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工具,特別涉及樓層固體垃圾輸送管道。
背景技術:
高層建筑施工過程,混凝土、砌體、抹灰等工序施工會產(chǎn)生大量建筑垃圾。常規(guī)做法:工人一般從窗臺、陽臺洞口直接往樓下傾倒垃圾,極易造成安全事故;或者工人清理到推車里,通過施工電梯運至地面進行處理,但產(chǎn)生大量人工清理、運輸費用,且功效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在高層建筑各層的建筑垃圾清理不便,費時費力等缺陷,而提出的樓層固體垃圾輸送管道。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樓層固體垃圾輸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各層層面墻上設有相互貫穿的預留孔,在預留孔下方的地面上筑砌廢料池,在廢料池與各層層面墻之間貫穿配合若干首尾對接配合的落料立管,相鄰的兩個落料立管之間通過管箍對接配合,各落料立管均貫穿固定配合在對應的預留孔內(nèi),底層一個落料立管的下端插入廢料池內(nèi),在每個落料立管的一側(cè)均設有一個第一落料口,每個落料立管的第一落料口均高出對應層面墻。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有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在相互對接配合的所述落料立管之間間隔插入對接配合若干個緩沖管,緩沖管與所述落料立管等高,均貫穿配合在對應的層面墻上,緩沖管上設有第二落料口,第二落料口高出對應貫穿配合的層面墻,緩沖管上設有弧形緩沖段,緩沖管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外凸的第二肋筋,所述落料立管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一肋筋,緩沖管兩端的第二肋筋分別與相鄰的落料立管的第一肋筋對接配合,并緊箍配合在對應的管箍內(nèi)。
所述管箍的內(nèi)側(cè)設有一個環(huán)形配合槽,相互首尾對接配合的落料立管的第一肋筋與緩沖管的第二肋筋均卡緊配合在對應的配合槽內(nèi),相互首尾對接配合的兩落料立管的第一肋筋也均卡緊配合在對應的配合槽內(nèi)。
所述廢料池封閉的筑砌池,在廢料池的一側(cè)開設有出料門洞,出料門洞上通過合頁封堵配合連接一個蓋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裝置結構簡單,組裝拆卸方便,各樓層產(chǎn)生的垃圾清理,可直接通過該裝置預留口進行傾倒,在地面設置一個垃圾池,由工人定時進行清理,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無安全隱患,該裝置采用波紋管進行制作,制作簡單且費用低,且可周轉(zhuǎn)使用,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視圖;
圖2是各連接管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樓層固體垃圾輸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各層層面墻1上設有相互貫穿的預留孔2,在預留孔2下方的地面上筑砌廢料池6,在廢料池6與各層層面墻1之間貫穿配合若干首尾對接配合的落料立管3,相鄰的兩個落料立管3之間通過管箍5對接配合,各落料立管3均貫穿固定配合在對應的預留孔2內(nèi),底層一個落料立管3的下端插入廢料池6內(nèi),在每個落料立管3的一側(cè)均設有一個第一落料口3b,每個落料立管3的第一落料口3b均高出對應層面墻1。
在相互對接配合的所述落料立管3之間間隔插入對接配合若干個緩沖管4,緩沖管4與所述落料立管3等高,均貫穿配合在對應的層面墻1上,緩沖管4上設有第二落料口4b,第二落料口4b高出對應貫穿配合的層面墻1,緩沖管4上設有弧形緩沖段4c,緩沖管4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外凸的第二肋筋4a,所述落料立管3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一肋筋3a,緩沖管4兩端的第二肋筋4a分別與相鄰的落料立管3的第一肋筋3a對接配合,并緊箍配合在對應的管箍5內(nèi)。
所述管箍5的內(nèi)側(cè)設有一個環(huán)形配合槽5a,相互首尾對接配合的落料立管3的第一肋筋3a與緩沖管4的第二肋筋4a均卡緊配合在對應的配合槽5a內(nèi),相互首尾對接配合的兩落料立管3的第一肋筋3a也均卡緊配合在對應的配合槽5a內(nèi)。
所述廢料池6封閉的筑砌池,在廢料池6的一側(cè)開設有出料門洞6a,出料門洞6a上通過合頁7封堵配合連接一個蓋板8。
所述各落料立管3和緩沖管4采用預裝PVC管制作,選擇合適部位確定管體安裝位置,盡量避免安裝在預留孔靠近剪力墻位置,分段連接,即每建好一層就增加一個落料立管3或緩沖管4,落料立管3的第一落料口3b或緩沖管4的第二落料口4b安裝時均超出新建層面600mm為宜,將落料立管3或緩沖管4拼接并使用管箍6安裝與結構中,在建設完成并清理垃圾結束后,拆除各落料立管3和緩沖管4,將各層面墻上1的預留孔2封堵。
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采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方法例相同或近似的結構,而得到的其他結構設計,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