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整體加強背楞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代建筑中,鋁模板由于有著可重復使用,拆裝方便,環(huán)保等優(yōu)點在現(xiàn)代高層建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鋁模板進行建筑時,均是一層一層進行使用的,目前都是采用在鋁模板的型腔都加上若干個支撐塊,保證模板在施工過程中不變形。且目前鋁模板的加固結構都是采用在鋁模板的內(nèi)外墻面板上都加上一個加固楞,兩楞之間再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并在螺栓中套上一個塑料套管,從而對鋁模板進行加固使其不變形,才能防止最終的建筑物不傾斜,但是上下的背楞之間沒有聯(lián)系,其加固強度不夠,且在鋁模板之間填充混凝土的時候,由于混凝土的高度不同會導致對鋁模板的力不同,采用同一種獨立的加固方式有時會導致局部受力過大而爆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加強背楞,防止局部爆模,提高穩(wěn)定性的整體加強背楞結構。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整體加強背楞結構,包括主背楞,所述主背楞的底部開設有若干個平行于主背楞的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的底面上鉸接有連接板,所述主背楞的頂部開設有與連接板配合的連接槽。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桿與容納槽的底面的鉸接處設置有扭簧。
進一步的所述主背楞的側壁上沿主背楞的延伸方向開設有若干個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nèi)設置有調(diào)節(jié)螺桿,所述調(diào)節(jié)螺桿的一端轉動連接有加強板。
進一步的所述調(diào)節(jié)螺桿上對應設置加強板的另一端設置有把手。
本實用新型,當在安裝背楞的時候,可以先安裝上方的主背楞,通過螺栓與鋁模板固定后,旋轉容納槽內(nèi)的連接板,使連接板豎直,同時安裝下方的主背楞,將下方的主背楞頂部的連接槽對準連接板,然后將連接板插入連接槽內(nèi),同時將下方的主背楞與鋁模板固定,依次連接整個墻面的主背楞,這樣上下背楞通過連接槽連接,當其中一個主背楞受力過大時,上下方的主背楞均能通過連接板提供一定的加強力,形成一個整體的墻面加強系統(tǒng),避免了局部受力過大而爆模,當然拆卸時,拆卸的順序與安裝時的順序相反,且在運輸時,連接板可以轉動入容納槽內(nèi),不會占用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加強背楞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說明:1、鋁模板;2、連接板;3、容納槽;4、加強板;5、調(diào)節(jié)螺桿;6、把手;7、主背楞。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加強背楞結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整體加強背楞結構,包括主背楞7,所述主背楞7的底部開設有若干個平行于主背楞7的容納槽3,所述容納槽3的底面上鉸接有連接板2,所述主背楞7的頂部開設有與連接板2配合的連接槽。
當在安裝背楞的時候,可以先安裝上方的主背楞7,背楞的兩端通過螺栓與鋁模板1固定后,旋轉容納槽3內(nèi)的連接板2,使連接板2豎直,同時安裝下方的主背楞7,將下方的主背楞7頂部的連接槽對準連接板2,然后將連接板2插入連接槽內(nèi),同時將下方的主背楞7與鋁模板1固定,依次連接整個墻面的主背楞7,這樣上下背楞通過連接槽連接,當其中一個主背楞7受力過大時,上下方的主背楞7均能通過連接板2提供一定的加強力,形成一個整體的墻面加強系統(tǒng),避免了局部受力過大而爆模,本實施例中的連接板2可以設置在主背楞7的頂部,連接槽可以開設在主背楞7的底部,安裝時從下往上安裝,其余原理均與上述的原理一致,當然拆卸時,拆卸的順序與安裝時的順序相反,且在運輸時,連接板2可以轉動入容納槽3內(nèi),不會占用空間。
本實施例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桿與容納槽3的底面的鉸接處設置有扭簧,通過設置扭簧,可以避免連接板2自動伸出容納槽3,影響正常的運輸,還能避免連接板2損壞。
本實施例優(yōu)選的所述主背楞7的側壁上沿主背楞7的延伸方向開設有若干個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nèi)設置有調(diào)節(jié)螺桿5,所述調(diào)節(jié)螺桿5的一端轉動連接有加強板4,當需要進一步加強鋁模板1的時候,可以旋轉調(diào)節(jié)螺桿5,調(diào)節(jié)螺桿5沿著螺紋孔前進,并推動與調(diào)節(jié)螺桿5轉動連接的加強板4前進,直到加強板4緊緊頂住鋁模板1即可,這樣可以加強鋁模板1未被主背楞7頂住的部分,避免鋁模板1局部變形。
本實施例優(yōu)選的所述調(diào)節(jié)螺桿5上對應設置加強板4的另一端設置有把手6,可以方便工作人員舒適的擰緊調(diào)節(jié)螺桿5。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