與基坑2的側壁之間存在縫隙。采用這樣的方式,當基坑2的側壁因凍害或其他因素影響產生變形時不會直接影響廊道主體1,進而保護了廊道主體1
進一步地,步驟A包括:在廊道主體1的底部設置排水孔。這樣可以將廊道主體1內的水通過排水孔排入排水通道中。
廊道主體1與支護樁3固定連接方式可具體采用,步驟A包括:在廊道主體1的側壁上設置固定孔;
步驟D包括:通過錨桿4穿過固定孔錨接在支護樁3上將廊道主體1與支護樁3連接固定。
采用通過錨桿4對將廊道主體1與支護樁3連接固定,不僅能夠保證固定效果,而且操作起來簡單易行。其中錨桿連接是一種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只是利用了這一現(xiàn)有技術,并不意圖對其進行改進,因此此處不再詳述。更優(yōu)地,步驟D完成之后對錨桿4進行防腐處理,以延長使用壽命。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參照圖3,步驟B包括:在基坑2的底部挖設蓄水坑21,并在基坑底部鋪設向蓄水坑21傾斜的排水斜面22。這樣,排水通道中的水可以通過排水斜面22流入蓄水坑21內,當蓄水坑21內的水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可通過水泵將水排出。具體地,排水斜面22的傾斜度為千分之三。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參照圖4,步驟B之后包括步驟B’;
步驟B’包括在與基坑2存在預設距離(例如5米以上)的位置設置檢查井5,并開設用以將檢查井5和基坑2連通的連接通道51,連接通道51與蓄水坑21相對應。工作人員可通過連接通道51將蓄水坑21內的水排出。
進一步地,步驟A包括:在廊道主體1的側壁上設置檢查孔11;
步驟D包括:使檢查孔11與連接通道51相對應。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連接通道51,由檢查孔11進入廊道主體1內部進行檢修作業(yè)。
現(xiàn)有的設計中綜合管廊大多設置在路面的正下方或與路面較近的位置,而對其檢修時會影響道路交通。本實施例中通過連接通道51將檢查井5和基坑2連通,能夠檢查井5可設置在距離基坑2較遠的位置,這樣在檢修時,進修人員可通過連接通道51進入基坑2內進行檢修或排水作業(yè),不會影響交通。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組合、疊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