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
背景技術:
剪力墻又稱抗風墻或抗震墻,是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載荷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載荷的墻體,能夠起到防止結構受水平荷載破壞的作用。在剪力墻的施工中,根據(jù)建筑物的結構特征,需要配置多種邊緣構件,如L型邊緣構件、T型邊緣構件或十字型邊緣構件等。目前在澆筑邊緣構件時,通常是采用在連接成型的箍筋上澆筑混凝土成型,其中箍筋的連接強度對邊緣構件的剛度和強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圖1所示,為現(xiàn)有L型邊緣構件的箍筋結構圖,它是由L型框架的外層箍筋和設置在該外層鋼筋內的拉筋構成,所述外層箍筋一般由兩個帶彎鉤的矩形箍筋組成,所述拉筋一般為S型結構,在拉筋兩端分別設有彎鉤,拉筋通過其兩端的彎鉤掛接在剪力墻縱筋上對縱筋和混凝土起到約束的作用。但是,這種箍筋和拉筋在制作時,彎鉤及箍筋重復段需要消耗大量的鋼筋材料,這導致生產成本較高;而且S型的拉筋在安裝操作時也較為復雜,導致鋼筋的施工工作量較大,這對施工工期和人工成本也有較大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保證箍筋結構強度的前提下,節(jié)省鋼材、減少施工工作量的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包括L型框架結構的外層鋼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鋼筋是由一根整體式鋼筋條彎折加工成L型框架結構后, 再將兩端頭分別搭接在所形成的L型框架相鄰的兩條邊上并通過T型對焊連接而形成;在外層鋼筋內設有若干根橫向和/或縱向的箍筋肢條,箍筋肢條各自是由一根整體式的鋼筋條彎折加工后,將鋼筋條的兩端頭對接并通過閃光對焊連接所形成的環(huán)形框架結構,所述箍筋肢條的兩個遠端均通過點焊連接在外層鋼筋的兩對邊上。進一步,所述箍筋肢條兩個遠端的連線與外層鋼筋的邊相平行或垂直。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節(jié)省了鋼材在箍筋結構中,省掉了傳統(tǒng)箍筋的彎鉤和重復段的長度,最高可以節(jié)省25%的鋼材消耗量。2、減少了工人施工的工作量采用焊接的方式有利于簡化工序,加快施工進度,而且相對于傳統(tǒng)的安裝工序工作量有明顯降低。3、結構穩(wěn)固,對箍筋的耐久性和承載能力也有提高。
圖1為現(xiàn)有L型邊緣構件的箍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示意圖。
3[0012]圖中,1 一外層鋼筋,2—箍筋肢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包括L型框架結構的外層鋼筋1,所述外層鋼筋1是由一根整體式鋼筋條彎折加工成L型框架結構后,再將兩端頭分別搭接在所形成的L型框架相鄰的兩條邊上并通過T型對焊連接而形成。在外層鋼筋1內設有若干根橫向箍筋肢條2,其中,根據(jù)設計要求,在L型框架相對較長的一條邊上設有一根或多根橫向的箍筋肢條,相對較短的一條邊上設有一根或多根橫向的箍筋肢條。 所述箍筋肢條2各自是由一根截面積為原拉筋面積一半的整體式的鋼筋條彎折加工后,將加工箍筋肢條所用鋼筋條的兩端頭對接并通過閃光對焊連接所形成的環(huán)形框架結構,優(yōu)化地,可以使每根箍筋肢條上的閃光對焊連接點均位于其所在邊的中點,這樣有利于平衡受力。所述箍筋肢條2兩個遠端的連線與外層鋼筋1的邊相平行或垂直,箍筋肢條2的兩個遠端均通過點焊連接在外層鋼筋1的兩對邊上,以此形成對外層鋼筋1的支撐和加固,以增加箍筋結構的整體性。本實用新型中的箍筋肢條2均為直線形狀,其端頭可直接焊接固定,對材料的利用率較高,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的S型箍筋肢條每根能節(jié)省至少160mml80mm長度的材料,而且由于其用量很大,在批量生產時能有效的降低成本。本實用新型中所采用的T型對焊和閃光對焊均為現(xiàn)有技術,其中T型對焊是將兩工件的端面始終壓緊,利用電阻熱加熱至塑性狀態(tài),然后迅速施加頂鍛壓力(或不加頂鍛壓力只保持焊接時壓力)完成焊接的方法;而閃光對焊是通過電阻焊件裝配成對接接頭,接通電源并使其端面逐漸移近達到局部接觸,利用電阻熱加熱這些接觸點(產生閃光),使端面金屬熔化,直至端部在一定深度范圍內達到預定溫度時,迅速施加頂鍛力完成焊接的方法。通過T型對焊和閃光對焊的方式既能保持箍筋肢條的連接強度,也簡化了工序,減小了施工時的工作量。
權利要求1.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包括L型框架結構的外層鋼筋(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鋼筋(1)是由一根整體式鋼筋條彎折加工成L型框架結構后,再將兩端頭分別搭接在所形成的L型框架相鄰的兩條邊上并通過T型對焊連接而形成;在外層鋼筋(1)內設有若干根橫向和/或縱向的箍筋肢條(2 ),箍筋肢條(2 )各自是由一根整體式的鋼筋條彎折加工后,將鋼筋條的兩端頭對接并通過閃光對焊連接所形成的環(huán)形框架結構,所述箍筋肢條 (2)的兩個遠端均通過點焊連接在外層鋼筋(1)的兩對邊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肢條 (2)兩個遠端的連線與外層鋼筋(1)的邊相平行或垂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介紹了一種剪力墻L型邊緣構件箍筋結構,它包括L型框架結構的外層鋼筋,所述外層鋼筋是由一根整體式鋼筋條彎折加工成L型框架結構后,再將兩端頭分別搭接在所形成的L型框架相鄰的兩條邊上并通過T型對焊連接而形成;在外層鋼筋內設有若干根橫向和/或縱向的箍筋肢條,箍筋肢條各自是由一根整體式的鋼筋條彎折加工后,將鋼筋條的兩端頭對接并通過閃光對焊連接所形成的環(huán)形框架結構,所述箍筋肢條的兩個遠端均通過點焊連接在外層鋼筋的兩對邊上。本實用新型的箍筋可以節(jié)省鋼材的消耗量,而且減少了工人施工的工作量,對箍筋的耐久性和承載能力也有提高。
文檔編號E04C5/06GK202299124SQ20112043336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4日
發(fā)明者王龍, 魏奇科 申請人: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