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單板建筑安裝連接結構,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鋁單板是指經過鉻化等處理后,再采用氟碳噴涂技術,加工形成的建筑裝飾材料。氟碳涂料主要是指聚偏氟乙烯樹脂,分底漆、面漆、清漆三種。噴涂過程一般分為二涂、三涂或四涂。氟碳涂層具有卓越的抗腐蝕性和耐候性,能抗酸雨、鹽霧和各種空氣污染物,耐冷熱性能極好,能抵御強烈紫外線的照射,能長期保持不褪色、不粉化,使用壽命長。現(xiàn)目前鋁單板在安裝時,是把預裝在扣板龍骨上的吊件,連同扣板龍骨緊貼輕鋼龍骨成垂直方向扣在輕鋼龍骨下面,扣板龍骨間距根據(jù)板型大小來確定,全部裝完后必須調整至水平。但是,由于鋁單板是在廠家加工成形,由于國內設備精度的關系,往往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不匹配的問題,誤差較大,這樣就導致安裝后定位不準確,容易出現(xiàn)偏斜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目前的鋁單板在安裝時存在誤差較大,容易造成偏斜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方便調節(jié)定位,提高安裝精度的鋁單板建筑安裝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鋁單板建筑安裝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墻體上的鋼梁,所述鋼梁是由橫向設置的連接板和豎向設置的支撐板構成,在與連接板正對的墻體上安裝有預埋板,所述連接板焊接固定在預埋板上,所述預埋板通過嵌入墻體內的錨栓固定在墻體的外側面上,所述預埋板通過化學螺栓與錨栓連接固定;所述支撐板安裝在連接板的正下方并與連接板垂直,所述支撐板的前端設有圓弧形,支撐板的下端為斜面,支撐板后端的高度大于支撐板前端的高度,所述支撐板的頂端與連接板焊接固定,支撐板的側面與預埋板焊接固定,在所述支撐板的前端設有第一圓孔,在支撐板的后端設有第二圓孔;在所述連接板的上端安裝有駁接爪,所述駁接爪的下端與連接板固定,駁接爪的上端與鋁板連接,所述鋁板與連接板平行,鋁板的一端嵌入墻體內。
優(yōu)化地,在所述連接板的底部還設有加勁板,所述加勁板的前端設有倒角,加勁板的后端焊接在預埋板上,所述加勁板與連接板貼緊。通過所述加勁板可以有效的提高連接板與支撐板之間的連接強度,避免受力不均。
優(yōu)化地,在所述支撐板的中部還設有橢圓形的防變形孔。這里的防變形孔主要是為了防止熱脹冷縮對支撐板造成的影響,有利于提高支撐板的穩(wěn)定性。
優(yōu)化地,所述鋁板為雙層結構,鋁板的上層為鋁合金板,鋁板的下層為合金網。采用雙層結構的鋁板不僅可以提高承重能力,而且使用壽命也更長。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鋁單板建筑安裝連接結構增設了定位結構,這樣在施工過程中,工人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調節(jié)安裝位置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誤差較大的問題,從而使得鋁單板安裝后能夠具有較好的外觀效果,整體也比較齊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鋁單板建筑安裝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仰視圖。
圖中,1—墻體,2—鋼梁,21—連接板,22—支撐板,23—加勁板,3—預埋板,4—錨栓,5—化學螺栓,6—第一圓孔,7—第二圓孔,8—駁接爪,9—鋁板,91—鋁合金板,92—合金網,10—防變形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鋁單板建筑安裝連接結構,包括固定在墻體1上的鋼梁2,所述鋼梁2是由橫向設置的連接板21和豎向設置的支撐板22構成,在與連接板21正對的墻體1上安裝有預埋板3,所述連接板21焊接固定在預埋板3上,所述預埋板3通過嵌入墻體1內的錨栓4固定在墻體1的外側面上,所述預埋板3通過化學螺栓5與錨栓4連接固定;所述支撐板22安裝在連接板21的正下方并與連接板21垂直,所述支撐板22的前端設有圓弧形,支撐板22的下端為斜面,支撐板22后端的高度大于支撐板22前端的高度,所述支撐板22的頂端與連接板21焊接固定,支撐板22的側面與預埋板3焊接固定,在所述支撐板22的前端設有第一圓孔6,在支撐板22的后端設有第二圓孔7;這里第一圓孔6和第二圓孔7的作用在于防止支撐板22變形。在所述連接板21的上端安裝有駁接爪8,所述駁接爪8的下端與連接板21固定,駁接爪8的上端與鋁板9連接,所述鋁板9與連接板21平行,鋁板9的一端嵌入墻體1內。
參見圖1和圖2,在所述連接板21的底部還設有加勁板23,所述加勁板23的前端設有倒角,加勁板23的后端焊接在預埋板3上,所述加勁板23與連接板21貼緊。在所述支撐板22的中部還設有橢圓形的防變形孔10。所述鋁板9為雙層結構,鋁板9的上層為鋁合金板91,鋁板的下層為合金網92。
本實用新型的鋁單板建筑安裝連接結構采用可調節(jié)的結構解決了安裝中誤差較大的問題,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盡管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不能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