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隔熱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隔熱結構的建筑,它包括具有較高隔熱性的外墻和/或屋面板,如掛瓦條,及其建筑板。
最近,建筑趨向依靠設在建筑內的冷卻和/或加熱設備來獲得較高的氣密性。因為當冷卻和/或加熱設備來獲得較高的氣密性。 因為當冷卻和/或加熱設備操作時室溫和大氣溫度之間的差別會產生露水,這樣會使外墻或類似物的墻體材料(木材)發(fā)生潮濕,從而會使木材受到腐蝕。因此為限制冷卻和/或加熱用的能而使外墻和/或屋面板,如掛瓦條在隔熱性方面的提高便白白浪費了。
在Jp實開昭61-370307(37307/1986)文獻中公開了一種建筑結構,它在外墻和隔熱材料之間形成有空氣流動空間以便防止外墻上形成露水并避免用于冷卻和/或加熱的能量白白耗費掉。
上述結構的建筑中的外墻,如裝飾材料與隔熱材料保持一定間距從而在它們之間形成空氣腔或空氣夾層,另外在上述建筑中還設有自然和/或強制通風裝置,這樣空氣通過設于外墻底端處的空氣進口流入空氣腔,通過設于外墻頂端或屋頂中的空氣出口從空氣腔流出。
然而,由于具有上述隔熱結構的傳統(tǒng)建筑在外墻中只設有一個空氣腔夾層,這樣空氣腔中的空氣會為通過外墻的大氣溫度所加熱。因此外墻和隔熱材料之間的空氣腔中的空氣不能有效地保持建筑內側的溫度差。這樣就無法改善建筑的隔熱性。
另外,具有上述隔熱結構的傳統(tǒng)建筑會將對流空氣帶入屋頂空間中并將該空氣從其內排出,但由于屋面板,如掛瓦條的溫度會受到大氣的影響,故室溫也相應受到來自屋面板的輻射熱的不利影響。
Jp特開平4-176937文獻中公開了一種具有隔熱結構的建筑,它包括二個空氣腔,該腔位于外墻和隔熱材料之間。 由于空氣腔中的二個內外側空氣夾層具有溫度梯度,故大氣溫度會以更為有效的方式對室溫產生影響。因此這種建筑比僅具有一個空氣腔的建筑具有更好的隔熱效果。
然而,在上述Jp特開昭4-176937文獻中所描述的具有隔熱結構的建筑中,二個空氣腔是在通過修筑包括外墻和隔熱材料的墻體結構而形成的,這樣內側空氣腔形成于隔熱材料和中間墻體材料之間。而外側空氣腔形成于中間封墻體材料和外墻之間。因此應注意到上述建筑的施工更為復雜了,這樣就使建筑的成本更為昂貴。
另外還應注意到,二個空氣腔中的空氣會流入屋頂空間中并在該空間內相互混合。而外側空氣腔中的空氣由于較熱的室外空氣的作用而會變熱或由于較涼的室外空氣的作用而會變涼。因此當這種變熱或變涼的外側空氣腔中的空氣與幾乎不受周圍溫度影響而保持原始較涼狀態(tài)的內側空氣腔中的空氣相混合時,來自內側空氣腔的較涼空氣受外側空氣腔中的空氣的作用而變熱,該熱量會貯存于屋頂空間中。這樣就會使靠近屋頂的房間的隔熱性降低。位于屋頂空間中的空氣會通過位于屋頂排氣罩中的空氣出口流出和/或建筑中的空氣通道流回。顯然通過空氣通道流回的空氣會將周圍的溫度帶入房間。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隔熱結構的建筑,該建筑中外墻具有較高的隔熱性。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隔熱結構的建筑,該建筑的施工較為簡單。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隔熱結構的建筑,其中的屋頂空間具有較高的隔熱性而不會貯存熱量。
本發(fā)明的還一目的在于提高一種建筑板,該板具有較高的隔熱性并且容易制作。
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它包括外墻,該外墻中設有相互獨立的多個空氣對流層,另外還有用來使上述空氣對流層通風的通風裝置。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它包括外墻,該外墻中設有相互獨立的多個空氣對流層,在外墻中相鄰對流層之間形成有空氣密封層,另外還有用來使上述空氣對流層通風的通風裝置。
上述通風裝置可包括空氣入口,它設于外墻底端,通過該入口空氣可流入空氣對流層中。
上述通風裝置可包括外側的空氣出口,它設于外墻的頂端并與最外側的空氣對流層連通,從而最外側的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可排出,內側的空氣出口,它通過屋頂空間與剩余的空氣對流層連通從而剩余的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可排出。
上述通風裝置可包括風扇,它用來通過內側空氣出口將空氣從剩余的或內側的空氣對流層中強制排出,該風扇帶有百葉窗板以便打開和關閉空氣通道。
本發(fā)明的還一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它包括屋面板,另外還有用來使上述空氣對流層通風的通風裝置。
本發(fā)明的再一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它包括屋面板,該板中設有相互獨立的多個空氣對流層,在相鄰對流層之間形成有空氣密閉層,另外還有用來使上述空氣對流層通風的通風裝置。
上述通風裝置可包括空氣入口,它設于屋面板底端,通過該入口空氣可流入空氣對流層中。
上述通風裝置可包括外側空氣出口,它設于屋面板頂端,它與最外側的空氣對流層連通從而位于最外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可排出,內側空氣出口,它設于屋頂通風罩內并通過該罩內的空腔與內側空氣對流層連通從而位于剩余的或內側空氣對流層的空氣可排出。
上述通風裝置可包括風扇,它用來通過內側空氣出口將空氣強制從內側空氣對流層排出,它包括百葉窗板從而可打開和關閉空氣通道。
本發(fā)明的再有一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建筑板,它包括板體,其內設有多個空氣對流層,在板體中相鄰空氣對流層之間形成有空氣密封層。
上述建筑板可用于外墻,用于外墻的建筑板最內側的空氣對流層可形成有縱向槽從而相鄰縱向槽之間形成的凸起用作裝釘板條。
上述建筑板還可用于屋面板,如掛瓦條板料。
由于在外墻或屋面板中形成有多個空氣對流層,雖然最外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會因通過外墻或屋面板的輻射熱量的作用而變熱,但內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不會受到通過最外層空氣對流層的大氣溫度的影響,因此應注意到位于內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可將房間與大氣溫度切斷。
由于最外層空氣對流層與其內的對流空氣可吸收和排出外墻和屋面板,如掛瓦條外表面上的輻射熱量,故該輻射熱量不會對室溫產生影響。因此應注意到,這樣再借助內側空氣對流層便可提高外墻和/或屋面板的隔熱性。
由于可受輻射熱量的影響位于外墻中的最外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會從外墻排出而不會進入屋頂空間中,因此它不與位于屋頂空間中的內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混合,來自外墻的熱量不會密封在屋頂空間中。這樣靠近房頂的房屋不會受大氣溫度的影響,從而可提供舒適的使用空間。
由于在相鄰空間對流層之間設有空氣密封層,并且該層將空氣封密于其內,故該密封層可防止內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受最外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的不利影響,而該最外側空氣對流層中的空氣會受大氣溫度的影響。另外,空氣密封層中的空氣可用作隔熱器。其結果是,外墻和/或屋面板的隔熱性得以改善。
由于本發(fā)明的結構,盡管建筑是氣密性的,外墻和/或屋頂也不會產生露水。這樣可有效防止建筑材料遭受腐蝕,另外還可維持建筑內外側的溫差,從而可防止冷卻和/或加熱設備的能量白白浪費。
由于在外墻或屋面板中設有多個空氣對流層從而形成板狀,這樣空氣對流層或腔不必在施工現場進行制作,從而使建筑施工方法更為簡化。按此方式,由于可防止建筑施工的成本很高,故可更為經濟地提供隔熱建筑。
由于外墻建筑板中的最內側空氣對流層形成有縱向槽從而相鄰縱向槽之間形成的凸起可用作建筑板的裝釘板條,故工人不必在施工現場制備和裝設裝釘板條,這樣使建筑的施工效率更高。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可容易得出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及特點。
圖1為按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修建的隔熱建筑的立面示意圖;圖2為外墻和隔熱板的底部放大透視圖,該墻和板用于圖1所示建筑并相互裝配在一起;圖3為外墻和隔熱板的頂部放大透視圖,該墻和板用于圖1所示建筑并相互裝配在一起;圖4為外墻和隔熱板的放大剖面圖,該墻和板用于圖1所示建筑并相互裝配在一起;圖5為外墻、內墻和隔熱板的放大立面圖,該墻和板用于圖1所示建筑并相互裝配在一起。
圖6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修建的隔熱建筑的立面示意圖;圖7為外墻、內墻和隔熱板的放大剖面圖,該墻和板用于圖6所示建筑并相互裝配在一起;圖8為外墻、內墻和隔熱板的放大立面圖,該墻和板用于圖6所示建筑并且相互裝配在一起;圖9A~C分別為本發(fā)明的用于外墻或屋面板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建筑板的剖面圖;圖10A~C分別為本發(fā)明的用于外墻或屋面板的另三種不同類型的建筑板的剖面圖;圖11為按本發(fā)明制作的帶有屋面板的隔熱建筑立面示意圖;圖12為用于圖11所示建筑的屋頂細部放大立面示意圖;圖13為經改進的圖12所示屋頂放大立面圖;圖14與圖11類似,但它為另一種改進的隔熱建筑立面示意圖;
圖15為用于圖14所示建筑的屋頂細部放大立面圖;圖16為外墻頂部放大立面圖,該頂部包括設于外側空氣對流層的外層空氣出口中的網狀防雨水板;圖17為帶有風扇的屋檐支蓋,該風扇用來通過內側空氣出口將空氣強制排出建筑,該風扇帶有百葉窗板以便打開和關閉空氣通道。
圖18A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制作的建筑板的放大立面圖;圖18B為沿圖18A中18B-18B線的建筑板的剖面圖。
參照圖1,圖中表示按本發(fā)明一個實施列建造的隔熱建筑10。在該所示實施例中,該隔熱建筑為二層木制建筑,該隔熱建筑10包括1樓起居室16的樓板18,該起居室16設于地欄14上,該地欄設于混凝土基礎12上,2樓起居室24的樓板26,該起居室24設于橫梁22上,該橫梁22的中部支承于支柱20上,如圖2和4所示,該支柱20支承于地欄14上,設于橫梁28上的天花板30,該橫梁28支承于支柱20的頂端,屋面板32,如掛瓦條,它設于天花板30上方。
屋面板32可通過圖中未示出的椽子裝配在天花板30的上方,該屋面板32帶有椽頭板34,該板設于屋檐外側邊處從而可將椽子隱蔽起來。
如圖1所示,在椽頭板34和外墻40之間設有屋檐支板36從而可將屋面板32和椽子隱蔽起來,上述外墻40將在后文中進行描述。圖中未示出的屋面瓦或類似物可直接設于屋面板32上,但它可通過設于屋面板32上的防水薄膜來設置。
如圖1所示,建筑10包括設于樓板18和26之間和樓板26及天花板30之間的內墻38和外墻40,上述樓板18和26構成1樓起居室16,上述樓板26及天花板30-構成2樓起居室24,隔熱板42設于內墻38和外墻40之間。
如圖2~5所示,上述隔熱板42可由基板46,隔熱材料48和透濕瀝青屋面防水氈50構成,上述基板46固定于相鄰木柱44和44之間,上述隔熱材料48可以為玻璃棉板或類似物,上述防水氈設于基板46上。
如圖4所示,內墻38可包括條狀基板52和內裝飾板54,該板54設于條狀基板52上。在圖示實施例中,內墻38包住支柱20并固定于其上從而后者不在起居室中暴露,而條狀基板52面對隔熱板42。因此可注意到,圖示建筑10具有西方式結構,該結構帶有兩側均裝飾的木柱墻框架。內裝飾板54可由適合的材料,如布、石膏墻板、柔性板或類似物制成。
如圖1~4所示,外墻40包括板狀墻體材料41,它可與支柱20相固定從而它可面對隔熱板42。隔熱材料41最好帶有美觀的外表。墻體材料41最好由適合的隔熱材料,如木質材料,木料壓制件、非石棉料、硅酸鈣砂漿、框架鋸末砂漿、水泥或類似材料制成。
如圖1~5所示,本發(fā)明的圖示建筑10包括相互獨立的二個內外側空氣對流層56和58,該層設于板狀墻體材料41中,空氣密封層60,該層設于板狀墻體材料41中的空氣對流層56和58之間,用于使二個空氣對流層56和58通風的通風裝置62。
應注意到,在墻體材料41中可設置多于2個的空氣對流層和/或多個1個的空氣密封層。該墻體材料在圖10A-10C進行描述。
圖2~4更為詳細地示出了外墻40的結構,二個空氣對流層56和58中的外側空氣對流層56可由呈縱向或豎向孔的多個空氣流動通道64構成,該孔沿豎向設于位于外側的外墻40墻體材料41中,而內側空氣對流層58可由縱向或豎向槽68構成,該槽由隔熱板42中的瀝青屋面防水氈50密封住從而可形成多個空氣流動通道66。
相鄰豎向槽68之間的凸起59具有縱向裝釘板條的作用從而可使外墻40和隔熱板42保持一定間距。因此可注意到,在隔熱板42不設置裝飾板條的情況下,可將上述結構的外墻40裝配起來,這樣可更為經濟地建造該建筑。
特別從圖2可注意到,空氣密封層60包括多個空氣密封孔,它設于外墻40的墻體材料41中的內外側空氣對流層56和58之間。由于空氣密封層60中的空氣限制在空氣密封孔70中,故它不會以對流方式流動。
具有如圖2~4所示結構的外墻40可由通過適合的粘接劑相互粘接的4塊板310、312、314和316制成。外側板310和312有相對設置的縱向或豎向槽310a和312a從而當它們相互粘接時構成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流動通道66。板314帶有多個孔314a,該孔314a由相鄰板312和316密封從而它們構成空氣密封層60中的多個空氣密封孔70。內側板316中帶有縱向或豎向槽316a。當外墻40裝配到隔熱板42上時該豎向槽316a構成外側空氣對流層58的空氣流動通道66。
如圖1~5所示,通風裝置62可包括空氣進口72和74,它設于外墻40的墻體材料41底端。由于空氣流動通道64和66底端開口朝向地面,進而空氣進口72和74朝向地面,故空氣可通過空氣進口72和74流入空氣對流層56和58。
通風裝置62還可包括外側空氣出口76,它設于外墻40的墻體材料41頂端,通過該出口76外側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可從其內流出,內側空氣出口78A和78B,通過該出口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空氣可從其內流出。如圖1所示,內側空氣出口78A設于屋檐支板36處,而內側空氣出口78B設于屋頂空間80中??梢岳斫猓瑫艽髿鉁囟扔绊懙耐鈧瓤諝鈱α鲗?6中的空氣會從其內流出而不會進入屋頂空間80中。這樣就可避免外側空氣對流層56中的較熱空氣在屋頂空間80中與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空氣相混合。
如圖16所示,外側空氣出口76最好帶有可防止雨水進入建筑中的網狀防雨水板77,但該出口允許空氣從建筑中排出。如果裝飾板34可有效防止雨水進入建筑中,則可略去網狀防雨水板77。
如圖1所示,通風裝置62可包括百葉窗或風扇82和84,它用來將空氣強制從內空氣出口78A和78B排出,它帶有百葉窗板從而可打開和關閉空氣通道。在圖示實施例中,風扇82設在屋檐支蓋36處,它帶有內空氣出口78A,風扇84設在屋面32的屋脊通風罩33處,它帶有內空氣出口78B。如圖1所示,防雨蓋板86可設置在外墻40的某一部分并位于一樓和二樓起居室16和24之間,其所處位置為二樓起居室樓板的相應位置。
如圖17所示,百葉窗風扇82可包括設于內側并位于屋檐支蓋36上的馬達風扇82A和設于外側并位于屋檐支蓋36上的可關閉百葉窗82B,上述馬達風扇82A和百葉窗82B均朝向屋檐支蓋36中的孔36a設置。百葉窗82B用來打開或關閉屋檐支蓋36中的孔(空氣出口)。馬達風扇82A和可關閉的百葉窗82B可分別進行控制,這一點將在后面進行描述。另外,百葉窗風扇84按與百葉窗風扇82同樣的方式設有馬達風扇84A和可關閉百葉窗風扇84B。
在夏季,可這樣來控制該百葉窗風扇82和84,即通過光敏器件在白天使其驅動,在夜間使其停止工作,上述光敏器件在圖中未示出并且當它接受陽光時可發(fā)出風扇驅動的指令。在冬季,可對該百葉窗風扇控制使其基本停止工作。
馬達風扇82A和84A除可通過光敏器件控制以外也可通過人工控制或替代方式控制,可對百葉窗82B和84B控制使其夏季打開,冬季關閉,該百葉窗可由人工控制。
因為在隔熱建筑10的外墻40中設有二個空氣對流層56和58,盡管外側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會因外墻上的輻射熱量而變熱,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流動空氣不會受到大氣溫度的影響。因此可注意到,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空氣可有效將居室與大氣溫度隔開。
在夏季,通過自然空氣對流或自然通風外層空氣對流層56會吸收外墻40外表面的輻射熱量并將其排出。因此,外側空氣對流層56可將外墻40冷卻,另外可提高內側空氣對流層58的隔熱性。這樣就大大提高外墻40的隔熱性。
在冬季,外層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會吸收通過外墻40外表面的較冷空氣,但該較冷空氣會沿反向順空氣對流層56向下流動并從其內排出。應注意到,上述方式提高了內側空氣對流層58的隔熱性。
設于相鄰空氣對流層56和58之間的用來密封空氣的空氣密封層60可以隔熱,這是因為它可隔絕內外側空氣對流層56和58之間的熱量并防止內側對流層58中的對流空氣受到外側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的影響,上述外側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會受到可通過外墻40的外表面的大氣溫度的影響。因此應注意到,空氣密封層60可更為有效地提高外墻40的隔熱性。
如上所示,通風裝置62可使外層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通過靠近建筑40外側外墻40頂端處的外側空氣出口76排出。這樣可避免外側空氣對流層56進入屋頂空間80中。因為只有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空氣進入屋頂空間80中,故該空氣不會與外側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相混合,從而它不會受大氣溫度的影響。這樣可避免靠近屋頂空間80的房間受到大氣溫度的影響下,其結果是,該房間可形成舒適的起居空間。
如上所示,在夏季,可驅動馬達風扇82A和84A以便將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空氣強制排出,如果必要,在冬季還可使上述風扇停止工作同時關閉百葉窗82B和84B以便關閉空氣出口78進而停止通風。因此,在冬季,內側空氣對流層58可將空氣保持在其內從而避免冷氣和熱量從建筑10的內外側中的一側傳遞到另一側。這樣使建筑的內部空間具有隔熱性。
在冬季,百葉窗82B和84B可以打開同時馬達風扇82A和84A可停止工作,通風裝置62可僅僅包括可關閉的百葉窗而不帶有馬達風扇。在這種情況下,可關閉的百葉窗可通過馬達實現打開或關閉。
在屋頂空間80中的溫度在夏季的白天會升高而超過40℃,這是由內側空氣對流層中的對流空氣和屋頂的輻射熱而產生的熱量造成的,該溫度大大高于大氣溫度。通過驅動通風裝置62中的位于內側空氣出口78A和78B中的馬達風扇82A而使空氣在屋頂空間80內產生流動,可將上述屋頂空間80中的較熱空氣排出。由于內側空氣對流層58沒有受輻射熱量的作用進而通過內側空氣對流層58而向上流動的空氣相對較涼,故它可通過屋頂的屋脊通風罩33中的內側空氣出口隨屋頂空間80中的熱量一起強制排出。因此可注意到,上述方式可防止輻射熱密封在建筑中。
在夏季,盡管沒有驅動馬達風扇82A和84A,由于夜晚自然空氣對流的作用而使冷空氣在內側寬氣對流層56和58中流動,外墻40可收集和貯存冷氣。在白天隨著建筑10中房間溫度的上升,上述所收集和貯存的冷氣向房間內排出從而上述房間溫度不會上升。
由于冷卻和/或加熱設備的作用,可凝結于內墻38上的濕氣會通過濕氣傳遞隔熱板42進入內側空氣對流層58,它由向上流動的空氣攜帶并從建筑10中排出。因此,建筑材料不會因潮濕而發(fā)生腐蝕。
如上所述,在冬季,馬達風扇82A和84A停止工作,同時百葉窗82B和84B關閉。這樣就使內外側空氣對流層58和56中的空氣保持在其內。結果,內外側空氣對流層58和56可將建筑10中外墻子內墻之間熱量隔斷。這樣就可防止房間內的熱量排出建筑,進而節(jié)約了加熱成本。另外上述結果還可避免露水凝結于墻體材料上,從而可防止該材料遭受破壞。
參照圖6,圖示為按本發(fā)明改進的建筑。該改進的建筑10可包括空氣引入裝置90,它用來將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部分空氣引入位于天花板上方一樓和二樓起居室之間的天花板空間94中和位于相鄰二樓房間24之間的隔墻88中。該改進的建筑10具有所謂的日本式結構,在該結構中支柱20暴露于起居室16和24中。該建筑基本與按圖1~4的實施例建造的建筑相同。
空氣引入裝置90可包括多個空氣流動通道92,該通道92穿過位于相鄰二樓房間24之間的隔墻88。該空氣流動通道92的底端開口與一樓起居室16上方的天花板空間94相連通,而空氣流動通道92中的頂端開口與屋頂空間80連通。
在上述改進的建筑10中,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部分空氣進入天花板空間94,穿過二樓間房間24之間的隔墻88中的空氣流動通道90并進入屋頂空間80。通過空氣流動通道90的部分空氣與從整個空氣對流層58向上流動的主空氣一起流入屋頂空間80中。因此,上述建筑的一個優(yōu)點在于可有效將外墻40與大氣溫度隔絕,其另一個優(yōu)點是可切斷一樓和二樓房間之間以及二樓相鄰分隔開的房間24之間的熱交換。
在圖示實施例中,盡管外側空氣對流層56包括帶有設于外墻40中的縱向或豎向孔的空氣流動通道64,但它們也可為圖9(A)或(B)中所示的狹槽狀。
在圖示實施例中,盡管內側空氣對流層58可包括帶縱向或豎向槽的空氣流動通道66,但它們也可為圖9(B)或9(C)所示的狹槽狀或縱向孔狀。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盡管空氣密封層60可包括多個球狀空氣密封孔70,但它們也可由圖9(C)所示的多個細長孔構成。
本發(fā)明的外墻(板)分別在圖10(A)~(C)中示出。上述圖中的外墻40與圖1~9中的基本相同,只不過它們包括3個空氣對流層和設于二個空氣對流層56和58之間的一個空氣密封層,空氣對流層和空氣密封層可變換成多種形式,如圖10所示,在內側空氣對流層58內側形成有附加空氣對流層258,該層258帶有凸起259,它位于相鄰豎向槽258之間用來作重新裝釘條板之用,外墻40的墻體材料的部分與釘子頭相接觸,該釘子砸入外墻40中以便將外墻固定于隔熱板42的基板46上。在圖10A~C所示的外墻40中,最外側的空氣對流層56與圖1所示的方式相同,直接通過外空氣出口與大氣連通。
在上述變換的實施例的建筑中,通風裝置62可包括外側空氣對流層56的外空氣出口72和外空氣進口56以便取消強制通風的功能,但是在外空氣出口76中可設有百葉窗風扇,盡管在圖中未示出。
在圖示實施例中,盡管因為建筑10為斜脊屋頂型,通風裝置62的百葉窗風扇84設在屋脊通風罩33中,但該風扇設于外墻40中并位于下述的外墻側面位置,在該處如果建筑10為人字屋頂型它與屋頂空間80的位置相對應。另外,百葉窗風扇可由百葉窗替代。
將本發(fā)明原理還應用于隔熱建筑100的屋頂的如圖11和12所示。該隔熱建筑100可包括屋頂196和外墻40,屋頂196的屋面板132中設有二個空氣對流層156和158以及一個空氣密封層160,外墻40的的墻體材料中帶有二個空氣對流層56和58以及一個空氣密封層60。
如圖12所示詳細表示的那樣,外側空氣對流層156可包括沿屋面板的斜向穿過屋面板132的空氣流動通道164,而內側空氣對流層158可沿屋面板132斜向延伸的縱向槽168,該槽形成在設于屋面板132內側的內側屋面板198中以便在它們之間形成空氣流動通道166。
空氣密封層160可包括多個空氣密封孔170,它設于空氣對流層156和158之間的屋面板132中。
外墻40的結構基本與圖1-8所示建筑的外墻相似,只是在該外墻40內側設有一個內側空氣對流層58的空氣出口78,因為本實施例建筑為人字屋頂型,另外在空氣出口78中可設置百葉窗風扇82。
如圖12所示,屋面板通風裝置162可包括內外空氣進口174和172,它設于空氣對流層156和158底端并由位于屋面板132底邊處的網302蓋住,設于空氣對流層156和158頂端的內外空氣出口176和178,這樣裝置162可與屋脊通風罩133內的空間135以及屋脊通風罩133中的水平法蘭部分中的排空氣孔304連通從而可避免雨水流入空間135中。
屋面板通風裝置162還包括滴水槽構件306,它通過圖中未示出的支承件吊于屋面板132底邊從而將網蓋302蓋住。該滴水槽構件306可防止雨水流入空氣進口172和174。雨水檐溝308可設在裝飾板上以便接納來自屋頂瓦底邊的雨水。盡管圖中未示出,屋面板通風裝置162可包括設于屋脊通風罩133中的百葉窗風扇。百葉窗風扇可按與外墻百葉窗風扇的相同方式通過光敏器件和/或人工操作進行控制。
在圖11和12所示的實施例中,內外側空氣對流層158和156的空氣出口176和178與屋脊通風罩133內腔135連通從而從內外側空氣對流層158和156排出的空氣在屋脊通風罩133內相互混合。
由于上述混合空氣遠離穿過頂樓空間80的二樓起居室24并通過空氣排出口304從屋脊通風罩133內腔135排出,故該內腔135中的混合空氣會受到外側空氣對流通道156中的空氣影響,而后者受外側空氣溫度影響程度最大。結果,二樓起居室24不會受到內腔135中的混合空氣的影響。
圖13表示另一種變換的建筑。在該經變換的建筑中,外側空氣對流層156的空氣出口176直接開口朝向室外而不與屋脊通風罩133內腔135連通。屋頂空間80可與屋脊通風罩133的內腔135和屋面板132中的內側空氣對流層158的空氣出口178連通。因此,從屋面板的空氣對流層158排出的空氣與從外墻40的空氣對流層58排出的空氣在屋脊通風罩133的內腔135中混合??諝獬隹?76最好由圖中未示出的防雨水板蓋住以便防止雨水流入空氣出口176。
通風裝置62還可包括百葉窗風扇184,它設于屋脊通風罩133的內腔135并可通過光敏器件或人工控制。百葉窗風扇184用來將來自屋頂內側空氣對流層158的空氣以及來自外墻40的內側空氣對流層58的空氣排出。當然,百葉窗風扇可由百葉窗替換。百葉窗風扇184可以為圖17所示的類型。
如圖13所示,由于在屋面板132中設有空氣對流層156和158以及空氣密封層160以便具有隔熱性,這樣外側空氣對流層156在吸收輻射熱的同時會將其內空氣從屋面板排出,此時由于驅動了百葉窗風扇184從而使新鮮空氣總是進入內側空氣對流層158中。這樣就可更為有效地使屋面板進行隔熱。屋面瓦可直接設于屋面板132上,或該瓦與屋面板132之間可設置防水膜。
在圖示實施例中,盡管二個空氣對流層56和58或156和158之間可設有一個空氣密封層60或160,但是可按圖10A~10C相同的方式設置二個以上的空氣對流層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空氣密封層。
在圖示實施例中,盡管可僅僅為內空氣出口配備通風裝置62和162的風扇,但也可為外空氣出口裝設上述風扇。空氣對流層56、58和156、158以及空氣密封層60和160可不為孔狀,它們可為狹槽狀。
圖14和15表示本發(fā)明的再一個變換的建筑。在上述圖示建筑中,外墻40可包括可只帶有二個空氣對流層56和58而在上述二個對流層之間不帶有空氣密封層,另外屋面板132也可只帶有二個空氣對流層156和158而在上述二個對流層之間不帶有空氣密封層。
在圖14和15所示變換的建筑中,盡管屋面板132中的內外側空氣對流層158和156的二個空氣出口176和178與屋脊通風罩133內腔135連通,但該空氣出口可按圖13所示的相同方式直接朝向室外。
在圖14和15所示的實施例中,由于在空氣對流層56和58、156和158之間沒有設置空氣密封層。故空氣對流層56和58、156和158之間的隔熱性比圖1~13所示實施例差很多。但是,會受大氣溫度不利影響的外側空氣對流層56和156中的空氣由于自然或強制空氣對流的作用而會從外墻40和/或屋面板132中排出從而提高了內側空氣對流層58和158的隔熱性。另外由于會受大氣溫度影響的外墻40中的外側空氣對流層56中的空氣不會與屋頂空間80內的外墻40的內側空氣對流層58中的空氣上混合,這樣可使外墻40具有隔熱性。
在圖14和15所示變換實施例中,可按圖13所示的相同方式在外墻40和屋板196中設置二個以上的空氣對流層和一個以上的百葉窗風扇。
可以知道,本發(fā)明可用于包括木框、2×4結構,預制建筑和鋼架建筑的各種結構木制建筑中的任一種。
應注意到,由于其內設有空氣對流層和空氣密封層的外墻和/或屋面板呈板狀整體形式,故上述建筑更易于裝配。
盡管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進行描述,但本技術領域:
普通技術人員應知道,上述實施例僅是以例舉方式給出,在不離開僅由后面所附權利要求
所限定的本發(fā)明請求保護范圍和精神的條件下可進行各種變換和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其包括一個在其最高層房間之上的屋頂空間;一個具有多個相互獨立的空氣對流層的外墻,每一個所述空氣對流層包含多個用來讓對流空氣通過的空氣通道;所述多個空氣對流層具有一個最外側空氣對流層和至少一個內側空氣對流層;以及用于給所述多個空氣對流層通風的通風裝置,所述通風裝置包括多個設置在所述外墻的一個底端的、用于周圍空氣流進所述對流層的空氣進口;一個設置在所述外墻的頂端的空氣出口,所述空氣出口與所述空氣對流層中的最外側空氣對流層連通,使得流進所述最外側空氣對流層的空氣從其中流出而進入大氣中;一個內側空氣進口,所述內側空氣進口通過所述屋頂空間與所述內側空氣對流層連通,使得在所述內側空氣對流層的空氣從其中流出并流進所述屋頂空間以便回流而流出到大氣中。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外墻內的所述空氣對流層之間的空氣密封層。
3.根據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百葉窗風扇和百葉窗板,所述風扇可將空氣從所述內空氣出口強制排出,所述百葉窗板可打開和關閉所述內側空氣出口。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一個屋面板,所述屋面板具有多個相互獨立的空氣對流層,每一個所述空氣對流層包括多個用于對流空氣流動通過的通道,所述屋面板的空氣對流層具有一個最外側屋頂空氣對流層和至少一個內側屋頂空氣對流層以及屋頂通風裝置,所述屋頂通風裝置用于使所述屋面板空氣對流層通風,所述通風裝置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屋面板底端的空氣進口和一個設置在所述屋面板的頂端的空氣出口,所述空氣進口用于讓周圍空氣流進所述屋面板空氣對流層,所述空氣出口與所述屋面板的最外層屋頂空氣對流層連通,以便讓流進所述所述屋面板的最外層空氣對流層從所述空氣出口流出到大氣中;所述通風裝置還包括一個設置在一個屋脊通風罩內的內側空氣出口,所述內側空氣出口通過在所述屋脊通風罩內的空間與所述屋頂內側空氣對流層連通,以便讓在所述屋頂內側空氣對流層內的空氣從所述空氣出口流出。
5.根據權利要求
4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空氣對流層之間的屋頂空氣密封層。
6.根據權利要求
4或5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通風裝置還包括當一個百葉窗風扇和百葉窗板,所述百葉風扇用來將空氣通過所述屋脊通風罩內的內側空氣出口強制排出,所述百葉窗板用來打開和關閉所述內側空氣出口。
7.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對流層包括一個最內側空氣對流層,而所述最內側空氣對流層包括多個在所述外墻上的縱向槽,在相鄰的所述縱向槽之間具有多個用作狀釘條的凸起。
8.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墻具有縱向尺寸,而所述空氣對流層的一個內側的空氣對流層由空氣流動通道形成的,所述空氣流動通道取延伸在整個所述外墻的縱向指向的開口。
9.根據權利要求
1或2或4或5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個板,所述板具有多個空氣間隔層,所述間隔層包括在所述板上的多個通道,所述通道相互獨立;通風裝置,所述通風裝置用于給至少一個所述間隔層通風;一個不通風的密封槽設置在所述通道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
3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個板,所述板具有多個空氣間隔層,所述間隔層包括在所述板上的多個通道,所述通道相互獨立;通風裝置,所述通風裝置用于給至少一個所述間隔層通風;一個不通風的密封槽設置在所述通道之間。
專利摘要
一種建筑,它包括外墻,該外墻包括外側空氣對流層,其底部開口與大氣連通,其頂部開口與大氣連通,內側空氣對流層,其底部開口與大氣連通,其頂部開口與屋頂空間,該空間通過屋頂通風罩與大氣連通。
文檔編號F24F5/00GKCN1078923SQ95117174
公開日2002年2月6日 申請日期1995年8月30日
發(fā)明者野野下忠道 申請人:野野下忠道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