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遙控鎖,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鎖住電動自行車龍頭的防盜遙控 鎖鎖舌的防卡死裝置,屬于電控鎖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電動自行車龍頭鎖在龍頭偏轉到一定角度時,轉動鑰匙使龍頭鎖的鎖舌伸 出擋在龍頭立桿上擋片的一側,從而使電動自行車龍頭鎖定在偏轉的位置上。這類機械鎖 的鎖體可以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其強度,以免被撬竊;但是,只要鎖體上有鑰匙孔,就不可避 免的存在著防盜薄弱環(huán)節(jié),小偷能用專用盜竊工具從鑰匙孔下手,迅速破壞鎖頭,打開機械 鎖具盜走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遙控龍頭鎖的鎖舌啟閉采用微型電機驅動多級機械減速 機構帶動曲軸運轉,再由曲軸帶動鎖舌啟閉。當龍頭立桿沒有偏轉到位,鎖舌外伸未到位頂 住擋片時,若鎖舌鎖閉時采用剛性移動方式,由于曲軸往下死點轉動而鎖舌不能移動,會容 易造成微型電機悶車及鎖體結構損壞的不良后果。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該裝置在鎖 舌外伸未到位時,可以斷開傳動鏈,確保微型電機不會悶車損壞。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包括由底板和從底板上垂直延伸的 上、下支撐板構成的底座,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支撐板的兩側的離合機構和鎖舌啟閉機構, 所述離合機構包括雙聯(lián)齒輪的大齒輪端面齒和小齒輪端面齒,雙聯(lián)齒輪的大齒輪與小齒輪 的相鄰側通過彼此的端面齒嚙合軸向連接,該雙聯(lián)齒輪套裝在心軸上,所述心軸一端支撐 在彈性片的一端上,所述彈性片中部通過緊固件固定在上支撐板上;所述鎖舌啟閉機構包 括U形連板、第一彈性機構、第二彈性機構、曲軸,所述曲軸中部穿過U形連板上端,曲軸的 兩端分別支撐在上、下支撐板上,曲軸一端端頭與傳動齒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性機構設 置在U形連板內(nèi),第二彈性機構設置在U形連板的外側,第一彈性機構外端與第二彈性機構 內(nèi)端彼此抵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xiàn)前述的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彈性機構包括第一 壓縮彈簧、壓柱、彈簧座,所述第一壓縮彈簧設置在彈簧座內(nèi),彈簧座固定在U形連板的下 端內(nèi),所述壓柱一端穿出彈簧座和U形連板的下端,抵靠在彈性鎖舌機構的一端上。前述的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彈性機構包括鎖 舌、第二壓縮彈簧,所述鎖舌的一端端面與壓柱的另一端端面接觸,所述鎖舌另一端穿出底 座和鎖座,所述第二壓縮彈簧設置在鎖舌一端和底座底板之間,遙控龍頭鎖開啟時,鎖舌另 一端縮回,其端面與擋片之間留有間隙;所述第一壓縮彈簧的彈性力大于第二壓縮彈簧的 彈性力。[0009]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強度高、使用方便。本實用新型采用柔性傳動,當龍頭立桿 沒有偏轉到位、本實用新型鎖舌外伸不到位頂住擋片,曲軸繼續(xù)往下死點轉動時,由于鎖舌 具有浮動功能,能有效地防止鎖舌卡死。離合機構使微型電機的傳動鏈脫開,微型電機繼續(xù) 旋轉,而鎖舌因沒有驅動力處于靜止狀態(tài),這時只要輕輕轉動龍頭,使鎖舌頂端和擋片脫離 接觸,鎖舌在第一壓縮彈簧的驅動下伸出,將龍頭鎖定在偏轉的位置上。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yōu)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 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擋片2成Z形,其上端焊在龍頭立桿1內(nèi)側;位于擋片2內(nèi)側的鎖座3成 椅子形,其下端焊在車身立管11上,鎖體4通過螺釘固定在鎖座3上,鎖體4的底座42包 括底板421、從底板上垂直延伸的上支撐板422、下支撐板423。本實用新型包括分別設置在 上支撐板422的兩側的離合機構5和鎖舌啟閉機構6,離合機構5包括雙聯(lián)齒輪51的大齒 輪端面齒511和小齒輪端面齒512,雙聯(lián)齒輪51的大齒輪513與小齒輪514的相鄰側通過 彼此的端面齒嚙合軸向連接,該雙聯(lián)齒輪51套裝在心軸上7,所述心軸7 —端支撐在彈性 片8的一端上。鎖舌啟閉機構6包括U形連板61、第一彈性機構62、第二彈性機構63、曲軸 64,所述曲軸64中部穿過U形連板61上端,曲軸64的兩端分別支撐在上支撐板422、下支 撐板上423,第一彈性機構62設置在U形連板61內(nèi),第二彈性機構63設置在U形連板61 外側,第一彈性機構外端62與第二彈性機構63內(nèi)端彼此抵靠。第一彈性機構62包括第一 壓縮彈簧621、壓柱622、彈簧座623。彈簧座623為一端開通的空腔體結構,其底部固定在 U形連板61內(nèi)。壓柱622為階梯軸結構,第一壓縮彈簧621套裝在壓柱622 —端上,壓柱 622右端穿出U形連板61抵靠在彈性鎖舌機構63左端上。第二彈性機構63包括鎖舌631、第二壓縮彈簧632,鎖舌631左端端面與壓柱632 的右端端面接觸,鎖舌631右端穿出底座42和鎖座3,鎖舌631 —端帶有臺階,第二壓縮彈 簧632套裝在鎖舌631上,位于鎖舌631左端和底座的底板421之間,第一壓縮彈簧621的 彈性力大于第二壓縮彈簧632的彈性力;遙控龍頭鎖開啟時,鎖舌631的右端縮回,其端面 與擋片2之間留有間隙δ,便于解鎖時電動自行車龍頭能自由轉動。當需要鎖閉電動自行車龍頭鎖時,令龍頭鎖無線遙控器指令驅動龍頭鎖微型電機 正向轉動,經(jīng)過多級機械減速機構減速,使最后級齒輪帶動曲軸64往下死點方向轉動,曲 軸64推動U形連板61和第一彈性機構62向右移動,壓柱622右端推動第二彈性機構63 的鎖舌631克服第二壓縮彈簧632的彈性力外伸。若鎖舌631右端頂住擋片2不動,曲軸 64繼續(xù)轉動到下死點,龍頭鎖未能鎖閉;由于鎖舌631具有浮動防卡死功能,鎖舌631左端 推動壓柱632右端克服第一壓縮彈簧621的彈性力向左移動,能有效地防止鎖舌631卡死。 此時,而微型電機仍在轉動,曲軸64停止轉動,雙聯(lián)齒輪51的大齒輪克服彈性片8的彈力 上移,大齒輪端面齒511和小齒輪端面齒512彼此脫開,微型電機的傳動鏈斷開,微型電機仍可驅動雙聯(lián)齒輪51的大齒輪513轉動,小齒輪514不動,可有效地防止微型電機被悶車 卡死。這時只要輕輕轉動龍頭立桿1,使鎖舌631右端端面和擋片2脫離接觸,鎖舌631右 端在第一壓縮彈簧621的彈性力推動下伸出鎖住龍頭。當需要解除電動自行車龍頭鎖的鎖閉時,令龍頭鎖無線遙控器指令驅動微型電機 反向轉動,經(jīng)過多級機械減速機構的減速,使最后級齒輪52帶動曲軸64往上死點方向轉 動,第一彈性機構62的壓柱622在第一壓縮彈簧621的彈性力作用下左移,解除對鎖舌631 左端的壓力,鎖舌631在第二壓縮彈簧632的彈性力作用下左移縮回,電動自行車龍頭鎖解 除鎖止,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地防止鎖舌631被卡死。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 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一種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板和從底板上垂直延伸的上、下支撐板構成的底座,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支撐板的兩側的離合機構和鎖舌啟閉機構,所述離合機構包括雙聯(lián)齒輪的大齒輪端面齒和小齒輪端面齒,雙聯(lián)齒輪的大齒輪與小齒輪的相鄰側通過彼此的端面齒嚙合軸向連接,該雙聯(lián)齒輪套裝在心軸上,所述心軸一端支撐在彈性片的一端上,所述彈性片中部通過緊固件固定在上支撐板上;所述鎖舌啟閉機構包括U形連板、第一彈性機構、第二彈性機構、曲軸,所述曲軸中部穿過U形連板上端,曲軸的兩端分別支撐在上、下支撐板上,曲軸一端端頭與傳動齒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性機構設置在U形連板內(nèi),第二彈性機構設置在U形連板的外側,第一彈性機構外端與第二彈性機構內(nèi)端彼此抵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彈性機構包括第一壓縮彈簧、壓柱、彈簧座,所述第一壓縮彈簧設置在彈簧座內(nèi),彈簧座 固定在U形連板的下端內(nèi),所述壓柱一端穿出彈簧座和U形連板的下端,抵靠在彈性鎖舌機 構的一端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彈性機構包括鎖舌、第二壓縮彈簧,所述鎖舌的一端端面與壓柱的另一端端面接觸,所述 鎖舌另一端穿出底座和鎖座,所述第二壓縮彈簧設置在鎖舌一端和底座底板之間,遙控龍 頭鎖開啟時,鎖舌另一端縮回,其端面與擋片之間留有間隙。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其特征在于第 一壓縮彈簧的彈性力大于第二壓縮彈簧的彈性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防卡死裝置,包括底板和底座,還包括分別設置在底座上支撐板的兩側的離合機構和鎖舌啟閉機構,離合機構的雙聯(lián)齒輪的大齒輪與小齒輪的相鄰側通過彼此的端面齒嚙合軸向連接。雙聯(lián)齒輪套裝在心軸上,心軸一端支撐在彈性片的一端上。鎖舌啟閉機構包括U形連板、第一彈性機構、第二彈性機構、曲軸,第二彈性機構設置在U形連板的外側,第一彈性機構外端與第二彈性機構內(nèi)端彼此抵靠。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制造方便、采用柔性傳動,本實用新型的鎖舌外伸不到位頂住擋片時,曲軸繼續(xù)轉動,鎖舌能反向移動防止卡死。
文檔編號E05B47/06GK201679312SQ20102010147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22日
發(fā)明者張毓敏 申請人:張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