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48120閱讀:30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縫紉機,特別涉及一種使針進給和上下進給同步而進行綜合進給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
當前,已知一種使針進給機構、下進給機構及上進給機構同步而使被縫制物進給的所謂綜合進給縫紉機(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所述綜合進給縫紉機具有按壓機構,其具有從上方按壓被縫制物的壓腳;下進給機構,其利用從下方接觸被縫制物的下進給齒使縫制物進給;上進給機構,其利用與壓腳交互從上方抵接被縫制物的、且與上述針進給機構同步而擺動的上進給腳,使被縫制物進給;針進給機構,其與該下進給機構及上進給機構同步而進行針進給;切線機構,其在縫制后,在被縫制物的下方切斷針線;以及挑線機構,其具有挑線器(wiper),將由切線機構切線后的針線向被縫制物的上方挑出。
上述壓腳和上進給腳分別與大致三角形的雙臂曲柄的底角附近連結,以彼此相反的相位即交互地上下運動,從上方接觸被縫制物。而且,在被縫制物厚度超過規(guī)定厚度的情況下,通過使擺動支點向上方移動,使上下運動的上死點及下死點同時向上方移動,以防止按壓機構和上進給機構損壞。另外,在上述綜合進給縫紉機的情況下,如果被縫制物的厚度增加,則縫針即使停止在上方位置,也存在該縫針的前端以插入在上進給腳上形成的針孔內的狀態(tài)停止的情況。因此,由于無法利用挑線器在縫針的下端和上進給腳之間挑線,所以在縫制結束時,挑線器穿過與縫針同時停止在上死點上的上進給腳和以下方按壓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停止的壓腳之間,從被縫制物中挑出針線。
專利文獻1實開平7-3581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但是,如上述現(xiàn)有的綜合進給縫紉機所示,在具有挑線器穿過壓腳和上進給腳之間進行挑線的結構的情況下,挑出的線端部會夾持在該壓腳和上進給腳之間,在下次縫制時,縫制開始側的針線的殘留端變長。因此,存在需要進行摘除該殘留端的工作而花費時間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縫制品質。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為一種縫紉機,其具有針棒(13),其保持縫針而進行升降;縫紉機電動機(60),其使上述針棒上下運動;切線機構,其配置在被縫制物下方,切斷針線;上進給腳(14),其在從上方接觸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下,以與上述針棒的升降動作連動的方式向規(guī)定方向移動,使上述被縫制進給物;壓腳(20),其將上述被縫制物按壓向上述針板;交互上下機構(94),其使上述壓腳和上述上進給腳交互上下運動;上進給機構,其使上述上進給腳擺動;挑線機構(95),其具有挑線器,該挑線器穿過上述上進給腳的下方而挑出針線;以及調節(jié)機構,其利用上述上進給機構調節(jié)上述上進給腳的上下移動量,其特征在于,上述調節(jié)機構具有旋轉驅動源(33),其通過驅動而使上述上進給腳的上下移動量變化,具有控制單元,其在用于使上述切線機構進行切線的上述縫紉機電動機停止后至將要驅動上述挑線器的期間,驅動上述旋轉驅動源,將上述上進給腳的高度調節(jié)至規(guī)定高度。
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1中記述的發(fā)明中,上述控制單元,在上述切線機構切線后至將要驅動上述挑線器的期間,驅動上述旋轉驅動源,將上述上進給腳的高度調節(jié)為使上述上進給腳和上述被縫制物之間的距離為0。
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1或技術方案2中記述的發(fā)明中,上述旋轉驅動源是脈沖電動機。
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技術方案1記述的發(fā)明,上進給腳和壓腳通過交互上下機構交互地進行上下運動。而且,通過上進給機構擺動上進給腳使被縫制物進給。另外,通過由針棒支持的縫針和釜的協(xié)同動作形成線跡。并且,在用于由切線機構切斷針線的縫紉機電動機停止后至將要驅動挑線器的期間,由控制單元驅動旋轉驅動源,將上進給腳的高度調節(jié)至規(guī)定高度。由此,確??p針的前端和上進給腳之間的間隙,通過挑線器在該間隙進行挑線,能夠將針線的切斷端部向上進給腳的上方挑出。因此,由于在下次縫制開始時,上線端不會殘留在被縫制物上,能夠縮短在切線后縫制在被縫制物上的針線殘留端的長度,所以能夠形成美觀的線跡。另外,不需要摘除縫制在被縫制物上的針線的殘留端的工作,能夠實現(xiàn)作業(yè)效率的提高。
根據(jù)技術方案2記述的發(fā)明,控制單元在利用切線機構切斷針線的縫紉機電動機停止后至將要驅動挑線器的期間,進行使上進給腳和被縫制物之間的距離為0的控制。由此,能夠得到與技術方案1記述的發(fā)明相同的效果,另外能夠與被縫制物的厚度對應而最大限度地確??p針前端和上進給腳之間的間隔,能夠提高由挑線器進行挑線動作的可靠性。
根據(jù)技術方案3記述的發(fā)明,利用作為旋轉驅動源設置的脈沖電動機的驅動,能夠得到與上述技術方案1或技術方案2記述的發(fā)明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通過采用脈沖電動機作為旋轉驅動源,可以將上進給腳的上下移動量恰當?shù)卦O定為期望值。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基本結構的斜視圖。
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機構線圖。
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的分解斜視圖。
圖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中具有的調節(jié)部件的傾斜角度變動的說明圖。
圖5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中的要部周邊的基本結構的斜視圖。
圖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中的要部周邊的基本結構的側面圖。
圖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中的控制部的要部結構的框圖。
圖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動作(切線時)的動作說明圖。
圖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動作(挑線器驅動前)的動作說明圖。
圖1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動作(挑線器驅動中)的動作說明圖。
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動作(挑線器驅動后)的動作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jù)附圖1至11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縫紉機,以綜合進給縫紉機為例來說明。綜合進給縫紉機例如是如下所示的縫紉機為了防止被縫制物伴隨進給動作而偏移,通過使由針上下運動機構產生的縫針的上下運動、由針擺動機構產生的針擺動、以及由上進給機構及下進給機構產生的進給動作同步,在將縫針刺入較厚的被縫制物(例如,皮具)的狀態(tài)下進行進給。在這里,在下面的說明中,將沿著進給方向(箭頭F)的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前后方向),將與X軸方向正交的縫紉機臂8的長度方向定義為Y軸方向(左右方向),將與X軸方向和Y軸方向這兩者正交的方向定義為Z軸方向(上下方向)。
(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1的基本結構的斜視圖,圖2是縫紉機1的機構線圖。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綜合進給縫紉機1(以下簡稱為縫紉機1)具有縫紉機架2;縫紉機工作臺3,其載置縫紉機架2;針上下運動機構90,其內置于縫紉機架2中,與上軸(主軸)9連動,使保持縫針12(參考圖5、圖6)的針棒13上下升降;針擺動機構91,其與針棒13的上下驅動同步,使縫針12沿著進給方向擺動;作為旋轉驅動源的縫紉機電動機60,其使上軸9旋轉而上下驅動針棒13;下進給機構92,其利用下進給齒44,沿進給方向搬運被縫制物;按壓機構93,其具有從上方將被縫制物按壓向針板的壓腳20;上進給腳14,其在從上方抵接針板上的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下,以與針棒13的升降動作連動的方式向規(guī)定方向移動,使被縫制物進給;上進給機構95,其使壓腳20和上進給腳14交互進行上下運動,同時使交互上下機構94和上進給腳14擺動;作為調節(jié)機構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96,其調節(jié)由該上進給機構95進行的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的上下移動量;釜,其位于針板下方,與縫針12協(xié)同動作而形成線跡;進給量調節(jié)機構97,其利用作為旋轉驅動源的進給調節(jié)電動機4,同時調節(jié)由下進給機構92產生的每一針的進給量和針擺動機構91的針擺動量這兩者;進給調節(jié)電動機驅動電路5,其用于驅動進給調節(jié)電動機4;切線機構,其配置于針板下方,切斷針線;挑線機構98,其具有挑線器73,該挑線器73穿過上進給腳14的下方而挑出針線;作為控制單元的控制部6,其控制上述各機構的驅動;以及縫紉機踏板P,其通過操作,在前踩位置和踩回位置之間進行擺動操作。
(縫紉機臂側的結構)首先,基于圖2說明縫紉機架2中的縫紉機臂8側的結構。在縫紉機臂8的內部設有上軸9,其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該縫紉機臂8上;針棒擺動軸10,其以相對于上軸9平行的方式配置,可自由轉動地被支撐;以及針棒擺動臺11,其與針棒擺動軸10連結,在縫制方向上可自由擺動地被支撐。上軸9及針棒擺動軸10沿Y軸方向延伸。另外,在上軸9上連接縫紉機電動機60,利用該縫紉機電動機60使上軸9旋轉。
(針擺動機構及針上下運動機構)在針棒擺動臺11的上端部,連結使針棒擺動臺11擺動的針棒擺動軸10。在針棒擺動臺11的下端部,支撐保持縫針12的針棒13及用于使被縫制物進給的上進給腳14。針棒擺動軸10與針棒擺動桿59(后述)連結,該針棒擺動桿59與后述的下進給機構92連結并以與下進給齒44相同的周期(與縫針12的上下運動周期同步)進行擺動。由此,針棒擺動軸10進行往復轉動。并且,如果伴隨針棒擺動軸10的轉動而針棒擺動臺11向縫制方向擺動,則針棒13及上進給腳14的下端部向縫制方向擺動。即,由上軸9、針棒擺動桿59、針棒擺動軸10及針棒擺動臺11構成本實施方式中的作為上進給機構95的針擺動機構91。
另外,針棒13經由連桿部件16與安裝在上軸9上的偏心凸輪15連結,與上軸9的轉動連動而進行上下運動。即,由上軸9、偏心凸輪15及連桿部件16,構成本實施方式中的針上下運動機構90。
另外,上述針擺動機構91及針上下運動機構90,通過與上軸9的旋轉同步而分別被驅動,相互連動。即,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針擺動機構91和針上下運動機構90同步,在縫針12向下方貫穿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下,向縫制方向使被縫制物進給。
另一方面,在上進給腳14的上端部,經由連桿部件17連結大致三角形狀的雙臂曲柄18。另外,在雙臂曲柄18的與連桿部件17的連結位置18a的后方(圖2沿箭頭I方向觀察的左側)的連結位置18b上,經由連桿部件19連結壓腳20。壓腳20以縫制方向的移動被限制而僅進行上下運動的方式被支撐。
并且,在雙臂曲柄18的上部連結位置18c上,經由連桿部件21連結傳動臂22。在傳動臂22的未連結連桿部件21一側的端部上,連結與上軸9連動的擺動軸23的一端部。
(交互上下機構、上進給機構及高度調節(jié)機構)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96的分解斜視圖。如圖3所示,在擺動軸23的另一端部上,連結與擺動軸23一起轉動的轉動連結部24。在該轉動連結部24上,經由連桿部件26連結與上軸9連結的曲柄桿25。于是,上軸9的轉動經由曲軸桿25、連桿部件26及轉動連結部24,傳遞至擺動軸23,使擺動軸23轉動。
如果與上軸9連動而擺動軸23進行往復轉動,則經由傳動臂22及連桿部件21,雙臂曲柄18的上部連結位置18c向縫制方向擺動。在雙臂曲柄18的上部連結位置18c向圖2所示的沿箭頭I方向觀察的右方擺動的情況下,雙臂曲柄18自身向順時針方向轉動而上進給腳14下降。如果因下降而上進給腳14與被縫制物的上表面或與正對著上進給腳的下表面移動的下進給齒44(后述)抵接,則上進給腳14的下降被限制,雙臂曲柄18以連結位置18a為中心向沿箭頭I方向觀察的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雙臂曲柄18的連結位置18b上升,壓腳20上升。
另一方面,在雙臂曲柄18的上部連結位置18c向圖2所示的沿箭頭I方向觀察的左方擺動的情況下,雙臂曲柄18自身向逆時針方向轉動而壓腳20下降。如果因下降而壓腳20與被縫制物的上表面或針板抵接,則壓腳20的下降被限制,雙臂曲柄18以連結位置18b為中心向沿箭頭I方向觀察的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雙臂曲柄18的連結位置18a上升,上進給腳14上升。
即,利用連桿部件17、19、21、雙臂曲柄18、傳動臂22、擺動軸23構成本實施方式中的交互上下機構94,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伴隨連桿部件21的擺動而在彼此相反的相位上即交互地進行上下運動。
另外,由于在上進給腳14上下運動時針棒擺動臺11進行擺動,所以上進給腳14一邊上下運動一邊向縫制方向擺動。即,構成上進給機構95,其利用由針棒擺動軸10及針棒擺動臺11進行的上進給腳14的擺動動作,從上方接觸并沿縫制方向使被縫制物進給。
另外,如圖3所示,在曲軸桿25上連結一對夾持部件27,其以與連桿部件26的上端部同軸的方式夾持該連桿部件26,在該夾持部件27上連結經由該夾持部件27調節(jié)曲軸桿25的初始位置的調節(jié)模塊28。調節(jié)模塊28固定在與上軸9平行而可自由轉動地設置的調節(jié)軸29的一端部上,通過該調節(jié)軸29轉動,其傾斜角度發(fā)生變動。在調節(jié)軸29上固定有旋轉角度調節(jié)用的突起部30。在突起部30的突起31上抵接可自由轉動的勾形玉墜狀的旋轉板32。由于旋轉板32的從旋轉軸至外周沿的距離在各個部位都不同,所以突起31伴隨旋轉板32的旋轉而進行升降。并且,由該突起31的升降而突起部30轉動,從而使調節(jié)軸29轉動。在旋轉板32上經由聯(lián)軸器32a連結本實施方式中的旋轉驅動源即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脈沖電動機),通過使該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旋轉,旋轉板32進行旋轉。而且,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與后述的控制部6電氣連接,基于存儲在控制部6中的存儲單元中的控制程序或縫制數(shù)據(jù),能夠控制以規(guī)定的定時及規(guī)定的旋轉量進行驅動。
另外,如圖2所示,在調節(jié)軸29上緊固臂部件29a的一端側。該臂部件29a的另一端側配置在能夠與液壓缸51的連桿抵接的位置上。并且,在液壓缸51下降時,緊固在調節(jié)軸29上的突起31與和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連結的旋轉板32抵接,以在液壓缸51的連桿和臂部件29a之間確保規(guī)定量的間隙。如果液壓缸51上升,則該液壓缸51的連桿與臂部件29a抵接,使調節(jié)軸29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突起31從旋轉板32離開規(guī)定量。
下面,基于圖2至圖4,說明在液壓缸51上升的情況下的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的上下量或上升位置的變化。
如果液壓缸51上升,則調節(jié)軸29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圖4中,從雙點劃線變化為實線的狀態(tài)),使調節(jié)模塊28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如果調節(jié)模塊28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則夾持部件27和曲軸桿25的連結點從G1移動至G2。
伴隨著曲軸桿25的往復運動,擺動軸23更大地轉動,擺動角變大(A<B)。由此,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的上下量上升,其上死點位置也上升。
并且,如果使液壓缸51下降,則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的上下量成為由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設定的上下量。即,在本實施方式中,由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聯(lián)軸器32a、旋轉板32、液壓缸51、調節(jié)軸29、調節(jié)模塊28、夾持部件27、曲軸桿25等構成高度調節(jié)機構96。另外,由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進行的調節(jié)模塊28的傾斜角度的調節(jié),可以在小于由液壓缸51產生的調節(jié)量的范圍內多階地進行調節(jié)。
(縫紉機底座側的結構)下面,說明位于縫紉機架2中的縫紉機底座50側的結構。如圖2所示,在縫紉機底座50的內部設有下軸37,其經由滑輪34、35及皮帶36與上軸9連動而進行總旋轉;以及上下進給軸38及水平進給軸39,它們與下軸37平行地配置,可自由轉動地被支撐。在所述縫紉機底座50的內部設有下進給機構92,其沿進給方向使被縫制物進給;以及進給量調節(jié)機構97,其調節(jié)由該下進給機構進行的被縫制物的進給量。
(下進給機構)如圖2所示,下進給機構92具有水平進給軸39,其與縫紉機電動機60連動而轉動;進給臺腕43,其固定在該水平進給軸39的一端;上下進給軸38,其與縫紉機電動機60連動而轉動;進給臺42,其一端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進給臺腕43上,另一端經由連桿部件41可自由轉動地與從上下進給軸38向側方延伸出的臂部件40連結;以及下進給齒44,其固定在進給臺42的上部。
上述上下進給軸38經由進給腕45進行往復轉動,該進給腕45由進行總旋轉的下軸37利用偏心桿46施加擺動力。另外,上述水平進給軸39經由臂部件47進行往復轉動,該臂部件47與雙臂曲柄48連結,該雙臂曲柄48由進行總旋轉的下軸37利用偏心桿49施加擺動力。
該下進給機構92利用與縫紉機電動機60連動的上下進給軸38的轉動,經由水平延伸臂40、連桿部件41,在進給臺42的另一端施加上下方向的擺動。另外,利用水平進給軸39的擺動,經由進給臺腕43在進給臺42的一端施加水平方向的擺動。并且,通過這些上下及水平方向的擺動動作進行連動,下進給齒44進行橢圓運動,其結果,下進給齒44的上部一邊從針板露出/降下,一邊沿橢圓的長軸方向移動,進行被縫制物的進給。
另外,水平進給軸39成為以下結構由后述的進給量調節(jié)機構97調節(jié)其往復轉動角度及相位,以與水平進給軸39的轉動量對應的水平移動量即進給間距,向正方向或反方向使被縫制物進給。
另外,水平進給軸39在與下進給齒44側相反一側的端部,與固定連結在針棒擺動軸10上的針棒擺動桿59的部件的一端部連結,將該水平進給軸39的轉動驅動力經由針棒擺動桿59傳遞至針棒擺動軸10。因此,如果由進給量調節(jié)機構97調節(jié)水平進給軸39的往復轉動角度及相位,則針棒13及上進給腳14的擺動角度量及相位也同時被調節(jié)。
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1在縫制時進行所謂的綜合進給,即,通過由上進給腳14和下進給齒44夾持被縫制物,進而通過穿過設在上述上進給腳14和下進給齒44上的針孔而貫穿被縫制物的縫針12同步地進行擺動,使被縫制物進給。即,縫紉機1被設定為,由針擺動機構進行的縫針12的針擺動、支撐下進給齒44的進給臺42的擺動及上進給腳14的擺動相互同步,以夾持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向縫制方向前進。所述動作基于存儲在控制部6中的控制程序執(zhí)行。
(進給量調節(jié)機構)進給量調節(jié)機構97具有進給量變換體52,其可轉動地支撐在縫紉機架2上,具有沿與其轉動中心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槽部。在進給量變換體52的槽部中,經由未圖示的轉動滑塊連結雙臂曲柄48的一端,該轉動滑塊沿該槽部的形成方向可自由滑動。另外,進給量變換體52經由臂部件56、連桿部件57及擺動軸58,與進給調節(jié)電動機4連結。并且,通過由進給調節(jié)電動機4的驅動使進給量變換體52轉動,能夠調節(jié)上述下進給機構92的下進給齒44的進給量。另外,如果由該進給量調節(jié)機構97調節(jié)下進給機構92的進給量,則經由針棒擺動桿59,針擺動量及上進給腳14的進給量也同時被調節(jié)。即,在本實施方式中,針上下運動機構90、針擺動機構91、下進給機構92及上進給機構95相互連動,這些機構協(xié)同動作而進行綜合進給。另外,各機構的進給量由進給調節(jié)電動機4驅動而進行調節(jié)。
(釜機構)釜機構具有釜61,其在針板的下方旋轉而導出下線。釜61設有外釜(未圖示),其形成該釜61的外側并進行旋轉;以及內釜(未圖示),其配置在外釜內側而不進行旋轉。在內釜中裝備作為下線供給源的線軸。并且,通過設置在進行旋轉的外釜上的尖端,捕捉直至針板的下方進行落針的縫針12向針板上方上升時形成的上線的線環(huán),與下線纏繞,從而形成線跡。
(切線機構)在縫紉機底座50內的下進給齒44附近設有在縫制后在該下進給齒44下方切斷線的切線機構。
該切線機構具有未圖示的可動刀片,其在待機位置和線捕捉位置之間進行往復移動;未圖示的固定刀片,其在待機位置和接近于針落下點且位于該針落下點后方的作用位置之間進行往復移動,在作用位置上與上述可動刀片協(xié)同動作而切斷縫線;以及作為驅動源的切線螺線管7(參考圖7),其驅動可動刀片。
并且,在縫制結束時,如果檢測出由縫紉機踏板P的后踩動作而產生的切線信號,則切線螺線管7進行驅動,可動刀片前進移動至下進給齒44的針孔下方而捕捉上線及下線的一部分,進行后退移動而利用與固定刀片的協(xié)同動作進行切線。
(挑線機構)下面,參考圖5及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中的挑線機構98。
如圖5及圖6所示,在形成于縫紉機架2的底部的突出部(未圖示)上,以沿Y軸方向可自由轉動的方式支撐支軸71。該支軸71位于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之間。在支軸71的一個端部上固定有安裝腕72的一端,在安裝腕72的另一端上固定有作為挑線部件的挑線器73的一端。另外,在支軸71的另一端部固定有轉動腕74的一端。并且,這些安裝腕72、挑線器73及轉動腕74與支軸71一起轉動,利用插入支軸71的螺旋彈簧75以總是向箭頭D的方向轉動的方式被預緊。在挑線器73的另一端部形成彎曲的線捕捉部73a,在上述支軸71轉動時,該針線捕捉部73a在縫針12的升降路線上前后橫切移動。
另外,挑線器73的位置設定方式為,在設置為能夠調節(jié)上下方向高度的上述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可以進行該調節(jié)的范圍內,針線捕捉部73a總是在穿過上述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之間的位置進行挑線。
轉動腕74的另一端經由軸和長孔與連結連桿76的一端可自由轉動地連結,連結連桿76的另一端,與轉動連桿77的一端可自由轉動地連結。并且,轉動連桿77的另一端由固定在縫紉機架2的面部側的支點軸78可自由轉動地支撐。
在縫紉機臂8前端的后面部上設有作為挑線機構98的驅動源的挑線螺線管79。挑線螺線管79以其輸出軸面向下方的方式配置,該輸出軸和上述轉動連桿77的中間部由驅動連桿80連結。
于是,在縫針12停止在上方位置,在縫紉機底座50內由切線機構進行切線后,挑線器73在以從上方按壓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而停止的壓腳20、和與縫針12一起在上死點停止的上進給腳14之間進行往復擺動,從被縫制物中挑出針線。即,挑線器73在縫制結束時,在位于上死點的上進給腳14和位于下死點的壓腳20之間的縫針12的上下運動路線上前后橫切,將針線引向壓腳20的上方。即,由上述支軸71、安裝腕72、挑線器73、轉動腕74、螺旋彈簧75、連結連桿76、轉動連桿77、支點軸78、挑線螺線管79、驅動連桿80構成本實施方式中的挑線機構98。
(縫紉機的控制系統(tǒng))如圖7所示,上述縫紉機電動機60、進給調節(jié)電動機4、液壓缸51、切線螺線管7、挑線螺線管79、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及縫紉機踏板P與控制部6電氣連接。并且,控制部6基于設置于該控制部6內的未圖示的存儲單元中存儲的控制程序或縫制數(shù)據(jù),集中控制上述60、4、51、7、79、33的驅動,實現(xiàn)縫制動作。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的控制部6中具有在切線機構切線后至將要驅動挑線器73的期間,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將上進給腳14的高度調節(jié)至規(guī)定高度的功能,作為本實施方式中的控制單元進行作用。
具體地說,本實施方式中的控制部6中具有下述功能在切線機構切線后至將要驅動挑線器73的期間,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調節(jié)上進給腳14的高度,使其高度和被縫制物上表面的距離為0。即控制部6在切線機構切線后至將要驅動挑線器73的期間,進行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的控制,以使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之間的交互上下量為0或者為0附近。
這里,所謂“規(guī)定高度”,是指在縫針12在其上下運動中位于上停止位置時,挑線器73的線捕捉部73a能夠穿過該縫針12的下端和上進給腳14之間的高度,其中,所述上停止位置相當于縫紉機電動機60在停止時使上軸9停止的角度(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死點為0°的情況下,處于50°±10°的范圍)。
也就是說,該規(guī)定高度優(yōu)選至少使挑線器73能夠穿過縫針12和上進給腳14之間的高度,優(yōu)選調節(jié)至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之間的交互上下量為0的高度。
所謂“交互上下量”,是指在上軸9停止在上停止位置的情況下,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的各底面高度的相對的上下方向的差,即兩者在上下方向的距離。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綜合進給縫紉機1中,由于具有上進給腳14或壓腳20的任一個的下降被限制時另一個上升的結構,所以在兩者的底面同時抵接在被縫制物的上表面的狀態(tài)下,彼此的底面高度相同。即,在所述的抵接狀態(tài)下,交互上下量為0。
并且,在該交互上下量為0的高度中,確保位于上死點附近的縫針12的下端與上進給腳14或壓腳20之間的距離最大。
另外,與交互上下量為0的高度對應的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的旋轉角度,通過設定存儲在控制部6的存儲單元中。
(綜合進給縫紉機的動作說明)下面,基于圖8至圖11詳細說明綜合進給縫紉機1的動作。
如果檢測到縫紉機踏板P的前踩動作,則控制部6以與踩下量對應的速度驅動縫紉機電動機60。通過與縫紉機電動機60連動而升降的縫針12和釜61的協(xié)同動作,形成線跡。另外,如果縫紉機踏板P復原至中立位置,則停止驅動縫紉機電動機60。此時,即在縫制結束時,如圖8所示,縫針12及上進給腳14一起被配置在其上下運動中的上停止位置。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1中,縫針12及上進給腳14停止在上軸角度為50度左右的范圍內。另一方面,壓腳20以其下表面抵接在被縫制物的上表面的狀態(tài)下停止。即,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如圖8所示,在彼此上下隔離的狀態(tài)下,上進給腳14以配置在高于壓腳20的位置的狀態(tài)停止。
并且,如果檢測出基于縫紉機踏板P的后踩動作的切線信號,則控制部6在該定時進行驅動切線螺線管7的控制。由此,通過位于針板下方的切線機構的未圖示的可動刀片及固定刀片,切斷上線及下線。在切斷后,插入縫針12的穿線孔12a的上線,如圖9的實線所示,成為保持著穿過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而垂落在針板下方的狀態(tài)。
在這里,本實施方式中的控制部6在驅動切線螺線管7后,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而執(zhí)行使上進給腳14下降的控制。
具體地說,控制部6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使圖6所示的擺動軸23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擺動軸23向圖6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則連桿部件21經由傳動臂22向右方移動(擺動)。由于雙臂曲柄18以連結位置18b為支點向順時針方向轉動,所以與上進給腳14的連結位置18a下降。于是,在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的各底面分別與相同高度的被縫制物的上表面抵接的狀態(tài)下,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停止(參考圖9)。即,控制部6在切線機構切斷上線及下線后,在驅動對挑線器73進行驅動的挑線螺線管79之前,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進行使上進給腳14和壓腳20之間的交互上下量為0的控制。于是,確保挑線器73的線捕捉部73a能夠容易地穿過縫針12與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之間的間隔。
在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后,控制部6驅動挑線螺線管79。如果挑線螺線管79被驅動,則安裝腕72以支軸71為中心向圖10中的順時針方向擺動。由此,挑線器73的線捕捉部73a前后通過處于縫針12的下端與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之間的縫針12的上下運動路線上。并且,在挑線器73利用螺旋彈簧75的預緊力向圖10及圖11中的逆時針方向擺動而返回時,將上線的切斷端部向被縫制物、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的上方挑出后進行保持(參考圖11)。
另外,在利用挑線器73完成挑線動作之后,上進給腳14及壓腳20的交互上下量的調整值,通過控制部6從0恢復到原來的值,上進給腳14被配置在上停止位置。
(實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綜合進給縫紉機1,由于采用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脈沖電動機)作為轉動旋轉板32的旋轉驅動源,所以可以恰當?shù)貙⑸线M給腳14的上下移動量設定為期望值。并且,由于可以通過控制器6進行控制,所以在針板下方利用切線機構切線后至將要驅動挑線器73的期間,可以自動地調節(jié)上進給腳14的高度,使該上進給腳14和被縫制物之間的距離為0。由此,可以在縫針12的前端和上進給腳14之間確保與被縫制物的厚度對應的最大限的間隙,能夠使挑線器73容易地穿過縫針12和上進給腳14之間。并且,通過由挑線器73在該間隙挑線,可以將針線的切斷端部向上進給腳14的上方挑出。由此,由于在下一縫制開始時,針線的切斷端部不會殘留在被縫制物上,能夠縮短在切線后縫制在被縫制物上的針線剩余端的長度,所以能夠形成美觀的線跡。另外,不需要摘除縫制在被縫制物上的針線的剩余端的工作,能夠實現(xiàn)作業(yè)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為經由聯(lián)軸器32a連結旋轉板32和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在與旋轉板32的旋轉軸同軸的位置上設置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但在上述部件不配置在同軸位置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由同步帶連結而將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的旋轉傳遞至旋轉板32上。
另外,旋轉驅動源也可以是例如旋轉螺線管。
另外,控制部6的結構為,在檢測出基于縫紉機踏板P的后踩動作的切線信號時,驅動切線螺線管7,然后進行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的控制,但是也可以是例如在檢測出基于縫紉機踏板P的后踩動作的切線信號后,進行同時驅動切線螺線管7和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33的控制。根據(jù)上述結構,可以縮短縫紉機1的循環(huán)時間。
另外,也可以在縫紉機踏板P進行后踩動作時,在使交互上下量為0后,進行切線、挑線。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果以縫針12位于上死點時的上軸角度為0°,則使縫紉機電動機60停止時的上軸角度為50°±10°,但也可以是0°±10°。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其具有針棒,其保持縫針而進行升降;縫紉機電動機,其使上述針棒上下運動;釜,其位于針板下方,與上述縫針協(xié)同動作而形成線跡;切線機構,其配置在上述針板下方,切斷針線;上進給腳,其在從上方接觸上述針板上的被縫制物的狀態(tài)下,以與上述針棒的升降動作連動的方式向規(guī)定方向移動,使上述被縫制物進給;壓腳,其將上述被縫制物按壓向上述針板;交互上下機構,其使上述壓腳和上述上進給腳交互上下運動;上進給機構,其使上述上進給腳擺動;挑線機構,其具有挑線器,該挑線器穿過上述上進給腳的下方而挑出針線;以及調節(jié)機構,其調節(jié)利用上述上進給機構進行的上述上進給腳的上下移動量,其特征在于,上述調節(jié)機構具有旋轉驅動源,其通過驅動而使上述上進給腳的上下移動量變化,具有控制單元,其在用于使上述切線機構進行切線的上述縫紉機電動機停止后至將要驅動上述挑線器的期間,驅動上述旋轉驅動源,將上述上進給腳的高度調節(jié)至規(guī)定高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單元,在上述切線機構切線后至將要驅動上述挑線器的期間,驅動上述旋轉驅動源,將上述上進給腳的高度調節(jié)為使上述上進給腳和上述被縫制物之間的距離為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轉驅動源是脈沖電動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高縫制品質。綜合進給縫紉機具有針上下運動機構、針擺動機構、下進給機構、上進給機構、按壓機構、切線機構及挑線機構,還具有高度調節(jié)機構,其利用上進給機構調節(jié)上進給腳及壓腳的上下移動量。設置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作為該高度調節(jié)機構的旋轉驅動源,同時控制部在切線機構切線后至將要驅動挑線器的期間,驅動高度調節(jié)電動機調節(jié)高度,使上進給腳和針板之間的距離為0。由此,可以確保挑線器的線捕捉部穿過縫針的下端和上進給腳之間的間隙,由于能夠將上線的切斷端部向上進給腳的上方挑出,所以可以縮短切線后縫制在被縫制物上的上線的剩余端長度。
文檔編號D05B65/00GK101054760SQ200710091200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14日
發(fā)明者高橋正人 申請人:Juki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