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伸縮立柱及具有該伸縮立柱的帳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24992閱讀:278來源:國知局
一種伸縮立柱及具有該伸縮立柱的帳篷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帳篷,尤其是用于帳篷的伸縮立柱及具有該伸縮立柱的帳篷。



背景技術:

帳篷主要是臨時搭建在戶外,用于遮風避雨、遮蔽日光或臨時居住。帳篷的結構一般包括篷布、頂部支架和立柱,為了便于運輸和組裝,現(xiàn)有的帳篷中頂部支架大部分都采用折疊式結構。但是由于立柱因為需要承受較大重量,一般都是固定長度,運輸時占用空間較大。只有那些輕量型的帳篷結構,立柱才設計成伸縮結構。

現(xiàn)有技術中,伸縮結構的立柱主要通過卡接件來固定立柱的長度,譬如中國發(fā)明專利CN104196319A公開的一種帳篷用伸縮架。但是卡接件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局部受力較大,十分容易斷裂,造成帳篷垮塌的危險情況時有發(fā)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更穩(wěn)定、承載力更大的伸縮立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首先,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包括相互套接的內(nèi)管和外管,以及將所述內(nèi)管和所述外管固定在一起的鎖定機構,所述內(nèi)管具有插接在所述外管中的開口端部,所述開口端部的側壁上開設有條形開口;所述鎖定機構包括提供令所述開口端部沿與所述內(nèi)管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脹開的張緊力的張緊部件、設置在所述內(nèi)管中與所述張緊部件相配合以張緊所述開口端部的配合組件,所述內(nèi)管和所述外管的側壁上都開設有對應所述張緊部件的操作孔。

在一個具體方面,所述張緊部件為螺桿,所述配合組件包括分別固定在所述開口端部的側壁兩側的第一彈性張緊件和第二彈性張緊件,所述螺桿沿自身軸向活動地連接在所述第一彈性張緊件和第二彈性張緊件之間,所述第一彈性張緊和所述第二彈性張緊件中至少一個與所述螺桿螺紋連接。

在開口端部的側壁開設條形開口,使得側壁在徑向上具有一定的活動范圍,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張緊部件和配合組件的配合作用使得開口端部的側壁可以一定程度地被向外脹開或者向內(nèi)收縮,以達到與外管壓緊固定在一起或者松開的目的。由于內(nèi)管與外管被張緊后,是面面接觸的,摩擦力較大,因此也更加穩(wěn)定,承載力更大。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內(nèi)管和所述外管均為方形管,所述內(nèi)管的側壁的至少兩個面上分別開設有至少一條所述的條形開口,至少兩條所述條形開口將所述內(nèi)管的開口端部的側壁分成至少兩個側壁變形部,每個所述側壁變形部的兩側分別包括被所述條形開口分割得到的側邊,所述第一彈性張緊件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第一側壁變形部上的兩個所述側邊之間,所述第二彈性張緊件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第二側壁變形部上的兩個所述側邊之間。為了增大內(nèi)管和外管的摩擦力,側壁變形部上還分別設置有用于與外管的內(nèi)壁摩擦接觸的耐磨件或者耐磨層,譬如橡膠塊或者橡膠套或者橡膠涂層。

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兩條所述條形開口將所述內(nèi)管的開口端部的側壁分成兩個U形的側壁變形部,每個所述側壁變形部的兩側分別包括一個角,每個所述角都包括至少一個所述的側邊,所述第一彈性張緊件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第一側壁變形部的兩個所述的角之間,所述第二彈性張緊件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第二側壁變形部的兩個所述的角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性張緊件包括位于兩側且分別與所述第一側壁變形部的兩個側邊對應連接的第一連接段,以及連接在兩側的所述第一連接段之間的第一彈性變形段;所述第二彈性張緊件包括位于兩側且分別與所述第二側壁變形部的兩個側邊對應連接的第二連接段、以及連接在兩側的所述第二連接段之間的第二彈性變形段。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性變形段和所述第二彈性變形段相對設置并分別向內(nèi)拱起。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螺桿的第一端部螺紋連接并穿過所述第一彈性張緊件和所述第二彈性張緊件的其中一個,所述螺桿的第二端部抵頂在所述第一彈性張緊件和所述第二彈性張緊件的另外一個上。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螺桿的兩端端部分別與所述第一彈性張緊件和所述第二彈性張緊件螺紋連接,并且所述螺桿的兩端端部上的螺紋線的螺旋方向相反。

優(yōu)選地,所述內(nèi)管中還設有彈性定位件,所述內(nèi)管的側壁上開設有通孔,所述彈性定位件具有活動設置在所述通孔中并向外凸起的定位凸部,所述外管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所述定位凸部配合的定位孔。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定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內(nèi)管中的定位銷及彈簧,所述定位凸部設置在所述定位銷的一端。所述彈簧的彈性作用力使所述定位銷的一端上的定位凸部頂出所述內(nèi)管的側壁上的通孔,當外管的側壁上的定位孔與定位銷上的定位凸部配合時,即可將內(nèi)管和外管定位。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伸縮立柱,伸長到一定長度后,通過工具操作張緊部件后,張緊部件與配合組件配合,令內(nèi)管的開口端部沿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脹開,內(nèi)管的開口端部被脹開后抵緊外管,從而使內(nèi)管和外管緊緊貼合固定在一起,二者的貼緊面之間具有較大的摩擦力,使伸縮立柱結構更穩(wěn)定,承載力更大,能夠保證伸縮立柱具有更穩(wěn)定的支撐效果。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帳篷,包括橫梁和頂篷架,還包括上述任意技術方案的伸縮立柱。

其中,橫梁可采用多節(jié)連桿依次相接而成。

所述頂篷架還可包括頂部連接件和連接在所述頂部連接件上的多個頂桿,每個所述頂桿的上端分別連接在所述頂部連接件上,每個所述頂桿都傾斜向下延伸;多個所述頂桿中一部分數(shù)量的頂桿的下部連接在所述伸縮立柱的上端,其他的頂桿的下部連接在所述橫梁上。

頂部連接件具有沿同一圓周均勻間隔設置的多個連接接口,每個所述頂桿的上端連接在一個對應的所述連接接口上。

在具體實施例中,伸縮立柱的數(shù)量有四個,兩個伸縮立柱之間通過一個橫梁連接,構成立方體框架。頂篷架固定在由伸縮立柱和橫梁構成的立方體框架上。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的帳篷采用上述伸縮立柱后,結構更穩(wěn)定,安裝時更方便,而且包裝體積更小。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伸縮立柱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的K-K剖視圖。

圖3為圖1中的G-G剖視圖。

圖4為圖1中的H-H剖視圖。

圖5實施例二的伸縮立柱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三的帳篷(去除篷布)的立體圖。

圖7為圖6中的Ⅲ部放大圖。

附圖中:

10-內(nèi)管,100-伸縮立柱,110-開口端部,101-操作孔,120-條形開口,130-螺桿,140-第一彈性張緊件,150-第二彈性張緊件,20-外管,210-殼體;160-內(nèi)螺紋件,170-角,190-銷軸,191-定位凸部,200-彈簧,211-定位輔助孔,213-按鈕,214-端蓋,30-橫梁,40-頂篷架,410-頂部連接件,411-連接接口,50-頂桿,60-斜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至4,本實施例的伸縮立柱100包括相互套接的內(nèi)管10和外管20,以及將內(nèi)管10和外管20固定在一起的鎖定機構。內(nèi)管10具有插接在外管20中的開口端部110,內(nèi)管10的側壁上開設有條形開口120,條形開口120沿縱向延伸至開口邊緣。所述鎖定機構包括提供令開口端部110沿與內(nèi)管10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脹開的張緊力的張緊部件、設置在內(nèi)管10上與所述張緊部件相配合以張緊開口端部110的配合組件,內(nèi)管10和外管20的側壁上都開設有對應所述張緊部件的操作孔。具體的,內(nèi)管上開設有操作孔101,外管20上開設有操作孔201。

內(nèi)管10和外管20均為方形管,內(nèi)管10和外管20均為方形管,在一些實施例中,內(nèi)管10的側壁的至少兩個面上分別開設有至少一條條形開口120,至少兩條條形開口120將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的側壁分成至少兩個側壁變形部。譬如,在內(nèi)管10的側壁的相對的兩個面上分別開設至少一條條形開口120,至少兩條條形開口120將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的側壁分成兩個側壁變形部,每個側壁變形部的兩側分別包括被條形開口120分割得到的側邊。開設于相對的兩個面上的至少兩條條形開口120將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的側壁分成兩個U形的側壁變形部,每個側壁變形部的兩側分別包括一個角170,每個角170都包括至少一個所述的側邊。

在本實施例中,內(nèi)管10的側壁的四個面上分別開設有一條所述的條形開口120,四條條形開口120將內(nèi)管10的開口端的側壁分成兩個U形的側壁變形部,每個側壁變形部的兩側分別包括一個角170,每個角170都包括一個所述的側邊,如圖4所示。當然,在內(nèi)管10的四個面上,任意一面上也可以開設多于一條的條形開口120,同樣也能將內(nèi)管10的開口端的側壁分成四個角170。

其中,所述張緊部件為螺桿130,所述配合組件包括分別固定在開口端部11的側壁兩側的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螺桿13沿自身軸向活動地連接在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之間,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中至少一個與螺桿130螺紋連接。譬如,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螺桿130相抵或者固定在一起,第二彈性張緊件150和螺桿130螺紋連接。或者,第二彈性張緊件150和螺桿130相抵或者固定在一起,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螺桿130螺紋連接。當旋轉螺桿130時,第一彈性張緊件140與第二彈性張緊件150分別跟螺桿130接觸的部分相互遠離或者相互靠近。

第一彈性張緊件140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第一側壁變形部的兩個角170之間,第二彈性張緊件150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第二側壁變形部的兩個角17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4所示,第一彈性張緊件140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四個角170的其中兩個相鄰的角170上,第二彈性張緊件150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在四個角170的另外兩個相鄰的角170上。為了增大內(nèi)管10和外管20的摩擦力,四個角170上還分別設置有用于與外管20的內(nèi)壁摩擦接觸的耐磨件171,耐磨件171可以是橡膠塊或者橡膠套。

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包括位于兩側且分別與兩個相鄰的角170對應連接的第一連接段141,以及連接在兩側的第一連接段141之間的第一彈性變形段142;第二彈性張緊件150包括位于兩側且分別與另外兩個相鄰的角170對應連接的第二連接段151、以及連接在兩側的第二連接段151之間的第二彈性變形段152。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變形段142和第二彈性變形段152相對設置并分別向內(nèi)拱起,因此,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在本實施例中的形狀呈“M”形。第一彈性變形段142和第二彈性變形段152均為弧形。

為了增強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的彈性力以及使用壽命,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可采用金屬彈片一體折彎而成。第一連接段141和第二連接段151與內(nèi)管10的內(nèi)壁的連接可采用焊接、卡接或者螺栓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螺桿130的第一端部螺紋連接并穿過第一彈性張緊件140的第一彈性變形段142的拱起的頂部,螺桿130的第二端部抵頂在第二彈性張緊件150的第二彈性變形段152的拱起的頂部。在第一彈性變形段142上固定有內(nèi)螺紋件160,螺桿130的第一端部螺紋連接并穿過內(nèi)螺紋件160。螺桿130的第一端部上開設有操作部,操作部具體為內(nèi)六角孔131。當螺桿130的第一端部對準外管20的操作孔201時,通過將內(nèi)六角扳手伸入外管20對應螺桿130開設的操作孔201中可操作轉動螺桿130。

當螺桿130正向旋轉時,其第二端部抵頂?shù)诙椥詮埦o件150的力不斷增大,將第一彈性變形段142和第二彈性變形段152相對抵緊,此時,第一彈性變形段142的弧度變小,趨于變直,從而使兩側的第一連接段141相互遠離而張開,帶動對應的U形的第一側壁變形部的兩個角170相對張開而貼緊外管20的內(nèi)壁;同時,第二彈性變形段152的弧度頁變小,趨于變直,從而使兩側的第二連接段151相互遠離而張開,帶動對應的U形的第二側壁變形部的兩個角170相對張開而貼緊外管20的內(nèi)壁,達到了使四個角170都沿垂直于螺桿130的軸向方向向外張開貼緊外管20的內(nèi)壁的效果,于是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110脹開和外管20貼緊固定在一起。

當螺桿130反向旋轉時,其第二端部抵頂?shù)诙椥詮埦o件150的力不斷減小直至與第二彈性張緊件150相分離,使第一彈性變形段142和第二彈性變形段152之間的相互抵緊的作用力變小直至抵緊的力消失,此時,第一彈性變形段142在自身的彈性作用力下,趨于變彎回復到自然的彎曲狀態(tài),從而使兩側的第一連接段141相互靠攏復位,對應的U形的第一側壁變形部的兩個角170相對靠攏而脫離外管20的內(nèi)壁;同時,第二彈性變形段152在自身的彈性作用力下,趨于變彎回復到自然的彎曲狀態(tài),從而使兩側的第二連接段151相互靠攏復位,對應的U形的第二側壁變形部的另外兩個角170相對靠攏而脫離外管20的內(nèi)壁,達到了使四個角170都沿垂直于螺桿130的軸向方向向內(nèi)收縮脫離外管20的內(nèi)壁的效果,于是內(nèi)管10和外管20分離可沿著長度方向相對滑動調(diào)節(jié)兩者的伸縮長度。

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調(diào)節(jié)內(nèi)管伸縮位置時進行定位,內(nèi)管10中還設有彈性定位件,彈性定位件包括銷軸190和彈簧200,彈簧200和銷軸190安裝在固設于內(nèi)管10中的導向座上,內(nèi)管10的側壁上開設有通孔,銷軸19的一端具有活動設置在內(nèi)管1的通孔中并向外凸起的定位凸部191,外管20的側壁上開設有與定位凸部191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鎖定機構還包括套設在外管20的開口上的殼體210,殼體210上對應定位孔開設有容納定位凸部191的定位輔助孔211。殼體210上對應外管20上的操作孔201開設有操作輔助孔。殼體210上還設有用于按壓驅動定位凸部191向內(nèi)回縮的按鈕213。

操作鎖定內(nèi)管10和外管20時,先將內(nèi)管10和外管20調(diào)整到合適長度,并且使銷軸190的定位凸部191從內(nèi)管10中彈出卡入定位輔助孔211中。然后用內(nèi)六角扳手依次穿入殼體210上的操作輔助孔、外管20上的操作孔201和內(nèi)管10上的操作孔101,擰緊螺桿130時,螺桿130抵頂?shù)诙椥詮埦o件150的力變大,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都趨于變直,使內(nèi)管1的開口端部的四個角170向外脹開,從而使內(nèi)管10和外管20壓緊固定在一起。

操作解鎖內(nèi)管10和外管20時,擰松螺桿130時,螺桿130抵頂?shù)诙椥詮埦o件150的力變小,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二者的之間的抵緊力減小,都趨于回復自然彎曲狀態(tài),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由脹開主動向內(nèi)收,內(nèi)管10和外管20之間的壓緊力變得很小,此時按下按鈕213,使銷軸190的定位凸部191從定位輔助孔211中回縮進入內(nèi)管10中,就可以對內(nèi)管10和外管20進行伸縮調(diào)節(jié)。

在外管20的自身長度方向上還可設置多個定位孔,以及多個操作孔201,用于適應內(nèi)管10和外管20在多種不同的伸縮長度進行定位。在運輸時,可以將內(nèi)管10和外管20收縮至最短,或者將二者拆開,減小包裝長度。

螺桿13的直徑應當大于內(nèi)管10上的操作孔101的直徑,以避免螺桿130從中脫出。同時為了避免誤操作,殼體210上還設有用于堵住操作孔201的端蓋214。

本實施例的伸縮立柱100伸長到最長的長度后,利用彈性定位件(銷軸190和彈簧200)對內(nèi)管10和外管20進行定位,然后通過工具穿進鎖定機構擰動螺桿130使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110向外脹開,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110被脹開后抵緊外管20,從而使內(nèi)管10和外管20緊緊貼合固定在一起,使伸縮立柱100的結構更穩(wěn)定,承載力更大,能夠保證伸縮立柱具有更穩(wěn)定的支撐效果。伸縮立柱100在使用時,可以是外管20支撐在地面,內(nèi)管10位于上方;也可以是內(nèi)管10支撐在地面,外管20位于上方。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伸縮立柱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螺桿130的兩端端部分別與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螺紋連接,第一彈性張緊件140和第二彈性張緊件150上分別設有一個內(nèi)螺紋件160,并且螺桿130的兩端端部上的螺紋線的螺旋方向相反,如圖5所示。當螺桿130正向旋轉時,將第一彈性變形段142和第二彈性變形段152相對抵緊,使四個角170都沿垂直于螺桿130的軸向方向向外張開貼緊外管20的內(nèi)壁的效果,于是內(nèi)管10的開口端部110脹開和外管20貼緊固定在一起。當螺桿130反向旋轉時,使第一彈性變形段142和第二彈性變形段152之間的相互抵緊的作用力變小,使四個角170都沿垂直于螺桿130的軸向方向向內(nèi)收縮脫離外管20的內(nèi)壁的效果,于是內(nèi)管10和外管20分離可沿著長度方向相對滑動調(diào)節(jié)兩者的伸縮長度。

實施例三

如圖6和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帳篷,包括橫梁30、頂篷架40和篷布,還包括實施例一或者實施例二中的伸縮立柱100,其中伸縮立柱100的數(shù)量有四個,橫梁30連接在兩個伸縮立柱100之間。兩個伸縮立柱100之間通過一個橫梁30連接,四個伸縮立柱100通過四個橫梁30依次連接后構成立方體框架。頂篷架40固定在由伸縮立柱100和橫梁30構成的立方體框架上,頂篷架40包括頂部連接件410和連接在頂部連接件410上的多個頂桿50。具體地,本實施例中,頂部連接件410上設有多個連接接口411,每個頂桿50的上端連接在一個對應的連接接口411上,每個頂桿50都傾斜向下延伸;多個頂桿50中一部分數(shù)量的頂桿50的下部連接在伸縮立柱100的上端,其他的頂桿50的下部連接在橫梁30上。本實施例中,頂桿50的數(shù)量為8個,其中4個頂桿50分別連接在頂部連接件410和對應的一個伸縮立柱100上端,另外4個頂桿50分別連接在頂部連接件410和對應的一個橫梁30的中間。

其中,橫梁30均包括多節(jié)連桿依次相連而成。每個橫梁30和伸縮立柱100之間還設有斜撐桿60。連接在同一個伸縮立柱100上的兩個橫梁30相互垂直,且兩個橫梁30之間也連接有一個斜撐桿60。同一個伸縮立柱100上的兩個斜撐桿60,及該伸縮立柱100上的兩橫梁30之間的斜撐桿60組成三角形。斜撐桿60連接后可強化立方體框架的強度,使整體結構更穩(wěn)定。為了便于包裝和運輸,頂桿60也采用多節(jié)連桿依次相連而成。

本實施例的帳篷在組裝時,僅通過兩個人操作即可安裝完成,先將伸縮立柱100組裝完成,并使伸縮立柱100收縮在最短長度,然后在伸縮立柱100之間連接橫梁30組成立方體框架,再把組裝后的頂篷架40安裝到立方體框架上,并覆蓋上篷布,然后將伸縮立柱100的長度伸長,然后通過鎖定機構鎖定伸縮立柱100,即可將帳篷組裝完畢,組裝過程十分方便。由于各個伸縮立柱100都伸縮,橫梁30、頂桿50也都可拆卸成較短長度的部件,大大減小了包裝體積,便于運輸和儲存。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并據(jù)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