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氣冷卻的上軋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紡織準備機器,特別是并條機的輾壓裝置中的上軋輥,其具有軋輥軸和布置在軋輥軸外圓周處的軋輥套,其中,軋輥軸具有至少一個通風槽,至少一個空氣入口和至少一個空氣出口,其中,通風槽布置在軋輥軸的外圓周處,并且與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相連接。本發(fā)明此外還涉及一種紡織準備機器,特別是并條機,其帶有具有下軋輥和這種上軋輥的輾壓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從現(xiàn)有技術(shù)可以看出,紡織準備機器的高充氣速度導致上軋輥中的溫度升高相當快,因為熱量不能夠快地導出。這種溫度升高結(jié)果使得老化加快,軋輥套的壽命并因此縮短。此外,還存在軋輥套從軋輥軸脫離,側(cè)向背離,并導致輾壓裝置失效的危險。此外,在軋輥套中強烈的溫度升高對運送的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有負面作用,因為存在各纖維彼此粘住的危險。根據(jù)DE 37 03 357 Al中已知的一種可由自己制造的冷卻空氣流進行冷卻的上軋輥。特別按照圖5印刷字母,上軋輥基本上具有彼此連接的軸向孔及布置在軋輥軸外圓周處的縱向槽??v向槽延伸到軋輥套外,這樣在上軋輥旋轉(zhuǎn)時在縱向槽和軸向孔中產(chǎn)生負壓, 通過該負壓冷卻氣流軸向在軋輥軸正面中間處通過軸向孔被吸入,并隨后在通風槽中為冷卻上軋輥而進行分流。在這里缺點是,由于軸向中間的進氣不能產(chǎn)生足夠大的空氣體積流量,這樣僅以負壓為基礎(chǔ)的空氣氣流不能起到足夠?qū)岷屠鋮s上軋輥的作用。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完成一種改善散熱的自冷卻上軋輥。
發(fā)明內(nèi)容
按照本發(fā)明,在紡織準備機器,特別是并條機中的輾壓裝置的上軋輥,其具有軋輥軸和布置在軋輥軸外圓周處的軋輥套,其中,軋輥軸至少具有一個通風槽,至少一個空氣入口和至少一個空氣出口,其中,通風槽布置在軋輥軸的外圓周處,并且與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相連接,其中,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布置在軋輥軸外圓周的范圍中。特別通過不同于DE 37 03 357 Al而將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布置在軋輥軸外圓周的范圍中,有利的是在系統(tǒng)中特別在通風槽中產(chǎn)生有意義的更高的冷卻氣流,由此足夠強地冷卻上軋輥。此處的原因特別是,不只在空氣出口處產(chǎn)生負壓,而在超出此處的布置在軋輥軸的外圓周處的空氣入口主動將空氣鏟入通風槽中。在流過通風槽時,開始冷卻的空氣特別通過從軋輥套中導出的熱量自行加熱,并且隨后通過同樣在布置在軋輥軸外圓周的空氣出口離開冷卻系統(tǒng),其中, 此處又特別通過負壓提高在系統(tǒng)中的流動速度及相應(yīng)熱交換。其中可以看到按照本發(fā)明的上軋輥的另一個優(yōu)點,布置在上軋輥兩端的滾針和/或球軸承同樣通過在軋輥軸外圓周處吸入的和抽出的冷卻氣流進行冷卻,借助該軸承上軋輥可旋轉(zhuǎn)支承地布置在為此配置的紡織準備機器的輾壓裝置中,這樣減少取決于溫度的球軸承的磨損。對于更大的空氣體積流量特別有利的是通風槽構(gòu)造成螺旋狀,因為由此減少系統(tǒng)中的流動阻力。由此通風槽構(gòu)成螺旋狀有利于向環(huán)境散熱。同樣有利的是,直接在空氣入口和/或空氣出口布置至少一個空氣導向元件,因為由此提高在空氣入口范圍內(nèi)被帶入系統(tǒng)中的空氣量及在空氣出口范圍內(nèi)從系統(tǒng)導出的空氣量,這最后改善上軋輥的冷卻。此外有利的是,空氣導向元件至少具有一個軸向?qū)蛎婧?或徑向?qū)蛎?。按照這里應(yīng)用的專業(yè)術(shù)語軸向?qū)蛎嫣卣髟谟?,其將空氣從環(huán)境和/或從通風槽中引出和/或引到上軋輥的軸向。空氣導向面可以是軸向?qū)蛎嬉部梢允菑较驅(qū)蛎?,其中特別通過其在軋輥軸上的定位取決于上軋輥旋轉(zhuǎn)方向來確定該面的作用,這樣特別取決于空氣導向元件在軋輥軸上的位置將空氣軸向和徑向引出和/或引到軋輥軸。此外,取決于空氣導向元件的定位有利的是,軸向?qū)蛎婧?或徑向?qū)蛎婢哂凶杂蓭缀涡螤?。由此空氣引到?或空氣轉(zhuǎn)移特性最優(yōu)設(shè)置。特別是減少流入冷卻空氣及流出空氣的流動阻力。此外,由此可通過軸向和/或徑向?qū)蛎嫦鄳?yīng)的構(gòu)型優(yōu)化相鄰空氣入口和/或出口的氣流。特別有利的是,軸向?qū)蛎嬖诳諝馊肟诜秶鷥?nèi)至少部分基本上對準上軋輥的旋轉(zhuǎn)方向,這樣在上軋輥旋轉(zhuǎn)時,從旋轉(zhuǎn)方向到達的環(huán)境空氣在空氣入口范圍內(nèi)碰上軸向?qū)蛎?,并由其轉(zhuǎn)移到和/或引到通風槽,這樣有利于上軋輥的冷卻。同樣也有利的是,徑向?qū)蛎嬖诳諝獬隹诜秶鷥?nèi)至少部分基本上對準上軋輥的旋轉(zhuǎn)方向,這樣在上軋輥旋轉(zhuǎn)時,從旋轉(zhuǎn)方向到達的環(huán)境空氣在空氣入口范圍內(nèi)碰上徑向?qū)蛎妫⒂善浠旧显趶较驈纳宪堓伻绱宿D(zhuǎn)移到和/或引導,以使得加熱的空氣無阻擋地能從通風槽和空氣出口流出。由此所以有利于最優(yōu)的熱交換。為減少制造成本,有利的是將軋輥軸和空氣導向元件一體成型。此外,排除空氣導向元件相對于軋輥軸滑動。另外也有利的是,將軋輥軸和空氣導向元件兩部分成型,因為空氣導向元件和軸向和/或徑向?qū)蛎娴膶牒蛯С隹諝獾男螤钤O(shè)計基本上不受制造技術(shù)上的限制。例如可在壓鑄過程中制造具有復雜流體優(yōu)化的自由幾何形狀的空氣導向元件,并在接下來的加工步驟中安裝到,特別是壓裝到軋輥軸上。此外,在軋輥軸和空氣導向元件的兩部分成型時,空氣導向元件圍繞軋輥軸可旋轉(zhuǎn)地支承在軋輥軸上。這具有的優(yōu)點是,空氣導向元件能具有比軋輥軸更高的轉(zhuǎn)速,特別是借助變速器,這樣空氣沿上軋輥的軸向被風扇狀地吹入通風槽中以及在空氣出口范圍內(nèi)從通風槽中吸出。當軋輥軸具有若干空氣入口和/或空氣出口時,特別有利的是,這些口隔開地布置在軋輥軸的軸向和/或徑向,這樣空氣入口和/或空氣出口中的一個通過另一個進行保護。軋輥套具有兩正面端。為特別從軋輥套中有效且有效率地導出熱量,特別有利的是,直接在正面端的范圍內(nèi)布置在軋輥軸上空氣入口和/或空氣出口。綜上所述,目前的上軋輥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通過在纖維帶和軋輥套之間的滾壓產(chǎn)生的熱量只是不良地從軋輥套中被導出。這特別是由于軋輥套必須有條件地通過對于滾壓特性的要求從只具有非常差的散熱特性的材料中制造出來。有利的是,因此在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軋輥套具有將熱量從軋輥套中在軋輥軸方向上導出的編織物。除了所要求的結(jié)構(gòu)和空氣入口,空氣出口以及通風槽口的設(shè)計之外該編織物可以視為一個獨立的發(fā)明。因此為冷卻上軋輥,通過上軋輥旋轉(zhuǎn)冷空氣從空氣入口處的環(huán)境中流到上軋輥中,并流經(jīng)通風槽。通過在軋輥套中特別形狀吻合和/或受力吻合加工出的編織物將熱量從軋輥套中特別在軋輥軸方向?qū)С?,在該方向基本上編織物的熱量特別在通風槽范圍內(nèi)散發(fā)到所流經(jīng)的空氣。加熱的空氣在此過程后在空氣出口從上軋輥流出,這樣熱量就從上軋輥導出,起到所希望的上軋輥的冷卻效果。特別有利的是,編織物具有比軋輥套更高的熱傳遞系數(shù),這樣有利于改善從軋輥套中在軋輥軸方向的熱量傳遞。同樣有利的是,編織物是碳和/或金屬制成的碳纖維和/或金屬絲編織網(wǎng)。除了碳和金屬出色的導熱能力,以碳纖維和/或金屬絲編織網(wǎng)構(gòu)型具有優(yōu)點是,特別通過硫化編織物可制造與軋輥套非常好的連接。此外,可達到制造成本和軋輥套提高的導熱能力的最優(yōu)的折衷。為制造按照本發(fā)明的軋輥套,因此特別有利的是,軋輥套首先與編織物在若干位置以滾壓形式相疊地進行分層。隨后,由軋輥套和編織物構(gòu)成的夾層板束以螺旋形滾壓到軋輥軸或裝配用套管上。軋輥套和編織物之間的連接可通過粘貼和/或硫化進行。最后, 與編織物結(jié)合的軋輥套,選擇性地與裝配用套管壓在軋輥軸上。此外,編織物可以是基本上軋輥套的框架形式的三維矩陣,該矩陣與軋輥套可連接,特別是用塑料混合物和/或橡膠混合物硫化成軋輥套。特別有利的是,軋輥套中的編織物布置在軋輥套的徑向,這樣導熱段盡可能短。熱量可因此以最大可能從軋輥套的內(nèi)部在軋輥軸和通風槽方向被導出。還有利的是,編織物具有至少部分彼此關(guān)聯(lián)和/或在通風槽范圍內(nèi)中止的纖維。 因此,為制造軋輥套,導熱的纖維可以與由塑料和/或橡膠構(gòu)成的基礎(chǔ)材料進行混合并最后進行硫化。本發(fā)明此外涉及一種紡織準備機器,特別是帶有輾壓裝置的并條機,該紡織準備機器包括下軋輥和上軋輥,其中上軋輥具有軋輥軸和布置在軋輥軸的外圓周處的軋輥套, 其中,軋輥軸至少具有一個通風槽,至少一個空氣入口和至少一個空氣出口,其中,通風槽布置在軋輥軸的外圓周處,并且與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相連接。按照本發(fā)明,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布置在軋輥軸的外圓周范圍內(nèi),這樣通過上軋輥的旋轉(zhuǎn)空氣流入空氣入口中,在流經(jīng)通風槽時,特別是通過從軋輥套導出的熱量自行加熱,并通過空氣出口流出。特別有利的是,紡織準備機器為至少兩個上軋輥具有為將冷空氣從環(huán)境中引導到上軋輥處和/或從上軋輥導入環(huán)境中的一個共同的空氣引導裝置,這樣冷空氣借助空氣導入裝置從紡織準備機器的一側(cè)導入上軋輥,并從相對側(cè)借助空氣導出裝置從輾壓裝置中被導出。有利的是,因此紡織準備機器的結(jié)構(gòu)體積和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因為基本上對于若干個上軋輥只需要一個空氣導入裝置和一個空氣導出裝置。
在接下來的實施例中描述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其示出圖1為上軋輥的透視圖,其中,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布置在軋輥軸的外圓周范圍內(nèi);
6
圖2為帶有螺旋狀通風槽的軋輥軸的透視圖;圖3為帶有空氣導向元件的空氣入口的透視圖;圖4為帶有空氣導向元件的空氣出口的透視圖;圖5和6為帶有具有空氣導向元件的空氣入口和/或空氣出口的另一種實施形式的各透視圖;圖7為帶有在軋輥套中徑向上延伸的編織物的上軋輥的橫截面;圖8為在軋輥套中螺旋形延伸的編織物的上軋輥的橫截面;以及圖9為帶有由纖維構(gòu)成的編織物的上軋輥的橫截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具有軋輥軸2和軋輥套3的上軋輥1。軋輥套3布置在軋輥軸2的外圓周處。軋輥軸2在其末端各具有一個球軸承如,4b,借助這些軸承,上軋輥可旋轉(zhuǎn)支承地布置在圖1中未示出的紡織準備機器的輾壓裝置中。另外,也可以使用滾針軸承。軋輥軸2 在其外圓周處具有若干個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 6,這些出入口通過在圖1中由軋輥套3遮蓋的通風槽7彼此連接。圖2示出無軋輥套3的軋輥軸2。除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 6夕卜, 在圖中也可以看到在軋輥軸2的外圓周上的通風槽7。這些通風槽7螺旋狀地在軋輥軸2 的縱向上延伸,其中,通風槽7 —端的空氣入口 5朝向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方向R,這樣減少流入新鮮空氣的空氣阻力。螺旋狀的通風槽7的導程取決于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速度設(shè)置。因此, 這樣的螺旋狀的通風槽7有助于提高在通風槽7的空氣體積流量,以使得改善與環(huán)境的換熱。按照圖1,軋輥套3具有兩個正面末端8a,8b,在末端的范圍中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 6布置在軋輥軸2上,這樣通過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R,冷的新鮮空氣在軋輥套端8a處直接流入通風槽7中,并且在軋輥套端8b處流出。正面的末端8a,8b在軋輥軸2上的位置在圖 2中通過點劃線表明。在圖1和2示出的實施例中,所有空氣入口 5布置在軋輥套端8a處以及空氣出口 6布置在軋輥套端8b處。由此,冷的新鮮空氣在上軋輥1旋轉(zhuǎn)R時最后在軋輥套3的軋輥套端8a處流入冷卻系統(tǒng)和通風槽7中。在流經(jīng)通風槽7時,空氣特別在與軋輥套3的接觸區(qū)域通過其散熱自行加熱,并又在軋輥套端8b處從空氣出口 6中流出,這樣將熱量有效散到環(huán)境并有效冷卻上軋輥1。在未示出的另一個實施形式中,在軋輥套端8a,8b范圍中,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 6特別在切線方向可交替地或在以一定順序布置在軋輥軸2上。在這種情況中,新鮮空氣從上軋輥1的兩正面端8a,8b中流入和流出。因此,特別有利的是,在上軋輥1的縱向起到均勻冷卻上軋輥1的作用。對于在圖1和2中示出的上軋輥1的實施例,每個通風槽7恰好配有一個空氣入口 5和一個空氣出口 6。在未示出的另一個實施形式中,若干空氣入口 5和/或若干空氣出口 6配有唯一的通風槽7以及若干通風槽7配有唯一的空氣入口 5和/或唯一的空氣出口 6。此外,通風槽7的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 6布置在相同的軋輥套端8a,8b范圍內(nèi)。圖3和4示出布置在上軋輥1的正面末端8a范圍內(nèi)的空氣入口 5和布置在上軋輥1的正面末端8b范圍內(nèi)的空氣出口 6的詳細透視圖,這些出入口如在之前實施例中那樣關(guān)于其造型構(gòu)造成相同的。其區(qū)別僅關(guān)于這些口在軋輥軸2上的位置。因此,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 6關(guān)于上軋輥1的縱軸彼此轉(zhuǎn)180度布置在軋輥軸2上,這樣空氣入口 5與其裝入位置無關(guān)始終在旋轉(zhuǎn)方向R上示出,而空氣出口 6從旋轉(zhuǎn)方向R中示出。有利的是,因此基本上排除有缺陷地裝入為此設(shè)置的紡織準備機器中。在圖3中示出的通風槽7的開孔有條件地通過旋轉(zhuǎn)方向R構(gòu)造成空氣入口 5。直接在空氣入口 5處各布置空氣導向元件9。該元件基本上具有軸向?qū)蛎?0和徑向?qū)蛎?11。軸向?qū)蛎?0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地朝向上軋輥1和軋輥軸2的旋轉(zhuǎn)方向。由于旋轉(zhuǎn)方向R,到達的空氣通過空氣導向元件9中的一個的徑向?qū)蛎?1在軋輥軸2的徑向上導入另一個空氣導向元件9的軸向?qū)蛎?0的方向中。將軸向?qū)蛎?0從上軋輥2的旋轉(zhuǎn)方向出來到達的空氣在空氣入口 5的范圍內(nèi)如此導入通風槽7,以使得冷空氣流經(jīng)上軋輥 1。對于相對轉(zhuǎn)的旋轉(zhuǎn)方向,如圖4中所示出的那樣,空氣導向元件9的徑向?qū)蛎?1 基本上是主動的。徑向?qū)蛎?1起到的作用是,從上軋輥2的旋轉(zhuǎn)方向出來到達的空氣在空氣出口 6的范圍內(nèi)基本上在徑向上被引開,這樣在通風槽7中自行加熱的冷空氣能無阻擋地從空氣出口 6中流出。圖5和6示出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 6的另一種實施形式,其中在圖5中示出的實施形式特別適合作為空氣入口 5以及在圖6中示出的實施形式特別適合作為空氣出口 6。在圖5中,單獨的空氣入口 5或空氣出口 6的空氣導向元件9如此布置,以使得其共同形成鏟狀形式的空氣入口 5或空氣出口 6。由此,將保證在空氣入口 5處有大量的冷空氣流入到通風槽7中。如果開孔有條件地通過旋轉(zhuǎn)方向R另外起到空氣出口 6的作用,空氣導向元件9的這種布置就非常合適,從而在從旋轉(zhuǎn)方向出來到達的空氣前遮擋空氣出口 6,這樣,在通風槽7中自行加熱的冷空氣能無阻擋地從空氣出口 6流出。在圖6中示出的實施形式對于空氣出口 6特別合適,由于這樣布置的空氣導向元件9使得從旋轉(zhuǎn)方向出來到達的空氣具有高流動速度,使得在空氣出口 6范圍內(nèi)產(chǎn)生負壓。 由此流動速度在通風槽7內(nèi)又增加,這樣對上軋輥1的通風和冷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帶有任意形式的軸向?qū)蛎?0和徑向?qū)蛎?1的空氣導向元件9能提高在通風槽7中的空氣體積流量,特別是平面的,凹形和/或凸形的。流動優(yōu)化的軸向?qū)蛎?0或徑向?qū)蛎?1通常是自由幾何形狀的。圖7示出帶有軋輥軸2和軋輥套3的上軋輥1,其中,在軋輥套3中包含編織物12。 編織物12是碳纖維和/或金屬絲編織網(wǎng),特別是由碳和/或金屬制成的,具有比軋輥套3 更高導熱系數(shù)。由此可以保證,熱量特別好地從軋輥套3在軋輥軸2的方向上被導出,在該方向上隨后向在通風槽7中流過的冷空氣散發(fā)其熱量。特別有利的是,編織物12如在之前實施例中那樣,設(shè)置在軋輥套3中,以使得熱量從軋輥套3中導入上軋輥1的徑向和/或?qū)胪L槽7的范圍中。編織物12因此能盡快地從軋輥套中導出到冷卻通風槽范圍內(nèi)。在朝向通風槽7的末端處,編織物12將從軋輥套3中吸收的熱量散到流經(jīng)的冷空氣中從而冷卻上軋輥1。圖8示出設(shè)有編織物12的上軋輥1的另一種實施形式,對于這種形式編織物12 螺旋形地包括在軋輥套3中。特別有利的是成本低地制造帶有編織物12的軋輥套3的這種實施方式。軋輥套3能因此是長帶,特別是由橡膠或塑料制成的長帶。將同樣也是長帶的編織物12放到該帶上,這樣構(gòu)造成夾層板,該編織物也可選擇性地構(gòu)造成多層。由軋輥套3和編織物12構(gòu)成的夾層板接下來將被滾壓到套筒或直接到軋輥軸1上。通過粘膠劑或者借助硫化建立軋輥套3和編織物12之間的連結(jié)。如果夾層板滾壓到套筒上,帶有或不帶有套筒的夾層板被壓到軋輥軸2上。圖9示出編織物12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在這種方式中,編織物12由纖維13構(gòu)成并無結(jié)構(gòu)化地被整合在軋輥套3中。對此,帶有纖維13的橡膠混合物或塑料混合物進行混合。隨后,這些橡膠混合物或塑料混合物噴入模具中并進行硫化,這樣在軋輥套3和由各種纖維13形成編織物12之間產(chǎn)生一種固定連結(jié)。本發(fā)明不限于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實施例。在專利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的變化如特征的組合同樣是可能的,即使這些特征在不同實施例中示出和描述。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上軋輥(1),用于紡織準備機器,特別是并條機的輾壓裝置中,其具有軋輥軸 (2)和布置在所述軋輥軸O)的外圓周處的軋輥套(3),其中,所述軋輥軸( 具有至少一個通風槽(7),至少一個空氣入口(5)和至少一個空氣出口(6),其中,所述通風槽(7)布置在所述軋輥軸(2)的外圓周處,并且與所述空氣入口(5)和所述空氣出口(6)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入口(5)和所述空氣出口(6)布置在所述軋輥軸O)的外圓周處,這樣, 通過所述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空氣流入所述空氣入口(5),在流經(jīng)所述通風槽(7)時特別通過從所述軋輥套(3)中導出的熱量自行加熱,并通過所述空氣出口(6)流出。
2.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槽(7)是螺旋形的。
3.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直接在所述空氣入口(5)和/或所述空氣出口(6)布置至少一個空氣導向元件(9)。
4.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導向元件(9)具有至少一個軸向?qū)蛎?10)和/或至少一個徑向?qū)蛎?11)。
5.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qū)蛎?(10)和/或所述徑向?qū)蛎?11)是平的。
6.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qū)蛎?(10)和/或所述徑向?qū)蛎?11)是凹形的。
7.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qū)蛎?(10)和/或所述徑向?qū)蛎?11)是凸形的。
8.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qū)蛎?(10)和/或所述徑向?qū)蛎?11)具有自由幾何形狀。
9.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qū)蛎?(10)在所述空氣入口的范圍內(nèi)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地朝向所述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方向(R)。
10.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qū)蛎?11)在所述空氣出口(6)范圍內(nèi)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地朝向所述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方向 ㈨。
11.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軋輥軸(2) 和所述空氣導向元件(9)是一體成型的。
12.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的所述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軋輥軸(2) 和所述空氣導向元件(9)是兩部分成型的。
13.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導向元件(9)在所述軋輥軸( 上圍繞其縱軸可旋轉(zhuǎn)地進行支承。
14.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若干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6)隔開地布置在所述軋輥軸O)的軸向和徑向上。
15.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軋輥套(3) 具有兩正面末端(8),在末端范圍中所述空氣入口(5)和/或所述空氣出口(6)布置在所述軋輥軸⑵上。
16.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軋輥套(3) 具有編織物(12),其可將熱量從所述軋輥套(3)中在所述軋輥軸( 方向上導出。
17.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織物(12)具有比所述軋輥套C3)更高的導熱系數(shù)。
18.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織物(12) 是特別是由碳和/或金屬制成的碳纖維編織網(wǎng)和/或金屬絲編織網(wǎng)。
19.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軋輥套 (3)中的編織物(1 基本上布置在所述軋輥套(3)的徑向上。
20.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的所述上軋輥(1),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織物(12) 基本上中止在所述通風槽(7)范圍內(nèi)。
21.—種紡織準備機器,特別是并條機,其具有包括下軋輥和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的上軋輥(1)的輾壓裝置,其中上軋輥(1)具有軋輥軸( 和布置在軋輥軸(2)外圓周處的軋輥套(3),其中,軋輥軸(2)具有至少一個通風槽(7),至少一個空氣入口(5)和至少一個空氣出口(6),其中,通風槽(7)布置在軋輥軸O)的外圓周處,并且與空氣入口 (5)和空氣出口(6)相連接,其特征在于,空氣入口(5)和空氣出口(6)布置在軋輥軸(2) 的外圓周處,這樣通過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空氣流入空氣入口(5),在流經(jīng)通風槽(7)時,特別是通過從軋輥套(3)中導出的熱量自行加熱,并通過空氣出口(6)流出。
22.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所述的紡織準備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上軋輥(1)具有共同的空氣導入裝置和/或共同的空氣導出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紡織準備機器,特別是并條機的輾壓裝置中的上軋輥1,其具有軋輥軸2和布置在軋輥軸2外圓周處的軋輥套3,其中,軋輥軸2具有至少一個通風槽7,至少一個空氣入口5和至少一個空氣出口6,其中,通風槽7布置在軋輥軸2的外圓周處,并且與空氣入口5和空氣出口6相連接,這樣通過上軋輥1的旋轉(zhuǎn)空氣流入空氣入口5中,在流經(jīng)通風槽7時,特別通過從軋輥套3導出的熱量自行加熱,并通過空氣出口6流出。
文檔編號D01H5/76GK102191594SQ20111003871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2月2日
發(fā)明者阿爾貝特·克里格勒 申請人:立達英格爾施塔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