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繩型單片玻璃可置換外遮陽布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建筑門窗玻璃和玻璃幕墻的節(jié)能產品,尤其涉及單片玻璃的外遮陽布簾。
技術背景:當建筑外窗、外門為了采光而選用玻璃時,特別是夏天為了擋住陽光,通常會在室內掛上窗簾。雖然陽光被窗簾擋住,但陽光的熱量已穿透玻璃傳到室內,因此提高了室內溫度,為了清涼,必然使用空調,使用空調后增加了大量能耗,同時布簾容易吸附灰塵和病菌,通風時灰塵會漂浮在室內,降低了空氣潔凈度,若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產品,則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002)中現有玻璃門窗節(jié)能難題而研制了《拉繩型單片玻璃可置換外遮陽布簾》,其主要特點是將遮陽布簾設在單片玻璃外側,直接把陽光擋在單片玻璃之外,保護了單片玻璃不受陽光熱量的直射,使單片玻璃及室內保持較低的溫度,達到少開或免開空調機,因此也達到了節(jié)約能源目的。為了實現實用新型目的采用技術方案是:帶遮陽布簾的中空玻璃操作系統(tǒng),包括:
1、單片玻璃(22)及其鋁合金邊框(23)、遮陽布簾(16)及其布簾吊重(17)和遮陽布簾控制機構三大部分。所述遮陽布簾控制機構包括:拉繩(1),控制器(2)及其轉軸(3)和支架,與控制器同軸的外磁鐵盤(7),密封箱(19)及其密封隔板(9、10),在密封箱內有布簾卷筒(13)及其轉軸左(5),轉軸右(14)、支架左(6)和支架右(15),與布簾卷筒同軸的內磁鐵盤(8),布簾導向管(18),密封箱條形槽口(20),并設有檢修用的密封箱活動隔板(27)和密封箱蓋板(28);其特征是:拉動拉繩(I),拉繩帶動控制器若按順時針轉動,外磁鐵盤
(7)同步轉動,在密封箱左、右兩端設密封隔板(9、10),將密封隔板(9)設在內、外磁鐵盤(7,8)之間,由于磁力相吸作用,外磁鐵盤(7)轉動,同時帶動密封箱內的內磁鐵盤(8)和布簾卷筒(13)同步轉動,繞卷在布簾卷筒上的遮陽布簾(16)經過布簾導向管(18)和密封箱條型槽口(20)在布簾吊重(17)的牽引下向下移動,落在單片玻璃(22)外側與軌道槽(21)之中;若反向逆時針轉動拉繩(1),則遮陽布簾(16)向上移動,最終收至布簾卷筒最上端,所述單片玻璃(22)及其鋁合金邊框系統(tǒng),將單片玻璃的左、右、下三邊與鋁合金邊框連接,上端與密封箱(19)的下端連接,連接的四周用密封膠粘貼和鋁合金壓線條固定,使之連成為一個整體,單片玻璃放在鋁合金邊框厚度的中間部位,鋁合金框的邊與密封箱(19)同一平面上。密封箱(19)內設置的布簾卷筒及遮陽布簾為獨立機構,可從密封箱(19)中單獨取出和放回原位,活動隔板(27)和蓋板(28)設置成活動板,活動隔板(27)周邊設密封槽,并用密封膠黏貼。中空玻璃(22)的左、右兩側與布簾的縫隙之間還設置了擋光板遮擋漏光光線。[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遮陽效果好,特別是夏天,能把陽光和熱量全部擋在門窗玻璃外,在冬天,遮陽布簾拉至最高端,把照射在玻璃上的陽光和熱量吸收并送進有需要的室內。(二)為了檢修和更換的方便,整個布簾卷筒傳動系統(tǒng)能單獨從密封箱(19)中取出和放回原處,單片玻璃和密封箱殼體一次成型,不用重復拆卸維修。方便維修又顯得簡潔美觀。
以下結合
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部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水平方向設置的兩個遮陽布簾剖面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垂直方向設置的兩個遮陽布簾剖面圖。附圖中,I為拉繩,2為控制器,3為轉軸,4為支架,5為卷筒左轉軸,6為卷筒左支架,7為外磁鐵盤,8為內磁鐵盤,9、10為密封隔板,11、12為密封膠,13為布簾卷筒,14為轉軸右,15為支架右,16為遮陽布簾,17為布簾吊重,18為布簾導向管,19為密封箱,20為密封箱下底條形槽口,21為鋁合金軌道槽,22為單片玻璃,23為鋁合金邊框,24為鋁合金壓條,25為密封箱左蓋板,26為密封箱右蓋板,27為密封箱活動隔板,28為密封箱前蓋板.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拉繩型單片玻璃可置換外遮陽布簾,包括:單片玻璃(22)及其鋁合金邊框(23),遮陽布簾(16)及其布簾吊重(17)和遮陽布簾控制機構三大部分。所述遮陽布簾控制機構包括:拉繩(1),控制器⑵及其轉軸⑶和支架(4),與控制器同軸的外磁鐵盤
(7),密封箱(19)及其密封隔板(9、10),在密封箱內有布簾卷筒(13)及其轉軸左(5),轉軸右(14)、支架左(6)和支架右(15),與布簾卷筒同軸的內磁鐵盤(8),布簾導向管(18),密封箱條形槽口(20),并設有檢修用的密封箱活動隔板(27)和密封箱蓋板(28),所述遮陽布簾控制機構技術,其特征是:拉動拉繩(I),拉繩帶動控制器若按順時針轉動,外磁鐵盤(7)同步轉動,為了達到密封箱(19)的密封效果,在密封箱左右、兩端設密封隔板(9、10),將密封隔板(9)設在內、外磁鐵盤(7、8)之間,由于磁力相吸作用,外磁鐵盤(7)轉動同時帶動密封箱內的內磁鐵盤(8)和布簾卷筒(13)同步轉動,繞卷在布簾卷筒上的遮陽布簾(16)經過布簾導向管(18)和密封箱條型槽口(20)在布簾吊重(17)的牽引下向下移動,落在單片玻璃(22)外側與軌道槽(21)之中,若反向逆時針轉動拉繩(I),則遮陽布簾向上移動,最終收至布簾卷筒的最上端。所述單片玻璃(22)及其鋁合金邊框系統(tǒng),將單片玻璃的左、右、下三邊與鋁合金邊框連接,上端與密封箱(19)的下端連接,連接的四周用密封膠粘貼和鋁合金壓線條固定,使之連成為一個整體,單片玻璃放在鋁合金邊框厚度的中間部位,鋁合金框的邊與密封箱(19)同一平面上。如圖2所示:外 遮陽布簾控制機構包括:拉繩(1),控制器(2).控制器轉軸(3),控制器支架(4),布簾卷筒左轉軸(5),布簾卷筒左支架¢)、外磁盤(7),內磁盤(8)、左密封隔板(9)、右密封隔板(10)、左密封膠圈(11)、右密封膠圈(12)、布簾卷筒(13)、布簾卷筒右轉軸(14)、布簾卷筒(15)、布簾導向管(18)、密封箱(19)、密封箱左蓋板(25)、密封箱右蓋板(26).正反向拉動拉繩(1),控制器(2)、外磁鐵盤(7)、內磁鐵盤(8)和布簾卷筒(13)同步朝朝相同方向轉動,從而帶動遮陽布簾的上下移動,左密封隔板(9)將內外磁鐵盤(7)和⑶隔離并用密封膠圈(11)密封,右密封隔板(10)設在右支架(15)處,并用密封膠圈口密封,使密封箱內的轉動機構及遮陽布簾(16)能獨立取出維護。本實用新型(I)可根據使用要求設置一組或兩組及以上的布簾卷筒傳動機構。
(2)拉繩位置可以設在左、右側或兩側同時設置(如圖3、4所示)。單片玻璃(22)的左、右兩側與布簾的縫隙之間還設置了擋光板遮擋漏光光線。只要機構構成或技術方法及工作原理與本實用新型相同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拉繩型單片玻璃可置換外遮陽布簾,包括:單片玻璃(22)及其鋁合金邊框(23)、遮陽布簾(16)及其布簾吊重(17)和遮陽布簾控制機構三大部分;所述遮陽布簾控制機構包括:拉繩(1),控制器⑵及其轉軸(3)和支架(4),與控制器同軸的外磁鐵盤(7),密封箱(19)及其密封隔板(9、10),在密封箱內有布簾卷筒(13)及其轉軸左(5),轉軸右(14)、支架左(6)和支架右(15),與布簾卷筒同軸的內磁鐵盤(8),布簾導向管(18),密封箱條形槽口(20),并設有檢修用的密封箱活動隔板(27)和密封箱蓋板(28);其特征是:拉動拉繩(I),拉繩帶動控制器若按順時針轉動,外磁鐵盤(7)同步轉動,在密封箱左、右兩端設密封隔板(9、10),將密封隔板(9)設在內、外磁鐵盤(7、8)之間,由于磁力相吸作用,外磁鐵盤(7)轉動,同時帶動密封箱內的內磁鐵盤(8)和布簾卷筒(13)同步轉動,繞卷在布簾卷筒上的遮陽布簾(16)經過布簾導向管(18)和密封箱條型槽口(20)在布簾吊重(17)的牽引下向下移動,落在單片玻璃(22)外側與軌道槽(21)之中;若反向逆時針轉動拉繩(1),則遮陽布簾(16)向上移動,最終收至布簾卷筒最上端,所述單片玻璃(22)及其鋁合金邊框系統(tǒng),將單片玻璃的左、右、下三邊與鋁合金邊框連接,上端與密封箱(19)的下端連接,連接的四周用密封膠粘貼和鋁合金壓線條固定,使之連成為一個整體,單片玻璃放在鋁合金邊框厚度的中間部位,鋁合金框的邊與密封箱(19)同一平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型單片玻璃可置換外遮陽布簾,密封箱(19)內設置的布簾卷筒及遮陽布簾為獨立機構,可從密封箱(19)中單獨取出和放回原位,活動隔板(27)和蓋板(28)設置成活動板,活動隔板(27)周邊設密封槽,并用密封膠黏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型單片玻璃可置換外遮陽布簾,單片玻璃(22)的左、右兩側與布簾的縫隙之間還設置了擋光板遮擋漏光光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拉繩型單片玻璃可置換外遮陽布簾,包括單片玻璃(22)及其鋁合金邊框(23)、遮陽布簾(16)及其布簾吊重(17)和遮陽布簾控制機構三大部分;所述遮陽布簾控制機構包括拉繩(1),控制器(2),與控制器同軸的外磁鐵盤(7),密封箱(19),在密封箱內有布簾卷筒(13)及其轉軸,與布簾卷筒同軸的內磁鐵盤(8),布簾導向管(18),密封箱條形槽口(20);其特征是拉動拉繩(1),拉繩帶動控制器若按順時針轉動,外磁鐵盤(7)同步轉動,在密封箱左、右兩端設密封隔板(9、10),將密封隔板(9)設在內、外磁鐵盤(7、8)之間,由于磁力相吸作用,外磁鐵盤(7)轉動,同時帶動密封箱內的內磁鐵盤(8)和布簾卷筒(13)同步轉動。
文檔編號E06B9/40GK202970407SQ20122029926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林澤民, 林佳婧 申請人:林澤民, 林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