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層停車庫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雙層停車庫。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擁有小型汽車的數(shù)量急劇增長,同時停車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緩解停車困難的問題,許多城市紛紛建造立體停車樓或利用地下空間建造地下停車場,立體停車樓,集約停車比較合理,但需要規(guī)劃,占用城市空間多,投資大;地下停車場,數(shù)量有限,投資大,無法大量增加。并且現(xiàn)有的簡易停車庫均存在在進出車輛時不是十分方便,它需要先進上停車位的車,再進下停車位的車,而出車時,則需要先出下停車位的車,再出上停車位的車,如果下停車位的車不方便先移出時,則會影響上停車位上的車的移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向社會提供一種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取出上停車位的車或下停車位的車的雙層停車庫。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雙層停車庫,包括第一前柱、第二前柱、第一后柱、第二后柱、上停車平臺、下停車平臺和升降裝置,所述第一前柱和第二前柱分別固定在與車體大小相當?shù)幕A坑前部兩側面,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分別固定在與車體大小相當?shù)幕A坑后部兩側面,所述上停車平臺的后端與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鉸接,所述下停車平臺與所述基礎坑內的基點絞接,所述升降裝置連接所述上停車平臺和下停車平臺的前端,并操縱所述上停車平臺和下停車平臺前部的升降。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還包括供車輛上下的庫前墊,所述庫前墊活動地位于車庫前端或固定在上停車平臺前端。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升降裝置包括電動卷揚機,所述電動卷揚機通過上拉索與所述上停車平臺前端的兩側連接,所述上停車平臺和所述下停車平臺之間的下拉索的長度大于上停車平臺和所述下停車平臺下降停穩(wěn)后的高度。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卷揚機是液壓卷揚機、帶限位器卷揚機或雙筒卷揚機。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上拉索和下拉索是繩子或鏈條。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升降裝置包括是螺桿升降裝置,在所述螺桿升降裝置的螺桿相對于所述上停車平臺的前部位置設有空位槽,所述上停車平臺通過滑桿與空位槽活動連接,所述下停車平臺與所述螺桿的相對于所述下停車平臺的前部位置固定連接。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上、下停車平臺后端設置有固定止車塊,其前端設有活動止車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活動止車器包括有L形翻板、彎柄軸、彈簧和套管,所述L形翻板的頂角固定于所述彎柄軸上,所述套管橫向地固定于所述上、下停車平臺的底面上,所述彎柄軸上設置有止動塊并穿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彈簧穿置于所述彎柄軸外,其兩端分別抵制在所述止動塊和所述套管上。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上、下停車平臺是平面或曲面。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基礎坑里設有消防安全自動報警裝置、防水淹沒安全報警裝置和/或排水設施。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第一前柱和第二前柱的升降高度大于上停車平臺在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上絞點的高度。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上停車平臺的前端通過下拉索與下停車平臺前端相連,下拉索長度大于下停車平臺的上升高度,當上停車平臺車出入庫時,上停車平臺前端低,后端聞。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下停車平臺的前端通過下拉索與上停車平臺前端相連,隨著上停車平臺的升降而升降,當下停車平臺車出入庫時,下停車平臺前端高,后端低。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基礎坑加上異步吊起上停車位和下停車位的結構,這樣,具有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取出上停車位的車或下停車位的車的優(yōu)點;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安裝方便、投資小、能自動進行消防和防水報警的優(yōu)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示意圖。圖3是圖1的前視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一的一種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一的另一種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6是實施例一的第三種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螺桿升降裝置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活動止車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10.第一前柱;120.第二前柱;210.第一后柱;220.第二后柱;3.上停車平臺;310.上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320.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30.上停車平臺后端鉸鏈;4.下停車平臺;410.下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420.下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430.下停車平臺后端鉸鏈;5.升降裝置;510.第一電動卷揚機;520.第二電動卷揚機;6.控制裝置;7 .上拉索;8 .車前墊;810.基礎坑;9.下拉索;14.支撐桿;15.液壓桿;
16.防護桿;19.螺桿升降裝置;191.空位槽;192.滑桿;193螺桿;194.螺帽;312. L形翻板;313.彎柄軸;314.若干套管;315.彈簧;316.止動塊;317.槽鋼。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見圖1,圖1所揭示的是一種雙層停車庫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第一前柱110,第二前柱120,第一后柱210,第二后柱220,上停車平臺3,上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310,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20,上停車平臺后端鉸鏈330,下停車平臺4,下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410,下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420,下停車平臺后端鉸鏈430,升降裝置5,控制裝置6,上拉索7,車前墊8,基礎坑810和下拉索9。所述車前墊8設置在車庫的前端,所述車前墊8的上底面是平面或弧面。所述第一前柱110、所述第二前柱120、所述第一后柱210和所述第二后柱220均為鋼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前柱110和所述第二前柱120分別被固定在基礎坑810前部的側面,所述第一后柱210和所述第二后柱220分別被固定在所述基礎坑810后部的側面,所述上停車平臺3的后端通過所述上停車平臺后端鉸鏈330與所述第一后柱210、所述第二后柱220上部鉸接,所述下停車平臺4的后端通過所述下停車平臺后端鉸鏈430與所述基礎坑810內的基點絞接,所述基點位于所述基礎坑810內的后部。所述升降裝置5有兩個升降裝置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前柱110、所述第二前柱120的上部,其中一個升降裝置5通過所述上拉索7與所述上停車平臺3前端的一側連接,通過下拉索9的將上停車平臺3與所述下停車平臺4前端固定連接;另一個升降裝置5也是通過所述上拉索7與所述上停車平臺3前端的一側連接,通過下拉索9將上停車平臺3與所述下停車平臺4前端固定連接。所述上停車平臺3和所述下停車平臺4之間的下拉索9的長度大于上停車平臺和所述下停車平臺下降停穩(wěn)后的高度(本實施例中的高度大于80cm)。當所述上停車平臺3被所述升降裝置5提升到一定高度時,所述下停車平臺4才開始通過所述下拉索9隨所述上停車平臺3 —起被所述升降裝置5提升,直至所述上停車平臺3停止,當所述上停車平臺3開始下降時,所述下停車平臺4同時下降,當所述下停車平臺4下降到底不能再下降時,所述上停車平臺3還要下降一定高度方才停止下降,所述控制裝置6通過導線所述升降裝置5的轉動,從而控制所述上停車平臺3和所述下停車平臺4前端的升降。本實施例中,所述升降裝置5是電動卷揚機,所述電動卷揚機是液壓卷揚機、帶限位器卷揚機或雙筒卷揚機,第一電動卷揚機510和第二電動卷揚機520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前柱110和所述第二前柱120上(請參見圖3)。所述上停車平臺3和所述下停車平臺4是由鋼型材料和板材制成,其左右兩側為槽口向外的槽鋼317(參見圖9),所述上停車平臺3的臺面后部設置有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20,其前部設置有上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310,所述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20是鋼板、角鋼或采用優(yōu)質橡膠制成的止位器,所述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20可以用擋板代替;所述下停車平臺4的臺面后部設置有下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420,其前部設置有下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410,所述下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420是鋼板、角鋼或采用優(yōu)質橡膠制成的止位器,所述下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420可以用擋板代替。本實施例中,需要在所述雙層停車庫安裝地面向下挖掘一個基礎坑810,所述基礎坑810的占地面積約與一輛車占地面積相當,請參見圖2,所述基礎坑810的前端(即車輛進庫的入口端)的深度約相當停泊車輛的高度,所述基礎坑810的后端深度略淺,只須達到所述上停車平臺3和所述下停車平臺4在升降切換后其平臺的后沿恰能接駁到地面的條件即可。本實用新型所需要的所有構件可事先在工廠中制造好,然后到現(xiàn)場進行安裝。在所述基礎坑中設有消防安全自動報警裝置,如存放的車輛突然發(fā)生著火,自動裝置馬上啟動,向著火的汽車實施射水滅火,同時發(fā)出火警報警聲音,以便人們更快更好地進行滅火。在所述基礎坑810中還可有防水淹沒安全報警裝置,當進入所述基礎坑中的水無法通過排水管道排出,導致積水將會淹到汽車時,抽水泵就會自動啟動抽水,當水積到了危險程度時,所述防水淹沒安全報警裝置就會馬上發(fā)出報警聲音,呼喚人們要及時搶修排水。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柱110和第二前柱120的升降高度大于上停車平臺3在所述第一后柱210和第二后柱220上絞點的高度。所述上停車平臺3的前端通過上拉索7和下拉索9與下停車平臺3前端相連,下拉索9長度大于下停車平臺3的上升高度,當車出入庫時,上停車平臺3前端低,后端高。所述下停車平臺4的前端通過上拉索7和下拉索9與上停車平臺3前端相連,隨著上停車平臺3的升降而升降,當車出入庫時,下停車平臺4iu端聞,后端低。本實施例一在使用中,如需要將車輛停泊在上停車平臺上時,請參見圖1,首先通過所述控制裝置6控制所述升降裝置5,使所述上停車平臺3繞所述上停車平臺鉸鏈330翻轉下降,使所述上停車平臺3的前端與地面上固定的所述車前墊8接駁后,車輛即可駛入所述上停車平臺3上,使前輪靠抵臺面上的所述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20,并使用手閘將車輛剎住,隨后翻起所述上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310的L形翻板312的抵靠住車輛的后輪。這樣停泊車輛被前后所述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20和所述上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310阻擋住,再結合手閘的使用即可安全的停泊在所述上停車平臺3上。如當需要將車輛停泊在下停車平臺上時,請參見圖4,與上述過程類似,通過所述控制裝置6控制所述升降裝置5,使所述下停車平臺4的前端沿與地面上固定的所述車前墊8接駁后,再將車輛慢慢駛入所述下平臺4,并依靠車輛自身的重量滑移至前輪抵靠住所述下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420的位置,然后用手閘將車輛剎住,隨后翻起所述下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410的L形翻板的抵靠住車輛的后輪,使車輛安全的停泊在所述下停車平臺4上。如果需要將停泊的車輛取出,可以按上述程序反序操作即可實現(xiàn)。圖5揭示的是沒有車前墊的雙層停車庫的上停車平臺和地面接駁時的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6揭示的是沒有車前墊的雙層停車庫的下停車平臺和地面接駁時的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沒有車前墊的雙層停車庫的停車、取車程序與有車前墊的雙層停車庫的停車、取車程
序一樣。本實施例中,升降裝置還可以是螺桿升降裝置19,請參見圖7,圖7揭示的是螺桿升降裝置19的結構示意圖,螺桿升降裝置19包括螺桿193、螺母194、空位槽191和滑桿192,所述滑桿192設置在所述空位槽191中,上停車平臺3的前端通過所述滑桿192與所述空位槽191活動連接,下停車平臺與所述螺桿193的相對于所述下停車平臺的前部位置固定連接。使用時,轉動所述螺母194,控制所述滑桿192的沿著所述空位槽191上升一定高度(約為80cm,即所述空位槽的高度)時,所述下停車平臺4才一起跟上停車平臺3向上移,下降時,則相反。請參見圖8,圖8揭示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第一前柱110,第二前柱120,第一后柱210,第二后柱220,上停車平臺3,上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310,上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320,上停車平臺后端鉸鏈330,下停車平臺4,下停車平臺活動止車器410,下停車平臺固定止車塊420,下停車平臺后端鉸鏈430,車前墊8,基礎坑810,第一支撐桿140,第二支撐桿141,第一液壓桿150,第二液壓桿151,第一防護桿160和第二防護桿 161。所述車前墊8設置在車庫的前端,所述第一前柱110、所述第二前柱120、所述第一后柱210和所述第二后柱220為鋼鐵材料制成的金屬柱,所述第一前柱110、所述第二前柱120被固定在所述基礎坑810前部的側面,所述第一后柱210和所述第二后柱220被固定在所述基礎坑810后部的側面,所述上停車平臺3的后端通過所述上停車平臺后端鉸鏈330與所述第一后柱210和所述第二后柱220上部鉸接,所述下停車平臺4的后端通過所述下停車平臺后端鉸鏈430與所述基礎坑810內的基點絞接。所述第一支撐桿140、所述第二支撐桿141的上端分別與所述上停車平臺3前端的兩側鉸接,所述第二支撐桿141的下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前柱110、所述第二前柱120的下端鉸接。所述第一液壓桿150、第二液壓桿151的上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前柱110、所述第二前柱120的上端鉸接,所述第一液壓桿150、第二液壓桿151的下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撐桿140、所述第二支撐桿141鉸接。所述第一防護桿160和所述第二防護桿161的上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前柱110、所述第二前柱120的上端鉸接,所述第一防護桿160和所述第二防護桿161的下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撐桿140、所述第二支撐桿141鉸接。所述上停車平臺3前端的兩側與所述下拉索9的上端連接,所述下停車平臺4前端的兩側與所述下拉索9的下端連接,本實施例還包括控制裝置5,所述控制5裝置通過控制所述液壓桿15的收縮和擴展運動,控制所述上停車平臺3和所述下停車平臺4前端的升降,當所述上停車平臺3被提升到一定高度時,所述下停車平臺4才開始通過所述下拉索9隨所述上停車平臺3 —起被提升,直至所述上停車平臺3停止,當所述上停車平臺3開始下降時,所述下停車平臺4同時下降,當所述下停車平臺4下降到底不能再下降時,所述上停車平臺3還要下降一定高度方才停止下降。本實施例二的停車、取車程序與實施例一的停車、取車過程一樣。本實用新型中的活動止車器結構均可使用如圖9所示的結構,活動止車器310包括L形翻板312、彎柄軸313、若干套管314和彈簧315 ;所述若干套管314按照軸線沿停車平臺橫向固定在所述停車平臺的底面上;所述彎柄軸314的端部設置有止動塊316并且穿置于所述若干套管314中,并且能夠在所述若干套管314中繞所述軸線旋轉;所述L形翻板312的頂角分別焊固于所述彎柄軸313對應于車輛兩車輪的位置上,并且其一角邊隨所述彎柄軸313的旋轉能夠通過所述停車平臺的開口立于所述停車平臺的臺面之上;所述彈簧315穿置于所述彎柄軸313的外面,其兩端分別抵制于所述若干套管314和所述止動塊316上。當車輛駛入所述停車平臺上時,拉動活動止車器310彎柄軸313的柄部,使之伸出所述停車平臺側邊的槽鋼317之外,然后將所述彎柄軸313旋轉90度,使所述L形翻板312的一角翻立于臺面之上,從而擋制住車輛的后輪,由于所述彈簧315的恢復力對所述止動塊316的推抵,所述彎柄軸313的彎柄會陷入所述槽鋼317的槽口內,因而將所述活動止車器310鎖定。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拉索7和所述下拉索9可以是繩子或鏈條,所述上、下停車平臺是平面或曲面。[005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層停車庫的優(yōu)點有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安裝或拆除方便,投資??;當存放的車輛突然發(fā)生著火,所述消防安全自動報警裝置馬上啟動,向著火的汽車實施射水滅火,并同時發(fā)出火警報警聲音,以便人們更快更好地進行滅火;當有水進入所述基礎坑中無法通過排水管道排出時,抽水泵就會自動啟動抽水,當水積到了危險程度時,所述防水淹沒安全報警裝置就會馬上發(fā)出報警聲音,呼喚人們要及時搶修排水;并且能夠自動控制所述上、下停車平臺和前端的升降,用戶無需用一定的力量操作手扳葫蘆來控制所述上、下停車平臺的升降。
權利要求1.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前柱、第二前柱、第一后柱、第二后柱、上停車平臺、下停車平臺和升降裝置,所述第一前柱和第二前柱分別固定在與車體大小相當?shù)幕A坑前部兩側面,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分別固定在與車體大小相當?shù)幕A坑后部兩側面,所述上停車平臺的后端與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鉸接,所述下停車平臺與所述基礎坑內的基點絞接,所述基點位于基礎坑內的后部,所述升降裝置連接所述上停車平臺和下停車平臺的前端,并操縱所述上停車平臺和下停車平臺前端的升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供車輛上下的庫前墊,所述庫前墊活動地位于車庫前端或固定在上停車平臺前端。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包括電動卷揚機,所述電動卷揚機通過上拉索與所述上停車平臺前端的兩側連接,所述上停車平臺和所述下停車平臺之間的下拉索的長度大于上停車平臺和所述下停車平臺下降停穩(wěn)后的高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卷揚機是液壓卷揚機、帶限位器卷揚機或雙筒卷揚機。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停車平臺后端設置有固定止車塊,其前端設有活動止車器。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停車平臺是平面或曲面。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柱和第二前柱的升降高度大于上停車平臺在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上絞點的高度。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停車平臺的前端通過下拉索與下停車平臺前端相連,下拉索長度大于下停車平臺的上升高度,當車出入庫時,上停車平臺前端低,后端高。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停車平臺的前端通過下拉索與上停車平臺前端相連,隨著上停車平臺的升降而升降,當車出入庫時,下停車平臺前端聞,后端低。
專利摘要一種雙層停車庫,包括第一前柱、第二前柱、第一后柱、第二后柱、上停車平臺、下停車平臺和升降裝置,所述第一前柱和第二前柱分別固定在與車體大小相當?shù)幕A坑前部兩側面,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分別固定在與車體大小相當?shù)幕A坑后部兩側面,所述上停車平臺的后端與所述第一后柱和第二后柱鉸接,所述下停車平臺與所述基礎坑內的基點絞接,所述升降裝置連接所述上停車平臺和下停車平臺的前端,并操縱所述上停車平臺和下停車平臺前部的升降。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基礎坑加上異步吊起上停車位和下停車位的結構,這樣,具有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取出上停車位的車或下停車位的車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E04H6/06GK202899692SQ201220551299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魏彬 申請人: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